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是偉大的俄國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巨匠,託爾斯泰不僅用筆來寫作,更是用靈魂來寫作。
他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深深地烙印社所有的著作當中,形成託爾斯泰主義這一座精神文明的寶藏為了研究託爾斯泰的世界觀,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這一寶藏,從託爾斯泰遺留下來的文學名著中仔細體會作者的觀點和思想。
聶赫留朵夫是《復活》中的男主人公,他本身是一名很有威望的法庭陪審員,屬於懺悔貴族的典型形象。
他從小接受教育,相信上帝、良知,對所有的事情都會依據道德觀和倫理觀。他明白土地私有制度的罪惡之處,讓農民一直身處水深火熱中,作者藉助他向精神呼籲、不斷追求自我完善。他本性善良、為人熱情、具有遠大抱負,對西方進步思想及其熱衷,但是終究抵不過生活的同化,讓他經歷從純潔、犯罪、懺悔直到重新復活的過程.他所做任何事都按照道德至上的標準,因此他也要承受很多矛盾。
他對生活有美好的追求.當他第一次看到瑪絲洛娃的時候,就被她吸引,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耍.他只要看到瑪絲洛娃的時候內心就很愉快,也就是這樣,兩個人漸漸的由不相識在不經意間變成了相互愛慕的特殊關係.在聶赫留朵夫眼中只要有瑪絲洛娃出現,似乎整個世界都被陽光照耀,讓煩惱也變得更加有趣、有意義,生活處處充滿了快樂,這個時候他認為精神上的我就是真正的我。
他已然失去了大學裡的純真、熱情,而且變成一個荒淫無度、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他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唯利是圖,距離那個誠實、富有自我犧牲的熱血青年道路越來越遠。
他心中的醜惡面目已經戰勝了善良,當他再次見到瑪絲洛娃的時候,因為受到彼得堡生活和軍隊生活的深刻影響,使得他的利己主義達到巔峰.在復活節到來之前,他再一次在姑媽家看到那個依舊純潔、乾淨、賞心悅目、而且比大學更加嬌豔的瑪絲洛娃時,他利用少女感情的純潔誘姦了她。
讓自己的私慾得到充分發洩,這時獸性的他佔據了上風.直到他將瑪絲洛娃拋棄,最終使得她淪為娼妓.這個悲劇的產生,是沙皇統治下社會的產物,人物悲慘的命運正是由於社會的黑暗導致的。
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是從他與瑪絲洛娃在法庭上相遇開始的,當時他參加陪審,法官和瑪絲洛娃在自訴,聶赫留朵夫負責撫今追昔,這時精神上的人開始復活.這時他的人生觀點也在慢慢轉變,心中對瑪絲洛娃充滿了滿滿的愧疚之情,他的內疚讓他明白了他要為自己始亂終棄的犯罪事實澄清.以後他就開始四處奔波,甚至放下自己的尊嚴去求任何一個能夠幫助瑪絲洛娃的人。
在這種情景下的他對當時的社會制度、貴族階層、宗教等各方面都有全新的視角.但究其本質,聶赫留朵夫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載體,這時已經進入撕毀一切假面具的地步了。
在一次參加審理兩個旅店侍役借一個妓女謀財害命的案件時,認出了被陷害的妓女瑪絲洛娃正是他多年前熱戀過的卡秋莎。那時聶赫留朵夫在姑媽的莊園裡邂逅並愛上婢女卡秋莎.聶赫留朵夫誘姦了卡秋莎,然後拋棄了她,走投無路的卡秋莎成了妓女。
腐敗愚蠢的法官和陪審員們判處瑪絲洛娃有罪,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在看到瑪絲洛娃被錯判後的慘狀時,聶赫留朵夫雨良心受到了譴責,他開始反省自己的罪過,他決定要贖罪。聶赫留朵夫辭退了僕役,分散了土地,賣掉了房產,他積極地為卡秋莎上訴,然而卻被駁回。
聶赫留朵夫只好向皇帝請願,追隨者卡秋莎來到了流放之地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向卡秋莎求婚,但遭到拒絕.在流放的途中,政治犯們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染了卡秋莎,她決定原諒聶赫留朵夫,並與尊重她、體貼她的西蒙松結合,得到了精神的復活。聶赫前朵夫也經歷了靈魂的洗滌。
喀秋莎·瑪絲洛娃出身低微,她表面上是地主家的養女.但實際上與奴婢沒有什麼分別。
但是出身的低微並沒有讓她對社會對養父一家產生恨,生活的艱辛也沒有讓她卑躬屈膝,而以一種天真樂觀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各種苦難。
少年時的她對世界充滿美好的幻想,天真善良的她擁有一顆水晶般純淨的心。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作為一個對感情還處在懵懂期的少女,她也有對美好情感婚姻的期望.。
她的初戀聶赫留朵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貴族公子哥.以玩弄女性為樂。他對喀秋莎·瑪絲洛娃沒有絲毫的感情。只是為了得到她的身體,他誘姦了瑪絲洛娃,導致其懷孕。
後來瑪絲洛娃因為懷孕去找聶赫留朵夫的時候卻看到他在火車上與狐朋狗友飲酒作樂,這時候她才意只到自己被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