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進軍美妝市場,為什麼不被看好?

2020-12-24 騰訊網

對Zara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縮短轉型陣痛期,儘快擺脫實體店包袱,構建全球線上平臺

作者 | Drizzie

以速度聞名的Zara,在入局美妝這件事上顯得非常謹慎。

時尚商業快訊

,Zara於12月5日發布首個唇膏系列Zara Ultimatte,這是自該品牌2007年推出雙色眼影盤後正式進軍美妝市場。該唇膏系列由曾與Dior、Armani等奢侈品牌合作並創立個人品牌的英國化妝師Pat McGrath主導設計,共包括12種顏色的唇膏,8種液體啞光唇膏,3種紅色套裝和限量版套裝,價格從7.95歐元到19.95歐元不等。目前,該系列僅在社交媒體平臺、手機APP和官網上發售,中國市場還未上市。

Zara推出美妝系列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引起關注,畢竟該品牌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暗示著快時尚行業的趨勢變化。

Zara於12月5日發布首個唇膏系列Zara Ultimatte,這是自該品牌2007年推出雙色眼影盤後正式進軍美妝市場

美妝市場正在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新風口」,實現從奢侈高端,到明星網紅品牌,再到平價品牌的全面繁榮。安永諮詢公司合伙人Giovanni Battista Vacchi 早前表示,預計從現在到2020年,美妝市場的年增速將在6%左右,並且所有品類都將實現增長。普華永道研究報告則顯示,2017年全球美妝行業銷售額規模已經達到了4120億歐元,2012年至201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9%,未來年複合增長率將達5%,到2021年時年銷售額規模將超過5000億歐元。

一個顯著的趨勢是,美妝市場增速已經超過了服飾市場。據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歐睿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服飾和鞋履市場的零售額同比增長 4% 至 1.7 萬億美元。 其中,運動服飾增長 6.8% 至 3000 億美元,童裝增長 6.2% 至 1600 億美元。男裝和女裝分別增長 3.7% 和 3.3%至 4190 億美元和 6430 億美元。

服飾零售環境越發嚴峻的當下,越來越多品牌自然將目光瞄準仍在紅利期的美妝生意,期望美妝成為新的增長點

除了早前已經發展出美妝業務的奢侈品牌,快時尚也正布局美妝業務,但Zara在這塊市場甚至有些遲到。比Zara更早推出美妝產品的包括2010年就推出彩妝線的Topshop,2015年入局的H&M、今年9月推出美妝品牌Ohii的Urban Outfitters等,以及ASOS和Boohoo等快時尚電商品牌。

便利店巨頭7-11甚至也於去年推出自有美妝產品Simply me Beauty,系列產品同樣以價廉質優為標準,包括面部、眼部與唇部共40件產品,定價在3美元至5美元之間,品牌估計該系列首年銷售額能實現3000萬美元。

服飾業務陷入頹勢的美國洛杉磯時尚品牌Juicy Couture瞄準了這一趨勢,希望通過美妝系列刺激銷售,在推出香水「Oui Juicy Couture」不久後,今年10月又推出最新美妝系列「Juicy Couture Color Collection」包括一款12色眼影盤、高光碟以及五種顏色的口紅。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自然也注意到了這股趨勢。2016年,Zara家居品牌Zara Home也曾推出首個香水系列,隨後Zara也陸續上線一系列平價香水。去年年中,Zara姐妹品牌Bershka推出首個美妝系列Beauty by Bershka。與Zara此次唇膏系列對SKU的謹慎態度不同,當時Bershka一口氣推出涵蓋彩妝、護膚和身體護理的100多個產品,產品定價低至2至15歐元。

就在一個月前,Inditex還宣布將大力發展香水市場,其高端品牌Massimo Dutti近日推出全新香水系列「The Secret of Scents」,共有6款香水。據個人護理協會Cosmetics Europe數據,2017年歐洲香水行業的價值為119.3億歐元,其中西班牙香氛和香水的銷售額增長5.42%至13.1億歐元,已連續第三年增長。

業內很多觀點認為,Zara入局美妝市場顯然是不想錯過這塊大蛋糕,並試圖通過美妝業務突破業績困境,但是事情或許沒有那麼簡單。

曾經稱霸快時尚的Zara和H&M的確正在經歷困難時期。今年上半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3%至120.3億歐元,淨利潤則上漲3%至14.1億歐元,顯然收入增長已大幅放緩,去年同期該集團整體銷售額同比上漲11.5%至116.7億歐元,淨利潤則增長9%至13.7億歐元。

