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通過免A級以上景區工作日首道門票等優惠政策鼓勵消費,啟動「遊山西就是讀歷史」「洋眼炫山西」等活動,豐富產品供給,提振旅遊市場。
今年下半年山西省國有A級以上景區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間對全國遊客免首道門票,門票減免收入由省級財政補貼20%、市級財政結合當地實際補貼不低於20%。鼓勵省內民營A級以上景區參照執行,參與減免首道門票的景區與國有企業享受同等補貼政策。鼓勵文化旅遊企業創新轉型,培育壯大數字動漫、在線旅遊、在線閱讀、數字文博等新業態。鼓勵探索小規模、預約制的線下文化旅遊活動。加快開發「夜遊山西」消費打卡地,推出文博場館夜間特展、演藝等體驗項目,探索開通連結景區、文化藝術場館、購物中心、特色街區的夜間旅遊路線和夜間旅遊巴士,促進夜間經濟連片成網發展。
針對市場對康養、綠色、田園旅遊等消費需求的增強,持續抓好鄉村旅遊,開展服務質量和水平提升行動;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大力實施非遺產品、演藝節目、特色民俗等進景區活動;舉辦首屆晉劇藝術節;辦好山西省第二屆文化創意大賽,圍繞「三大品牌」「山西三寶」兩個主題,推出一批「山西禮物」;打造一批自駕遊、低空遊標準化示範基地;開展「好鄰居、多走動」系列宣傳營銷活動,預熱周邊市場。
山西這些A級景區你都去過嗎?
大同市雲崗區雲岡石窟景區
大同市雲崗石窟,位於大同市西郊17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存有主要石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造像51000個,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康慧 攝
忻州市五臺縣五臺山風景名勝區
五臺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位於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五臺山自然景點有:寫字崖、望海峰、掛月峰、錦繡峰、葉鬥峰、翠巖峰。
康煜 攝
晉城陽城縣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
皇城相府,位於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主要景點有:鬥築居 、河山樓、屯兵洞、陳氏宗祠、樹德院、世德院、麒麟院和容山公府 、御史府、中道莊、冢宰第、石牌樓、小姐院、南書院、管家院 、止園、御書樓、紫雲阡等。
臨汾市洪洞縣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
洪洞大槐樹,位於臨汾市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明洪武2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洪洞大槐樹成為海內外數以億計的移民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
景區分為「移民古蹟區」、「祭祖活動區」、「民俗遊覽區」和「汾河生態區」四大主題區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樹、千年槐根、祭祖堂、廣濟寺、石經幢、移民浮雕圖、中華姓氏苑等60餘處風景文化景點。
「晉人之魂」太原晉祠
晉祠原名為晉王祠,最初為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後而建。說到邑姜,那就厲害了,她是大家耳熟能詳封神榜中主人公姜子牙的女子,其夫君為周武王姬發,也是大周朝的第一王后,周成王和唐叔虞是她的親生兒子。如今這座跨越數千年的古祠依舊挺立,點綴在樹影婆娑、泉流映帶之間,它已經成為山西大地的符號和山西之魂。
康煜 攝
康煜 攝
晉中市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
綿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晉中介休市境內,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
綿山起源於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其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蹟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景區有14個大景點,360餘個小景點:主要人文景觀有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鬥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介公嶺等;主要自然景觀有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等。
除署名圖片外,其與圖片均由景區提供
責編:貝貝
校對:夏雨 趙薇
點個讚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