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1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2020年08月02日
農曆六月十三,星期日
7月的颱風「靜悄悄」
創下了1949年以來
首個7月「空臺」紀錄
而8月剛開場
這颱風馬上就怒刷存在感
海上颱風警報
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Hagupit;名字來源:菲律賓;名字意義:鞭子)於昨天(1日)20時在我國臺灣島東南洋面上生成,今天10時中心位於我市東南方約850公裡的洋面上,即北緯22.8度、東經124.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2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70~230公裡。
預計,「黑格比」將以每小時15公裡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並向浙閩沿海靠近,將於3日夜間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一帶沿海登陸。
受其影響,3日白天起臺灣以東洋面和東海南部海域的風力可達10~11級,「黑格比」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10級,陣風12~13級。3日下午到4日我市沿海海面和杭州灣水面風力8~10級和7~8級大風。3日下午到4日我市多雲到陰有陣雨或雷雨,南部地區和西部山區雨量中到大部分暴雨。
該颱風生成位置近,發展速度快,又正值東海開漁期,需特別防範大風對海洋漁業的影響。
度過了安然的七月
颱風也開始了突襲模式
接連生成
不過颱風來臨前的高溫
也是絲毫不退讓
今天多雲
南部地區有時有陣雨
明天多雲轉陰有陣雨或雷雨
南部地區和西部山區
雨量中到大 部分暴雨
今天最高氣溫35度
明天最低氣溫27度
室外紫外線較強
大家出門做好防曬
並注意多補水哦
同時請及時關注氣象臺發布的
最新颱風信息
颱風雖突襲而來
我們依然可以監測
颱風的監測可大致分為三類
01
飛機偵察
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包括飛機進入颱風眼的觀測和在颱風周圍的觀測。飛機偵察到的颱風位置和強度比其它方法要精確。但由於其耗費大,因此,進行飛機探測的次數和地域非常有限。
02
衛星拍照
始於60年代。氣象衛星可拍攝出清楚的可見光和紅外的兩種颱風雲圖照片。它測定颱風中心的精確度不及飛機偵察,但由於它觀測的時次多和範圍大,因此,已經成為現階段監測颱風的主要手段。
03
雷達觀測
根據颱風螺旋雨帶的雷達回波,確定颱風的強度和中心位置等。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至今當颱風臨近沿海和島嶼時,雷達仍是探測颱風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上方法觀測颱風
具體的又是怎麼樣的
颱風往往發生在大洋中心,以往洋面觀測資料稀少,很難獲得颱風的精確位置和強度。自氣象衛星投入業務運行以後,這種情況得到徹底改變。氣象衛星資料不僅能準確地顯示颱風的中心位置、強度,而且隨著遙感儀器和探測技術發展,颱風的三維結構也可以得到清晰地展示,極大地提高了人類對颱風的監測能力,颱風的預警時間也大幅度提前。
最常規的還是靠氣象衛星提供的雲圖、水汽圖、風場掃描、微波掃描等等產品,現在判斷颱風的強度都還是分析雲的結構為主(所謂德沃夏克分析法)。颱風快要登陸時還可以用雷達監測,此外還有過往船隻的數據。以前衛星尚未發展起來時颶風獵人是重要的觀測工具,不過現在西北太平洋已經不再觀測了。
圖為颱風「利奇馬」5分鐘眼區動畫
監測不僅僅是颱風的強度等
還能提前預測颱風可以在哪登陸
颱風在哪裡登陸?
在一個颱風系統裡,眼區的風速、氣壓都是最低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隨著颱風的加強,颱風眼會逐漸縮小、變圓。而弱颱風、以及發展初期的颱風,常常是沒有颱風眼的。
正是因為颱風不一定都有颱風眼,所以,颱風登陸的準確定義是「颱風中心整體移動到陸地上」,也就是說,颱風中心在什麼地點登陸,就稱「颱風在某地登陸」。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是預測颱風的登陸點,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要根據氣壓、風速、大氣環流等多種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才能作出結論。
來源:中國氣象科普
掃描二維碼
關注「寧波氣象」
颱風信息一手掌握
↓↓↓
點擊「閱讀原文」或進入微信公眾號菜單欄「一頁天氣」,颱風動態早知道!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標題:《【注意】寧波市氣象臺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第4號颱風「黑格比」強度逐漸增強,預計明晚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一帶沿海登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