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發動第一次汴京保衛戰,挫敗東路金軍

2020-12-12 騰訊網

  金國建立後,其周圍先後並立著宋、遼、西夏等政權。多民族政權的盤根錯節讓當時的局勢錯綜複雜。天會三年(1125),遼國滅亡。女真族長期遭受的奴役、盤剝從此結束。金國在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也重新確立了統治地位。然而,這對於金的統治者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為了謀求更多的財富,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又把鐵騎踏向了中原地區。

  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二月,金軍俘遼天祚帝,遼國滅亡。

  金國滅遼後,即將進攻矛頭指向中原,宋金之戰拉開序幕。

  天會三年(1125)冬,金國兵分兩路,南下汴京:西路軍由完顏宗翰統帥,從西京(今山西大同)直攻太原;東路由完顏宗望統領,由平州(今河北盧龍)進攻燕京。

  金軍南下過程中,西路軍遭到太原軍民頑強抵抗,一時無法向南推進。東路軍則迅速向南行進,一路上攻掠了邢州、相州、濬州等地。黃河北岸的宋軍,聞風而逃,不戰潰敗。守河的士兵甚至燒毀了橋梁,棄甲奔逃。

  由於黃河北岸無人把守,金軍從容用小船渡過了黃河。南岸的宋朝守軍亦不敢抵抗。金軍揚長入境。汴京危急。

  此時的北宋統治者得知金軍渡河,立即陷入空前的恐慌之中。群臣急忙聚集商議對策:一部分人主張放棄汴京,向金屈膝求和;另一部分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則堅持抗金,保護北宋的都城。徽宗立即接受了求和派的建議,遣使向金媾和。同時,驚慌失措的他又匆匆將皇位傳給兒子趙桓。自己則帶著寵臣蔡京、童貫一行,連夜向南方逃奔。

  此時,金軍已經包圍了汴京。

  面對抗敵情緒高漲的軍民,一心想求和的北宋王朝,不得不順從民意組織抗金。主戰派大臣李綱被提拔任用,主持汴京防務。

  金軍向汴京西側的西水門發起了攻擊。他們採取火攻,點燃幾十隻火船順流而下。宋兵頑強抵禦,擊退了金軍,接連的幾次攻城,都被宋兵用弓弩、炮石打退,金軍傷亡慘重。長驅南下的金軍,遭遇了開戰的首度失利。

  不久,宋境各地的援軍近20萬陸續趕到了汴京。金軍立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這時,腐朽的北宋王朝卻派出了使者前來求和。

  金軍利用求和之機,向北宋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地方給金國;每年給金國進貢黃金500萬兩,白銀5000萬兩,帛絹100萬匹,牛馬1萬頭;宋朝派親王和宰相到金做人質,護送金兵安全渡河北還。

  北宋為了休戰,對於屈辱的條約全部接納,並派康王趙構、少宰張邦昌前往金營。北宋政府的倒行逆施,立即激起了一片聲勢浩大的討伐聲浪。汴京軍民群起響應,紛紛表達抗金、反對求和的意願。

  天會四年(1126)初,北宋政府迫於形勢,再次組織抵抗,重新部署了都城的防禦力量。未能順利撤離的金軍,亦開始了新一輪的攻勢。他們多次集中兵力攻打西城門,均被擊退。當攻打萬勝門時,被炮石破壞的城牆也被軍民用木石迅速補好,無隙可入。

