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期內,如何快速了解一家公司?

2020-12-06 凱文雜談

在職場,了解一家公司,一般分為2個階段,一個是入職前,一個是入職後。

入職前的了解,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當然這篇文章,不僅僅是運用在找工作方面,你也可以查某家公司如何,比如你同學在哪家公司上班,你只要知道公司名,那麼你可以花個十分鐘,迅速了解這家公司怎麼樣,下次跟你同學就有話題聊了。

作為求職者,每次跳槽,都希望進一家好公司,然後在公司內部加薪晉級,這樣避免反覆跳槽找工作,但我們都懂,好公司是屈指可數的,哪怕你精挑細選,表面上覺得不錯,入職後,你會發現跟想像的差別很大,但這是正常現象,沒有才不正常,所以入職後,在試用期內,快速了解一家公司還是很重要的。

那麼入職後,了解一家公司,主要看哪些方面呢?

有人說,看公司環境如何,如果公司環境不錯,那工作可以做久一點,如果環境不行,那可以考慮早點換家公司。

也有人說,看你的上司怎麼樣,好不好相處,如果不好相處的話,那就換一家公司,自己做的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還有公司有沒有相關培訓,能不能學到東西等等。

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給出的答案也不同,上面大家說的都對,但不是主要的,我們看問題要抓本質,了解一家公司的目的就是判定它好不好,避免自己入坑,既然入職前,通過網上了解還不錯,那麼入職後,就是判定自己的眼光對不對,如果對,那麼恭喜你,下次可以繼續運用這種方法,如果不對,那麼我們要想方法跳出目前的坑,以及改善判定公司好壞的標準。

試用期內,快速了解一家公司,主要從下面4個方面依次展開

第一:勞動合同

作為一名職場人士,我們不一定要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要學會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所以了解一家公司,從入職的第一天就要開始,不是看公司環境如何,有沒有美女和帥哥,上司好不好相處等等細枝末節的問題,而是看勞動合同,跟公司與公司的合作一樣,先談合同,談好了再開始合作,不然隨時有可能出現毀約的情況。

所以了解公司的第一順序就是看勞動合同,如果勞動合同的沒有,那考慮後面的沒有意義,因為你沒有安全感,而且面試時候談的,大部分都會寫進勞動合同裡面,比如你的基本月薪,工作制,節假日和其它福利等。

勞動合同就是入職後,判定公司好壞的第一印象,不是你面試的時候,對面試官的感覺如何,因為這種感覺不靠譜,我們跳槽追求的是加薪,晉級,好平臺和換到不錯的行業,如何通過勞動合同,來判定一家公司的好與壞,我之前也寫過,你可以閱讀下面這篇文章:

如何通過勞動合同,判定一家公司的好壞?

這篇文章中有寫哪些具體細節,如果一定要精簡的話,下面2點足夠體現一家公司的好壞。

1>.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這裡不講5天8小時這些,只講一點假期,足以判定一家公司的好壞。

一般從官網下載的勞動合同,不管是什麼版本,標準合同上面都會註明:乙方依法享有法定節假日、年休假、婚假、產假、喪假等假期。

但有些公司會耍小聰明,把這句話改成乙方依法享有法定節假日

改成這樣不仔細看,不會發現毛病的,其實就是滿滿的套路,因為求職者會誤認為,不寫出來就是有的,因為勞動法上面說是有的,但企業不會這麼想,你籤了,就要按公司的制度來,所以不會有年假,婚嫁這些,都只能當事假來處理,別以為你沒有遇到,就代表沒發生過。

發生勞動仲裁了,企業就會拿這個你籤的勞動合同說事,而且騙你沒商量。

所以你入職一家公司,第一天籤勞動合同,發現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這一欄中,假期只有法定節假日,只能說明你看走眼了,趕緊投簡歷,換另外一家公司吧,除非有其它不能說的秘密,比如你是共同創始人,股東等等。

2>.勞動報酬;

這裡主要說兩點,分別是工資和發工資的時間

如果你的合同上面註明的工資是該城市的月最低工資,大概率這家公司比較差,你繳納的社保也是按這個比例來繳納的,工資是和社保掛鈎的,它們之間的關係,下面這篇文章我寫明了。

月最低工資,社平工資和社保基數三者之間的關係!

