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十一長假,
對很多上班族來說,是一整年除過春節最長的假期,
卻也成了很多上班族最難安排的一個假期。
說在家吧,
好像平時就是兩點一線的生活,
在家睡覺總感覺多多少少虧欠了生活。
說去旅遊吧,大家都趕在這個時候,
酒店機票價格高不說,
攻略還要提前查好久。
而我也恰好卡在這兩種情況之間,
我喜歡稱這種假期為薛丁格的假期。
即假期倒是也放,
動也是想動,
但又懶又窮又不想費心安排。
不出門又難受,又感覺沒放假,
一不小心,再有這麼長的假期就是過年了,
掐指一算又是小半年的時間。
跟團遊反而是不出意外的成了我的首選之一,
這個曾經被年少輕狂的我嫌棄過無數遍的出遊方式,
這個我曾認為只有跟大叔大媽同行才合適的出遊方式,
這個我曾覺得不被帶去景點旁邊的購物商場逛個八百圈然後坑死的出遊方式。
在這個微博 抖音 小紅書瘋狂安利網紅景點網紅酒店的時代,
好像跟團遊是直接跟無聊畫上了等號。
但多少人卻打著自駕遊 自由探索的名號,
堵在路上 睡在車裡,
最後依舊是網紅地打卡拍照遊。
當我旅遊過這麼多次,
我也不禁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怎樣的旅行。
時間回到四年前,
剛高中畢業的我掙脫了20斤重書包的枷鎖,
恨不得立馬去到那些電影雜誌書籍中出現的夢幻般的地方。
什麼日落時分的艾菲爾鐵塔,
浪漫的情侶在街頭擁吻,
風景如畫的瑞士,
一座居然能建在水上的城市威尼斯,
還有那一個個曾出現在我高中書本裡無數次的地名,
但問題就在於 我那散裝5塊錢的英語,
跟正經老外交流過的次數屈指可數,
跟我同行的老媽會的正經英語也屈指可數。
籤證要準備的東西卻從存款證明到銀行流水,
再到寄去大使館,
步驟流程多到令人髮指。
於是便想到了旅行社,
1W5 四國德法意瑞15天純玩團還包來回機票,
當你覺得這價格肯定是個大坑時,
其實相比很多同類別的團來說這個價位已經是很高的了。
但考慮到純玩這兩個字,抱著試試的心態便報了名,
那之後便沒太多東西要準備了,
因為整個行程規劃都有旅行社來操心,
籤證因為是跟團遊所以準備東西少了很多並且遞交成功率高很多。
當然跟團遊這個價位就不提什麼飛機的豪華乘坐體驗了,
莫斯科轉機,
在機場稍微待了2個小時,
也算來過俄羅斯了。
然後便到達了第一站法蘭克福,
而後每個國家基本都是三天左右的行程。
旅行社會安排一些捷徑,
像在梵蒂岡進入教堂的時候,
外面排隊的人應該是幾倍梵蒂岡的總人口了,
而我們就稍微在廣場停留了下便進去了。
除此之外還有導遊的一些解說,
我總是望著車窗外的景色,
慵懶的有一句沒一句地聽著,
對很多人來說也算增長了一些談資。
整趟旅途中最大的感受除過省心外,
也就是坐車時間之長了,
畢竟穿越了六個國家,
最久的一次足足開了10個小時,
而外國非常在乎工作時長與司機的疲勞程度,
所以我們開了8個小時後便換了一位司機繼續開。
倘若我是有一個月的假期且不在意出遊成本,
我會租上一輛M3或是保時捷的911,
在這一條條美麗的公路上狂奔,
享受純粹駕駛樂趣,
那是對曾經幻想的實現。
但一個40人的小團體一起坐車,
又在一起半個月的相處也不失愜意。
有剛在酒店把你團團圍住讓你幫她們連WIFI的大媽,
一會兒告訴你這拍照的姿勢不行,
要跳起來開心點。
有80歲參加過韓戰受過軍功的老爺子,
被兒子帶去在羅浮宮擺出一個 耶。
也有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同齡人,
從一無所知到無所不知。
甚至是新婚夫婦,
從買奢侈品的意見不合又哭又鬧,
到最後和好如初。
這些故事讓多年後的我嘴角都忍不住的上揚,
而又有什麼是比人生中的故事更重要的呢?
當然跟團遊少不了大多數的團餐都很差,
儘管後來能自己單獨出去吃的機會還算不少,
但正經的團餐真的跟美食無緣了,
酒店還算可以,
基本都有國內眾多連鎖的水平,甚至有的更好一些。
但是不能任性的一下睡到下午,
有時候早上7點就要出發,
好在車上又可以重新睡。
印象中帶去購物的地方只有倆個,
並且其中一個是巴黎的老佛爺,
基本還好,不算是強迫消費,
並且可以在購物地旁邊自己轉悠。
有一點讓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
開了15天的車,基本下車後就停在酒店旁邊,
也沒見洗過,
但整個車身輪胎保持的格外乾淨。
從小到大聽到的各種外國月亮圓的說法中,
也就國外環境好算是個不爭的事實了。
但在之前香港的旅途中就沒這麼愜意了,
旅遊大巴直接開到了一個極為偏僻的地方,
旁邊都是黑的,
只有一家賣玉的店。
裡面的工作人員也是滿臉橫肉,
然後突然一個好好先生的中年男子把我們帶去了一個包房,
說這是他兒子出生的日子,
是黃大仙算過的好日子,
把我們所有看上的玉器都免費了,
只要大家都給個紅包意思下就好。
同行的大媽就這樣心甘情願的前前後後掏了3W的紅包,
出來拿著買到的寶貝愛不釋手。
也不乏帶去一個假的數碼商城,
說什麼iPhone iPad只要2000不到。
我以為這連個蘋果標都沒放對位置的產品根本騙不了人,
結果當我旁邊曾經的老公安一口氣買了4部iPad時,
敢怒不敢言大概就是那時的一個心境吧。
以至於自此之後,
跟團遊只報高品質團,
且無論別人怎麼忽悠,我就是不買,
跟團小竅門:不聽不聽 王八念經。
當然我也不乏自駕遊的故事,
的確那車內跟友人一起出遊無話不談的感覺令人著迷,
像是絲滑的巧克力,
隨著車內溫度的上升,
內心漸漸地融化並交織在一起。
的確一覺睡到下午3點再刷刷手機看去吃什麼感覺很爽,
的確自己制定出遊計劃 自己安排每一件事,
會有這是自己的孩子般的成就感。
但我也厭倦了滿心期待的過去結果鮮有滿足期望的失落,
也厭倦了以為滿是風景的自駕出遊變成了堵在高速上的疲勞駕駛。
所以我更喜歡跟團遊,
大概的瞥一眼行程,無需多餘的功課
便可去到曾經只聽說過的地方。
遇到新的朋友,
記錄新的故事,有好有壞
誰說探索精神一定就要有牧馬人或是奔馳的大G,
比起他人的壯麗自駕遊與網紅精修的朋友圈,
索性承認不裝了。
何須在意他人的眼光,
故事也好,經歷也好,探索也好,
能阻擋你的不是金錢,
不是旅遊的攻略,
而是一如既往的
你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