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信俗影響千年 「萬能之神」究竟該庇護誰?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5月25日,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關林比熱鬧的關林鎮多了幾分涼意,關林景區管理處會議室內,郭挺彩處長正在傳達今年6月關林關公神像赴閩臺交流活動的事宜。「閩臺地區的關公信徒眾多,這次活動要先在福建泉州、漳州、晉江、石獅關帝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巡遊,而後應臺灣關聖帝君弘道協會的邀請,在臺灣進行為期一年的巡遊活動。」郭挺彩處長說,閩臺人對關公信俗十分虔誠,比如到一個村去巡遊,不是關公像放在那兒供大家頂禮膜拜,而是要請「關老爺」在整個村子轉上一圈,以顯示信眾的虔誠。

  同樣的關公,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信俗。「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觀念就不一樣,大陸人和臺灣人的想法也不一致。」關林管理處處長助理吳健華先生分析道,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海峽兩岸人民對關羽的崇敬之情。

  關公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臺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臺北泰山鄉加封關公為第十八代上帝,號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玄靈高上帝」之號標誌著關公信仰在臺灣道教中的升級。兩岸同胞信奉同一個關公,正說明兩岸同胞同為一家人的理念。

  在普通民眾心中,關羽不僅是聖,更是神,是萬能之神。

  首先,關老爺是軍神。由於《三國演義》的烘託,關雲長仁勇之威,蓋世罕見,所以軍士們自然要將關老爺奉為軍神,自古男丁上戰場,免不了都要到關帝廟前拜一拜,進則保佑自己建功立業,退則保佑自己平安歸來。

  其次是武財神。相傳關公年輕時從商,販賣布匹,精於理財,擅長記帳,發明了一種叫「日清簿」的流水帳。商家看重關公的精細勁兒,紛紛供奉。南方人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無比鋒利,鋒利的利和「利潤」的利同音,所以把關公視為武財神。如今幾乎每個商店裡都會擺上一尊關公像,香火繚繞,貢品不絕,圖的就是關老爺保佑。

  第三是文教之神。關公不僅義薄雲天,而且能文能武,儒家以其喜讀《春秋》,稱其為「文衡帝君」,與文昌、朱衣、魁星、呂祖合稱為「五文昌帝君」。

  第四是醫藥神。關公神勇,鬼神皆懼,又兼著「伏魔大帝」職稱,所以人們驅魔治病,都依賴關公。因此關帝廟中設有藥籤,關公儼然是一位心理醫生了。

  第五是行業神。剃頭匠奉關公為祖師爺。關羽生前沒剃過頭啊,咋就變成剃頭匠的祖師爺了呢?想來想去,也就是他手上有一把刀而已:「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剃頭鋪的這副對聯其威風和口氣多麼像關羽。

  另外,關老爺還是香燭業、銀錢業、典當業、描金業、皮革業、醬園業、糕點業、算命業的祖師爺。至於這些行業為何也要供奉關老爺,傳說頗多,不一而足。更有趣的是,香港電影裡,警察行動之前要拜關二爺,黑社會的古惑仔出門砍人之前也拜關二爺,真不曉得關二爺在天有靈究竟該庇護誰?

  千年關林千年信俗

  經過千餘年滄桑變化,關林廟幾經戰火摧殘,毀壞最嚴重時只剩下關公的土冢,洛陽一帶老百姓稱之為「關王冢」。儘管關林的變遷起起落落,但以關林廟為中心的關林廟會一直興盛不衰。

  吳健華先生告訴記者,明朝時,皇帝對關林的祭祀成為定製,定期祭祀,到了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關林已形成數萬人規模的「關王冢會」,善眾雲集,遠近輻輳。

  關林現存的明萬曆二十四年的《義社施茶造鈴敘》碑記載:「王靈葬於中原城南五裡堡,至今千載有餘,威靈感應。當今重封義烈真君,敕修金井,未得完訖,香菸蕩蕩,人緣浩大,廣進香火,乃五、九、十三所會之期,所會之期,近村且遠,進香人役,俱被暑渴,亦無人施捨茶水。社友忽見,於二十二年(明萬曆二十二年 ——編者注)六月初二,速齊一社施茶。」可見看出,在明代,洛陽民間已形成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兩大祭祀活動,並在每月的初五、初九和十三舉行廟會活動。

