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科爾沁草原上一座神秘而孤獨的山

2020-10-12 文楚網

文/熊宗榮

火車到達通遼時,已是夜間8點。市政協的高主任和喬主任已在站外迎候。等我們上車後,汽車徑直開到市中心的國泰大酒店。待房間安排完畢,二位主任便領我們來到二樓餐廳。

陪同我們吃飯的有市政協王主席。王主席是蒙族人,身材高大,戴一副寬邊眼鏡,風度儒雅,對通遼的歷史頗有研究。他向我們介紹說:

"通遼市原為哲裡木盟,位於聞名中外的科爾沁大草原。科爾沁是內蒙古的三大著名草原之一,其東北是呼倫貝爾大草原,西北是鍚林郭勒大草原。科爾沁草原遼闊,水草豐美,牛羊成群,風光絢麗,景色迷人,是最適宜於人類生存的地方。"

內蒙古通遼市


王主席說:"通遼市面積6萬平方公裡,人口370萬,其中蒙古族佔44%。通遼市的蒙古人佔內蒙古自治區蒙族人的三分之一,佔全國蒙族人的四分之一,佔世界蒙族人的五分之一。

據王主席介紹:早在一萬年前,科爾沁就有人類居住。3000 年前,科爾沁是東胡族和山戎族居住的地方。元代以前,科爾沁是契丹、女真、靺鞨等族遊牧生息之地。元蒙時期,這裡是成吉思汗之弟合撒爾後裔的領地。

清兵入關時,科爾沁部起過積極作用,擔任開路先鋒。清廷為了籠絡科爾沁部,與之世代聯姻。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薩克莽古斯的女兒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即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的孝莊皇太后。科爾沁扎薩克綽爾的女兒是清世祖順治的皇后,史稱孝惠章皇后。皇太極的女兒嫁給科爾沁親王班弟。科爾沁達爾罕親王娶皇室公主為妻。乾隆皇帝巡視科爾沁時,曾有"寒牧雖稱遠,姻盟向最親"的詩句。可見,清代皇室與科爾沁關係之深厚。

阿古拉大草原


喬主任也是個文人,他對科爾沁的歷史也有精深的研究。他送給我一本籤名著作,書名是《僧格林沁親王》。他說"僧格林沁出生在科爾沁草原,死後又安葬在科爾沁草原,是科爾沁草原上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但歷史上對僧格林沁的評價不公正。僧格林沁這個人功過是非很分明。他雖說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黑旗軍, 但他在對待八國聯軍入侵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卻是強硬的主戰派。他指揮的天津大沽保衛戰,給了英法聯軍以重創,大挫了入侵敵人之銳氣,大振了國人御外之威風。儘管那場戰爭最終失敗,但與清廷的腐敗、軍隊的羸弱以及武器的落後有關,責任不能歸於他一人。"

聽了王主席和喬主任的一番話後,我對他們二人肅然起敬,對科爾沁草原也有了新的認識。科爾沁不僅有肥沃的土地,有美麗的草原和英雄輩出的歷史,而且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二天清早,高主任和喬主任來到我們下榻的國泰大酒店,說:"今天我們兩人陪你們去看看科爾沁草原上的阿古拉!"

我和同行的李明清忙說:"謝謝!"

早飯後,汽車載著我們一行四人順著304國道一路南行。沿途,看到四處都是平展展的農田,種有玉米、高粱、大豆和水稻等農作物。

阿古拉草原上的蒙古大營


我問:"這裡不是科爾沁大草原嗎?怎麼不見草原,到處都是莊稼呢?"

