臺灣會展、航空等產業深受疫情影響

2020-12-15 海外網

中新社臺北5月6日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油價大跌,臺灣航空燃油附加費16年來首度降為0元,5月5日全臺五個主要機場同時出現國際線旅客數為零的情況。臺灣的大型會展則多延至今年第4季舉辦。

據中央社、中時電子報、《聯合報》等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國際油價大跌,臺灣民航主管機構最新核定,臺灣航空公司5月向旅客收取的航空燃油附加費降為0元,10日起生效。這是臺灣實施航空燃油附加費近16年來的首次。據介紹,臺灣航空公司收取的航空燃油附加費在2008年6月達到高點,短程線每人每航段32.5美元,長程線每人每航段84.5美元。

《聯合報》6日報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航空業,不僅桃園機場刷新啟用41年來最低運量紀錄,5日島內的臺北松山、臺中、高雄、花蓮、臺南等五大機場更同時出現國際線旅客為零的狀況,兩岸航線也沒有旅客,航空公司多飛貨機。

松山機場方面表示,該機場以日韓航線與兩岸航線為主,近期受管制規定影響,航班數大減。現在只剩廈門航線旅客最多,一周兩到三班,每班200多人。原先飛上海虹橋的航班,現改飛上海浦東。

臺灣貿易中心6日指出,會展產業仰賴親臨現場、面對面商談,該機構主辦的多數展覽已延至第4季,排定的國際電子會展至少有30檔。僅有少數會展目前排在9月,但仍將持續觀察全球疫情,在6月底前做出是否延期的決定。

此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表示,今年4月該博物院的參觀人次、門票收入都創下「史上最慘紀錄」。其中,參觀人次約2.7萬,門票收入為新臺幣55.2萬元,相較於去年4月的9053.4萬元,下跌99%。同時,該博物院網站上瀏覽虛擬展覽的人次則創新高,4月較1月成長數十倍。