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Pablo Isla在第一季度財報發布後也坦承,受匯率波動、實體零售門店租金不斷上漲影響,Inditex集團的盈利能力正遭受打擊。有分析指出,隨著全球時尚行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快時尚雙位數高增長的日子或一去不復返

H&M今年以來則一直在做減法。一周前,H&M突然關閉旗下牛仔品牌Cheap Monday以專注於其核心業務的發展。今年10月,有消息稱該集團計劃將創立不到一年的新品牌Nyden併入核心品牌H&M中,不再以獨立品牌的方式運營,部分員工則已從洛杉磯辦事處退出,品牌創始人兼創意總監Oscar Olsson於今年夏天離職。

H&M 2015年推出擁有超過700個產品的美妝品牌

面對轉型開支高昂和逐漸喪失新鮮感等問題困擾,H&M集團也未能逃脫業績放緩的命運,年銷售額的增幅從2016年起便驟降至單個位數,相較於2015年的19%,2016年和2017年該集團的年收入增幅分別為6%和4%。在截至8月31日的三個月內,H&M集團營業利潤同比大跌19%至39.1億瑞典克朗,約合3.51億美元。2018財年前9個月,H&M集團收入上漲2.9%至1539.8億瑞典克朗,約合168億美元。

從美妝業務來看,2015年H&M曾經對美妝市場寄予厚望,推出擁有超過700個產品的超級美妝品牌。雖然其美妝產品風評一直不錯,但是三年過後,該業務的業績表現依然差強人意,幾乎不對品牌整體業績表現構成影響。有了H&M的前車之鑑,Zara對美妝業務更加謹慎。

疲於進行線上轉型的Zara和H&M,幾乎無法抽出更多精力跨界美妝。核心業務剛剛放緩,就急於在陌生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這並不現實,也不是Zara這種體量的品牌的行事風格。對Zara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縮短轉型陣痛期,儘快擺脫實體店包袱,構建全球線上平臺。上個月,Zara宣布品牌官網一口氣進軍全球106個新市場,大部分為位於非洲的新興國家。早前Zara已進軍96個市場,但只有49個設有電商平臺。

從最新推出的唇膏系列來看,無論從產品種類還是宣傳力度上,Zara都並未投入過多資源。作為快時尚領域的頭部品牌,Zara有足夠的資本進行高調推廣,眼下的情形或許只能說明品牌對美妝市場缺乏野心。此外,無論是11年前推出眼影盤,還是Bershka推出美妝系列,都已經為Zara提供了足夠的經驗,品牌並不需要藉助這一系列試水美妝市場,因此這一舉措對品牌未來進軍美妝的戰略意義或許比人們設想得弱很多。

除此之外,正處於「風口」的美妝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希望分一杯羹並不容易。就拿同是平價品牌的美國美妝品牌E.l.f來說,其第三季度銷售大幅下滑11%至6390萬美元,主要受折扣渠道收入減少影響,淨利潤則較上一年同期的960萬美元減少至840萬美元。今年前三季度,E.l.f.銷售額同比增加60萬美元至1.889億美元,淨利潤則減少至2240萬美元。

隨著越來越多美妝網紅品牌蠶食平價美妝市場,傳統平價品牌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事實上,真正靠著美妝市場紅利快速致富的美妝網紅品牌與傳統品牌採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年僅21歲的Kylie Jenner因個人彩妝品牌Kylie Cosmetics積累9億美元淨資產,登上《福布斯》美國「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單第27名。

Kylie Jenner美妝生意的快速成功為美妝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商業範本,標誌著依託社交媒體、名人效應和Z世代心理的消費新時代的開始。與一個正常尋求推廣擴張的品牌不同,Kylie Jenner個人美妝品牌幾乎不需要進行任何專業的數字營銷努力,例如大品牌通常進行的搜尋引擎優化和廣告投放,而她在社交媒體上所能支配的流量都是免費的。

Kylie Cosmetics的快速成功為美妝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商業範本,標誌著依託社交媒體、名人效應和Z世代心理的消費新時代的開始

Kylie Cosmetics這類網紅美妝品牌大多不進行自主研發生產,而是完全外包給專業的工廠。為Kylie Cosmetics提供服務的是Seed Beauty集團旗下的Spatz Laboratories。這家供應商是典型的自有品牌生產商,長期為各種個人品牌提供化妝品研發製造和包裝服務,它在加州Ornard和中國都設有工廠。除了Kylie Cosmetics,Seed Beauty還為另一家增速驚人的網際網路美妝品牌Colourpop進行生產製造,Colourpop目前在Instagram上有590萬粉絲。

