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文化消費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72% 北京文化產業提質發展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鄭蕊)11月24日,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聯合發布《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為4311元,同比增長達7.8%,創造了「十三五」以來的最大增速,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72%。而文化消費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的一系列數據證明了北京文化產業正處於提質發展的過程中,並成為助推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據《白皮書》顯示,2019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有5252個;資產總計20198億元,同比增長5.6%;收入合計13544.3億元,同比增長14.4%;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61.8萬人,同比增長0.3%。其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法人單位共4831個,資產總計19020.3億元,佔全國比重13.9%;營業收入達12997.3億元,佔全國比重為13.1%。

而在文化金融市場和服務方面,2019年,北京市文化產業共發生融資事件472起,佔全國的比重為23%,資金流入規模達725.51億元,佔全國的25.4%。且全年北京地區共有包括豆盟科技有限公司、鴻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9家文化企業上市,佔全國的1/4。與此同時,北京市文化產業在「走出去」的步伐也日益加快,2019-2020年度,北京地區共有75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佔全國的22.4%,位居全國各省市之首。

據《白皮書》研究團隊分析,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不斷深度融合,成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在文化科技融合方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5G等技術拓展了文化產業的邊界,各種數字文化館、智慧博物館、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消費層出不窮,在文旅融合、文體融合等方面也不斷激發出新活力。此外,北京的文化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健全,市場主體快速發展,產業空間布局也在不斷優化,以上都不斷激發出北京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文化產品及服務正通過與多領域的融合重新激發出更大的市場需求,如故宮博物院以建築文化為主題的App「紫禁城600」以及「數字文物哭」「故宮名畫記」等數字產品,或是以光影為顏料、通過多媒體手段實現的「江山如此多嬌——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光影藝術展」,均吸引了多方的關注。而在今年1月,北京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正式印發了《北京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並提出創作生產精品化,突出高端性、前沿性、高效性的高質量發展特徵,加快推動文化與相關領域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

對於未來一段時期北京將如何促進文化消費,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產業發展新趨勢,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文化科技融合,打造線上線下文化消費新場景。此外,還將大力推進夜間文化消費,舉辦各類文創市集,提升文化消費新動能,釋放城市發展新活力。

