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極端熊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這一場革命震撼了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各國相繼組織幹涉軍侵入蘇俄境內,企圖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裡。其中日本帝國主義也派駐軍隊佔領了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但是一度視東北亞地區為自己勢力範圍的日本,為何最終以失敗的結局撤出了該地區呢?
圖/列寧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
當十月革命的消息傳來後,西伯利亞與遠東大地上立刻掀起了群眾性的革命熱潮。各地紛紛建立起了蘇維埃政權。與此同時,極端仇視無產階級革命的沙俄餘黨、資產階級貴族地主也組織起各路「白軍」,企圖撲滅俄羅斯大地上熊熊燃起的革命火焰。歐洲、美國、日本等國的幹涉軍也紛紛登陸俄羅斯大地,準備聯合絞殺蘇維埃政權。
日本與英國率先對蘇俄動手,日本於1918年1月12日派遣日艦「巖見」號駛入海參崴,開始了對蘇俄革命的武裝幹涉。英國隨後也緊隨其後侵入蘇俄,蘇維埃政權四面楚歌。
為了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列寧與德國籤訂了《布列斯特合約》,雖然蘇俄因此丟失了西部大片的領土,但是蘇俄在籤訂合約後得以從一戰的泥潭中脫身,全力解決國內問題。蘇俄紅軍集中力量與各路白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紅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白軍紛紛戰敗潰逃。1919年12月,紅軍徹底消滅了盤踞在遠東的高爾察克匪幫。蘇俄紅軍在東方戰線的勝利,成為了東北亞國際局勢變化的轉折點。
圖/日本出兵西伯利亞
面對紅軍的勝利,英法決定迅速甩掉高爾察克,撤出幹涉軍,停止經濟援助。這樣一來,在遠東地區的幹涉軍就只剩下了美國和日本的軍隊。美國政府考慮到如果繼續在俄遠東駐軍,會被日被利用來推行自己的擴張政策,更重要的是美國將直接對抗來勢兇猛的蘇俄紅軍。所以美國於1920年1月9日通告從西伯利亞撤兵,這樣在遠東地區的幹涉軍就僅剩下了日本軍隊。
日本對遠東地區的野心由來已久。十月革命爆發後,日本政府認為這是永久佔領俄遠東地區最好的歷史機會。如果可以佔領該地區,日本可以在俄遠東與其在南滿的勢力範圍合力南北夾擊北滿的沙俄勢力,以期實現對整個滿蒙地區壓倒性戰略優勢。所以日本在俄遠東遲遲不肯撤兵,盤踞在外貝加爾、廟街、海參崴、北庫頁島一帶蠢蠢欲動。
在遠東、東西伯利亞蘇維埃政權不斷發展,1920年4月,遠東共和國宣布成立。蘇俄政府和遠東共和國先後向日本提出,以否認雙方敵對計劃、不幹涉內政及日本在東部西伯利亞地區處於經濟通商方面優越地位為條件的議和。這種形勢使得日本難以繼續單獨在俄遠東駐軍。
圖/橙色區域為遠東共和國管轄地帶
1920年6月,日本陸續從外貝加爾方面撤軍,同年12月又從伯力撤軍。至此日本派遣軍的勢力範圍已經收縮到了海參崴周圍到北庫頁島一帶,侵吞俄遠東及北滿地的政策的破產已成定局。
1920年5月,日本與遠東共和國舉行雙邊談判。會議中日本提出了諸多如租借北庫頁島80年、海參崴商港化等奴役遠東共和國的條件,會議因此一度中斷。在日本從俄遠東逐漸退卻的同時,在中國日本遭到了國際資本的聯合進攻,日本在遠東的駐軍也使得日本國內財政吃緊。
1922年4月,日本出於種種考慮單方面決定從西伯利亞撤軍,談判出現了轉機,雙方又在長春恢復談判,而這次談判又因日本不同意確定從北庫頁島撤軍的日期而宣告破裂。在此要特別注意,這次談判時日本的對手已經不再是遠東共和國,而變成了蘇俄政府。
圖/蘇聯勳章
蘇聯建立後,隨著國內局勢的穩定,蘇聯政權日益強大。日本政府也認識到如果繼續與強大起來的蘇聯為敵,對自身毫無益處,1924年談判重啟,日本承諾於1925年5月上旬將軍隊從庫頁島北部撤退完畢,蘇方同意將庫頁島北半部分石油、煤礦的自然資源的開採權租讓給日本企業家。雙方籤訂了《日蘇協定》。至此,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完全撤出了蘇聯的領土,日本侵佔俄遠東的計劃也徹底宣告失敗,東北亞國際關係的格局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參考文獻:
【1】黃定天 《東北亞國際關係史》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994年
【2】崔丕 《近代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研究》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
【3】劉德斌 《國際關係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