Spatz Laboratories為Kylie Cosmetics專門安排了500個工人。同時Spatz Laborartories長期的化妝品生產研發經驗也為Kylie Cosmetics提供了現成的技術,省去了以往長達6個月的研發周期,讓Kylie Cosmetics能夠保持上新速度。該公司的創始人曾將產品開發的過程描述為 「流動的」,能夠時刻對客戶的要求進行更改和實現。據悉,Seed Beauty旗下工廠實行高度垂直整個的工作方式,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包裝發售都在同一地點完成。

從某種程度上,Zara已經無法在美妝領域複製快時尚的成功,因為在Zara最具競爭力的供應鏈方面,當前的美妝領域的快時尚模式已經發展成熟,Kylie Cosmetics背後的Seed Beauty就是美妝領域的快時尚。隨著網紅經濟愈演愈烈,這樣的生產商也開始增多。從產品設計到生產,最多可以不超過一周時間,自有品牌生產商所有工作流程都有現成的模型,時刻把握當下美妝潮流。而在銷售分發環節,這些網紅品牌從最開始就選擇在線上銷售,藉助電商實現高效率。Kylie Cosmetics將線上電商與服務外包給運營商Shopify,後者承擔其產品的所有發售、售後和物流服務。

具有個性的美妝品牌層出不窮,如今的消費者擁有太多選擇。此外,Zara幾乎分布在一二線城市,而這些市場的消費者對高端美妝的接受度已經十分高。如果沒有名人帶貨效應的刺激,平價美妝的生存將越來越艱難。在美妝價格區間跨度不大的情況下,消費者傾向於選擇高端美妝,尤其是口紅品類,這一品類被賦予了過多社會意義,已成為個人形象和社會地位的體現。

除非與能夠帶來更多附加值的明星、網紅或博主合作,否則Zara自身的品牌力幾乎無法令消費者產生興趣。此次唇膏系列與英國化妝師Pat McGrath合作,不失為一種不出錯的選擇,憑藉Pat McGrath在業內聲譽和其通過個人品牌的成功對消費者喜好的洞察,Zara能夠保證該系列的產品質量,但依然很難為這個系列帶來關注度。

向來對市場趨勢保持敏感的Zara不可能沒有預測到以上問題,那麼這個系列的目的或許只是為了製造話題度提升新鮮感,以及銷售的組合效應,所設想的購買場景是消費者在線購買衣服時,順便嘗試一支平價唇膏。

早前消費者分析機構Insight Rooms依據女性消費者在社交媒體Instagram 上對關於Zara話題的參與度進行了調查,其中話題參與度最高的是年齡在23至27歲的女性消費者,而超過33歲的女性消費者參與度下降至1%。 這意味著Zara目前的主要消費群體年齡在23至27歲之間,這部分消費者正在變得更加喜新厭舊。

有分析認為,時隔10年,Zara再次推出美妝,似乎看起來並不積極,原因可能在於品牌深知自己在美妝業務上不佔優勢,並沒有打算令彩妝成為現階段的止痛藥。現在看來,Zara推出彩妝的真正目的在於製造品牌新鮮感,而不是指望美妝業務賺錢。

