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著作《復活》導讀,解讀列夫託爾斯泰的內心世界

2020-12-14 語文教師沐陽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是偉大的俄國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巨匠,託爾斯泰不僅用筆來寫作,更是用靈魂來寫作。

他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深深地烙印社所有的著作當中,形成託爾斯泰主義這一座精神文明的寶藏為了研究託爾斯泰的世界觀,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這一寶藏,從託爾斯泰遺留下來的文學名著中仔細體會作者的觀點和思想。

聶赫留朵夫是《復活》中的男主人公,他本身是一名很有威望的法庭陪審員,屬於懺悔貴族的典型形象。

他從小接受教育,相信上帝、良知,對所有的事情都會依據道德觀和倫理觀。他明白土地私有制度的罪惡之處,讓農民一直身處水深火熱中,作者藉助他向精神呼籲、不斷追求自我完善。他本性善良、為人熱情、具有遠大抱負,對西方進步思想及其熱衷,但是終究抵不過生活的同化,讓他經歷從純潔、犯罪、懺悔直到重新復活的過程.他所做任何事都按照道德至上的標準,因此他也要承受很多矛盾。

他對生活有美好的追求.當他第一次看到瑪絲洛娃的時候,就被她吸引,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耍.他只要看到瑪絲洛娃的時候內心就很愉快,也就是這樣,兩個人漸漸的由不相識在不經意間變成了相互愛慕的特殊關係.在聶赫留朵夫眼中只要有瑪絲洛娃出現,似乎整個世界都被陽光照耀,讓煩惱也變得更加有趣、有意義,生活處處充滿了快樂,這個時候他認為精神上的我就是真正的我。

他已然失去了大學裡的純真、熱情,而且變成一個荒淫無度、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他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唯利是圖,距離那個誠實、富有自我犧牲的熱血青年道路越來越遠。

他心中的醜惡面目已經戰勝了善良,當他再次見到瑪絲洛娃的時候,因為受到彼得堡生活和軍隊生活的深刻影響,使得他的利己主義達到巔峰.在復活節到來之前,他再一次在姑媽家看到那個依舊純潔、乾淨、賞心悅目、而且比大學更加嬌豔的瑪絲洛娃時,他利用少女感情的純潔誘姦了她。

讓自己的私慾得到充分發洩,這時獸性的他佔據了上風.直到他將瑪絲洛娃拋棄,最終使得她淪為娼妓.這個悲劇的產生,是沙皇統治下社會的產物,人物悲慘的命運正是由於社會的黑暗導致的。

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是從他與瑪絲洛娃在法庭上相遇開始的,當時他參加陪審,法官和瑪絲洛娃在自訴,聶赫留朵夫負責撫今追昔,這時精神上的人開始復活.這時他的人生觀點也在慢慢轉變,心中對瑪絲洛娃充滿了滿滿的愧疚之情,他的內疚讓他明白了他要為自己始亂終棄的犯罪事實澄清.以後他就開始四處奔波,甚至放下自己的尊嚴去求任何一個能夠幫助瑪絲洛娃的人。

在這種情景下的他對當時的社會制度、貴族階層、宗教等各方面都有全新的視角.但究其本質,聶赫留朵夫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載體,這時已經進入撕毀一切假面具的地步了。

在一次參加審理兩個旅店侍役借一個妓女謀財害命的案件時,認出了被陷害的妓女瑪絲洛娃正是他多年前熱戀過的卡秋莎。那時聶赫留朵夫在姑媽的莊園裡邂逅並愛上婢女卡秋莎.聶赫留朵夫誘姦了卡秋莎,然後拋棄了她,走投無路的卡秋莎成了妓女。

腐敗愚蠢的法官和陪審員們判處瑪絲洛娃有罪,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在看到瑪絲洛娃被錯判後的慘狀時,聶赫留朵夫雨良心受到了譴責,他開始反省自己的罪過,他決定要贖罪。聶赫留朵夫辭退了僕役,分散了土地,賣掉了房產,他積極地為卡秋莎上訴,然而卻被駁回。

聶赫留朵夫只好向皇帝請願,追隨者卡秋莎來到了流放之地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向卡秋莎求婚,但遭到拒絕.在流放的途中,政治犯們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染了卡秋莎,她決定原諒聶赫留朵夫,並與尊重她、體貼她的西蒙松結合,得到了精神的復活。聶赫前朵夫也經歷了靈魂的洗滌。

