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不只有趵突泉,這個泉同屬於第一泉景區,而且免費開放

2020-12-20 老靳行色

濟南72名泉之首當推趵突泉,而就在距離趵突泉不遠的地方,老濟南的護城河(現環城公園)東南角上,解放閣下面就由一個黑虎泉泉群,匯集了黑虎泉、九女泉、白石泉、瑪瑙泉、琵琶泉等,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這兒雖是5A景區,但是免費開放。

其中黑虎泉是最為出名的,也是出水量最大的,你看三個虎頭咕咕咕的冒著,仿佛三座巨大的抽水機在工作般,據說最大日湧水量達到了4.1萬立方米。

黑虎泉泉群也是第一泉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兒還是環城公園最美的一段,兩岸柳樹茵茵,河畔泉水潺潺,而順著河道望去,會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好像城市的喧囂都被樹和河隔斷了,成了鬧市中的幽境。

在黑虎泉兩邊還可以看到同為72名泉的白石泉等等,如果你靜下心來走上一圈,你會發現,這兒就是濟南曾經的市井生活,泉邊嬉戲的兒童,大桶小桶打水的老人、岸邊露天的泉水浴場等等,還有大碗茶的叫賣聲。

其實如果沒有趵突泉的名聲在外,外地朋友來了,我都是推薦黑虎泉的,不是為了它的免費,而是在這裡感受濟南的味道。(圖片為從黑虎泉航拍的環城公園南部,向西一直到趵突泉)

而從黑虎泉上岸就是濟南的標誌性建築「解放閣」。「解放閣」三字為陳毅元帥所題,是為了紀念解放濟南所建,是免費開放的紅色旅遊景點,登上最高處,可以看到老濟南的全貌。

當然,夜色中的黑虎泉一樣有著美景的風景,當兩岸的燈光亮起,流光溢彩,兩岸就成了市民休閒健身的最美步道。對於免費的5A景區的景點,人文和自然景觀不輸於趵突泉,你為什麼還不來看呢?