  到了清代,以關林為中心的關公信俗活動發展到新的階段,尤其以乾隆至道光年間,關林祭祀關羽最為隆重。不僅有官員、百姓祭祀,而且當地的「關帝神社」都要來助興,聲勢浩大。

  洛陽關林廟會娛神活動主要有舞獅、排鼓、十萬(又名社盤)、海神、雜技等,其中清光緒初年形成並首次在廟會上亮相的「高蹺曲子」,成為關林廟會上頗有特色的娛神活動。到了民國時期,關林廟會的娛神活動中除傳統高蹺、旱船、雜技外,一些西方科技所帶來的娛樂活動如西洋鏡等也現身關林廟會,成為關公信俗的一部分。

  而在各種關公信俗活動中,以洛南李屯關帝社為代表的社火團體的「領羊」最有特色。「領羊」就是牽羊來祭祀關老爺,祈求平安吉祥。社火團體的社首選一隻羊,羊頭及全身以紅綠綢布結花,由洛陽古曲吹奏導引,社首沐手捧香於後,社眾擁「領羊」緊隨,到大殿「關聖帝君」像前行叩拜禮,然後社首焚香獻酒,再斟酒敬羊(用酒灑羊頭),如羊受酒搖頭,則表示「關帝君附於羊,賜福於社眾人等」:若羊頭不搖,社首即用燙酒澆羊頭,羊頭遇燙酒必搖頭,則願望能達。為表示誠心,這隻「領羊」便作為祭物留在廟中。

  老百姓的心意,關老爺在天之靈能否感應到,我們不得而知,但不難而見,人們對關老爺這位萬能之神信俗活動如此之熱烈,正折射出普通民眾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忠義唯公號帝君

  關公信仰文化興盛不衰的深層因素有多重。於統治者,關羽作為效忠皇家的忠義人物化身,符合他們以「冶心」之道、培養百姓忠孝節義意識、讓百姓心甘情願盡忠皇帝、以達江山穩固的目的。於百姓,仗義救危,俠膽仁勇的關公正是苦難深重的民眾盼望的救苦救難的保護神。

  近現代,關羽身上所體現的忠義精神又有了新的內涵。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抗日救國呼聲高漲。根據《關林志》記載:1932年1月30日,國民黨將領張學良、劉峙遊歷關林時,見關林冢圍牆毀壞嚴重,即「倡議集資,培而新之」,將關冢圍牆修葺一新。1940年,時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的王平政再次發起修繕關林。在那個全民族奮起抗戰的年代,關羽的忠義精神成為底層民眾抵抗外來侵略的精神動力之一。正如王平政所言:「學關公無他,殺敵除奸,盡忠衛國而已矣!」這樸素簡潔的語言,道出了那個時代忠義精神最直接的內涵。

  抗戰時期,關林成為國民黨 127後方野戰醫院所在地。「當時大量醫護人員、傷員都擁進關林鎮,洛陽雖然是後方,但物資也非常緊張。在政府的組織下,老百姓在附近擺攤,出售多餘的糧食、布匹、水果等,很快就在關林廟和舞樓之間的廣場上形成了一個小集市。」吳健華先生說,到上世紀50年代初,在原來小集市的基礎上,關林舉辦了首次農用、生活用品物資交流大會,參與者達4萬人。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商品意識濃厚,關林由最初的單一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遞變為綜合性集貿大市場——關林市場。

  如今,搬遷後的關林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佔地49.7萬平方米的大容量、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市場。都說關羽是武財神,在武財神庇護下的關林人對於市場經濟有著深刻的認識。關羽身上的忠義精神在商品時代有了新的含義,那就是誠信為商,這恐怕也是關老爺所未能預料到的。

  千餘年來,關羽被視為忠義化身和道德榜樣,在海內外華人中獲得廣泛一致的民族心理認同,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關公信眾頗多。從 1994年起,關林開始舉辦「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海外華人,特別是臺灣、香港的同胞紛紛來關林尋根謁祖,膜拜關帝,祈求靈應。關羽,這位千秋聖人所凝聚的忠義精神,成為海外炎黃子孫與大陸同胞親情溝通的交會點。