可能是我這個問題提得太突然、太直接,也可能是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有些複雜,高主任朝喬主任瞅了一眼,喬主任思索了一會兒,緩緩回答:

"科爾沁這個地方土地太肥沃,水草太豐富,環境太優越,歷來都是封建王朝囤積糧草的地方。當年,成吉思汗率大軍西徵時,就把科爾沁作為屯兵養馬,籌集糧秣的後方基地。昨天晚餐時,桌上有一道本地特色菜牛肉乾,就是當年成吉思汗發明的'兵糧'。每到出徵前,科爾沁就要加工大量的牛肉乾,裝在牛皮袋裡,作為大軍隨身攜帶的乾糧。"

"科爾沁成為固定的產糧區,始於清代康、乾年間。那時的戰爭已不再是遊牧部落之間的戰爭,戰爭的人數和規模也比過去大得多。光靠'牛肉乾 '作戰備糧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批的軍糧,以作後勤保障。而科爾沁是清廷最信任、最可靠的大後方。於是,便在這裡大量開荒種糧,科爾沁逐漸成了清廷的糧倉。"

"到了清末民初,大量的內地漢人'闖關東',來到科爾沁。漢人的到來,使科爾沁人口劇增。人多了,要吃飯,科爾沁的土地便遭到進一步的開發。科爾沁土地肥沃,又有西遼河和新開河的充足水源灌溉,科爾沁便成了旱澇保收的糧食生產基地。

阿古拉湖


"最後一次的土地大開墾,是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那個在全國範圍內大搞'農業學大寨''以糧為綱''深挖洞,廣積糧'的年代。當然,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用多說了。"

"經過歷代的開墾,現在,除西部和西北部還保留一部分草原外,科爾沁的整個東部地區已經基本成了農產區,再也難覓當年'草原萬裡滾綠浪,水肥牛羊壯'的痕跡了。"

聽完喬主任的介紹,我感慨地說:"科爾沁草原的變化,其實也是一個歷史時代的變遷。"

喬主任說:"正是。"

接待遊客的蒙古包


在一個岔道口上,汽車停了下來。這裡早停著一輛車,科爾沁左翼後旗政協的白秘書長已在這裡等候多時了。見面寒暄之後,白秘書長的車在前面帶路,拐下了國道,順著一條稍窄的水泥公路向西行駛。

汽車開了一段後,我發現公路兩邊的莊稼地慢慢少了,用鐵絲網圈著的一片片草場漸漸多了,還有大片大片長著水草的溼地。

遠遠的草原中,有一片湖泊。湖泊很大,約有數百畝面積。湖水很清,碧波蕩漾。湖的周圍是青乎乎的草地,草地上有自由放牧的牛羊,還有幾位騎馬的牧民。遠處,還有好幾座白色的蒙古包。

我問:"這是什麼湖啊?湖水這麼清澈! "

喬主任回答說:"這叫阿古拉湖。阿古拉湖很奇怪,它的四周沒有山,沒有河,基本沒有來水。水從哪裡來呢?據說阿古拉湖底有泉眼,泉眼裡的水不斷往上冒。所以,阿古拉湖水在大量的蒸發中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草地中間有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用紅磚鋪成,從公路邊一直通往蒙古包。順著甬道,走近蒙古包,迎面一幅巨大的草原油畫,畫上寫著"蒙古大營"四個鮮紅大字。

我走近一座蒙古包,打開門,朝裡面看了看。蒙古包從外面看並不大,但裡面卻很寬敞。木地板上鋪著十幾個鋪位,被子疊得整整齊齊,裡裡外外收拾得很乾淨。白秘書長說,這些蒙古包專門用來接待遊客,住宿和吃飯的蒙古包是分開的。

離開蒙古包,再往前走,遠遠看見一座長滿青草的高山。 白秘書長指著那座山說:"那就是科爾沁草原上的阿古拉!"