喀秋莎·瑪絲洛娃出身低微,她表面上是地主家的養女.但實際上與奴婢沒有什麼分別。

但是出身的低微並沒有讓她對社會對養父一家產生恨,生活的艱辛也沒有讓她卑躬屈膝,而以一種天真樂觀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各種苦難。

少年時的她對世界充滿美好的幻想,天真善良的她擁有一顆水晶般純淨的心。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作為一個對感情還處在懵懂期的少女,她也有對美好情感婚姻的期望.。

她的初戀聶赫留朵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貴族公子哥.以玩弄女性為樂。他對喀秋莎·瑪絲洛娃沒有絲毫的感情。只是為了得到她的身體,他誘姦了瑪絲洛娃,導致其懷孕。

後來瑪絲洛娃因為懷孕去找聶赫留朵夫的時候卻看到他在火車上與狐朋狗友飲酒作樂,這時候她才意只到自己被騙了。

相關焦點

  • 經典著作《復活》導讀,解讀列夫託爾斯泰的內心世界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託爾斯泰是偉大的俄國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巨匠,託爾斯泰不僅用筆來寫作,更是用靈魂來寫作。他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深深地烙印社所有的著作當中,形成託爾斯泰主義這一座精神文明的寶藏為了研究託爾斯泰的世界觀,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這一寶藏,從託爾斯泰遺留下來的文學名著中仔細體會作者的觀點和思想。
  • 趙家祥:完整準確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規避幾種不正確的解讀方式   我國學者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態度總體上是端正的,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解讀總體上科學有效。但毋庸諱言,當前學界在這個問題上也存在一些需要努力規避的不良傾向。   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這一點與蘇聯學者的影響不無關係。
  • 著名的小說家、評論家、哲學家—列夫託爾斯泰
    列夫託爾斯泰,他的外文名字是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他是俄羅斯人,列夫託爾斯泰出生於亞斯納亞-博利爾納,他是著名的小說家、評論家、哲學家,是上世紀的一名偉人。列夫託爾斯泰信仰的是東正教,他的代表作品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 【著作薦讀】莊孔韶《人類學經典導讀》
    作者: 莊孔韶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年: 2008-1頁數: 759內容簡介  · · · · · ·《人類學經典導讀
  • 雲遊草嬰書房,他翻譯了列夫託爾斯泰的所有小說
    列夫託爾斯泰的三大長篇《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自問世以來始終是經典必讀。2019年,是《戰爭與和平》問世150周年和《復活》問世120周年。2020年,在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和俄語翻譯家草嬰先生逝世5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精裝紀念版《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10月24日,在草嬰先生五周年祭日當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的「回到文學現場,雲遊大家故居」系列節目走進上海的草嬰書房,與觀眾一起「雲遊」翻譯現場,回憶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
  • 帶你走進著作背後的列夫託爾斯泰
    俄國作家中最為響亮的名字,列夫託爾斯泰。託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作為享譽世界的文壇泰鬥,他又被譽為是最清醒的現實主義天才藝術家。代表作《復活》,全文40多萬字,修改六次,耗時十年。另外還有《窮人》《魔鬼與農夫》等大量經典的中短篇小說,以及從19歲到82歲從未間斷過的日記。由此可見託爾斯泰寫作那是相當刻苦。
  • 雨果《悲慘世界》與列夫託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前段時間無意中看到有文章推薦《悲慘世界》,說是世界前十大經典名著之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推薦了《戰爭與和平》和《悲慘世界》。《戰爭與和平》我在看過的書中也經常有其他名家給予極高的評價。列夫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那》也在十大名著之中,作者格局大,思想深,精通語言和寫作技巧。看雨果的《悲慘世界》猶如看經典的推理小說,結構緊湊,語言精煉。書中任何一個被描寫的人、物、事,絕對是伏筆,作者惜字如金但該交代的該描寫的,作者會非常細緻、耐心、精準的敘述。
  • 《選編》《學習導讀》學習體會:一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極好...
    為貫徹落實這一決策,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譯局編選(編寫)出版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黨員幹部讀本)》(以下簡稱《選編》)和《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選編學習導讀》(以下簡稱《學習導讀》)。這兩部書,繼承和發揚了我們黨自延安時期起直至改革開放新時期精選精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的好傳統,又根據理論發展的新情況、黨員思想的新特點與時俱進,大膽創新。讀了這兩部書,我感覺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 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列夫託爾斯泰
    列夫託爾斯泰出生在位於莫斯科以南的圖拉省克皮縣的一個地方莊園裡。父親為世襲伯爵。母親學識豐富,知書達禮,並且善於編故事和講故事,然而她在列夫託爾斯泰不到兩歲的時候去世。小列夫·託爾斯泰的童年在沒有母愛阿護的情況下,依然過得很開心。