而且合同寫的最低工資,發生仲裁,賠償起來不是按你發的工資來,是按合同上面寫的來,假如你月薪1萬,合同上面寫的2200元,賠你2個月工資,理論是要賠償你2萬工資,最後只賠你4400元,你看下差距,有時候懂點基本的法律常識還是有好處的,不然公司設立法務部門幹啥呢?你說是吧。

所以好的公司,一般合同上面是寫的你面試時候談的工資,也不會註明那句試用期的打八折,只有差的公司才會幹這種事情,而且其它績效和福利,也會註明在這裡。

第二點是發工資時間,發工資的時間也是判定公司的好壞,體制內,事業單位,央企是好地方,發薪水的事情,都是當月發當月工資的,而體制外除了歐美的世界500強公司,其它公司大部分都是第二月發上一個月的。

每月發工資的時間越早越好,比如每月5號>每月10號>每月15號>每月20號>每月30號。

一般什麼時候發工資,Offer和勞動合同上面都會註明,如果沒註明,也是比較差的公司,如果HR跟你解釋忘了寫了,不好意思,沒有被忘了這一說的解釋。

我的經驗總結就是好的公司一般在合同上註明你的基本月薪+其它福利,以及發工資的時間越早越好,差的公司合同上寫個最低基本工資,且發工資的時間為每個月的月底,當然比拖幾個月才發的好。

勞動合同就是求職者的一個基本保障,其中的條款對我們越有利越好。

第二:員工離職率

看完勞動合同,對公司的第一印象有個大概了解,是比上家公司差還是好,你肯定知道,有了勞動合同這個附身符,接下來就要開始披荊斬棘,進入第二個動作,就是要了解一家公司的離職率,為什麼第二個是看離職率呢?

因為離職率代表公司的口碑,我們不是入職前,千方百計調查公司的口碑,那麼入職後,就可以從離職率這裡判定,一家公司好不好,不是公司說了算,也不是某個同事說了算,當然也不是你一個新人感覺說了算,而是要看數據,數據才能說明一切,所以看一家公司的離職率可以體現出來。

離職率怎麼看,主要下面2部分來看:

第一個是整家公司的離職率,第二個是部門的離職率

關於離職率的計算,我會做個大概的估算,雖然結論上,會跟HR的計算有偏差,但不影響做決定。

首先,如何計算整家公司的離職率,這裡面有個數據,就是公司成立到現在一共招過多少人和目前在職人數,這個數據,一般在新人入職培訓會上,HR會告訴你,如果沒有,你可以間接從HR那裡問到,這裡我們通過舉例A,B兩家的離職率高低:

A公司:成立20年,成立到現在一共招了15萬人,目前在職員工5萬人。

B公司:成立10年,成立到現在一共招了1700人,目前在職員工200人。

那麼可以簡單計算A,B兩家公司的目前的平均離職率:

A公司=[(15-5)/5x20]x100%=20%

B公司=[(1700-200)/200x10]x100%=75%

可以推算出B公司的離職率要遠大於A公司,整體上來說,A公司好過B公司的,這裡讀者不要鑽牛角尖說:"公司成立的那年怎麼可能有那麼多人離職",我這裡是估算,是平均到每年,如果要細算100%準確,估計我這篇文章1年也寫不完,所以只要不影響判定即可。

當然為了更加準確分析,避免片面下結論,對公司做了整體離職率評估後,那麼你也要對部門的離職率做個分析,這裡的部門離職率,是你入職後崗位所在的部門,你是面試採購部,那就分析採購部,你是財務部就分析財務部,不要搞錯了就行。

這裡部門離職率,不需要計算,直接通過平時跟同事的溝通,就可以知道,比如你在的採購部,就5~6個人,一年換了7~8個人,而你的同事比你才早入職2個月,那你要小心了,要麼公司不行,要麼這個部門的領導不行,我不覺得是員工不行,離開1~2個可以說員工不行。