  2008年,關公信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信仰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源最早、輻射最廣、對人們的意識觀念浸染最深。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能夠被三教共尊、百代景仰、千秋煙祀且廟祀無垠的歷史人物只有關羽一人,同時,關羽也是信仰人數最眾、享祀廟宇最多的歷史人物。「關公信俗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習俗和生產方式,是中華民族倫理規範、道德楷模尊崇以及信俗方式、祭祀程式『活』的顯現。」吳健華先生分析說。

  千百年來,關羽的「忠、義、仁、勇」精神一直被中華民族所推崇。隨著時代的發展,「忠、義、仁、勇」精神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英雄有幾稱夫子,忠義唯公號帝君。」關公信仰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萌生、發展、鼎盛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對我國民眾的思想意識、信仰習俗產生了巨大影響。   

    記者 朱金中 文圖

相關焦點

  • 從河南新密米村大廟看民間關公信俗
    學關公 行鴻運 拜關公 結善緣 從米村大廟看民間關公信俗圍繞關林,產生了既有大量的歷史文獻可考、又有現行事物作證的廟會、組織、儀式等關公信俗,關公信俗於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洛地區至今仍分布著可供緬懷的三國時期的歷史文化遺蹟,流傳著耳熟能詳的關羽英雄事跡。 在洛陽以東不足百公裡的新密市,關公崇拜十分普遍,僅新密市老城就有關帝廟三座,分別位於南關外火神廟西側、老東關外山岡上、西關。
  • 全球華人精神信仰之一關公,其故裡運城解州關帝廟怎麼如此破敗
    一路上腦海裡不斷地閃現各種片段,桃園三結義,斬顏良誅文丑,千裡走單騎,刮骨療毒,夜讀春秋,丹鳳眼臥蠶眉赤面長髯,赤兔馬青龍偃月刀,甚至港片中大佬們辦大事前都要拜拜關公的場景。大家心目中的關公,其忠,赤膽忠心;其義,義薄雲天;其誠,至誠君子;其信,言信行果;其仁,深仁厚澤;其勇,萬夫之勇。
  • 中國古代故事:關公戲的禁忌
    晚清時期,上海「演關公戲最擅長者,無過於王洪春(即三麻子)」。三麻子「生平崇奉(關)壯繆最篤。每於演劇之先,對其像焚香膜拜,然後化裝。既登臺,一似壯繆之英靈,附託彼躬,令彼為代表者。故專心致志,一絲不苟,乃能甚與古會,不怒而威。而其眼風之有神,尤無第二人可有,只惜唱工不佳耳。吾人觀其蠶眉鳳目、棗顏美髯,巍巍乎若天神由玉閱而下降塵埃,不由不肅然起敬。無怪粵人攝其影而頂禮供奉,信為雲長重生也」。
  • 10項主題活動紀念關帝誕辰1860周年 讓「關公信俗」活起來
    8月10日從解州關帝廟景區獲悉,為弘揚關公精神,傳承忠義文化,讓「關公信俗」活起來,該景區將於8月12日至13日,舉辦紀念關帝誕辰1860周年系列活動暨第六屆常平廟會。  八是「關公文化」書法展,將於8月12日至8月13日在常平關帝祖祠門前廣場廊房舉行。  九是戲劇演出,在常平關帝祖祠儀門和廣場戲臺舉辦。  十是傳統名吃、關公系列產品展銷,將於8月12日至8月13日在朝聖大道東口至常平關帝祖祠門前路邊舉辦。  據介紹,活動期間,關帝廟景區將實施入園人數管控措施,接待遊客數量按照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執行。
  • 港口信俗虎爺公
    在「虎爺信俗」還未榮膺為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前,港口村村民就以「虎爺公」為主神,「虎爺公」虎虎生威的外形與驅邪伐妖的神力,一直是村民們虔誠,尊敬,隆重,崇拜的信仰動力······「虎爺公」喜吃生肉,記得小時候每個初一、十五,母親總要拿著豐厚的供品到廟裡供奉,除水果,茶點外,一隻生雞,或一大塊豬腿肉,則必虔誠地供奉在「虎爺公」面前,焚香,叩拜,溫和而虔誠,這也是「虎爺信俗」與眾不同的一個經典。小時候我很喜歡跟著母親去廟裡拜拜,因為透過香火繚繞的虔誠,平時看起來面無表情的鄰居嬸娘們,似乎一下子都變得溫和慈祥了許多······
  • 大年初五,迎財神拜關公,關公究竟怎麼變成武財神
