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存在著,沉默著,沉默地呼喚著。這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召喚,因為山在那裡,那裡有我們的家,一片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故土——慶元。
慶元的山,秀麗如畫。百山祖,一幅一千八百多米的山水畫,「林浴勝地」巾子峰,「高原奇觀」雙苗尖,她們詩情畫意、色彩斑斕讓人心曠神怡。在畫中,山綠的濃墨重彩;水勾勒幾抹飛白;人,增添些許靈動。看著她,悅目。親近她,悅心。
慶元的山,深沉如歌。一條不知名的山溪從遠處山間悠然而出,一路蜿蜒,時而泉水叮咚,時而瀑聲嘀翠,穿過一個個小村莊,又沒入了群山之中。自由自在的小鳥,時時歡唱,旋律似涼風般柔和、溫潤。柴草、野菜、蘑菇,這些看起來很艱辛的日子,其實就是生活的牧歌。
慶元的山,含蓄如詩。這兒的山不華麗,不似名山那樣張揚,但不矯飾。一草一木都帶著江南的溼韻、鮮綠、敦厚樸實,韻味天然。以它獨有的沉默引導並呵護著大山的兒女,以它特有的簡樸而豐蘊的寶藏,養育著純樸的鄉親們。
慶元的山,靜謐如夢。炊煙與白雲飄浮在青山與藍天之間,構成了一幅清新亮麗的背景。那曲徑通幽的山間古道,似有隔世飄零的味道。山花、大樹、竹林、溝壑、峭壁……詩意地棲息在無數人的夢裡。
也許你也聽說過,在山上如沒有涼風光顧,只要吹吹口哨,山風就呼呼而來,不知你是否也試過。也許你曾思索過,山的那一邊還是山嗎?可能你已飛離大山,在看不見山的地方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但即使飛得再遠,
因為山在那裡,曾經的所有都是難以忘懷的美麗風景,記憶裡的舊時光也無半點瑕疵。
因為山在那裡,心靈深處總有那麼一片歸宿地,讓心有了安放的著落,牽掛的念,遙望的暖。
非常感謝徐為民、範敏姿、九際神韻、高金龍、葉利東、刁清玲、李智傑等提供精美圖片。
歡迎關注「慶元旅遊」公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