相關焦點

  • 濟南賞泉正當時,這六個泉群不輸於趵突泉,關鍵還免費
    濟南的泉越來越美,到濟南旅遊不看泉是不可能,正如蘇州旅遊不看園林一樣,濟南就是一座因泉而生、因泉而美古韻悠悠的泉水之城。最近的濟南好像有點網紅,據最近有消息說濟南是山東唯一被列入世界二線城市的大城了。但無論濟南大與小,濟南名勝在外的景點是唯有號稱「三大名勝」的趵突泉、大明湖和千佛山了。
  • 山東濟南第二大泉,比趵突泉更接地氣,全天免費開放
    眾所周知,濟南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古往今來聞名遐邇,而濟南第二大泉,稍微知名度偏低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凡事總拔得頭籌才為世人牢記,不過濟南第二大泉,比趵突泉更接地氣,全天免費開放,經常有打水的人,你去過嗎?
  • 濟南一景區火了,敢以天下第一泉命名,趵突泉也在景區內
    濟南有很多的景區,都很有名,比如說明府城、李清照紀念館、辛棄疾故居、興國寺、七星臺、趵突泉、大明湖,其中非常有名的趵突泉和大明湖都是屬於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景區。這一景區一直都很火爆,它的名字叫做天下第一泉景區,一聽這個名字是不是覺得非常的大膽,竟敢用天下第一泉的名稱命名。
  • 趵突泉——天下第一泉
    「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輪廓,我閉眼是大明湖和護城河,趵突泉在我耳畔噴湧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趵突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
  • 濟南最美的泉不是趵突泉,而是五龍潭,有千年歷史還免費開放
    人人皆知濟南的天下第一泉是趵突泉,來到濟南便必定一遊,殊不知在幾百米外的五龍潭泉池才是景色更勝一籌。五龍潭不僅有著濟南最清澈的水質,而且免費對大眾開放。回馬泉、古溫泉等皆為濟南名泉。眾多泉水形成了這濟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龍潭泉群。
  • 濟南天下第一泉景區,明日開放迎客!
    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有序開園公告尊敬的廣大市民和遊客朋友們:按照濟南市《關於A級旅遊景區有序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濟南市A級旅遊景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相關部署要求,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認真對照開放條件和開放步驟,逐一落實到位,經濟南文旅發展集團現場檢查,驗收合格,具備開園條件。
  • 濟南72泉,其中一泉不收門票,而且是當地人經常去的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之一。趵突泉的名稱源自宋代曾鞏的《齊州二堂記》,清帝乾隆南巡時,曾用此泉水泡茶,並御封此泉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分為三股,晝夜噴湧,如果是正常年份降水多的情況下秋季正是水盛泉湧高達數尺的壯觀場面。
  • 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趵突泉,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潭。
  • 天下第一泉——濟南趵突泉
    濟南有「泉城」之稱,而趵突泉被公推為全城72泉之首,並享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民間相傳,乾隆帝首次下江南時,曾經駐蹕濟南府,行宮就在趵突泉附近。趵突泉公園南門的匾額就是乾隆帝此次駐蹕時留下的御筆。觀賞趵突泉的最佳位置是觀瀾亭。
  • 品味茶文化,蒲松齡口中第一泉,濟南趵突泉!
    大家好,我是傳時老王,上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中講的是廬山谷簾泉,今天來講講,蒲松齡口中第一泉的濟南趵突泉。趵突泉、大明湖和千佛山被稱作濟南三絕,作為三絕之一的趵突泉,又名檻泉,也叫瀑流泉,它在濟南城區的趵突泉公園內,是濟南七十二泉中的第一泉,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先了解一下它名字的來源,北宋年間著名的史學、散文和政治家曾鞏,在出任齊州知州時,在他寫的《齊州二堂記》的書中記載,形容此泉是「泉水瀑流,跳躍如趵突」,因而得名「趵突泉」。
  • 景點介紹書:趵突泉,享有「天下第一泉」美譽,濟南三大名勝之一
    趵突泉大家都知道濟南又稱「泉城」,那這座城裡泉眼那麼多,最有名的又是哪一個?沒錯,就是你們小學課本裡都讀過的趵突泉,它在濟南七十二名泉裡可是位居第一,也享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譽,是濟南的象徵,濟南三大名勝之一。
  • 濟南一景區「火爆來襲」,敢以天下第一泉命名,網友:膽真大!
    濟南一景區「火爆來襲」,敢以天下第一泉命名,網友:膽真大!濟南是有名的泉城,市內整體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是全國有名的優秀旅遊城市,是山東的優秀地級市。 很多人聽說山東省有一山一水一聖人,這裡有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濟南有很多景區,很有名。
  • 故遊憶· 首次參觀「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2006年8月23日下午,從泰安抵達濟南,利用晚上返回天津之前的時間,匆忙走了幾個市內景點,第一處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之濟南趵突泉。遺憾的是因為連年乾旱,泉水沒有「趵突」。趵突泉位居濟南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位於濟南趵突泉公園,趵突泉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2013年8月成功申請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宋代曾鞏為其定名為「趵突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 濟南賞泉一日遊攻略,黑虎泉-趵突泉-五龍潭
    來泉城濟南,怎能少的了賞泉?濟南轄區內現存733個天然泉,市區內有大小泉池百餘處,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條怡然的賞泉路線。黑虎泉泉群:長約700米,共有泉池14處。其中:白石泉:泉水中的顏值擔當,清朝乾隆年間,山東布政使江蘭主持疏浚河道時,從地中湧出一汪泉水,因周圍的白色石頭得名白石泉。與其他泉水相比,白石泉出現年份較晚,在眾泉水中屬於年輕一輩。
  • 大雪「貧雪」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艱難守護橙警線
    山東濟南「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資料圖) 李欣 攝中新網濟南12月7日電 (記者 李欣)大雪節氣到,寓意自此雪盛。但泉城濟南並沒有在大雪節氣迎來甘霖,患上嚴重「貧雪症」。「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已在28.15米的黃色警戒線下徘徊了60天,堅守28米橙色警戒線,持續「喊渴」。
  • 品味茶文化,與趵突泉同在一座城市,有著美麗傳說的濟南珍珠泉!
    本期《品味茶文化》水系列,介紹的是濟南珍珠泉,上期介紹過的趵突泉,近期水位急劇下降,已經只逼紅色警戒線,濟南已經啟動了應急預案,不知與它同在濟南的珍珠泉情況如何,祝願趵突泉以及泉城濟南能順利度過這次水荒。今天先來了解一下這珍珠泉。
  • 「天下第一泉」濟南趵突泉實時水位年內首破28米
    中新社濟南8月10日電 (孫婷婷)濟南市水利局檢測顯示,10日,有「天下第一泉」美譽的濟南趵突泉實時水位「暴漲」至28.00米,較7月30日的27.46米上漲了54釐米。
  • 官宣: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明日開園
    按照濟南市《關於A級旅遊景區有序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濟南市A級旅遊景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相關部署要求,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認真對照開放條件和開放步驟,逐一落實到位,經濟南文旅發展集團現場檢查,驗收合格,具備開園條件。
  • 濟南這個泉不在市區,名氣也不及趵突泉,為何門票比它還貴10元?
    濟南,眾所周知的「泉城」,因泉而生、因泉而美。在濟南,有「七十二名泉」,而最為壯觀的五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百脈泉,你去過幾個?其實,濟南的泉水遠不止72處,僅在市區就有大小泉池百餘處。只是追溯歷史的齒輪,曾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了濟南名泉七十二個,如此濟南城內泉水爭湧,享有名泉七十二之說。
  •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連續噴湧17年
    (資料圖) 李欣 攝中新網濟南9月6日電 (記者 李欣)9月6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地下水位為28.25米,趵突泉實現自2003年9月6日復湧至今的「17年連噴」,繼續保持40餘年來泉水持續噴湧的最長紀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是泉城濟南的標誌性景觀,其域內分布著七十二名泉,又以中國清代乾隆皇帝御封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最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