    初五也叫破五,民間有習俗,破五這一天要送窮神,迎財神。大家新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五。初五也叫破五,民間有習俗,破五這一天要送窮神, 迎財神。五神通沒錯,就是關羽。關公信仰,在古代商業社會中,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商人在進行商業活動之前,要拜關公,求他保佑;掙了錢,會謝關公,為了回報關羽,商人會給他修更大的造像,更大的廟,會帶著關公信仰到生意所及的更遠的地方。 可別覺得這是迷信,這樣的儀式會形成一 個奇妙的場,讓所有參與進來的人相信, 只要你也跟我一樣信奉關羽,你就會依照關羽所代表的價值觀來行事,你就靠譜。 我們說信用飛輪人推人,就是這個道理。
  • 五月十三關公磨刀日及供奉關公禁忌
    五月十三,關公磨刀日,前幾天因為事情斷更了幾天! 很多人都喜歡供奉關公,殊不知供奉關公講究多。下面分享一下關二爺的供奉細節。一、誠心供奉可:治病除災,驅耶闢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四、關公如果是單獨供奉的 不適宜供奉位置:正南、西南、東南巳山、東北寅山。五、供奉關公,一定不可以面朝內,而是要面朝大門。因為關公殺氣太重,不可向著自己六、 一般,只建議供奉「立刀關公」,就是刀頭向上,刀尾拄地,這是休息與警戒的狀態,不會輕易傷人。
  • 結拜兄弟拜關公,關公結拜拜的誰
    託人辦事就得給好處,自己懶怨得了誰。信仰是每個人都有的,可能是某個人,某個物品,某個虛幻的東西。有些人信善,善有善報。有些人信因果,種好因得好果。還有些人信人民幣,人民幣是萬能的。有些人信愛,大愛無疆。有些人信科技知識,科技知識改變生活。所以不要說自己沒有信仰,只是自己內心還沒有發覺到。信仰沒有界限,沒有尺度,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相悖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 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揭牌,趣味信俗打開展館之門
    2019年10月19日,位於三坊七巷郎官巷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該中心是由福州市政府主辦、福州市民政局登記的非營利性機構。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楊曉翔與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三處處長郭華偉,福州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分管處長鍾東海、三處張威納處長,福州市民政局審批處鄒堅民處長,鼓樓區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林禮興共同為交流中心揭牌。
  • 兩岸信眾齊聚山西關帝廟拜關公 弘揚「忠義仁勇」
    兩岸信眾齊聚山西關帝廟拜關公 弘揚「忠義仁勇」 2016-05-14 18:41: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4日,山西降溫降雨,卻依然擋不住關公信眾對關帝的崇拜之情
  • 伽藍護法,佛光普照 - 關公文化彭允好
    關公人格高邁,忠肝義膽,臥蠶眉、丹鳳眼,赤面美髯,威嚴可敬,成為忠義形象的化身。南懷瑾在其主編的《武聖關壯繆遺蹟圖志》序言中說:「……關公之忠義,則於忠道之詮釋,不僅施於君臣之際,且可盡於人倫綱常之間。其於義道之影響,且可概於朋友之適而及於社會之則。是誠春秋大義之微旨,故關公之典範,終能由人道而臻於神明之尊。」
  • 霞浦文化 | 媽祖文化信俗
    神林姓,世居興化府莆田裡之湄洲,乾寧時三月二十三日降生,及升化之後,常見其朱衣飛行水上,天聖間立廟於莆之西山」。可見松山與湄洲幾乎同時立廟祭祀媽祖,松山媽祖廟僅次於湄洲廟的第二大宮廟。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王積翁是霞浦赤岸人,赤岸與松山僅數裡之遙,受媽祖文化影響,倡海運拜媽祖。元朝從海運中獲得巨大便利,從而提高了媽祖的知名度與地位。《元史·祭祀志》載:「凡名山大川義士在祀典者有司主之,唯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
