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連載:東方茶文化觀鑑錄,從茶道申遺說起(序言)

2020-12-25 七碗茶歌

韓國端午祭申遺事件,大家可能還記憶猶新吧。2004年端午節曝出韓國率先申遺,激起強烈反響,傳統節日和文化空前受到關注。2005年端午節,中韓兩國學者還在北京舉行研討會,提出中韓共同申遺的解決方案。200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最終決定是否批准韓國申遺的請求。就在公布申遺結果的前夕,10月13日韓國公司搶註了「端午節.cn」中文域名,率先搶佔「端午節」這一傳統文化品牌在網際網路上的陣地。11月8日出現轉機,原註冊者委託出售該域名。時任萬網副總裁的姚勁波以3萬美元的價格贖回。11月25日宣布韓國申遺成功。早在2005年1月19日,漢城市長李明博宣布漢城的中文名字改為首爾。

先後有專家學者出來解釋非文化物質遺產的概念,指出文化可以共享;韓國江陵端午祭(地方民俗)與更大概念的中國端午節不同;韓「申遺」成功後,中國端午節仍可「申遺」,並不存在兩國申遺之爭和韓國「勝出」的概念;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不是一件壞事;文化部:申遺不等於「爭專利」、「搶正統」;申遺不是「搶註商標」,等等。

韓國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都申遺並不衝突(結果沒有共同申遺,各自申遺成功)。

文明網(四川)載:「2009年,「中國端午節」由三省四地「打包」申遺,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其操作手法為今後我國智慧申遺樹立了典範。但從端午及其他一些文化遺產的申遺歷程和保護管理中,暴露出我國在文化保護方面還面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和挑戰。......也有專家指出,韓國「江陵端午祭」和「中國端午節」本就不一樣。......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有著一套完整的、與中國端午節既有關聯性又有差異性的民俗活動。 從歷史角度上看,中國「端午節」同韓國「端午祭」是一回事情。根本沒有形式和內容上的任何區別。......」

據說韓國申報「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是「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可見其本來源於中國,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直到1926年,因為其時間是從每年的陰曆四月十五持續到五月初七,與中國的端午節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韓國早在1962年就頒布民間文化保護法,1967年「江陵端午祭」就入編韓國「重要無形文化遺產」中列第13號,已經歷經近40年的保護、傳承,可謂有意識、有計劃、有組織的保護民間傳統文化,還要有長期可持續性。日韓非遺保護歷史相當長,而且反應和行動都迅速。中國的非遺保護起步較晚,日韓項目申遺成功也刺激中國引以為鑑,應該如何有體系有計劃地尊重保護、傳承、促進和發展這些傳統民俗文化項目。隨後中國也抓緊行動,2006年5月20日,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申遺成功。

中國商報報導:2019年12月12日,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文化官員蘇旭在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發表演講,在世界非遺名錄項目排名中,以40項文化遺產的數量優勢遙遙領先。中國交出了好成績單(以下有部分字刪節。黑字為可能與周邊各國有牽涉):

01、崑曲(2001) 02、古琴和琴曲(2003)03、新疆維吾爾木卡姆(2005)04、傳統長調民歌烏日圖道(2005,中國與蒙古聯合申報) 05、中國蠶桑絲織技藝(2009)06、南音(2009) 07、南京雲錦織造技藝(2009) 08、宣紙傳統製作技藝(2009)09、侗族大歌(2009)10、粵劇(2009)11、格薩爾史詩傳統(2009)12、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2009)13、熱貢藝術(2009)14、藏戲(2009)15、瑪納斯(2009)16、蒙古族歌唱藝術呼麥(2009)

17、花兒(2009)18、西安鼓樂(2009)19、中國朝鮮族農樂舞(2009)20、中國書法(2009)21、中國篆刻藝術(2009)22、中國剪紙(2009)23、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2009)24、端午節(2009) (No.225,RL, 2009) 25、媽祖信俗(2009)(No.227, RL, 2009)26、中國雕版印刷技藝(2009)(No.229, RL, 2009)27、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2009,急需保護名錄)

(No.302, USL, 2009) 28、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2009,急需保護名錄)(No.303, USL, 2009)