相關焦點

  • 聯商美妝周報:松本清將進軍香港 美妝市場迎來「男色時代」
    聯商美妝周報:松本清將進軍香港 美妝市場迎來「男色時代」來源:聯商網2019-07-22 09:38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7.15-7.21),松本清計劃進軍香港;美妝市場迎來「男色時代」;國產品牌迎來發展新機會……
  • 市場普遍看好 進口美妝連鎖成為本次展會美妝零售展區最大亮點
    回顧本次美博會,亮點很多,尤其是本次展會的VIP特展區的眾多展位,被國內多家知名進口美妝連鎖品牌包攬,如國內進口美妝頭部品牌狐狸小妖等多家進口美妝品牌,在本次展會上吸足了眼球,精心設計的門店形象,以及多種互動性極強的高科技美妝工具的使用,在現場吸引了大量參展人士的關注和圍觀,這其中,出於對進口美妝市場前景的看好,許多觀眾前來前來詢問加盟合作事宜。
  • 傻臉娜進軍美妝界,遭遇眾多負面評價
    Kylie Jenner、Rihanna等女星的美妝界的成功近幾年賺到翻,不少女明星也心痒痒地追逐她們的步伐,開始進軍美妝界,瓜分市場份額,分一杯羹。因為時尚實在是比音樂圈好賺錢多了,在時尚圈只要找對了風口然後利用她們本身的知名度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畢竟,在這個追求「顏值」的時代,美妝對95後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 高露潔旗下EltaMD攜手呈美:深入布局中國美妝市場
    原標題:高露潔旗下EltaMD攜手呈美:深入布局中國美妝市場 2016年以來,全球化妝品市場迎來觸底反彈,持續穩定增長。但歐美市場趨於飽和,亞洲新興市場則持續蓬勃發展。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連續5年快速增長,未來的中國美妝市場依然彰顯著巨大的活力和潛力。
  • 兒童彩妝品牌MissNella強勢進軍中國市場,開啟兒童美妝新時代
    作為唯一入駐天貓國際的國外專業兒童美妝品牌,一直以來,Miss Nella都致力於為小朋友們帶來安全無毒又風格百變的美妝產品,守護小朋友們在時尚與美麗之路上的探索與追求。Miss Nella的出現填補了兒童美妝市場的空白,也將開啟一場屬於兒童的美妝時代。
  • 實地探訪韓國美妝市場:被誤解的K-BEAUTY
    文|海苔 發自首爾 韓妝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已呈現盛極而衰的走向,同時,韓妝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那些年,曾因渠道價格混亂、水貨、代理權紛爭等問題而飽受詬病。但毋庸置疑,韓國美妝市場的成熟度遙遙領先於中國,其研發設計的創新性仍受到中國乃至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
  • 進軍美妝行業?OPPO傳內聘美妝效果評測員,或有美妝新品發布
    然而,一家手機公司要招募一位美妝效果評測員,這件事多少顯得有些奇妙了。數碼博主@園姐 爆料稱OPPO在內部招募美妝效果評測員,同時有內部員工表示第一回見到招聘這一崗位員工。正如@園姐 所猜測的,難道「OPPO將要進軍美妝行業」?不過理性分析一下,一家科技公司招聘這麼一個崗位,可能是預告著將有一些關於美顏方面的新產品研發與發布?
  • 川久保玲進軍美妝屆?DSM開了全球首家美妝買手店!
    而就在今年,她正式進軍美妝屆,在巴黎Marais 區開出第一家美妝買手集合店Dover Street Parfums Market由她創辦的時裝買手店素來以「令人分不清是時裝店還是博物館」聞名天下,她的美妝店也是如此。
  • SHEIN離「中國Zara」再進一步,上線自創美妝品牌網站
    根據SHEGLAM官網,自2019年以來就在籌備該美妝品牌,其Instagram顯示的第一篇產品貼文發布時間在去年10月。據界面時尚在SHEGLAM官網的觀察,產品分為眼妝、唇妝、面部妝容和美妝工具幾個品類,基本覆蓋了美妝所需的一切,同時價格低至1-10美元不等。最貴的產品是一個12支化妝刷套裝,標價10美元,而最容易讓消費者復購的口紅單品價格低至4美元。
  • 蕾哈娜的美妝品牌下周進軍中國市場;Dazed中文版正式發刊
    Fenty Beauty將通過與天貓國際的合作,在滿足中國消費者在線購物習慣與對美妝產品需求的同時,忠於Fenty Beauty對100% 零殘忍的承諾。 據悉,Fenty Beauty還將登陸韓國首爾和濟州島等亞洲市場,該品牌已於6月開設新浪微博官方帳號,並宣布歌手王菊為最新一位代言人。
