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動支付力推Cross App

2020-12-12 行動支付網

為強化臺灣Pay的場域應用便利性,臺灣行動支付在推出自家的App來作臺灣Pay之後,現在下一步的計劃則是推展Cross App。臺灣行動支付規劃,倘若Cross App能在各店家的線上購物快速打開市場,那麼以後消費者就不用在手機上的不同App間「跑進跑出」,直接就能一步到位,透過Cross App的整合進行臺灣Pay支付。

臺灣行動支付的最新統計顯示,其App下載量已超過150萬,對此臺灣行動支付總經理陳建文說明,所謂使用Cross App,即指臺灣行動支付公司和店家在網購時透過API界面整合,讓消費者在使用該網絡商店App購物時,不用再轉到臺灣行動支付App的頁面,直接可透過API介面整合就可在該商家的App,連結臺灣行動支付的App付款。

目前臺灣Pay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由各銀行的移動銀行來綁定作臺灣Pay支付,例如八大公股行庫旗下客戶在使用臺灣Pay時,大多數是從其移動銀行App進出,另一種則是不透過銀行自家的行動銀行,而採取臺灣行動支付的專屬App,從App來點選支付者所下載的各銀行金融卡,或信用卡來作臺灣Pay支付。至於Cross App,即屬於臺灣行動支付App的運用,而且是「晉級版」;消費者只要手機事先已下載了臺灣行動支付App,在和臺灣行動支付有Cross App合作的網絡商店,就可直接在該網絡商店的Cross App內使用臺灣行動支付App付款。

臺灣行動支付主管指出,相較於用網絡商店本身的App支付,臺灣行動支付App付款的另一優勢,在於選擇空間大,因為通常網絡商店App會要求綁定付款的銀行信用卡或金融卡,通常大約兩至四家,而臺灣行動支付App則沒有綁定數量限制,包括目前和臺灣行動支付有合作的20多家銀行的金融卡、信用卡,都可下載在臺灣行動支付App上使用,因此讓消費者有更多支付選擇的空間。

至於實體店家購物,目前除了蘋果手機體系不開放感應支付給非Apple Pay的其他行動支付工具,臺灣行動支付的App已可透過其他任何一種款式的手機進行感應式支付,蘋果手機則可透過共通規格的臺灣Pay掃碼支付來突破蘋果對非Apple Pay的感應式限制。

