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臨水宮:從「臨水夫人」祖廟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2021-02-19 古田門戶網玉田在線

近日,記者從市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獲悉,國臺辦在近期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寧德市古田臨水宮成功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市縣兩級多年的申報籌建工作收穫結果。

古田臨水宮陳靖姑雕像(圖片來源網絡)

「順天聖母」、「臨水夫人」陳靖姑被譽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婦女兒童保護神」,陳靖姑護胎救產,保赤佑童的信俗世代相傳,早已紮根民間,是福建最有影響力的陸上女神,福建省民間信徒親切地稱其為「奶娘」、「奶娘媽」等,閩東民間流傳400多年的畬族巫舞《奶娘催罡》即是以祭祀舞蹈的形式塑造了陳婧姑驅妖鎮魔保護婦幼的女神形象。古田臨水宮是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發祥地,其始建於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後經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臨水夫人」陳靖姑的祖廟,如今臨水宮分殿遍布我國大陸、臺港澳地區及世界各地多達4000餘座,擁有信眾近億名,其中單臺灣一地,供奉陳靖姑的宮廟就有400多座,信眾超過千萬人。

前來「朝聖」的海內外信徒  吳聖錦 /圖

每年從世界各地前來古田臨水宮「朝聖」、「請香接火」的信徒都絡繹不絕,其中尤以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期間為最,多達二三十萬人次。共同的信仰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4000多座臨水宮分殿在華人社區各自形成著凝聚力,而這一切都以古田臨水宮為源頭。目前古田臨水宮已成為海峽兩岸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盛況   葉朝玉 /圖

為了推進古田臨水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申報籌建工作,多年來,寧德市委臺港澳辦與古田縣臺辦通力協作,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如今終於得償所願。多年間寧德市持續舉辦了八屆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兩次陳靖姑金身巡遊臺灣等活動,充分發揮出了陳靖姑祖地文化在連接寧臺同胞感情的特殊紐帶作用,為兩岸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華畲族奶娘催罡舞道經團赴港交流並表演畲族巫舞《奶娘催罡》

「今後我們將以古田臨水宮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契機,進一步擴大陳靖姑文化在海峽兩岸的影響力,不斷增進寧臺同胞的情感交流。」寧德市委臺港澳辦副調研員葉肖惠如是說到。

歷經千年傳承,如今以古田臨水宮祖廟為發祥地的陳靖姑信俗文化已成為閩都文化和海絲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世界各地華人社區頗具影響的世界文化現象。古田臨水宮作為海內外臨水宮祖廟、以及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發祥地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也得到進一步擴大。

畲族閭山派道經團應邀參加第五屆澳門陳婧姑文化節,並在文化節期間表演畲族巫舞《奶娘催罡》

從2017年10月古田臨水宮祖廟入選首批「福建省對臺交流基地」,到2018年12月霞浦半月裡畲族文化村落獲批「福建省第二批對臺交流基地」,再到今年一月古田臨水宮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對臺交流基地建設、對臺文化開發和挖掘上,寧德市步履不停,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進展。

現今,寧德市正不斷深化寧臺交流交往,開創寧臺交流新局面。

來源:寧德網  記者 鄭力煒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部分內容為網絡轉載,部分配圖或素材來源於網絡,觀點及版權歸真正的原作者,侵權請聯繫刪除。投稿或合作請後臺留言。


古田熱點資訊聚合平臺

想了解更多古田的大城小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玉田在線

微信公眾號

古田最受歡迎的微信公眾號,43萬古田人自己的生活資訊平臺

玉田在線

古田門戶網

最新古田今日頭條,古田人網絡生活第一門戶

古田論壇

BBS手機版

免費發布微幫便民信息,古田人的網上家園!

投稿、爆料信箱:2403308456@qq.com

商務合作諮詢請加微信:gt3520

玉田在線榮譽出品——17年專注古田資訊平臺建設!