29、羌年(2009,急需保護名錄)30、麥西熱甫(2010,急需保護名錄)31、中國帆船水密艙壁製造技藝(2010,急需保護名錄)32、中國活字印刷術(2010,急需保護名錄)33、京劇(2010)34、傳統中醫針灸(2010)35、中國皮影戲(2011)36、赫哲族伊瑪堪說唱(2011,急需保護名錄)37、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2012,優秀實踐名冊)38、中國珠算(2013)39、二十四節氣(2016)40、藏醫藥浴法(2018)(與印度有牽涉)

據蘇旭透露,2007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進行人類非遺名錄項目的申報工作時,當時因為第一次申報,各國沒有經驗,到底報多少項目誰也沒有底,時間很緊,不到一年時間。開始中國政府報15項,蘇覺得少,建議至少報35項獲採納。2009年9月阿布達比會議共批准了23個國家的72個項目列入人類非遺名錄,中國25項,日本、克羅埃西亞、韓國、法國、印度,第一年一共批准32項,中國一下申報25項,超過了總數量的三分之一。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這次韓國倒也沒什麼了。端午節事件之後,《山海經》、漢字、孔子等名人、東北火炕、中醫、風水、拔河這些「被韓國」等事,還有粽子,櫻花之類,半是對掐誤解半是媒體炒作,各種鬧劇,這次「二十四節氣」申遺再沒啥太激動,說明經歷這些事後,中韓人民對文化和非遺問題都成熟了點吧。還有,風水會否被申遺?這個在咂當作是封建迷信,說不清。近些年可以說韓國對中國文化申遺上癮了,也可以說人家的嗅覺敏銳,行動迅速,文化自覺和文化保護意識強,這個世界難道就這樣,啥都是先下手為強?

2014年4月22日,《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在揚州東北亞名人會上獲三國代表一致贊成通過。選定的808字中,屬於中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常用字的有801字,屬於次常用字的7字;屬於日本「教育漢字」的710字,其餘98字均見於日本《常用漢字表》;屬於韓國初中漢字的801字,屬於高中漢字的7字,符合「共同常用」的標準。三國有識之士應保持這樣的民間文化交流,切實為三國人民造福,避免無益於實際的紛爭吵鬧。

2014年 韓國某茶道文化協會部長透露稱韓國將申請茶道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自豪地表示,「韓國的文化遺產項目越來越多,邀請韓國人民都加入為茶道申遺中來」。再次引起中日網友強烈關注。

2016年5月,世界茶葉節春季盛典在日本靜岡縣舉行,靜岡縣知事川勝平太表示,願與中國攜手,向世界各國推廣茶文化。靜岡縣知事川勝平太表示,日中兩國茶文化各有千秋,希望能夠和中國茶都杭州一道為茶文化申遺,「飲品和食品共同構成一套文化。所以我認為兩方(中日)不必競爭,而應該相互補充。杭州在中國被稱為『茶都』,而靜岡也是日本的『茶都』,希望能夠攜手合作一同開展茶文化申遺的工作。日本茶也是來自中國,因此我們很感謝中國。所以我想,如果能夠一同申遺,那就太好了。」

繼日本「和食」(日本料理)2013年入選世遺,2017年傳出日本再將茶道、盆栽,還有花道、書道、和服等日本傳統生活文化申遺,引起熱議。

回到前面中國非遺清單,可以看到「20、中國書法(2009)」,日本書道屬增加申請。中國書法也好,日本書道也好,韓國書藝也好,是否屬於三國應該共同協調申遺的漢字文化圈文化?

還有盆景也類似。插花、書畫、民族服裝、茶點茶食等也是構成茶文化的重要元素。

觀察思考:日本茶道的抹茶,是不是有點象中國宋代的點茶?

綠茶葉,抹茶粉,怎樣點成一杯茶?

思考:茶道申遺怎樣才能皆大歡喜,不相妨礙?光是中國就有不同地方不同流派的各種茶。

中國 客家擂茶

中國 潮汕 工夫茶

如果中國舉辦世界茶文化大會,各國茶道大師各上一道茶,讓我們領略世界更加多彩,更加精彩?