相關焦點

  • 淺析臺灣地區的行動支付
    封面圖為臺灣地區常見的十款行動支付本文主要參考資料《遠見雜誌》2020年第4期《臺灣百「pay」齊放 誰能獨佔鰲頭》昨晚螞蟻金服上市被緊急喊停,今天美國舉行大選。星星作為吃瓜群眾,只能看熱鬧。閒暇之餘,結合此前搜集的資料,和大家聊聊臺灣地區的行動支付。
  • 臺灣力推支付寶行動支付體驗和免兌換外幣
    支付寶海外免兌換外幣支付服務已正式登臺,全臺超過3500家商店支持支付寶付款。泛阿里巴巴體系的螞蟻金融服務集團9日舉行發布會,支付寶與臺灣玉山銀行、元大銀行以及臺灣的商家合作,提供支付寶使用者來臺時,以既有的支付寶使用習慣完成付款,免去現金結帳與兌外幣的困擾;同時對臺灣商家來說,也能以更便捷且低成本的收款服務瞄準陸客商機。整場活動中,不斷強調以支付寶收付款的「體驗」。  早在10月28日,螞蟻金服即宣布支付寶將在今年第四季進入臺灣,終於在12月登臺。
  • 全球12大行動支付App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帶來了支付方式的革新,通過智慧型手機支付變得越來越簡單。創新的行動支付app可以讓大家隨時隨地兌換貨幣、購買產品、使用替代性貨幣、管理支出、獲得獎勵等等。
  • 行動支付令人失望? 臺灣電信業賽局才開始!
    一位電信業董座今年初曾感嘆「臺灣行動支付令人失望」,時隔半年,行動支付市場熱鬧起來、方興未艾。以交通票證支付為主戰場的電信業儘管起跑得早,但賽局也才正要開始。今年農曆春酒記者會上,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眼看Apple Pay已成功登陸, 臺灣進展卻如牛步,重話批評「臺灣行動支付令人失望」。
  • 臺灣行動支付公司聯手23家金融機構提供T Wallet服務
    臺灣行動支付公司與臺灣大哥大聯手提供行動支付服務,臺灣大用戶可向23家金融機構申請手機信用卡或金融卡,以手機取代傳統信用卡/金融卡在店家感應付款。2014年底臺灣 移動 支付公司董事長趙揚清表示,透過與臺灣大哥大合作,臺灣 移動 支付服務已能涵蓋國內六成五的移動用戶。目前也有6萬臺信用卡感應機,約1.5萬臺感應金融卡刷卡機,對感應的刷卡機也提供補助優惠,相信未來支援信用卡/金融卡感應的店家將愈來愈多。
  • 盤點:全球12大行動支付App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帶來了支付方式的革新,通過智慧型手機支付變得越來越簡單。創新的行動支付app可以讓大家隨時隨地兌換貨幣、購買產品、使用替代性貨幣、管理支出、獲得獎勵等等。 本文將介紹12種不同的行動支付app,它們可以作為數字錢包、移動電商app、加密貨幣app或者點對點支付平臺。 1、Google Pay Google Pay是一種快捷簡單的行動支付軟體,支持在線支付和線下實體店支付。它的Google Pay Send具有點對點功能,代替了谷歌錢包服務。
  • 臺灣萌妹帶你體驗大陸行動支付 簡直不要太方便!
    戳視頻,看詳情近些年,隨著大陸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行動支付(臺灣地區稱之為行動支付)在整個大陸地區逐漸普及。人們漸漸減少了現金支付,商場、超市、景區、就連街邊的小吃攤小菜攤都擺放著支付二維碼,打開、掃碼、輸入、支付,整個付錢的時間在短短十秒時間內就完成了!行動支付減少了現金的使用,也避免了找零錢的麻煩,更便捷、更安全。目前最受歡迎也是百姓們最常使用的兩家行動支付商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近十年內發展起來並深入到大陸百姓生活深處的。
  • APP、行動支付和品牌粘性
    舒爾茨稱,通過星巴克推出的移動訂單和支付功能,消費者(美國)可以在抵達任意一家星巴克門店前先通過app下單點咖啡並進行支付,然後到店領取,不用排隊等候。據舒爾茨稱,星巴克每個月處理的移動訂單已經超過500萬份,並且這個數字每個小時都在迅速增加。而星巴克的忠誠度計劃現在已經吸納了3000萬成員。
  • 雅虎將基於超級商城APP將在臺灣推行行動支付
    雅虎臺灣暨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昨(10)日表示,今年度電子商務事業將以移動商務、行動支付、O2O虛實整合及跨境交易並進。其中行動支付將於下半年正式上線。  根據雅虎奇摩電商平臺的統計數據,今年度使用移動裝置購物的人數,在去年第二季超過PC裝置,訪客流量年成長近24%。而今年春節期間的移動購物業績佔比更首度過半。
  • 老外眼中的行動支付:Unbelievable
    在我國的各個城市,手機支付已經成為大家最習慣的一種方式,大家對出門帶現金這件事情的意識已經慢慢淡化,原因當然就是兩個字——方便。 微博上曾有這樣的一則視頻被廣泛傳播,內容是臺灣一家電視媒體上,前臺北副市長直言臺灣企業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已經落後大陸太多,特別是行動支付,兩者相比臺灣簡直是原始社會。