  • 平和「三平祖師信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平祖師信俗於2009年通過第三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此後,我縣立即著手該項目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今年1月份,我縣向省文化廳遞交申報材料,4月,省文化廳正式將三平祖師信俗申報材料遞交文化部的審核
  • 鳳山古寺流淌的千年信俗 臺灣香客絡繹不絕
    鳳山古寺流淌的千年信俗 臺灣香客絡繹不絕   鳳山寺,位於南安市詩山鎮鳳山麓,建於五代後晉時期,主祀福建四大神祇之一的廣澤尊王,素有「閩南宗教第一道場」的美譽,是閩臺港澳和世界各地廣澤尊王宮闕廟宇的香緣祖廟,也是「閩臺廣澤尊王信俗」的發源地。在臺灣,廣澤尊王信仰深入民間,被認同為在臺移民重要的保護神之一。至今,臺灣各地仍流傳著廣澤尊王保佑臺灣的故事。
  • 臺灣的關公信仰
    關公的顯靈事跡開始於隋代。隋代封為「忠惠公」,唐代封為「伽藍之神」,宋朝加封為「壯繆義勇王」,南宋時被列入正式的祭典之中。元代封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代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朝時,關公更被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山西關夫子」,獲得了武帝、武聖人的尊稱,與文王、文聖人孔子並列;他的廟宇被敬崇為「武廟」,和孔廟並祀,每年春、秋兩季定期舉辦祭祀活動。
  • 橋墩的寺觀宮廟與民間信俗
    可見百姓信仰民間俗神者居多,在有神論者中佔絕大多數。  據調查,在橋墩區域的所有宮廟中,主祀神靈為「楊府侯王」的48座,佔總數(不含華陽)17%;為「五顯大帝」的34座,為「白馬明王」的32座,均佔11%以上;主祀神靈為「盤古帝王」的19座,為「福德正神」、「馬仙娘娘」的各18座,為「牧牛大王」的17座,為「陳十四娘娘」的11座。
  • 到底誰才是你的正財神,是趙公明、範蠡還是關公?
    送子娘娘和財神大概是中國人最常供奉的兩尊神了。這也反映了中國人向來最大的兩個願望:求子與求財。其中關於財神的說法十分混亂。在民間,關公、趙公明、比幹和範蠡都被當成財神供奉。那麼,到底誰才是人們最該拜的正財神呢?一般而言,在眾多財神之中,人們普遍認為趙公明是正財神,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
  • 萬古神帝:商祖護逆神族,白皇后付出什麼?千年之約白卿兒會勝?
    哈嘍,各位書友好啊,我是十年說網文,是一位喜歡玄幻小說,喜歡《萬古神帝》的一位作者,今天作者沒有更新,因此十年今天交流的內容還是有關昨天的更新,白皇后和漁謠兩姐妹都是逆神族,那麼白皇后兩姐妹付出了什麼呢?千年之約又該怎麼收場?
  • 研究 淺談媽祖信俗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其現實意義
    千百年來,媽祖信俗成為化育子孫後代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一、媽祖信俗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在中國諸多女神中,觀音、碧霞元君、媽祖號稱三大女神。媽祖公元960年誕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島,她因為救助海難而獻出年僅28歲的生命。
  • 有什麼樣的信俗活動?探秘非遺——「澳門哪吒信俗」
    哪吒是道教的護法神,所以,在民間也有信奉哪吒的信徒,當然也就有和哪吒相關的風俗和廟宇,哪吒在道教中還有其他幾個不為人知的別名,例如:威靈顯赫大將軍、通天太師和哪吒三太子。哪吒的神話傳說彰顯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2014年,澳門哪吒信俗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相比於祖國的其他地區而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哪吒信俗傳承完整,有著廣泛的信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