責編:劉素素

31784198,.臺灣會展、航空等產業深受疫情影響,.2020-05-07 10:31:23,.204372,.劉素素

相關焦點

  • 王建民: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產業影響觀察
    作者 王建民   新冠疫情對臺灣地區經濟與產業的影響逐步擴大,其中對不同產業與行業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而且疫情第一階段(到2020年2月底)對臺灣製造業產業影響並不顯著,但對航空運輸等服務業影響則尤為明顯。
  • 疫情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臺灣經濟與產業的影響逐步擴大,其中對不同產業與行業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而且疫情第一階段(到2020年2月底)對臺灣製造業產業影響並不顯著,但對航空運輸等服務業影響則尤為明顯。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與發展,對臺灣產業尤其是支柱性電子科技產業的影響會逐步增大。
  • 克服疫情影響 臺灣高雄市世貿會展協會組團參展東博會
    蔣雪林 攝  中新網南寧11月28日電 (記者 蔣雪林)記者從中國—東協博覽會秘書處了解到,今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臺灣高雄市世貿會展協會(以下簡稱高世貿)依然堅定組織臺灣企業參展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11月27日在廣西南寧舉行。本屆東博會實體展規劃總面積10.4萬平方米,總展位數5400個。
  • 克服疫情影響 臺灣高雄市世貿會展協會組團參展東博會
    蔣雪林 攝(聚焦東博會)克服疫情影響 臺灣高雄市世貿會展協會組團參展東博會中新網南寧11月28日電 (記者 蔣雪林)記者從中國—東協博覽會秘書處了解到,今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臺灣高雄市世貿會展協會(以下簡稱高世貿)依然堅定組織臺灣企業參展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 疫情必將促進會展產業企業主們運營模式轉變
    廣州一家展覽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做的很多專業展都是全球性展會,每年都會邀請上千名國外採購商來現場參觀、洽談,「就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情況來看,大部分國外採購商估計來不了中國,我們這部分業務會受到影響。」會展產業的下遊配套企業受疫情影響更大。
  • 【會展教育】我國臺灣會展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及其啟示
    其主要發展方向在於培育學生成為節慶規劃、會議展覽管理與婚禮企劃等產業所需之專業人才,以因應未來臺灣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之需求。文藻外語大學英語暨國際學院開辦的國際觀光與會展學士學位學程在特色描述中說,本校結合「外語能力」及「觀光」與「會展」領域之優勢,以因應臺灣開拓國際觀光旅遊及會展之專業人才需求。
  • 臺灣傳統產業被肺炎疫情掃到,業者喊慘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臺經濟,各地工廠傳出停工、放無薪假訊息。嘉義市工業會總幹事李淑娟接受訪問時表示,3到4月許多大型會展都已經取消,使傳統產業第一季幾乎沒有海外訂單,如果到了5、6月情況沒有改善,恐怕第二季將慘澹經營,全臺傳統產業將面臨大幅度萎縮的危機。
  • 臺灣「後疫情時代」薪資差很大,航空旅遊業者苦、證券期貨市場樂
    @銳看臺灣報導 臺灣"後疫情時代",島內受僱員工薪資兩樣情,好、壞可能呈"兩位數"變化,薪資將會大洗牌;根據主計總處累計今年前10月統計顯示,航空運輸業薪資呈倒退趨勢,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1個月少領1萬2491元(新臺幣,下同),衰退幅度達13.44%,堪稱是疫情下的"
  • 疫情給文化產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隨著春天的到來,各地都在努力復工復產,文化產業在疫情後將何去何從?疫情會給文化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後續整個行業將發生哪些變化?最近大火的「新基建」對文化產業領域又將有哪些影響?近日,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連線了幾位業內人士,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談了各自的看法。
  • 2020會展產業展洽會暨河北特色會展產業推介懇談會在石家莊舉行
    以「新機遇、新特色、新會展」為主題的2020會展產業展洽會暨河北特色會展產業推介懇談會於12月19日在石家莊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中國會展》雜誌社、中國會展業聯盟主辦。組織單位為河北省會展促進中心、河北省會展辦秘書處。承辦單位為北京界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2020會展產業展洽會暨河北特色會展產業推介懇談會舉辦 共商會展...
    同時,河北省致力於創品牌、樹形象,縣域展會特色鮮明,地域產業特色突出。河北省有27個縣市舉辦了展會,縣域會展規模以上的展覽會達到了48個。此外,河北省還致力於創新會展服務新模式,推動展會與科技融合發展,為重振疫情下的會展業注入新的活力。
  • 海南省會展產業統計調查制度新聞發布會
    會展產業是海南省重點發展的十二大產業之一,是海南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為了全面、準確、綜合反映我省會展產業發展的規模、水平及帶動我省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發展的情況,省商務廳會同省統計局制定了《海南省會展產業統計調查制度》,於2020年10月16日正式實施。本制度是結合我省會展產業發展狀況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制定的第一部會展產業統計制度,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將對海南會展產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 景德鎮茶器展在景德鎮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展
    5月1日上午,中國(景德鎮)國際茶·器產業博覽會暨茶器包裝設計展(以下簡稱景德鎮茶器展)在景德鎮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展。作為景德鎮國信南強會展有限公司在景德鎮的首次亮相之作,茶器展受到了景德鎮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 經歷MWC2020取消 對疫情下的會展解讀(下)
    在疫情對於會展行業的「震蕩」之下,大部分展覽服務企業相對更「脆弱」、更艱難,甚至正面臨「兇險」,供應鏈越往下則越甚。  目前,一些組織、機構已經在開展疫情對於企業影響的調查,這非常值得讚賞和支持——一個行業沒有數據的積累、分析和支持,是不可想像的;而另一方面,會展服務企業涉及的面非常廣,目前似乎還沒有專門針對會展服務企業的疫情影響調查。
  • 受疫情影響,郵輪停運導致煙燻鮭魚產業深受打擊
    受疫情影響,郵輪停運導致煙燻鮭魚產業深受打擊2020-12-01 11:1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 在經濟景氣時期,迪士尼(Disney)、皇家加勒比(Royal&nbspCaribbean)和公主(Princess)等郵輪公司運營都非常喜人,然而,受重創的全球郵輪行業對其供應商造成了影響
  • 新冠肺炎衝擊臺灣各產業苦哈哈,蘇貞昌又想靠發抵用券刺激消費
    臺當局行政機構發言人Kolas Yotaka晚間表示,針對臺灣各產業可能被新冠肺炎疫情而影響,明天行政機構擬通過的紓困措施,五大項內需服務業(餐飲、零售、會展、商圈、夜市及傳統市場)將提供融資協助,並擬發「振興抵用券」,而旅行社、觀光飯店、航空、運輸、「小三通」等相關行業,也有短期補貼
  • 會展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有哪些?看這裡就對了!
    在世界各國,很多大城市都希望能夠爭取到國際會展的舉辦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會展業的發展不僅可以為舉辦城市帶來知名度,而且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創收,帶動金融、酒店、旅遊、交通等多個行業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會展業的發展對城市經濟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吧。
  • 全國首創,成都市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起勢成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4月2日訊 以會展產業生態圈建設為主線,為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性的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繪製「路線圖」。成都市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建設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推進會)於4月1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召開,在全國首創提出成都市會展經濟產業生態圈已起勢成型。這也標誌著成都市兩大會展場館正式開館,全市會展業按下「啟動鍵」。
  • 新冠肺炎疫情不影響招聘 臺灣星宇航空宣布招募軍方退役飛航員
    航空圈訊 臺灣星宇航空(Starlux Airlines)7月1日宣布首度招募軍方退役飛航員,7月1日起開放履歷投遞
  • 訪31會議CEO萬濤:疫情推動會展新舊動能轉換
    回望2020年,疫情推動了會展業在三個層次上加速融合: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會展與產業。在這些融合的背後,是技術和應用能力在不斷迭代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