  • 臺灣新北市推交通行動支付 支持LINE Pay掃碼支付
    新北市即日起全面開啟交通行動支付新紀元,特別選定795(平溪─木柵)、965(板橋─金瓜石)兩條公車路線與國際觀光接軌,平溪、金瓜石是國際觀光客遊臺灣最喜歡去的地方,公車票證導入Line Pay行動支付將更方便
  • 臺灣行動支付平臺下月接入銀聯卡支付
    臺媒稱,財金公司表示,「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於12月起受理銀聯卡交易,陸客來臺消費,也可使用臺灣Pay。
  • 國泰世華銀行推出大樓管理費行動支付服務「泰好付APP」
    國泰世華銀行積極發展行動支付業務,宣布領先同業與東京都物業管理機構合作,共同推出大樓管理費行動支付服務「泰好付APP」,已籤約完成的社區,只要下載APP即可以信用卡輕鬆完成繳費,還能避免人工收款的作業風險。
  • 行動支付入臺記
    8月,第一銀行成立跨境代收與支付業務工作小組,11月推出相關網絡支付業務。翻過年之後的5月份,第一銀行就和財付通合作收付款項業務。14年和支付寶也籤署收付款項業務。在第一銀行試水電子支付的同時,臺灣的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也在發展,曾經理一段野蠻生長時期。據陳義庭講述,臺灣行動支付市場在發展的初期,也曾出現很多的行動支付服務商,但缺乏缺乏統一法令的管理,當時偶有導致市場混亂情形發生。
  • 4個技巧搞定行動支付app的界面設計
    需要注意的是,設計師必須認真考慮在線商店的用戶體驗原則,這對於移動端設計來說更是如此。目前,在大部分網際網路流量中行動裝置流量佔據主導地位。2017年,移動用戶在整個網際網路的用戶中總數佔比達到52%左右。如果你沒有針對移動端的網站或應用進行優化,那麼你的成交量效果一定不夠理想。
  • HCE手機信用卡 Visa攜6銀行加入臺灣行動支付行列
    繼今2016年8月與10多家銀行推出「HCE MasterCard手機信用卡」,臺灣行動支付公司表示,包括兆豐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新光銀行、永豐銀行及臺新銀行等6家「VISA手機信用卡」,也加入「t wallet+行動支付APP」的服務,只要透過下載「t wallet+行動支付APP」,再將手中的VISA、MasterCard信用卡「拍」進手機,就可走到哪「嗶」到哪
  • 中國大陸行動支付技術領先世界,網友卻在為臺灣的行動支付操心
    國內微信支付寶各佔據半壁江山在中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各佔據行動支付的半壁江山。我國的行動支付技術可以算得上是全球領先了,看看我們的生活,大部分的支付方式都已經被電子錢包替代了,生活中很少有人會使用現金了,公交地鐵、網購、甚至買菜都離不開行動支付。小編家裡是賣菜的,現在出門很少收現金,都直接在攤位上擺一個收款二維碼。中國大陸的行動支付技術也不斷在向外輸出,國外很多地方微信和支付寶都可以用,國內出去旅遊都可以很方便地支付了。
  • 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相比大陸的行動支付他們缺少什麼?
    當我們覺得大陸的行動支付很發達很方便的時候,殊不知臺灣有幾十家行動支付平臺。其中,一些國際性的行動支付平臺有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帶有本土性質的行動支付平臺有橘子支付、街口支付、行動支付、PChome Pay、歐付寶、橘子支付、國際連、智付寶、臺灣支付、Line Pay、Pi行動支付、GOMAJI、Yahoo奇摩等等,據臺灣有關專家說,臺灣至少有三十五加行動支付平臺。
  • 臺灣行動支付 追趕潮流 蹣跚起步
    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  支付寶近期發布的《2016年中國人全民帳單》顯示,4.5億消費者在過去一年的支付行為中,有七成發生在移動端。而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的統計指出,2016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
  • 出海記|臺灣行動支付平臺下月接入銀聯卡支付
    據臺灣「中央社」11月15日報導,打造本土行動支付環境,臺灣財政部門主導公股銀行推動「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由財金公司建立「臺灣Pay QR Code共通支付」平臺,提供手機綁定金融卡帳戶,透過QR Code掃碼方式即可完成轉帳、購物、繳費、繳稅、提款等多元行動支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