三峽職院茗泉茶藝團 2016"無我茶會"暨"端午茶會"

重慶大足"無我茶會"

【參考 萬裡茶道】

2018年11月,中蒙俄三國「萬裡茶道」申遺首次工作協調會在武漢舉行,跨國申遺共同行動邁出重要一步。「萬裡茶道」相當於「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道」和「路」。

這次是否也能成為皆大歡喜的共同盛宴呢,拭目以待。日本、韓國也有反應。

聽說茶馬古道申遺也在進行中。

【參考 絲綢之路】

中國世遺名錄47、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2014.6.22 世界文化遺產)

1998年啟動,2014年6月22日宣布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成功,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

【 小結 】

中日韓越等漢字文化圈各國文化都自有特色,互補相成,要更多相知相親,和合共贏,不應互相爭鬥擾亂。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謂大同」。老祖宗就已預見世界大同,現在提倡和而不同,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合作共贏,共繪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畫卷。我們要夯實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促進文化交流。

【豆知識】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學者費孝通指出,我們應當對中華文化的全部歷史有所自覺,有清醒的認識,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我們先是發現自身之美,然後是發現、欣賞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讚美,最後達到一致和融合。這就是費先生主張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1997年1月4日,在北京大學重點學科匯報會上,費老在其講話《開創學術新風氣》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覺」論:「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據其對新環境的適應力決定取捨。其次是理解所接觸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各種文化都自覺之後,這個文化多元的世界才能在相互融合中出現一個具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形成一套各種文化和平共處、各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同守則。7年前在我80歲生日在東京和老朋友歡敘會上的答謝詞中,我瞻望人類學的前途時所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句話,其實就是今天我提出的文化自覺歷程的概括。

【 東方茶文化觀鑑錄 寫作緣起 】

中國提出了關於文明交流互鑑的新文明觀,展現了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博大胸懷。

《漢書·藝文志》:「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漢字文化圈就存在一些現象,中國宋明歷代戰亂磨難,從中心傳播的中國文化事象,從「朝」(中心)象水的波紋那樣傳到了「野」(邊遠的國家地區),被原樣保存得很好,即使中心地因為急劇變化已經不見了。方言古語音這樣,民俗文化也這樣,客家遷徙的方言與文化,中國南方的方言與文化現象就可佐證。日韓的禪宗,茶道等文化也是這樣,保留了很多唐宋原來的東西,是經過歷史苦難的大浪淘沙後,遺留在沙灘上的珍貴貝殼。這次為了寫這個連載,我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茶拾遺。漢字文化圈周邊各個國家地區,往往就是中華文化的反光鏡,可以回照、借鑑一下的。前面說 「文明交流互鑑」,這個連載,就是想寫一個東方茶文化史觀鑑錄。

子曰:「溫故而知新。」唐宋以來的好東西,我們今天有機會也應該加以整理,發揚光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儒家說「見賢思齊」,釋家講「隨喜功德」,講發「菩提心」,講功德回向普及法界有情。這些也是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相通的吧。心有明月,月映萬川,也有這個大的氣象。在咱們喝茶人這裡,就是一碗水,要端得平,平心靜氣;一碗茶,要照得見,見人見己見天下。

唐太宗曾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換個詞來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茶為鑑可以正身心,以其他國家地區的茶文化及其歷史演進為鑑,也同樣可以知興替,明得失,知不足,而至於至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茶之道,古今中外,亦大矣哉,宇宙全息,一片葉子觀世界,一片葉子一碗水,供養世界眾生,以其小可成其大,亦可致「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換成現在話說,茶道也實現人類的自我完善吧。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茶亦可乎?

假如外星人真來到地球,人類匆忙之間招待什麼好呢,來一杯東西吸收宇宙能量,茶亦可乎?

