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長假中,不少消費者可能面臨這樣的窘境——掃碼支付時突遇網絡信號弱,轉而想用現金支付,可錢包裡往往沒有多少現金,想要尋找ATM機取現,卻發現不僅沒帶實體銀行卡,ATM機也難以尋覓……
「消失」的ATM機去哪裡了?記者調查發現,受行動支付快速發展影響,以及出於運營成本的考量,多家銀行正在減少ATM機數量並調整其布局,著力將其布放至金融服務薄弱區域,如重點縣、空白縣;同時,加大自助機具的智慧化轉型力度,大額現金智能櫃員機、遠程協同智能櫃員機、實時制卡智能櫃員機、智能領取機等一系列新型機具正不斷湧現。
銀行安裝一臺ATM機,機器費用和場地租金都是大頭,ATM機運營產生的電費也需要銀行繳納。另外,押運欠款也是一項支出,鈔票進出存儲款機還有嚴格的流程與制度。由於ATM的逐步減少,對於ATM設備製造商的壓力也是陡然增大,廣電運通(002152.SZ)、御銀股份(002177.SZ)、上海普天(600680.SH)、維珍創意(430305)等上市或掛牌企業的財報也有提及:ATM機市場影響到了生產廠家的營收和利潤。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維珍創意2017年上半年完成營業收入1769.78萬元,同比下降58.21%,淨利潤為39.64萬元,同比下降96.95%。行動支付及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帶來的是對整個國內金融業的產業鏈變革。
都說造成現在這個局面是銀行業與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行動支付企業之間的合作,但在我看來,這多少有點牽強,最起碼是銀行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回想2015年的時候,中國銀聯還號稱要收回支付寶、微信財付通等通過銀聯進行轉帳的渠道。是啊!之前每次去銀行取錢,都得收手續費,異地、跨行則更離譜,每個月還要開通簡訊提醒,光這些小環節上,銀行一年也是油水滿滿。可當支付寶、微信財付通這樣的行動支付方式來了,銀行業可以說是措手不及。好在沒過久,銀監會及國家上層發話,支持網際網路金融的新形式、新變革,之後那些要打壓的聲音才逐漸消沉。
回想起在剛剛過去的半年學習經歷中,在看招股說明書的過程中,有兩點依然清晰且深刻:
(1)一旦遇到技術變革,任何公司都有可能實現行業內的彎道超車。最典型的,莫過於支付寶之於銀行業;微信之於通信業;滴滴之於計程車業;
(2)技術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技術是萬萬不能的。不管是行動支付,還是即時通訊,就技術而言,現在可以說已經非常普及且通行了。但是在沒有進行深入的行業探索之前,以技術為根本,在某個具體的商業場景中進行應用,是行業崛起的關鍵。在什麼時候開始進行深入的行業探索呢?那就是遇到行業痛點,在市場中有迫切需要改變服務或產品體驗的時候,一旦遇到一個能立馬解決行業痛點的技術或應用,這個市場將頓時變得生機盎然。
細想:好的商業模式,是貼近生活的,是以解決實際需求為目的的。這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想想在我們的身邊,還存在著哪些痛點?如何才能解決這些痛點?說不定很可能會迎來新的商機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