相關焦點

  • 倉山區赴古田考察臨水宮 共同探討交流臨水文化
    為進一步弘揚臨水文化、做大做強陳靖姑民俗文化品牌,8月3日,倉山區組隊赴古田考察臨水宮,共同探討交流臨水文化。區委宣傳部、區文體局、旅遊局、民宗局、園林局、文聯、傳統文化促進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十餘人參加考察活動。
  • 福建古田臨水宮祖廟陳靖姑金身赴臺巡安
    蘇新金 攝   福建古田臨水宮祖廟陳靖姑金身赴臺巡安:31個臺灣臨水分廟接駐駕  中新網寧德11月17日電 (林榕生)「此次活動增進了兩岸『人同宗、神同源』的文化認同,對擴大寧(德)臺(灣)文化、經貿交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 實拍古田臨水宮參加臨水夫人祭祀大典,太震撼!
    備受矚目的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於6月13日開幕。  6月13日,信眾在福建省寧德市。當日,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舉行臨水夫人祭祀大典,為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陳靖姑文化節拉開序幕,來自港澳臺及內地近千名信眾共同參加。
  • 【精品】《千年臨水情》——臨水夫人
    陳靖姑信俗以古田為中心,不斷輻射到周邊的省份和臺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2018年,臨水宮被列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從一名普通的民間女子到「救產護胎」的女神,從偏居一隅的閩越之地到山水相隔的異國他鄉,臨水夫人超越了時間與空間,成了億萬信眾心中的守護神。她就像一個慈愛的母親,默默守護著她的子民。
  • 【精品】《千年臨水情》——臨水夫人
    為了繼續得到她的庇佑,也為了感激她的恩德,在陳靖姑離去不久,人們在她的夫家所在地古田臨水(今古田大橋)建廟供奉,並親切地稱陳靖姑為臨水夫人。這是海內外第一座為她而建的廟宇。這一年,是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
  • 古田又要迎來大事件!
    2000年後,兩岸陳靖姑信俗文化交流互動更加密切頻繁:2008年,臺灣民俗進香團一行316人首次以直航的方式,從馬祖坐船行至寧德港下白石碼頭,再到古田臨水宮祖廟朝拜;2009年與2014年,臨水宮祖廟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兩度巡遊臺灣,繞境全島,引發巨大關注,成為兩岸交流的一段佳話;2011年起,古田縣藉助海峽論壇這一平臺,連續舉辦八屆陳靖姑文化節,吸引了6萬多人次的臺灣同胞前來進香朝拜
  • 兩岸雲祈福,同心築和順!2020陳靖姑文化節網絡直播活動在海峽兩岸...
    與此同時臺灣100多家宮廟代表在臺中監修宮舉辦祭典並通過直播連線方式同步參與古田祖廟祭祀活動古田祖廟隨著銅鑼聲響起80多人組成的隊伍從朝聖廣場的石碑處特別是裡面的很多傳統科儀都有獨特的文化涉及到戲劇、音樂還有武術、表演等本次網絡直播活動為兩岸民間藝術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空間一脈相承的信俗文化讓彼此的情感變得更加熱絡
  • 澳門臨水宮11尊神明金身福建古田祖廟開光
    澳門臨水宮11尊神明金身福建古田祖廟開光   中新網寧德7月23日電 (葉茂)包括陳靖姑金身在內的澳門臨水宮11尊神明金身,近日在位於僑鄉古田的「婦幼保護神」陳靖姑祖廟——福建古田臨水宮開光後,起駕返回澳門。
  • 臺灣過溝保安宮組團赴陳靖姑祖廟「請香接火」
    中新社寧德1月22日電 (葉茂)22日,臺灣嘉義縣布袋鎮過溝保安宮主任委員王龍文率請香團一行75人到供奉臨水夫人陳靖姑的祖廟——福建寧德古田臨水宮請香接火,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闔家平安。古田臨水宮是國家級涉臺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項目,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每年吸引眾多信眾前來進香朝拜和旅遊觀光;陳靖姑信俗文化也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信眾達8000餘萬,福建與臺灣的信眾尤其多,陳靖姑信仰由此成為聯結兩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紐帶。  在古田臨水宮,請香團進祖廟朝拜陳靖姑肉身像之後,到請香大殿請香接火。請香團將特意從臺灣帶來的陳靖姑神像、貢品等放於石桌之上。
  • 古田文物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臨水宮
    說到古田臨水宮祖廟,估計古田人都能說出個一二三,那我們就來八一八你所不知道的臨水宮。一直到南宋淳祐年間(公元1241年—1245年),時任福州知州的徐清叟以陳靖姑救產靈跡奏請於朝,朝廷敕封陳靖姑為「崇福、昭惠、慈濟夫人」,並賜「順懿」,臨水夫人信仰開始列入祀典,並有了冠冕堂皇的封號,臨水宮大規模的修建始於此。
  • 2019年臨水文化論壇在臺灣中壢市舉辦
    >在臺灣中壢市舉辦的2019年臨水文化論壇,弘揚臨水文化,促進兩岸交流。論壇以《主神與祖廟》和《傳承與教化》為主題,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就臨水文化在閩臺交流中的作用及如何弘揚進行了交流探討。他們認為,兩岸民間信仰一脈相承,同根同源,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是維繫兩岸同胞情感的紐帶,如何讓臨水文化源遠流長,需要兩岸人士共同探討、共同努力。而要落實並弘揚臨水文化,除了學術的研究及探討,也要落實基層的教育及傳承,以多元化的方向進行持續性地推廣,從而適合時代的潮流。