"阿古拉是什麼意思?"我問。

"就是山啊!"白秘書長回答。

這阿古拉也有些奇怪,四周都是平平的草地。阿古拉兀自拔地而起,孤零零地矗立在草地的中央,遠遠看去,格外醒目。

阿古拉白塔


走近阿古拉,這裡是一座小鎮,鎮的名字就叫"阿古拉"。鎮上有一處農貿市場,市場上人山人海,周圍到處停靠的是農用三輪車,還有拖拉機和吉普車。

白秘書長介紹說:"阿古拉的集市一個月只有3次熱集,即每月的5號、15號和25號。今天是8月15號,正是熱集,所以集上特別熱鬧。草原上的牧民居住分散,離集市很遠。過去牧民趕一次集不容易,要走很遠的路,還要肩挑背馱的。現在好了,絕大多數牧民家裡都有農用三輪車,條件好點的還有吉普車。上街趕集再也用不著走路或騎馬了。"

我們從阿古拉的北坡上山,北坡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石臺階路。阿古拉從遠看只是一坐小山包,走近了才知道又高又陡,爬起來十分費力氣。我一步一喘,爬得滿頭大汗,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好不容易爬上山頂。

站在山頭,放眼四望。原來,阿古拉四周的景色各不相同。阿古拉東西兩邊均有一片大湖。不過,西邊的那片湖水清澈,碧波粼粼。而東邊的那片湖水幾近枯竭,周圍裸露出大片黃沙。阿古拉的南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青青草原,而北面則是連綿起伏的沙丘,看起來極其荒涼。

阿古拉南側的山腳下,殘存著幾間破敗的古廟。白秘書長說:"這座廟在雍正和乾隆年間規模宏大,有和尚600多人。廟裡香火隆盛,一直傳承了兩百多年。可惜在浩瀚運動中,和尚被遣, 廟宇被毀。如今,只剩下這幾間斷牆殘壁。"

阿古拉頂,有一座清雍正12年(公元1734年)建的白塔。塔高13米,塔身雪白,成葫蘆形,類似北京北海公園的那座白塔。

關於這座白塔,白秘書長還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雍正年間,通遼的地方官員向朝廷匯報了一個信息,說是科爾沁草原上的科左後旗平地冒出一座山頭。當地百姓傳言,這是要出真龍天子的徵兆。雍正皇帝一聽這個信息,便坐臥不寧:一山難容二虎,一朝豈容二君!於是下詔,在阿古拉頂建一座白塔,鎮壓住草原上的那條龍。同時,在山下建一座寺廟,派皇廟裡的和尚來監視這條龍的動向,並坐禪念經,詛咒那條龍永遠難成氣候。

大家聽罷這個故事,都說:"有趣!"

看著腳下的這座山頭,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這阿古拉是如何形成的呢?四周都是平地,沒有山脈、山系,造山運動不會在這裡單獨造就一座孤零零的山吧!若說是人工壘成,似也難以解釋。那時,草原上人煙稀少,到哪裡去組織這麼多的人力呢?何況,那時工具和技術都十分落後,怎麼能壘成這又高又陡的山來呢?壘這麼高一座山作何用途呢?還有,這裡周圍只有草地和沙丘,到處不見一塊石頭,而阿古拉的累累巨石從何而來?這些巨石是怎麼搬運上去的呢?

阿古拉,真是一團永遠難解的謎!

