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的中國農村,經常會有一些特別好玩的俗語,這些俗語的形成,有些是因為當地民俗、特色,有些則是因為特定的歷史時期而成,是人們生活經驗的概括,俗語往往生動簡練,並且十分形象,在人們口中流傳,有些俗語甚至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在我的家鄉,就有「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的俗語,這是什麼意思呢?
正月不理髮
正月不理髮是為了舅舅考慮,因為「正月剃頭死舅舅」——我相信這句俗語的流傳更加廣泛吧?
我家小外甥正月要理髮,我就愣是不同意他去,我的命多金貴啊是吧。以前還看過新聞,說某地一外甥用「正月剃頭死舅舅」這句話去敲詐舅舅,要是舅舅不給錢,他就去剃頭,真是笑死我了。
不過獨生子女這一代不用擔心了,盡情剪頭,反正也沒有舅舅,你們根本不懂我作為一個舅舅,心裡有多苦。
這個說法,實際上是個訛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在清朝入關之後,為了控制漢人的思想,作出了一系列強制措施,主要體現在剃髮易服。大家看古裝劇都知道,清朝以前,漢族男人的髮型還是很帥的,清朝男人就不一樣,統一留辮子。
為了讓漢人剃髮,清廷出臺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措施,意思是:頭髮和小命,你只能留一個。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當然是小命重要,但是畢竟是臣服於另一個新朝廷的統治,很多前朝遺老對明朝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在這種強烈的感情趨勢下,人們又不能公開與朝廷作對,於是達成了一個共識——在正月這一個月不理髮,以此表達思念明朝的感情。
後來在習俗的流傳過程中,思舊就成了死舅,讓人哭笑不得,讓舅舅提心弔膽。
臘月不搬家
臘月不搬家主要還是圖個吉利,在中國古代,搬家不像現在,隨時想搬就搬,那時候搬家很有講究,為此有一整套理論體系:
《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兇;負太歲,亦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兇也。——《論衡·難歲篇》
上面引用這段話,雖然跟「臘月不搬家」沒有直接聯繫,但是我們也可從中看出古人對搬家這件事兒的重視程度。
又有俗話說「人搬窮,火搬熄」,臘月離過年就不遠了,大家自然希望家裡紅紅火火,這一搬,把家裡火搬熄了,多不吉利啊。
再者,在傳統中,過年前是天上的各路神仙到家裡視察的時候,比如臘月二十三就講究送灶神,你把灶神送走,然後搬家了,等老爺子回來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多尷尬,而且灶神爺蠻小心眼的,他記著仇來年到玉皇大帝面前就不會「上天言好事」了,多不吉利啊。
另外,過年前後大家都會忙著走親戚,中國有注重家族的傳統,親戚之間是要多走動的,古代通信又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很可能這一搬家就把親戚搬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