我是個不怎麼懂茶但又愛喝茶的大俗人,因為也愛這口,一直想寫一點關於茶的東西。俗人為謀生求存,常受到很多俗事阻礙,自己內心也有些怯弱和障礙,怕寫不好,不如不寫。觀察自己內心的各種掙扎與糾結,自知一介俗人煩人,「不斷煩惱,煩惱不斷」,微渺眾生,塵土一粒,發現自己原來塵染雜念那麼多。寫稿斷斷續續,一直拖了很久,版主催促,不敢失信,才趕緊交稿。寫這個東西,變成一個克服自己身心障礙的過程,不斷修改,修理自己。一期一會,本來就是盡心應機完成自己在某個時空的勞作,無需太多想,過去現在未來心不可得,前有古人,後待來者,我暫時將手頭上的東西整理一下,做個記錄而已。因為缺乏學術條件,只是將自己所觀所想隨手記錄一下,寫個觀鑑錄,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毛病,有毛病請大家隨時指正,共同商榷。

撰文:微風清茶

相關焦點

  • 中篇連載 | 紅河沉思錄 ( 序言 2 )
    編著:張穎 奔流的人生 《紅河沉思錄》序 之二 ——宣亞國際傳播集團策略總監電話那邊的中南(該公司副總經理)用興奮的聲音告訴我《紅河沉思錄》即將付梓,並熱誠邀請我寫一篇序言。這讓我覺得受寵若驚。因為我並不是作家,也不是社會名流,只是一個普通的傳播工作者。2013年初春,2月的清原山谷裡仍然寒冷徹骨,大部分土地被積雪覆蓋,越野車軋過積雪路面,可以在車裡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音。我與紅河的緣分在那時候開始。
  •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 2020-12-11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在武漢召開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在武漢召開 2020-12-14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先韓國後日本,茶道申遺,中國就幹看著?
    01 申遺事件據臺灣「中廣網」2月23日報導,日本文化廳欲要把茶道、盆景等日本傳統的生活文化,作為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在中國茶文化中,茶道與茶文學是雙峰並峙,民俗茶文化是異彩紛呈,茶館則是中國茶文化中的獨特風景。論日本、韓國茶文化可以用日本茶道、韓國茶禮來代替,但論中國茶文化,只談茶道(茶藝)是不夠的,至少不能忽略茶文學。「茶道」、「茶藝」、「茶禮」三足鼎立。誰先「申遺」?
  • 林依輪吐槽韓國茶道申遺:作為中國人他們多驕傲
    林依輪吐槽韓國茶道申遺:作為中國人他們多驕傲    繼將端午節申遺之後,日前又傳出韓國擬將中國的盤發、茶道等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消息。該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遭網友調侃和吐槽:「好像全宇宙文化都是韓國思密達!」
  • 韓國茶道申遺遭吐槽 網友:世界都是韓國的思密達
    明星李威微博截圖  近日,國內各大論壇出現了關於韓國申請茶道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消息,引發網友強烈關注。網友紛紛吐槽表示:「端午節是韓國的,李時珍是韓國的,現在連萬裡茶道也要是韓國的了」。  記者在網友發布的韓國論壇截圖上看到,韓國某茶道文化協會部長透露稱韓國將申請茶道為世界文化遺產,並自豪地表示,「韓國的文化遺產項目越來越多,邀請韓國人民都加入為茶道申遺中來」。
  • 8省29個城市代表來漢,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工作啟動
    10日至11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武漢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的「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
  • 講好中國故事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漢召開
    長江商報訊(記者 江楚雅 通訊員 張穎)12月10日至12日,「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於2020年在武漢召開。自2012年由湖北省文物局聯合相關七省(區)文物部門發出《赤壁宣言》以來,八省(區)文物部門通力合作,共同確定了「萬裡茶道」遺產保護和申遺的工作目標,明確湖北省為聯合申遺牽頭省份,武漢市為聯合申遺牽頭城市,成立了聯合申遺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及會議機制。責編:ZB
  • 川寧東方茶掀起喝茶的潮流!
    川寧東方茶比傳統東方茶更受年輕人或辦公人士的歡迎,衝泡方便,清洗方便,為什麼川寧東方茶能夠引領東方茶的潮流?川寧作為1706年在英國倫敦創立的高端西式茶品牌,距今已經有310餘年的歷史,在茶葉領域川寧擁有權威的專業性,在百年歷史裡傾注的是對茶的鑽研和傳承。也因川寧對茶的專注與追求,讓川寧廣有盛譽。
  • 韓國的申遺從「暖炕」說起:體現韓國人對傳統文化自覺傳承