相關焦點

  •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發布北京文化產業資產總計20198...
    原標題:《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發布北京文化產業資產總計20198億元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日前聯合發布了《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盤點2019年度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重要數據、重大事件、政策措施。
  •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在北京發布
    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持續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市場主體快速成長,產業集聚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新業態不斷湧現,區域協作和國際交流日趨頻繁,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產業發展總體上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有新、新中有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 三明人均GDP首次突破10萬元!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019年 福建省地級市人均GDP 是全國僅有的 所有地級市人均GDP 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 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 2019年,我省人均GDP為107139元,除港澳臺地區外,僅次於北京、上海、江蘇、浙江
  • 西安人均工資水平全國排名20 消費水平高於平均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如今各地方城市化進程加速,民眾生活消費方式已今非昔比。生活在當下城市的人們,對老家或是生活的城市,都只有碎片化的印象,難以統一描述其當下的城市特質、人們的生活、消費特點。  但招商銀行最近推出的「城市帳單」H5頁面,以切實的大數據做統計,為我們描繪了中國44座城市人群的收入情況和支出偏好,突破傳統「消費帳單」的邊界,融入人們的收入、投資、轉帳等金融場景,從中窺見各城市的生活方式,為人們提供全景式的城市人群印象。   根據招行「城市帳單」,北京人對黃金的熱情讓全國人民嘆服,其投資黃金的人數接近全國的兩成,排名全國第一。
  • 北京文化消費該如何與文化中心地位相匹配?
    【焦點】  北京的定位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客觀上也要求北京在引領全國文化消費市場上作出示範。和全國其他城市比較起來,北京的消費市場應該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現狀】  與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似乎展現出更為廣闊的文化胸懷。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吸吶了為數眾多的藝術從業者,也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 ...文旅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甘肅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
    、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牢記初心使命、奮力開拓創新,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文化制高點,深入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持續放大文化旅遊業綜合效應,切實促進全省文化旅遊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 2020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結果深度解讀
    在新業態融合指標中,北京、浙江、山東、廣東、河南排名前五,北京、浙江新業態文化企業數量均超過10萬家,優勢明顯。2020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出臺了《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落實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進文化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 北京敲定全國文化中心建設15年路線圖
    4月9日,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並稱要按照首都「四個文化」(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基本格局,以及全國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在2035年實現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文化消費貢獻度顯著提升、代表國家文化「走出去
  • 深圳人均GDP近3萬美元,超過臺灣人均水平!那北京、上海、廣州呢
    近些年,深圳市一方面不斷淘汰落後產業,淘汰落後產業,另一方面則是支持以「知識經濟、創新科技為主軸的新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這種「騰籠換鳥」,「優化升級」的轉型過程中,深圳經濟發展出現了「減速、放緩、調整、重構」的新形態。不斷升級的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新興產業在經濟中的份額不斷增長,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 江蘇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人民網南京12月30日電 (顧姝姝)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開始重視健身運動。人民網從江蘇省體育局獲悉,「十二五」時期,江蘇城市社區建成「10分鐘體育健身圈」,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2.01平方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55平方米,提前達到國家2025年目標。
  • 2014.10:世界主要經濟體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了解國際上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借鑑有益經驗,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以及一般規律和主要特點。>   (一)文化產業大發展是居民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發達國家文化消費支出不斷增加。
  • 中國文化消費水平的地域分異及影響因素
    研究背景伴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文化消費在社會結構與社會重構中的作用愈發明顯。中國地域廣闊,社會經濟發展不均衡,地理空間區分了地區間不同的文化審美,也分割了文化消費市場,進而帶來了區域間的文化消費差異。文化消費作為文化產業鏈上的終端環節,是推動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所在。
  • 安徽文化產業、旅遊業增加值的GDP佔比均高於全國水平
    2018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537億元,佔GDP的4.52%;2019年,全省旅遊總收入8526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5.47%,兩項佔比都高於全國水平。「十三五」以來,安徽省藝術創作成果豐碩。主題創作成績斐然,以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為題材,戲劇創作孵化計劃等藝術培育工程結出碩果。
  • 去年福建所有地級市人均GDP均超全國平均水平 為全國唯一省份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記者林侃) 來自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省人均GDP為107139元,除港澳臺地區外,僅次於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排名全國第五。在我省各設區市中,人均GDP最高的是廈門,為142739元;福州、泉州緊隨其後,分別為120879元、114067元,龍巖、三明兩個山區市的人均GDP同樣突破10萬元大關,排名第四、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南平市去年這項數據也達到了74036元,高於全國平均的70892元,福建也成為全國僅有的所有地級市人均GDP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
  • 北京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0
    「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10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0;京津冀區域內92%的區縣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國際公認的500立方米極度缺水警戒線。」今天,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中國可持續發展遙感監測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
  • 全國首批!蘇州入選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蘇州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蘇州元和塘文化產業園區獲得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資格。據悉,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全國共15個,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雙雙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名單,全國共有13家園區榜上有名,蘇州元和塘文化產業園區是江蘇省唯一入選單位。
  • 年終盤點:2017年全國各地文化產業發展大揭底
    五年時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31億到增至525.5億(除去統計口徑差異因素),內蒙古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連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相較於其他少數民族自治區,今年以來,內蒙古相繼出臺多件文化產業相關文件,涉及智慧財產權、戲劇振興、文旅融合、文藝創作、非遺保護、文物保護、「網際網路」+草原文明等文件,加快促進文化產業事業繁榮發展。
  • 2017年全國各省居民人均消費排行榜出爐,可分為五個梯隊
    與之形成對比,居民在食品菸酒、衣著等基本需求消費支出增長較慢,增速分別為4.3%和2.9%。其中,食品菸酒消費比重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第一梯隊,上海、北京2017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達39791.85元和37425.34元,這兩地也是2017年全國僅有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在「3萬元俱樂部」的地區。其中北京是中國地文化、藝術、教育、科研中心。
  • 報告 | 上半年全國文化消費升級 外地旅遊文化消費潛力巨大
    為更好研判文化消費市場總體發展情況和未來走向,系統研究文化消費的市場需求、消費特徵、滿意度及痛點等方面,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上海創圖公共文化和休閒聯合實驗室聯合開展了文化消費專項調查研究。通過研究院自主調研平臺調查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展城鄉居民文化消費調查,收集有效樣本15027份。
  • 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會因此一勞永逸地緩解嗎?昨天,市人代會新聞發布會上,市水務局新聞發言人劉斌面對這一問題,當場細算起了全市水帳。「南水來了,不意味著水就富餘了,能隨便用了。實際上,北京的缺水狀況不會因它有多大的轉變,節水這根弦始終不能松。」劉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