相關焦點

  • 科爾沁草原上的蒙族小鎮阿古拉
    大廟,草原,蒙古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原始,阿古拉小鎮居住著百分之九十九的蒙古人,走在街上,雖然不會有一種異域的感覺,但身旁的人講話你卻聽不懂,這裡流行蒙古語,滿街的蒙古話,蒙古人,圓圓的臉,紅紅的皮膚。
  • 來通遼阿古拉草原,與你「敖包相會」
    中國通遼「一帶一路敖包相會」國際文化旅遊節將於8月17-18日在內蒙古科左後旗阿古拉草原舉行。為積極參與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提升「敖包相會的地方——通遼」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通遼「一帶一路敖包相會」國際文化旅遊節於8月17日至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草原舉行。
  • 七夕相約浪漫科爾沁草原: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初秋的科爾沁草原天高雲淡、牛羊肥美,雙合爾山下敖包吉祥、琴聲悠揚……伴隨著綿長如水的古老祝頌,8月25日,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文化旅遊主題小鎮拉開帷幕,來自各地的嘉賓遊客歡聚在敖包山下,在充滿濃鬱民族特色的文旅活動中品味獨具草原特色的七夕浪漫。
  • 七夕相約浪漫科爾沁草原: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初秋的科爾沁草原天高雲淡、牛羊肥美,雙合爾山下敖包吉祥、琴聲悠揚……伴隨著綿長如水的古老祝頌,8月25日,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文化旅遊主題小鎮拉開帷幕,來自各地的嘉賓遊客歡聚在敖包山下,在充滿濃鬱民族特色的文旅活動中品味獨具草原特色的七夕浪漫。
  • 相約八月 相聚阿古拉|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相約八月 相聚阿古拉|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八月的科爾沁草原水草豐美、雲蒸霞蔚,敖包山下歌舞歡騰,溼地草原牛羊信步……8月25日,由市政府主辦,市文化旅遊廣電局、科左後旗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在科左後旗阿古拉文化旅遊主題小鎮舉行。
  • 科爾沁金秋,從敖包草原到五角楓林,體驗一場別樣的速度與激情
    ,也有敖包相會的浪漫,是競技,也是風景……10月11日上午, 2020科爾沁公路自行車賽在「英雄上馬的地方」——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草原鳴笛開賽,向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的烏旦塔拉五角楓林進發,35公裡,一路騎行,一路風景,來自內蒙古各地的300餘名騎手在金秋的科爾沁大地,上演一場別樣的速度與激情。
  • 通遼市阿古拉溼地草原-瀋陽毗鄰的草原
    晚上,忽然頭條推送了通遼只有2個星的阿古拉草原。上網一查,不到3小時,想想能看到草原,應該可以,即使2個星。第二天按著導航出發,到了目的地,啥也沒有,瞬間覺得涼涼。只看著這麼一個指示牌。 遠眺前面,有一座山,感覺與景點有關。離開這片草地,回到304國道,繼續前行。景色又不同,一個湖泊,映入眼帘。停車,路邊很多私家車紛紛駐停。有人打算就在此支帳篷了。一大片白色花海,與湖面映襯。
  • 首屆「科爾沁詩歌獎」獲獎作品選
    在科爾沁草原,落日像一匹火紅的馬餵給它的草料,噼啪地燃燒著漫天的孤獨,是如此金碧輝煌斜坡上的一棵小黃柳,它的枝條如同時光的根系裸露在空曠的風中在這裡,我交出一切包括我貧乏的詞彙,疲憊的身軀如同長途跋涉的旅人看到了小屋的燈光弓箭手射出的光,馬匹身上噴射的光在這裡,
  • 2020科爾沁公路自行車賽開賽
    10月11日,2020科爾沁公路自行車賽在通遼市科左後旗阿古拉鎮鳴槍開賽,來自自治區內的約300名騎行愛好者齊聚阿古拉草原,比拼速度與激情。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副局長姜寶東,市領導馮玉臻、郭玉峰、全覺民、王瓊、馬慧吉、希日巴拉、趙白玉、郝明勝、王秉忠,內蒙古民族大學校長趙東海等出席活動。
  • 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歷史文化誦讀
    科爾沁左翼後旗地區生產總值142億元。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科爾沁左翼後旗退出貧困旗縣序列。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科爾沁左翼後旗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 第七屆「科爾沁詩人節」暨首屆「科爾沁詩歌獎」頒獎典禮舉行