    原標題:韓國的申遺從「暖炕」說起:體現韓國人對傳統文化自覺傳承  韓國的申遺:從「暖炕」說起   韓國人要為「暖炕」申遺,並且要搶在中國人前面,不少中國人莫名其妙:「我們盤腿上了幾千年的炕,怎麼就又變成了韓國人的了?」實際上,韓國擬申遺的項目叫「溫突」,與中國大炕有區別。
  • 日本茶道申遺警醒國人,中國茶文化,要創新、要年輕人
    2017年,日本茶道準備申遺的報導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雖然日本茶道申遺並非是鳩佔鵲巢。但這件事仍給國人敲響警鐘,繼承並弘揚茶文化,已成當務之急。 這裡面的關鍵點,就是如何吸引年輕人。
  • 再識萬裡茶道(看·世界遺產)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簡稱「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福建武夷山拉開帷幕。  該項活動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文化線路專業委員會、沿線8省(區)文物局及萬裡茶道聯合申遺辦、中國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及節點城市地方政府共同主辦。
  • 【萬裡茶道城市聯盟】田健:弘揚晉商精神,用史料豐富萬裡茶道遺產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葉輝)12月11日,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山西省祁縣晉商研究所所長田健作為萬裡茶道沿線節點城市代表接受荊楚網記者的採訪。「萬裡茶道是以晉商為主導,沿線商民參與的一條共同富裕的文化交流路線。」
  •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按下加速鍵,中國段29個節點城市籤署成立申遺...
    ,成立了聯合申遺辦,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及會議機制。李強:武漢在萬裡茶道上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江漢關大樓、漢口大智門火車站以及茶寨、商行、銀行、教堂等形態豐富的漢口俄商進駐建築群等萬裡茶道遺產點至今保存完好。
  • 萬裡茶道申遺中的中國石門老宜紅茶的商旅之路
    2019年的8月4日,由國家、省、市、縣多級組成的"中國萬裡茶道"申遺專題團隊一行三十餘人,來到了湖南石門縣風景秀麗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壺瓶山鎮宜沙老街,在這裡對百餘年前出產自宜沙老街的"宜紅茶"尋根溯源。
  • 「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盟在漢成立
    楚天都市報12月11日訊(記者林楚晗 武文旅)12月11日,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國家文物局,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萬裡茶道」沿線8省(區)文物部門,武漢、南平、九江、洛陽、張家口、呼和浩特等沿線29個節點城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以及「萬裡茶道」申遺相關專家100餘人出席了會議。此次會議為「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按下了「加速鍵」、吹響了「集結號」。
  • 「烏龍派出所」40周年特刊即將發售!岸本、矢吹紛紛獻賀圖!
    「烏龍派出所」40周年特刊即將發售!岸本、矢吹紛紛獻賀圖!178ACG ▪ 2016-08-08 10:55:06 秋本治的「烏龍派出所」發表的特刊
  • 洛陽市將建萬裡茶道博物館 講好「洛陽茶道故事」
    19日從市文物局獲悉,洛陽市將依託山陝會館建設萬裡茶道博物館。如果您家有萬裡茶道相關文物,不妨讓博物館收藏。  萬裡茶道申遺點,洛陽三處古蹟入選  萬裡茶道是晉商在明清時期使用的一條貫通中外的茶葉貿易道路,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向北延伸,途經蒙古國,抵達俄羅斯,全長1.3萬公裡,是繼絲綢之路之後溝通歐亞大陸的又一條國際商路和文化交流通道。
  • 萬裡茶道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記者從福建省文物局獲悉,國家文物局日前將萬裡茶道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是萬裡茶道保護和申遺工作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環節。福建省武夷山下梅村、武夷古茶園、閩贛古驛道分水關段、武夷天遊九曲茶事題刻等4處列入萬裡茶道申遺項目清單(共49處)。
  • 萬裡茶道申遺三處古蹟上榜,洛陽歷史有多牛?
    據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萬裡茶道申遺了,這是一條明清時期連接中蒙俄的商道。其中洛陽關林、路澤會館、山陝會館榜上有名。憑實力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