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雪
文化人就是厲害,3首罵人不帶髒字的詩,沒文化的聽了可能還鼓掌
多學習一些知識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就拿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的事情——罵人這件事來說吧。很少有人能夠掌控好情緒,人非聖賢,對於別人的過錯也不會時時刻刻都能容忍,所以有的時候就會通過罵人來宣洩情緒。罵人是非常粗魯的,相信很多人聽到有人罵人都很反感,但是有些人罵人可就有水平多了,以至於被罵的人有的時候都反應不過來自己被罵了。
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罵人,罵人是一件非常沒有素養的事情。但是以前的古人們罵人的方式常常是諷刺,運用到詩句當中,還可能會讓人覺得是在誇他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幾首罵人的故事吧。
一、《醉太平·奪泥燕口》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從築巢的燕子嘴裡奪走泥土,從針尖上削下鐵屑,從神像上刮下金箔,就是從這些本身擁有的就很少的事物上搜刮,沒有也非要找到。從小鵪鶉的嘴裡找豌豆,從鷺鷥腿上弄下肉來,從蚊子的肚子裡搜刮脂油,得虧你們能下得去手!
作者運用諷刺誇張的手法來表現當時的政府和朝廷從老百姓腰包當中搜刮民脂,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直接搶奪財產。
二、《詠針》
百鍊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晴長在屁股上,只認衣冠不認人。
作者的意思就是說,將那些只看外表的人比喻成針,因為針只能用來做衣服,當然只認識衣服不認識人了,他還用這首詩諷刺那些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
三、《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首詩的意思是君王命令軍士將投降的白旗懸掛在城牆上,我一輩子都住在深宮當中怎麼可能知道。十四萬將軍士兵全部解下了盔甲淪為俘虜,沒有一個是好男兒。
這首詩是後蜀皇帝的妃子寫下的一首詩,因為當時居然沒有一個人進行反抗,這讓一個弱女子都看不下去了。面對國讎家恨,作者也是無能為力,只能通過寫下這麼一首詩來表現自己的無奈和悲痛,以及對投降者的痛恨,痛恨他們不戰而敗。
看了上面這三首詩之後大家是不是都驚呆了,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讚嘆古人們的智慧,他們使用日常生活可見的東西來比喻,能夠清楚地反映出他們所厭惡之人的本性,所以還是多讀一點書才是正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