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軒作為如今的香港樂壇難得的唱作歌手,可以說是相當稀飯了。不過當你知道他的背景的時候你就會很訝異,他居然會走上這樣的道路。
張敬軒可是紅二代,父親從政,母親是高層經商的人。要是住在北京的話,可鞥就會像大院子弟,過上不一樣的生活,不過他生活在廣東,所以這也是他走上音樂道路的一個關鍵因素。不過按照這樣顯赫的家室還有父母給他的定位,一般來說他是不會走上這條路的,但是張敬軒有很喜歡。所以在中學的時候就開始在酒吧駐唱。
張敬軒一開始的時候遭大陸唱歌,要是想讓人發現就都會是國語的流行曲。所以就有了《斷點》。這首歌雖然不是張敬軒最好的歌曲,但是是他在內地最流行的一首歌,就算是十多年後的現在,也是依舊很紅火。雖然這首歌沒有把他帶到怎樣紅的地步,但是至少也是把他拉上一個有一首歌的歌手這樣的層次。
一首歌歌手可以說是在內地的一個奇觀。其實大陸很多歌手,因為唱一首歌紅了之後,就會有很多的商演。中國數以千計的二三線城市,這些城市就會因為一些原因就會邀請明星來商演,來站個臺,或者是唱首歌,對於政府而言當然是好的,文化建設,對於贊助商而言,不僅可以讓政府開心,還可以樹立品牌形象,走人流量,不管是怎樣都不虧的。
而且去商演的明星也不虧。單單只靠作品哪能賺的聊那麼多錢,就憑藉著一個兩個作品,然後接上那麼多的商演,可以說就夠了,但是這樣的明星沒有藝術追求,只要賺錢就可以了。之所以說這麼多題外話,是因為張敬軒沒有這麼幹,他完全可以就憑藉《斷點》來接商演,因為他有這個資格,但是他沒有,雖然他家也有錢,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追求。
不過這個時候他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籤約環球。那個時候環球可以說是有點不厚道,但是環球在香港可以說是相當的厲害,但是在內地是不夠其實的,而張敬軒在選擇了換取之後,做了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漸漸地從過於換到純粵語。之所以說他匪夷所思是因為當時粵語歌曲已經沒有那麼火了,而且當時的人也在拼命的想要出國語歌曲,雖然因為一首歌火了,但是敢反道而行可以說是相當有勇氣的事情了。
因為當時的香港市場景氣不好,非香港人但是能殺出一片成績的,就只有王菲而已。而且香港的媒體是相當可怕的,什麼八卦都找的出來,尤其是這樣的年輕仔,在他們看來就是不識好歹,自然也沒客氣。但是好在張敬軒心理承受能力還是很在線的,也幸好他在音樂製作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
很多人幫他,而且都是很有咖位的人。就像是《Blessing》、《笑忘書》、《酷愛》......一連串下來,可以說是火遍全香港,而且也成為了香港樂壇的中堅力量。而且張敬軒外形瘦弱,聲音纖細,有的時候讓人覺得氣若遊絲,但是有的時候也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十分的洶湧澎湃。他走的高音路線,雖然沒能徵服很多聽眾,但是也是樂壇不可或缺的好聲線。
而且他自己也會寫歌。因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所以有很多歌曲,比如說《無能為力》、《故園花茶》、《我和秋天有個約會》這些歌都是張敬軒式的憂愁,可以說是很特別的愁緒,要是別人來場的話,既沒有了那種感覺了。可以說香港樂壇有他,真的是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