    近日,由科爾沁區委、區政府、《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科爾沁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的第七屆「科爾沁詩人節」暨首屆「科爾沁詩歌獎」頒獎典禮在孝莊河版畫藝術中心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中國詩歌網總編輯金石開,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冀曉青,內蒙古作家協會秘書長趙富榮,內蒙古詩歌學會會長阿古拉泰和來自全國各地200多名詩人學者參加活動。
  • 《山河戀》中的寨桑,雖然是科爾沁的首領,但是他的一生也很窩心
    前不久小編看了由袁姍姍,劉愷威等領銜主演的《山河戀·美人無淚》,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故事以及皇太極與海蘭珠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都堪為經典,在劇中海蘭珠和孝莊太后是姐妹,他們同出生在科爾沁草原,也都是科爾沁草原的公主,父親寨桑是科爾沁的首領。
  • 《放歌大草原》活動導演組東部行(三)興安行
    8月15日,《放歌大草原》中國草原民歌大賽組委會,從通遼市出發到達,拜訪興安盟科爾沁文化研究會會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四胡傳承人陶特格藝人,研究交流科爾沁民歌,烏力格爾,好來寶及民族器樂等項目比賽事宜並進行採訪拍攝。
  • 央企科爾沁草原40年「挖掉」一座城 地方政府難辭其咎
    據法制日報7月10日報導,40年左右時間,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草原86平方公裡的草原沒了。而這只是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霍林河露天煤礦(以下簡稱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一家企業的「戰績」。
  • 不出珠海也能感受異域風情 珠海橫琴阿古拉蒙古大營開幕
    金羊網訊 記者錢瑜報導:穿上蒙古服、騎馬飛奔、引弓射箭、篝火晚會狂歡、大餐詐馬宴……10月27日,「ART原生態文化基地」內蒙古民族文化體驗嘉年華在珠海橫琴阿古拉蒙古大營開幕。走進阿古拉蒙古大營,市民遊客將置身濃鬱的蒙古風情之中,感受厚重的蒙古文化。「黃毯悄然換綠坪,古原無語釋秋聲。馬蹄踏得夕陽碎,臥唱敖包待月明」。
  • 科爾沁草原:一部鮮活的生態學教科書
    原標題:科爾沁草原: 一部鮮活的生態學教科書 東西窄南北長的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正在被「夾攻」:西南部的農耕生產方式力圖東進,而東部的煤礦經濟誘惑總想西延。美麗的科爾沁大草原和遊牧生產方式似有不保之虞。 7月20日,第五屆全國農業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在阿魯旗舉行。
  • 科爾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通遼市境內實現良性逆轉
    9月14日,治沙人馬鬱鋒向媒體講述他在科爾沁沙地中的治沙故事,他的腳步走遍了科左後旗這片沙海,現在在阿古拉以東的敖包嘎查和寶日胡吉爾嘎查附近植樹造林。劉文華 攝9月14日,治沙人馬鬱鋒向媒體講述他在科爾沁沙地中的治沙故事,他的腳步走遍了科左後旗這片沙海,現在在阿古拉以東的敖包嘎查和寶日胡吉爾嘎查附近植樹造林。
  • 科爾沁草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一個地方嘛?
    或許大家對內蒙古的地名不是很了解,分不清草原和草原之間的關係,所以會產生類似科爾沁大草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一個地方嗎?科爾沁大草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哪個好?這樣的問題,那麼接下來的內容將會為您解答有關於呼倫貝爾以及科爾沁草原的相關內容,快來看看吧!
  • 蒙東明珠,孝莊故裡,一座被科爾沁草原搶了風頭的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除陝西之外鄰居最多的省級行政區,說到內蒙古大家印象最深的是遼闊的大草原、獨特的蒙古包、豐富的煤炭資源、騎馬放羊以及琳琅滿目的牛羊肉製品,好不豐富。提及科爾沁大草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國最美麗的大草原之一,「風吹草低見牛羊」在這兒最為常見,這裡還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發祥地,更是清朝歷經三朝、輔佐兩代君王的孝莊文皇后故鄉
  • 科爾沁草原:一年四季皆風景
    科爾沁草原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尚存的名勝古蹟有成吉思汗廟、遼代古城、金界壕、科爾沁十旗會盟地舊址和博王府等。科爾沁草原最吸引內地遊客的,更多是它遼闊的大草原和鬱鬱蔥蔥的高緯度森林保護區。大興安嶺山脈將科爾沁草原與內蒙古高原的草原隔離開,使它成為獨立的草原區。        科爾沁草原上,各種類型的草原包括:草甸草原、乾草原、草甸、低地草甸、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