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網友「xuyt」爆料:當天晚上他在金華市區環北公園散步,為避免踩到狗屎,他手裡拿著手機照路,不料在路邊照到了一條眼鏡蛇。他為此提醒晚上去環北公園散步的市民要小心,散步時要記得帶好照明工具。
網友「xuyt」拍下了當時發現眼鏡蛇的照片,在手機電筒光線照射下,一條背部黑色頸部背面嵌有白色花斑的長蛇葡伏在草叢中,蛇的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膨脹,從外觀上看,確實像條眼鏡蛇(見圖)。
公園裡哪來的眼鏡蛇?
對於網友「xuyt」的發現,有市民提出質疑。11月1日,記者來到環北公園一探究竟。在公園管理員賈師傅和養護單位葉師傅的帶領下,記者轉遍了大半個公園,終於找到了網友「xuyt」所拍照片顯示發現眼鏡蛇的地方。
環北公園綠化植被很不錯,環境幽靜,雖然已是秋季,公園草坪依然綠草如茵。網友「xuyt」發現眼鏡蛇的處所位於一座小山坡腳下的草叢中,這個地方距離公園幾個入口都有較遠距離,且公園四周除了藍灣上林院小區外,沒有其他居民區,平時遊人不多。
「有沒有聽說前兩天這裡發現眼鏡蛇?」記者問了幾名公園內的遊人,得到的是幾乎是一致的否定回答。
「公園發現蛇這並不值得奇怪!」賈師傅作為公園管理員,在環北公園已經工作10多個年頭了,平時他在公園巡查時,也曾發現過蛇出沒,但眼鏡蛇沒有看到過,前兩天公園裡發現眼鏡蛇的事他沒有聽說過。
據介紹,每年一般會有兩次發現蛇類的高峰期:第一次是3月至4月,此時剛過驚蟄,蛇類頻繁出洞;第二次則是9月至10月。俗話說,「秋風起,三蛇肥」,進入九十月份,這個時間段蛇類會加緊為冬眠儲存營養物質,此時正好趁著陽光明媚的日子,出來曬太陽,尋找食物,補充能量,因此這個時候活動會比較頻繁。
眼鏡蛇屬本土物種 省級重點保護動物
眼鏡蛇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狀斑紋,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具冬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膨脹,背部會呈現一對黑白斑,看似眼鏡狀花紋,故名眼鏡蛇。其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以及東南亞島嶼,中國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多見,北方亦偶爾可見。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謝純剛說,眼鏡蛇屬本土物種,在市區出現不足為奇。眼鏡蛇是浙江省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平時生活於平原、丘陵、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
金華這些地方都發現過眼鏡蛇
謝純剛介紹,今年5月至10月,市區接到群眾反映發現蛇類的舉報有30餘起,其中發現眼鏡蛇的7起,市區江南、江北均有發現,地點分別位於浙江師範大學、芙苑路、金磐商務大樓一樓、慶餘路、羅店鎮西陳村和金龍小區內,發現眼鏡蛇的具體地點有的是在居民家中,有的是在小區樓道內,有的則在路邊花壇裡。今年5月26日,有市民反映,市區江北環城北路附近的新和苑小區圍牆外灌木叢中,曾有人活捉了一條眼鏡蛇。
「蛇類等野生動物頻頻出現,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市區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得到了較大程度改善。」謝純剛說。
金華已建捕蛇隊伍
2015年5月,市林業局聘請熟知蛇類生活習性的專業養殖人士,組建了一支捕蛇隊伍,隊員共5人,及時趕到現場處置市區突發性蛇類擾民事件。蛇類被抓後一般採取放生深山這一處置辦法,對屬於外來物種的蛇類,則寄養到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謝純剛說,蛇類養殖戶或蛇類經營戶等具備較強捕蛇能力的專業人員,大都還是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員,吸收他們組建的這支市本級的專業捕蛇隊伍,每一名成員還擁有《金華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證》,這樣,捕蛇隊員的捕蛇行為不僅名正言順,而且有法可依。
捕蛇隊伍組建後,加強了和110的應急聯動。市民發現蛇類,可撥打110報警,通過加強和110指揮中心的應急聯動,捕蛇人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儘快為群眾解決蛇擾民問題。
這才是偶遇蛇類的正確處理辦法
蛇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只有驚動到了它才會進行攻擊。市民萬一遇到毒蛇,最好的辦法是儘量不去挑逗它,驚擾它。此外,蛇喜歡棲息在陰涼樹林、草叢、水邊,因此,市民在公園內應該少去這些地方。謝純剛提醒,市民發現蛇,建議先遠離蛇,然後撥打110 舉報,林業或公安部門會請捕蛇隊員帶上專業工具前來處理;若情況緊急,一定要使用鐵鉗等工具,先壓住蛇頭不動,然後捏住尾巴提起蛇抖動(不抖動蛇很有可能彎過頭來咬人),再放進牢固的容器中,然後撥打110舉報,市民不要直接放生。
萬一不慎被蛇咬了,請記住兩點:一是被蛇咬後一定要記住蛇的樣子,然後描述給醫生聽,以方便醫生對症下藥;二是被蛇咬之後,要在24小時之內到醫院注射抗毒血清。目前,市區中心醫院、人民醫院有抗毒血清,中心醫院品種多一點。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放生不講究科學,甚至違法放生,會給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潛在危險;盲目放生非本地物種的,不僅讓被放生動物本身難以存活,還將給當地生態鏈帶來毀滅性的破壞。為此,新《野生動物保護法》對放生行為進行了規範,法律規定隨意放生野生動物,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危害生態系統的,依法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