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碧水清流
——大悟落實「河長制」工作紀實
兩岸青翠護山城,一道碧水穿全域。地處鄂北丘陵地帶的大悟縣,澴河貫穿全境,大小河流17條布滿全域。
11月16日,大悟縣澴河主要源頭,三裡城鎮巡河(庫)小組從姚河入口到姚河水庫採取地毯式巡查,確保全縣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清水長流。
自今年5月推進「河長制」以來,該縣通過實施安全生態水系工程建設,採取水庫水源地保護、中小河流治理和水生態修復等措施,全面整治河道非法採砂、違章建築、畜禽養殖汙染,河道水質越來越好,河道兩岸景色越來越美。
今年上半年,大悟縣召開了推進河(庫)長制工作會,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總河長、副總河長,建立起縣、鄉兩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公布了41名縣級河(庫)長名單,同時上崗的還有102名小(二)型水庫庫長,這標誌該縣全面推行河長制正式啟動。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一項制度創新。該縣嚴格按照省、市推行河(湖、庫)長制的要求,及時出臺了實施方案。
目前,全縣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河(庫)長制責任體系,形成主體責任閉環效應。全縣17條主幹河流、131座水庫將按照屬地原則,全部建立相應管理機構,落實管護責任,明確管護標準,實施考核獎懲。
界牌水庫、姚河水庫、芳畈水庫3座城市集中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達標;力爭3至5年,全面建成縣、鄉、村三級河(庫)長制體系;將「落實責任主體、修訂保護規劃、劃定生態空間、加強執法監管」等九大主要任務落實情況納入縣委、縣政府對縣直部門、鄉鎮(區)年度考核;加大對全面推行河(庫)長制工作的檢查督辦力度,對因失職、瀆職導致河庫資源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並追究責任;全面推進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
該縣在推進河(庫)長制工作中,注重水體保護和環境治理,重點加強水汙染防治。縣水利局、環保局定期對納入河(庫)長制管理的17條河流、131座水庫的水質進行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向各級河(庫)長通報,尤其是加強了對35個入河排汙口水質的監測。加大專項治理工作力度,重點整治河道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採亂挖、亂倒亂排等突出問題,確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整治河道、村莊、幹道的「垃圾山」,著力消滅存量垃圾的同時,大力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努力擴大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覆蓋面。依法打擊採砂、違法排汙等行為,採取部門聯合執法的形式,加大採砂、採石、非法佔用河道的整治力度,堅決打擊偷採河沙、違法開採石材和佔用河道的行為。
年底前,該縣將完成城區兩個汙水處理廠建設,加快推進陽平工業園、高鐵試驗區汙水處理廠和20個農村垃圾中轉站建設,17座鄉鎮汙水處理廠即將開工建設。同時,加快完成全縣19個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保護區劃定和兩個飲用水源保護區標準化建設工作,確保年底前投入使用。
得益於「河長制」的推行,水生態文明建設大悟縣已然成形:水質監測、汙染防治、水源地保護等重點工作緊鑼密鼓;水利、環保、農業、林業等多部門領題攻堅,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保護雙贏,17個鄉鎮捷報頻傳:全縣已有1個鄉鎮獲評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兩個行政村獲評國家級「生態示範村」,兩個自然村獲評省級「生態示範村」……「碧水行動」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一道風景,美麗大悟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