  • 《毛澤東心路解讀》再版 還原偉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解讀毛澤東詩詞的著作不勝枚舉。其中一部風格迥異、哲思豐沛、令人常讀常新的作品,是陳晉的《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它最近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版。  《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不像其他著作重在對毛澤東詩詞字句文意的梳理與考辨,它有著更高遠的立意與指向——旨在還原並解讀毛澤東的心路歷程,引導讀者走進毛澤東的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
  • 「薦書」《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第二版)
    內容簡介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精選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共15篇,每篇著作分原著和導讀兩個部分,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參考書。本書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學術導向,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發展成果有機統一起來;堅持把經典著作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的長河中,既發掘某一經典著作的特殊背景、主要內容和價值意義
  • 列夫託爾斯泰三部曲
    他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託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託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裡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
  • 外國文學——《復活》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解讀了列夫託爾斯泰《復活》中男主——聶赫留朵夫公爵的精神和靈魂的復活之路。不知道各位小可愛有沒有好奇地私下翻開書本看看呀?今天我們接著上次的部分把餘下的內容與大家一同解讀。在上文中,我們知道了,這本書名為「復活」,講述的主要是男女主人公的復活之路,男爵在不斷的反省中從貴族社會的泥潭裡甦醒,在對女主瑪絲洛娃和旁人實施的救助中明白善與惡的界限,繼而逐步實現了自己靈魂和精神的復活。相比公爵復活之路的曲折,女主的復活之路似乎更加順暢,但同樣的也是由幾個部分來逐步實現的,分別是男爵的三次探監和男爵跟隨女主流放到西伯利亞。
  • 外國文學——《復活》
    今天我們要讀的是列夫託斯泰的《復活》。首先,我們了解一部作品要先從作者開始。列夫託爾斯泰的大名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吧?作品《復活》是列夫託爾斯泰的三大代表作之一,成書於晚年,卻被認為是其創作的「最高一峰」。
  • 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
    三、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 當下在碎片化閱讀盛行之際,也有人因其對經典支離破碎的閱讀表示不滿。其實不然,恰恰因碎片化閱讀往往使經典的影響力得以廣泛普及與提升,甚至成為經典導讀的有效途徑。 傳統文化經典因其內涵豐盈、博大精深,除了學者與專家能夠潛心大量閱讀原著之外,一般讀者往往礙於學識、閱歷、時間的限制等,只能對傳統經典敬而遠之,但內心又渴望了解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和各種典籍,哪怕是其中的一部分精髓。於是,他們藉助網際網路、手機微信的朋友圈分享以及訂閱感興趣的微信公眾帳號,及時閱讀專業人員對各種經典進行觀點摘要、深入淺出的詮釋。
  • 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多視角立體化解密散文世界
    書名:孫紹振解讀經典散文  作者:孫紹振  出版:中華書局
  • 解讀經典的「經典」——評《〈反杜林論〉學習筆記》
    這部著作涉及的人物之多、流派之雜、知識之廣實屬罕見,因而人們在閱讀《反杜林論》時往往會遇到難懂、難悟的困惑。可喜的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前夕,湖南省委原副書記文選德歷時數個寒暑、精心創作的《〈反杜林論〉學習筆記》,日前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問世了。細讀《〈反杜林論〉學習筆記》,深感這是一部解讀經典的「經典」,充分表現了作者在研讀和解讀經典方面有功底、有遠見、有勇氣、有恆心。
  • 列夫託爾斯泰《復活》
    前段時間讀完了託爾斯泰的《復活》,斷斷續續的。
  • 幹部書架|開啟經典之門
    先賢巨大的創造力和影響力主要是通過生前的傳道授業解惑和身後的圖書典籍實現的,這些典籍都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民族精神文化方面永恆的元典或曰經典。中華元典可謂是理解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樞紐。在這喧囂的時代,由40位著名學者悉心創作的《經典之門》——續文脈、跨學科、接地氣詮釋經典,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記憶。
  • 從這裡步入經典世界
    經典著作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的部分,它包含經、史、子、集等多方面的內容,構成了歷代讀書人的文化故鄉、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真正讀懂經典中蘊含的民族精神,能增強我們做中國人的底氣和骨氣,能滌蕩身心,純淨心靈。中國的典籍種類繁多,可謂浩如煙海,汗牛充棟,遍讀經典實難做到。如何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把握經典,一直是困擾人們的重要問題。華夏出版社今年出版的《經典之門》,為我們提供了較好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