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去世叫駕崩,道士去世稱羽化,那麼普通人去世的話叫什麼?
如大家所知,中國是禮儀之邦,重視各種形式,對各種事宜都有百年甚至千年的又有傳統流傳下來,對各類人更是有相應的稱呼,尊重的或是體現其特點的,變現人們對他的態度的,這在各種相關事務的稱謂上也有所體現。尤其是紅白事上,紅事上,也就是婚禮上,新郎、新娘、高堂、洞房等等,人們一聽就知道象徵著什麼事,代表了什麼人。而在白事上則更為嚴謹,因為這是一個人生命的最後,對他的稱謂代表了他一生所做的事和貢獻,在如今的古裝劇影響下,我們知道,皇帝死了叫駕崩,和尚死了叫圓寂,道士死了叫羽化,那麼這是怎麼區分和命名的呢?其他人去世又叫什麼呢?
首先,在古代漢語裡「死」是有等級之分的,崩、薨、卒等分別對應不同的等級,在古裝劇裡我們常常會聽到太監悲涼的大喊一聲「皇上駕崩了」,或是「某某娘娘薨了」在這裡品級不夠的後宮嬪妃不能隨便用「薨」字,一般只有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才可以用「薨」字,由此可見,等級在小小的後宮都如此森嚴,更何況是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社會中。
其次,人們根據職業不同也會用不同等級的字來對待不同職業的人民的去世。比如和尚叫做圓寂,因為他們追求死後涅槃,死亡預示著他們這一生的修行達到成果,死亡表示諸德圓滿、諸惡寂滅,達到了他們渴望修行的最高境界,已經修成正果,因此他們去世往往是端正的打坐,得以安然的離世,到達如此境界的,才可以被稱為是得道高僧。由此可見,死亡在古代不同的人群中有著不同的意義和看法,得道、解脫、超然,這是封建王朝下,人們對於自身和死亡的尊重。
最後,道教將去世稱為羽化也是與其自身追求息息相關的,因為他們追求成仙,渴望死後登臨九重天,稱為神仙,由此演化的神仙故事也不再少數,比如八仙的故事,如和尚追求的圓寂涅槃,道教的道士追求的就是死後成仙,而成仙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印象中表現的就是飄飄然飛升,脫離地球引力,像羽毛一樣輕靈毫無重量,因此,道教的去世叫做羽化,化羽飛升。
但是,沒有特別的身份象徵,沒有明確的人生最高追求的普通人去世又叫做什麼呢?複雜文雅一些的有專門的詞形容去世,我們常在電視劇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駕鶴西去,但事實上還有更加詳細劃分不同人的文雅詞,比如老年男人去世叫做「靈山添座」,老年女人去世叫做「瑤池返駕」,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人們對死亡的尊重,對去世之人的美好祝願。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普通詞形容去世,比如亡故、喪亡、死亡、身故、犧牲、物化、逝世、凋謝、謝世等等,可以說數不勝數,其中一些詞往往帶著在世之人對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綜上所述,死亡在古代的封建思想中有的象徵著一切的結束,有的預示著新的開始,有的表示整個人的升華,有的表現出人在活著的時候的身份象徵和最高追求,但所有的形容死亡的詞彙都蘊含著人的情感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