  • 臺灣過溝保安宮組團赴陳靖姑祖廟「請香接火」
    中新社寧德1月22日電 (葉茂)22日,臺灣嘉義縣布袋鎮過溝保安宮主任委員王龍文率請香團一行75人到供奉臨水夫人陳靖姑的祖廟——福建寧德古田臨水宮請香接火,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闔家平安。古田臨水宮是國家級涉臺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項目,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每年吸引眾多信眾前來進香朝拜和旅遊觀光;陳靖姑信俗文化也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信眾達8000餘萬,福建與臺灣的信眾尤其多,陳靖姑信仰由此成為聯結兩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紐帶。  在古田臨水宮,請香團進祖廟朝拜陳靖姑肉身像之後,到請香大殿請香接火。請香團將特意從臺灣帶來的陳靖姑神像、貢品等放於石桌之上。
  • 信俗文化牽起「兩岸一家親」
    (臺海觀瀾)信俗文化牽起「兩岸一家親」  中新社福建寧德1月7日電 (記者 葉茂)在福建,媽祖、陳靖姑、閩王、開漳聖王等眾多與臺灣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信俗文化,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橋梁與紐帶。
  • 260餘名兩岸道教弟子陳靖姑祖廟結業(圖)
    260餘名兩岸道教弟子陳靖姑祖廟結業(圖) 2014-09-16 19:06:22李國鑌 攝   中新網寧德9月16日電 (李國鑌)經過5天一系列的演法、護法、傳法等法事活動,來自臺灣、香港和大陸兩岸三地的260餘名中國道教淨明宗閭山派弟子,16日在臨水夫人陳靖姑祖廟——福建古田臨水宮順利結業,並取得證明自己教職身份的職牒。
  • 正月十五順天聖母臨水夫人聖誕,八閩毓秀大士化身,普化碧霞太后
    歷經千年傳承,以古田臨水宮祖廟為發祥地的陳靖姑信俗文化已成為閩都文化和海絲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世界各地華人社區頗具影響的世界文化現象。廣大民眾對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崇敬已經上升為一種信仰習俗和獨特的優秀民俗文化,這種民俗文化蘊含著深刻的思想、道德、倫理、信仰價值,涵蓋了民間信仰、宗教、歷史、文學、藝術、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領域,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廣大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 《海峽都市報》專版報導古田縣文旅產業發展(一)
    引言 11月16日,歷時16天的2019年福建寧德古田臨水宮祖廟陳靖姑信俗文化兩岸交流活動順利結束,獲得圓滿成功。當晚,福建、浙江、臺灣等地的信眾齊聚在古田臨水宮祖廟,恭迎陳靖姑金身迴鑾安駕。此次活動增進了兩岸「人同宗、神同源」的文化認同,促進了兩岸同胞的思想共鳴和心靈契合。該盛事讓古田再度成為文旅界的焦點。
  • 正月十五順天聖母臨水夫人聖誕,八閩毓秀大士化身,普化碧霞太后
    歷經千年傳承,以古田臨水宮祖廟為發祥地的陳靖姑信俗文化已成為閩都文化和海絲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世界各地華人社區頗具影響的世界文化現象。廣大民眾對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崇敬已經上升為一種信仰習俗和獨特的優秀民俗文化,這種民俗文化蘊含著深刻的思想、道德、倫理、信仰價值,涵蓋了民間信仰、宗教、歷史、文學、藝術、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領域,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廣大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 陳靖姑文化節線上直播 兩岸信眾「雲端」相聚祈福
    古田縣委宣傳部 供圖中新網寧德6月13日電 (記者 葉茂)13日,2020年陳靖姑文化節網絡直播活動在福建寧德市古田縣臨水宮祖廟舉行,進一步擴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靖姑信俗文化的影響力,增進兩岸「人同宗、神同源」的認同感。
  • 以陳靖姑文化為紐帶 寧臺交流協作拓新局
    也正因此,古田臨水宮被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成為福建省四大對臺文化交流基地之一、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涉臺文物保護工程項目,陳靖姑信俗也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983年9月,臺北市黃先生繞道香港到古田臨水宮祖廟進香朝聖。這一裡程碑之舉在臺灣島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後,陸續有臺胞到古田臨水宮進香。應臺灣臺南白河臨水宮邀請,古田臨水宮首次組團,於1999年7月2日至12日赴臺進行為期11天訪問參觀,實現了破冰之旅。此後,寧臺兩地交流互動不斷升溫。  人數多。1987年以後,平均每年到古田臨水宮進香的臺灣陳靖姑信眾達數千人,近年來則高達上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