  • 為什麼美妝行業現在如此痴迷於「網紅」?
    那個美寶蓮男性代言人 MannyGutierrez 與 Makeup Geek 合作的眼影盤 20 分鐘內就售空了; Youtube 美妝博主 Jaclyn Hill 與 Becca合作的美妝系列打破了其絲芙蘭的銷售紀錄;上個月,Mac 一口氣推出了與 10 個美妝博主聯名合作的系列還沒開賣,很多追隨者已經躍躍欲試了……為什麼美妝行業現在如此痴迷於「網紅」?
  • Selena也要做美妝?看看蕾哈娜卡戴珊,就知道美妝多賺錢
    如果要問什麼產品能賺錢,一姐覺得美妝應該有姓名,要不然為什麼那麼多明星和網紅會跨行搞美妝呢?昨天,傻臉娜(Selena Gomez)宣布,經過兩年籌備,自創彩妝品牌Rare Beauty將在今年夏天正式發布。同時還放出了一支55秒的短片,表明蛻變後她眼中真正的美麗與品牌理念。
  • 美國DTC美妝品牌「JUNO&Co.」進軍中國市場 天貓旗艦店已上線
    是創立於美國的一個DTC美妝品牌,其第一款產品是一個美妝蛋,在美國上市9個月後成為爆款,一年內銷量超過100萬個。   JUNO & Co. 的兩位創始人是 Mira Torres 和 Kyle Jiang。
  • 跨界| 夢龍進軍美妝界,首家夢龍MAGNUM BEAUTY STORE來了
    今年首次跨界美妝品牌Benefit貝玲妃,限時16天登陸芮歐百貨5樓。大膽狂野的夢幻拍照聖地,互動體驗玩不停,重磅打造的全新限定款甜品每日限量供應,還有專業彩妝師打造專屬妝容,今年的夢龍快閃真的很玩「美」~今年夢龍不僅首次跨界美妝Benefit貝玲妃,打造粉色+花豹紋的夢幻快閃店,還邀請人氣主廚Brian Tan推出5款限量甜品+4款輕食系列更為其歡愉大使阿雲嘎貼心定製「阿雲奶蓋」!還記得每年夏天夢龍快閃店創造的那些記錄嗎?
  • 完美日記引爆網際網路美妝概念,但韓束卻重新看好線下美妝店
    在韓束母公司上美集團舉辦的2020上美CS渠道代理商年終會議上,上美CEO呂義雄表示,希望通過幾種路徑解決上述問題,包括渠道商品不衝突、名品CS專供、不追求單品牌高體量以及「前店後院」模式。韓束金膠囊系列即是「CS渠道名品專供」這一想法的落地產品。圖片來源:韓束韓束推出CS渠道專供系列之後,還會為化妝品店提供後續支持。
  • 國內時尚雜誌廣告投放排行榜公布;Chiara Ferragani或進軍美妝 |...
    Coty集團利用VR技術推出「多感官香水體驗」 美妝集團Coty日前在阿根廷首都宜諾斯艾利斯發布其首次利用虛擬實境技術(VR)的「多感官香水體驗」鼓舞,旨在讓消費者從「情感維度」體驗香水。 Chiara Ferragani或進軍美妝市場 被稱為「宇宙第一博主」的Chiara Ferragni正準備擴大其時尚版圖,在成功推出鞋履和服飾產品後,她將與其個人化妝師Manuele Mameli合作推出美妝造型大師班
  • 繼續發力美妝?美圖註冊申請多條「美妝盲盒」商標
    導讀:美圖準備深耕美妝領域?據企查查顯示,11月月底,廈門美圖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圖公司)申請了多條「美妝盲盒」「美妝盲盒 MT」商標,涉及國際分類包含材料加工、網站服務、科學儀器等。目前商標狀態均為「等待實質審查」。
  • Supreme進軍美妝行業 聯手彩妝品牌Pat McGrath開賣唇膏
    跨界合作,作為時尚界常用的營銷手段,在市場上也是經常可以看到,而消費者也非常熱衷於這一類型的產品。後疫情時代,各品牌也都想在加快腳步復甦,聯名的消息也是不絕於耳,而最值得注意的,莫過於近日滑板街頭服飾品牌Supreme與彩妝品牌Pat McGrath的合作了。
  • Burberry美妝寧波首店入駐銀泰 寧波美妝市場又添主力軍
    佔據著寧波美妝市場90%以上份額的銀泰寧波天一店最近又新添寧波首店。9月30日,寧波首家Burberry美妝店即將正式開業。Burberry自從今年五月迎來了Isamaya Ffrench作為全新的美妝總監,她特立獨行的風格也將為博柏利的美妝注入全新的可能,與此同時,博柏利美妝櫃檯也煥然一新,將以金色結合經典米色的全新零售形象陸續登場。妝容風格也從傳統的濃墨重彩,開始回歸真我,注重與生俱來的天生美。
  • 天天網進軍B2B平臺 劍指百億級美妝市場
    化妝品品類對於很多電商平臺來說,屬於看著很美,做起來很累的品類之一,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唯一好的則是跨境電商的興起,使得日韓臺等二線化妝品品牌得到歡迎,化妝品電商似乎迎來春天,不過隨著跨境電商政策的調整,對化妝品電商又造成了一定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