綜合上面2個數據,你就可以判定這家公司的實際口碑怎麼樣,其實這裡的口碑,也可以理解為你在一家公司生存的大環境如何。

第三:公司的組織架構和發展前景

有了"附身符"勞動合同,加上"生存大環境"離職率,接下來就要考慮能不能加薪晉級,能不能大展身手,畢竟不甘心一輩子做個小職員,所以第三點要看公司的組織架構和發展前景。

這點就是文章"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中第1,2,3點的綜合,從公司的性質,能夠基本知道你漲薪和晉升的時間點,從行業的屬性,能夠判定公司的綜合實力如何,以及你未來跳槽的難易程度,因為我們打工,不僅僅考慮薪水,也要考慮公司能不能在下次跳槽中做背書,從公司的基本信息中,能夠判定這份工作的穩定性如何,公司的發展速度如何等等。

所以在試用期內,我們每天要從公司的官網,公眾號,微信朋友圈,客戶,供應商和同事等等不同渠道一起搜集和了解公司的方方面面,不要只盯著眼前那份螺絲釘工作,也要抬頭看路,搜集這些幹嘛,目標就一個了解公司的組織框架和發展前景,就是判定我在這裡上班有沒有盼頭,沒前景的工作,還是要早點做下一步的計劃,那麼去做呢?

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天跟不同的同事吃飯,不限部門,是整家公司,這樣做有如下幾個好處:

你可以集思廣益,收集不同渠道反饋的消息,然後進行整理和加工,去偽求真。你可以迅速認識公司的人,方便你展開下一步工作。你可以了解哪些人是關係戶,哪些是比較難啃的骨頭,哪些是新人等等。你可以知道每個人的職位是什麼,誰是老闆,誰是二把手,誰是經理,避免下次開會,旁邊做的是二把手,你當他是個小兵就完了。你可以了解公司的銷售額是多少,今年主打產品是什麼,公司最重要的部門是哪個?你可以知道為什麼某個部門離職率那麼高,是領導的問題,還是員工的問題。。。。。。。

當然以上問這些問題,要間接問,不經意間問,注意說話的藝術,不然同事以為你是"臥底",先跟同事打成一片,然後才會有下面的故事。

第四:公司的文化和氛圍

正如開頭所講,很多人注意的公司環境好不好,老大好不好相處等這些問題,算是排第四,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這麼多年,我發現不管你去哪家公司,都會有這裡或者那裡不滿意的地方,同時,同事之間的勾心鬥角,哪裡都會有,不是企業的問題,而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改變不了,從古到今,都是如此

公司的文化其實就是老闆的文化,氛圍好不好也跟公司文化有關,公司文化和氛圍好,是錦上添花,當作是自己運氣好,入職一家非常不錯的公司,如果不好,要做的就是適應環境和管控好自己的情緒,當然我不是一味讓你委曲求全,如果真的適應不了,要麼你把老大換了,要麼你換家公司,沒必要把自己整的不愉快,心態一定要好,淡定從容是一種能力。

當然有個前提,本文前面的2點一定要到位,再不濟,薪資要到位,不然就是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薪資到位了,才會有那句段子:你給我10萬一個月,你罵我都行。

以上4個方面,為了方便記憶和理解,你可以路演下面這個場景:

一個"陌生人"(職場新人),帶著"附身符"(勞動合同),來到一個"生存大環境"(離職率),抬頭看自己"發展空間"(公司的組織架構和發展前景),低頭"戰戰兢兢"走好每一步(公司的文化和氛圍),未來如何,全靠自己的造化。

