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娃娃機直到五年前還是一個被法規綁死,常年無法進化的古董玩具,從2009年到2013年,機臺製造商陷入五年連一張臺灣訂單都接不到的窘境,店面也因不堪租金高漲,棄守大馬路黃金店面,轉進巷弄的二線地段求生。
「當時的娃娃機已經是準夕陽行業,」臺中自動販賣商業公會理事長紀富騰說。
30年娃娃機業者紀富騰
用貨櫃打造的娃娃機店做教育訓練
近五年,臺灣實體零售業被電商打得七零八落,娃娃機產業卻逆勢竄起,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裡頭有一連串化險為夷的臺灣創意。
第一,結合娛樂與銷售,恰巧符合新零售趨勢。
面對新零售時代,百貨、商場等實體店面的因應之道,除了拉高特色餐廳比例外,另一做法就是增設親子娛樂空間。一臺娃娃機出貨價不到30,000元(新臺幣,約RMB2144),正可做為親子娛樂販賣設備。
「娃娃機人人會玩,所有商品10元(新臺幣,約RMB2元)起跳,根本不需要人介紹,就是具有趣味感、能自行運作,且具競爭力的販賣方式。」第一位臺制娃娃機業者,有產業開山祖師爺的冠興董事長蕭興仁說。
有別於日本兩爪式、直上直下的娃娃機,蕭興仁從一九八五年就投入娃娃機生產製造,他從歐系夾煙機摸索,開發出臺灣獨有的三爪式、能甩、能拖的娃娃機,透過操控技術性能創造出更多的娛樂性,這是產品力的基本盤。
第二,獨創「保證夾取」機制,創新遊戲規則。
早年因電玩大亨周人參弊案,娃娃機被《電子遊戲產業管理條例》鎖在日益沒落的電子遊樂場內,禁止上街擺設,因此逐漸蕭條。直到2000年,由自動販賣商業同業公會創會理事長謝朝清帶隊,想出一種臺灣獨有的「保證夾取」制度,讓娃娃機再度吸引人氣。
這個新遊戲規則是,每臺機器都設有一個保證夾取金額,當一位玩家沒抓到就放棄時,投幣額會累積保留給下一位玩家,最後一位剛好滿足保證夾取金額的玩家就算抓不中,也能獲得商品。
此玩法彌補了「投再多也可能抓不到」的缺陷,也讓娃娃機通過經濟部商業司審查,進化成第二代選物販賣機,重返街頭巷尾擺設。當時夾客為了撿便宜,會固定巡娃娃機,形成「撿寶」生態,是娃娃機在電商衝擊下,還能保持一定人流的關鍵。
第三,發展「萬物皆可夾」的特色。
不過,儘管有保證夾取的新玩法,許多人對於娃娃機仍有負面印象,原因在於長時間內,部分業者用擲骰子看機率的賭博玩法來吸引玩家注意。
「當年娃娃機根本沒人要玩,大家逼不得已靠賭來聚集玩家,最熱門的玩法是透明球放骰子,用爪子抓起後,看骰出的號碼兌獎,可換禮品或現金,根本沒人在乎『保證夾取』。」一位資深娃娃機業者透漏。
雖然這一類的投機做法並不值得鼓勵,但卻激起業者對娃娃機商品的無限想像力,從家電、3C、公仔等,只要玩家可能感興趣,業者都想辦法塞進娃娃機裡,甚至發展抓取獎品替代物,再兌換大型禮品的模式,連機車都被拿出來當大獎。
就在業者掙扎求生同時,也奠定娃娃機商品與時俱進、快速轉換的特色,「其實娃娃機什麼都能賣。」業者說。
第四,精準管理面,發展出低成本的無人店分租制度。
因為賭博等爭議,不僅讓娃娃機遭警方取締,而且重創產業形象,導致2009年後的全面衰退。
紀富騰是即時監控管理的娃娃機無人店先驅,當年他的娃娃機生意因為景氣下滑,經營不善,負債上千萬元(臺幣),最後借錢轉行,到租金低廉的南投開起便利超商,為了增大收入,才在店外擺設娃娃機。他發現,在超商即時連線的監控系統下,客人破壞與偷竊娃娃機的狀況大幅下降,且就算在超商櫃檯忙著幫顧客結帳,也能透過監視器精準補貨,讓他能用最少力氣多賺一點錢。
無人店先驅紀富騰導入遠端監控
同時採用即時監控系統讓員工精準補貨
2013年他還完債,累積出一筆新資金,用超商雪萊的遠端監控管理知識,到臺中逢甲商圈開出第一家娃娃機無人店,並採用多樣商品、落實保證夾取制,讓玩家願意捧場。他靠著監控科技精準補貨,大幅降低庫存與人力成本,以「一個人管八家店」的高效管理,東山再起。這吸引同業跟進學習,點燃新一波娃娃機開店潮。
之後,謝朝清指出,由於娃娃機業者怕涉毒,不敢回收商品,但夾客又想出售自己抓到的娃娃機商品,因此,北部有廖師傅、抓抓族,南部有糖果屋等業者,率先開始分租機臺給夾客賣二手商品,中部的珂珂瑪物聯網副董事長洪豐洲為了培養新玩家,又進一步串聯南北業者,一起把分租制發揚光大。
珂珂瑪副董事長洪豐洲(右)分租制攤手
2年結盟開出400店
珂珂瑪獨創
用APP解鎖娃娃機、免費夾彩球換贈品模式
吸引夾客上門