寫到這裡,我猜你應該知道,本文為什麼按這個順序來寫了。

說了那麼多,在試用期內,了解一家公司有什麼好處,好處就是下面2點,也是本文的重點。

判定在這家公司呆多久增加判定公司好壞的眼光

最後最大家周末愉快。

相關焦點

  • 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師兄師姐告訴我們要在網上了解一家公司,看看這家公司做什麼,人數多少,發展前景如何,避免在面試的時候,被招聘方問的一臉茫然,然後失去Offer機會,此刻的我,對公司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搜搜公司官網而已,其它一概不知。
  • 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師兄師姐告訴我們要在網上了解一家公司,看看這家公司做什麼,人數多少,發展前景如何,避免在面試的時候,被招聘方問的一臉茫然,然後失去Offer機會,此刻的我,對公司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搜搜公司官網而已,其它一概不知。
  • 試用期結束後,公司通知不用來了?怎麼辦?
    試用期,是每個職場人入職一家新公司不得不過的一道坎。好不容易即將熬過這段膽戰心驚的時間,眼看曙光初現,老闆嘴裡的一句話,會讓你瞬間被打入失望的谷底:「這個月的工資結給你,你可以不用來上班了。」
  • 如何快速搞懂一家公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Penn先生,ID:impen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聽完了白洋的《如何快速搞懂一家公司》,這是一門舊課。主講人是華興資本的首席分析師,具有多年的行業研究領域工作經驗。你可能會好奇,我為什麼會聽這樣的一門八竿子打不著的課程。
  • 試用期總結報告怎麼寫 試用期總結及自我評價 試用期轉正個人總結
    無論在任何公司工作,都是需要有一段時間作為試用期的,主要是公司為了考察你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若是通過試用期的考察,便可直接轉正,成為正式員工。在試用期結束的時候,員工需要寫一份試用期總結報告,那麼試用期總結報告怎麼寫?
  • 試用期總結報告怎麼寫 試用期總結及自我評價 試用期轉正個人總結
    無論在任何公司工作,都是需要有一段時間作為試用期的,主要是公司為了考察你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若是通過試用期的考察,便可直接轉正,成為正式員工。在試用期結束的時候,員工需要寫一份試用期總結報告,那麼試用期總結報告怎麼寫?
  • 如何快速搞懂一家公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Penn先生,ID:impen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聽完了白洋的《如何快速搞懂一家公司》,這是一門舊課。主講人是華興資本的首席分析師,具有多年的行業研究領域工作經驗。你可能會好奇,我為什麼會聽這樣的一門八竿子打不著的課程。
  • 試用期內就能隨便炒員工?一樣要給賠償金
    很多單位對試用期內炒員工存在認知誤區。有的單位認為,試用期內可以隨意解除員工,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甚至一句話不合,就通知員工明天不要上班了。但實際上,試用期對員工炒魷魚,也不是可以胡來的。即使按照公司打的考核分數,自己也超過了60分,已經超出及格線,說自己不符合錄用條件完全沒有依據。但公司認為,勞動合同中已經約定了試用期的錄用條件,張小姐作為公司設在某百貨公司的營業員,精神面貌和儀容儀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公司有理由認為張小姐不符合錄用條件。
  • 試用期工資怎麼算 試用期工資80%合理嗎 試用期80%工資是大坑
    員工跳槽到下一家公司,都會有1-3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期間,最困擾員工的問題,就是工資的計算問題。很多公司對於員工試用期工資計算很含糊,為此不少員工對試用期工資怎麼算的,以及試用期工資80%合理嗎不太清楚。
  • 單位在試用期內辭退員工,需要提前幾天?
    好了,雞湯不多說,我們來糾正幾個錯誤認知,用到自己的職場行動之中,懂得如何應對裁員,知道如何保住工作,這才是我們開發副業尤其保證主業在軌的基礎。第一個要糾正的是試用期賠償問題,你記住:試用期被辭退也有賠償。文章寫過多次,勞動法也明確寫了,試用期被企業解除勞動合同,企業需要賠償員工半個月以上的工資作為賠償金。
  • 員工在集團內調動,新單位能否約定試用期?