到底大量分租機臺有什麼好處?去年單月娃娃機銷量一度超過萬臺的機臺製造商、飛絡力總經理楊奕強分析:一是場主得以將租金成本分攤出去,二是降低玩家進場成本,約5,000(約RMB1072元)元就能租到一臺娃娃機,就算加上進貨成本等,一臺進場成本僅約10,000元(約RMB2143元),而且管理相對自由。
其後,一例一休制度上路,又推了一把,許多民眾不能靠加班賺錢,就轉往這個小資本就能創業或兼差的新零售業。大量分租對於供應商來說,要面對分布廣泛且需求零散的客戶群,如何少量多樣地供貨,成了新考驗。
第五,善用網絡社群預購、電商平臺來供貨。
新進場的供應商,開始藉由Line跟臉書社群平臺經營新臺主,他們一方面用社群平臺預購,降低庫存壓力,另一方面用近兩年蝦皮、PC home兩電商平臺大戰的免運費服務,下訂單與發貨,建立低成本的供貨模式。
也就這樣,經歷波折的娃娃機,在基本娛樂效果上,又多了商品多元化、電商配送、遠端管理、分租經營等進化,造就這一波的娃娃機盛世。未來,臺灣娃娃機甚至會走向無現金交易。楊奕強透露,用悠遊卡小額支付、第三方支付的新娃娃機早已問世,一旦推出,可解決娃娃機需要人力收錢的問題。
除了上述進化,記者走訪北中南商圈,發現娃娃機這個生態圈,持續開出奇花異果。如果把2000年前,由業者自購娃娃機散放各地的傳統「寄臺子」模式,視為娃娃機1.0生態系,這波以「無人店」為核心,擴及專門供應商、電商平臺與廣告商,甚至連玩家都進場的進化,等同娃娃機2.0的新生態系。
第六,網紅加直播,變銷售新通路,用虛實整合把娃娃機客群帶回網絡。
例如日本Rebecca bonbon品牌、俗稱狗頭包的臺灣總經銷——邦成國際貿易負責人張渭庸,靠著最夯的網紅直播,拼出年賣十多萬件商品、年收上億元的事業,四個月前,他將娃娃機作為銷售通路,這個新通路,讓他營收每月增加一成。
張渭庸今年三十三歲,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過去從不玩娃娃機,直到四個月前,顧客上傳一則自家狗頭包被擺在娃娃機內被掃貨的照片訊息,他才開始載進娃娃機產業。現他以狗頭包為主題發展娃娃機專門店,並對外租賃專屬娃娃機,全臺自有與租賃總臺數已超過三百臺。
主題店新兵,用娃娃機導購網絡生意
創業家張渭庸的「狗頭包」生意
除用娃娃機網絡直播,將網絡客流帶往實體店外
也開專門店引導新客戶回網絡,讓月營收成長1成
「對中價位品牌商而言,娃娃機是超棒的虛實整合平臺,」他說。先前狗頭包九成營收都來自網絡銷售,網絡同溫層效應雖讓銷售精準,但不容易開發新客戶是一大問題,現在運用造型特殊的專門店或專門機,一方面能打廣告,另一方面透過QR code結合以定期送贈品模式,還能進一步將娃娃機客群導流會網絡粉絲頁。
第七,跨界合作,把玩家導向周邊店,抓號碼集點換折價券。
全臺最大、直營與加盟合計約四百店的珂珂瑪物聯網執行長張瑋珉說,除了狗頭包,近日包括電信商,有多達十幾種品牌商,都在洽談專門機的租賃合作,類似日本娃娃機專賣商品的生態,正在開展。
此外,這產業也從B2C模式發展出B2C2B的新商業模式。隨著全臺連鎖娃娃機店出現,店內的書報櫃、外牆等都能賣廣告,像智冠這家上市櫃電玩大廠,近期就罕見的在娃娃機通路投入廣告預算。
也有業者發展虛實整合、跨界合作。珂珂瑪物聯網從一款旅遊尋寶王APP上下手,發展出可透過APP玩手機遊戲或免費解鎖、使用珂珂瑪店內的贈品娃娃機抓取號碼球,經由收集號碼來兌換周邊店家的折價券,將玩家導流到周邊店家消費,帶動周邊店家願意向珂珂瑪購買虛擬點數來發折價券。
此外,寶凱電子董事長魏銘山,則學習類似日本抓樂寶(Toreba)的手機遠端實境抓娃娃技術,去年推出抓寶網APP,玩家可用手機抓實體娃娃,此機臺目前約有七十四臺,抓到後宅配到府、初期免運費。
娃娃機不敗臺主公開5大經營秘訣
挑店面、挑設備、挑商品、調抓力、敢換貨
政府法規,是產業升級的大難題,僅一款機型合法,限制機臺、商品
不過,這產業面臨的最大的創新限制,是政府法規。
受到過去涉毒影響,臺灣經濟部商業司至今審查合格、能合法走出電子遊戲場的第二代選物販賣機,始終都只有一款規格。過大、過小或是大陸進口等機型,都屬於違法,隨時有被取締的風險存在。在日本可看到各式各樣的機臺、爪子、商品,在臺灣仍受限。如何改變法規限制,是產業的一大挑戰。
此外,業者也坦言,目前娃娃機產業處於紅海市場,未來勢必面臨優勝劣汰的大洗牌。對於此時想要進場的玩家,蕭興仁建議:「一定要三思。」
(內容整理自《商業周刊》)
轉載請註明《GTI神州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