    案情簡介:朱女士是A藥業公司的市場營銷人員,2018年7月入職該公司,並順利地通過了試用期。2019年7月1日,A藥業公司所屬的集團公司,因工作需要將朱女士調至集團下屬另一家子公司——B藥業公司。B藥業公司與朱女士籤訂了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其中試用期為6個月。
  • 了解一家公司的最快速工具,組織架構圖是如何製作的?HR來教你
    文 | 有餘姐全文共1409字,閱讀時長約2分鐘有經驗的投資者或者管理諮詢顧問都知道,當他們需要快速了解一家公司時,通過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就能看出諸多信息公司的管理方式和治理結構如何?公司業務流程是什麼?等等。那麼,如此重要的組織架構圖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 單位在試用期內辭退員工,需要提前幾天?
    好了,雞湯不多說,我們來糾正幾個錯誤認知,用到自己的職場行動之中,懂得如何應對裁員,知道如何保住工作,這才是我們開發副業尤其保證主業在軌的基礎。第一個要糾正的是試用期賠償問題,你記住:試用期被辭退也有賠償。
  • 試用期離職需要提前多久通知公司?試用期離職的有工資嗎?
    網友諮詢:我是廠內的一名員工,我現在還沒過試用期,我現在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我,我今天向領導提出離職,領導說要一個月以後才肯讓我走,如果現在走的話之前壓我一個月的工資就不給我,這樣合理嗎?提前一個月申請離職是對正式員工而言的吧 。我現在還不是正式員工。需要按照這個規定來執行嗎?
  • 試用期員工「帶走」公司防疫用品,公司可以合法開除嗎?
    社會現狀新員工入職與公司籤訂勞動合同後,往往會約定試用期,基於員工在試用期的各項工作表現來最終決定是否留用。實務中,我們常常接觸到公司以勞動者在試用期結束前被公司以「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除勞動合同。疫情期間,就有試用期員工因私自將公司防疫用品「帶回」家中使用而被公司解除勞動合同。
  • 試用期離職提前幾天 試用期離職工資怎麼算 試用期離職有離職證明
    現在找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司為了判斷該職員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都會要求進行一段試用期,試用期期間的工資會有所折扣。職工也可以在試用期內了解具體的工作內容,選擇留下還是離去。那麼試用期離職提前幾天?試用期離職工資怎麼算?
  • 了解一家公司的最快速工具,組織架構圖是如何製作的?HR來教你
    文 | 有餘姐全文共1409字,閱讀時長約2分鐘有經驗的投資者或者管理諮詢顧問都知道,當他們需要快速了解一家公司時,通過一家公司的組織架構就能看出諸多信息公司的管理方式和治理結構如何?公司業務流程是什麼?等等。那麼,如此重要的組織架構圖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 如何在面試時了解一家公司?1聊2看3問讓你擺脫困境
    職場混跡十幾年,換了5份工作,我算了算,大概我也面試了40多家公司,其中可謂充滿了酸甜苦辣,嘗盡了面試喜與悲。對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面試時10年那次面試,而且也是就職時間最短的公司,不到一個星期就離職了。那時候想法很簡單,只要有公司要,立馬就去幹。所以,針對公司也沒有做多了解,網上評價有好友壞,傻傻分不清,也不知道怎麼去了解公司。
  • 試用期被辭退,也有賠償嗎?
    如果是新讀者乍一看試用期也有賠償那句話,你會不相信,那麼你將本號之前文章再看個20篇,隨意看,你就篤信了。《被裁流程》文章是5月份發表了,接下來陸續有多名群友和讀者被裁,尤其試用期被辭退,我連忙繼續增容,形成更全面的這篇《工作做得好好的,為何突然被辭退?該如何應對?》。這篇也是,全國就我一個人寫了,發表後,影響繼續擴大,之前從來沒人寫過,大概十來個大號要來轉載。
  • 試用期辭職提前幾天 試用期可以隨時辭職嗎 試用期離職手續很尷尬
    試用期是公司考核員工,也是員工考核公司的一段過程。試用期期間若是員工覺得這家公司不適合,那麼自然想要辭職。那麼試用期可以隨時辭職嗎?試用期辭職提前幾天說比較合適呢?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得知試用期員工辭職,需要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和終止雙方的勞動合同關係。若是正式員工離職,需要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2、因此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得知試用期員工辭職,至少提前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