  汴京之戰,金宋相持了近一個月。北宋軍民在李綱的帶領下,越戰越勇,隨著援軍從四面八方陸續趕來,金兵被迫撤軍。

  參考文獻:《金史》

相關焦點

  • 《清明上河圖》裡的那道城門,是「汴京保衛戰」中的哪道門?
    把《清明上河圖》和「汴京保衛戰」聯繫起來,估計只有筆俠的腦洞了。一個是太平盛世的巔峰之作;一個是國破家亡的生死大戰,沒想到,它們竟然能聯繫到一起。確實如此,如果在「靖康之恥」前,沒有張擇端記錄下北宋這繁華的一刻,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一睹汴京昔日的風採了。興盛和衰敗,原來就在一瞬之間。昨天我們說了汴河對於「汴京保衛戰」的影響,今天,我們來看看汴京城的城門。
  • 《清明上河圖》裡的那道城門,是「汴京保衛戰」中的哪道門?
    把《清明上河圖》和「汴京保衛戰」聯繫起來,估計只有筆俠的腦洞了。一個是太平盛世的巔峰之作;一個是國破家亡的生死大戰,沒想到,它們竟然能聯繫到一起。確實如此,如果在「靖康之恥」前,沒有張擇端記錄下北宋這繁華的一刻,也許我們永遠也無法一睹汴京昔日的風採了。興盛和衰敗,原來就在一瞬之間。昨天我們說了汴河對於「汴京保衛戰」的影響,今天,我們來看看汴京城的城門。
  • 北宋在太原之戰中為何慘敗?
    在「太原保衛戰」中,北宋合計投入兵力40萬,而金軍僅有6萬兵力。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宋軍慘敗,太原失守。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撥雲見月,還原北宋在「太原保衛戰」中慘敗的原因。第二條線路(方向):東路(太行山東邊)平州(河北盧龍)——燕京(北宋轄區)——華北平原——渡過黃河——北宋都城汴京(開封)。從燕京開始就是北宋轄區。此路線地形寬闊平坦,特別適合金軍的大規模騎兵作戰。
  • 靖康之難的前奏與風雨欲來的北宋危局
    1126年秋,金軍捲土重來,再次兵臨城下。汴京城內慌亂一團,市井氓流蠢蠢欲動,治安秩序鬆懈;防衛準備不力,軍隊指揮混亂,勤王兵馬遲遲無法召集;北宋朝廷內部爭執不休,和戰未定……北宋內政外交上的種種弊病,在圍城危機伊始便暴露無遺,仿佛可以預見,不久之後的靖康之難大浩劫在所難免。
  • 北宋後宮慘遭金人蹂躪
    金朝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死後,弟弟完顏晟繼位(完顏阿骨打四弟),金國第二位皇帝,是為金太宗。金太宗完顏晟繼續擴張,為了滅遼,開始不斷派遣使臣和北宋通好,最終於公元1125年,遼國的天祚帝被擒,遼亡。之後便開始和北宋對峙,公元1127年發動靖康之恥滅亡北宋。
  • 1127年的元宵,大宋汴京子民集體只做一件事
    靖康之變那麼,這一年的元宵,北宋汴京子民是怎麼過?1、去年,金軍是孤軍深入,金朝「二太子」完顏宗望(斡離不)開啟暴走模式,直接繞開北宋的河北重鎮——河間、中山,孤軍深入、直插汴梁。在第一次「汴京保衛戰」中,軍隊數量遠超金軍的北宋,結果還是以妥協求和,割讓河北、河東三鎮(太原、河間、中山)的憋屈結局收場。宋朝的歷史,就是這樣,看著就讓人生氣,但我們又不得不看,因為,這樣才能看清我們曾經的自己,這樣才能讓我們痛改前非!
  • 拋石車:金滅北宋的利器 促進最早的火器產生
    汴京之戰:金軍用數千架拋石車攻城拋石車,是一種利用槓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隋唐以後成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唐初李世民圍攻洛陽時,拋石車所用的石塊,已重達30公斤。但宋代較隋唐更有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用於攻守城,而且用於野戰,不僅拋射石彈,而且拋射燃燒或爆炸彈。
  • 《汴京之圍》讀後感
    偶然去西西弗書店淘書,看到了剛出版不久的《汴京之圍》,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隨手翻閱幾頁便決心買下它來。初看《汴京之圍》書名,大致猜測是講述北宋宣和至靖康年間徽、欽二帝城破被俘的國恥,細細讀來,不覺敬佩作者從多角度闡述了這段悲屈史實,儘可能的還原出北宋亡國的前因後果。
  • 北宋亡國之戰—靖康之變(四):金軍攻破開封城,徽欽二帝均被俘
    導語: 公元1126年二月,宋金籤訂城下之盟後金軍北撤,但是宋廷既不肯割讓三鎮,又拿不出如此大量的黃金白銀,於是金軍以未滿足退兵條件為藉口再次對宋發起了進攻。而這時,太原在完顏宗翰六萬大軍圍困兩百五十多天後被攻克,同時南下與完顏宗望率領的東路大會師。
  • 靖康之恥那一年,北宋軍民過了一個最「冷」的冬至
    汴京被圍金軍發起第二次攻宋之戰是在靖康元年(1126年)的八月。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金軍的東路軍完顏宗望(斡離不)部就打到了汴京城下。此時,是十一月二十三日。而西路軍完顏宗翰(粘罕)部,也在如火如荼地朝汴京趕來。面對如狼似虎的金軍,北宋官員嚇破了膽兒,大部分主張求和,一部分主張逃跑,只有少部分主張抗戰。
  • 燕雲十六州,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金太宗下詔強行脫去二人龍袍,廢為庶人,北宋滅亡。從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到1127年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北宋在中國歷史上總共傳承了168年。
  • 北宋後宮慘遭金人蹂躪
    金朝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死後,弟弟完顏晟繼位(完顏阿骨打四弟),金國第二位皇帝,是為金太宗。金太宗完顏晟繼續擴張,為了滅遼,開始不斷派遣使臣和北宋通好,最終於公元1125年,遼國的天祚帝被擒,遼亡。之後便開始和北宋對峙,公元1127年發動靖康之恥滅亡北宋。
  • 若趙匡胤遷都洛陽或長安,北宋會延壽100年嗎?
    由於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金軍很快包圍了北宋的首都汴京。經過激戰,金軍攻破汴京,宋徽宗、宋欽宗和無數的妃嬪、太監一起,被金朝大軍帶回了遙遠的北方。曾經繁榮一時的北宋在金軍進攻的戰火中轟然倒塌!這種悲催的場景,留給人們無數的疑問與思考。
  • 北宋的國都是「汴京」,不是「汴梁」!
    因為有汴水流經,又叫汴京。大家都知道,北宋國都十分的繁榮,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就有所體現,那麼,北宋時的汴京到底有多繁華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汴京很大大宋都城汴京,共分為「皇城」、「內城」、「外城」,外城的周長超過了五十裡,城市面積非常大,人口更是爆滿。唐朝最繁華時,長安城的人口也不過百萬人,而北宋中期時,汴京城的人口就已經突破了一百五十萬!
  • 靖康之恥,北宋皇宮妃嬪被金軍劫掠一空,為何唯獨此女得以倖免?
    靖康二年春天,北宋都城汴京的寒意還沒有退去,金人的鐵騎隨即打破汴京的安寧。二月六日,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太宗廢掉,北宋滅亡。北宋皇族最悲慘的一幕發生了,從當年三月二十七日開始,金軍將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等一萬四千餘人分七批押往金國。
  •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北宋最恥辱的靖康之變是如何發生的?
    這時,西路金軍仍被太原軍民阻擊在太原城下;東路金軍進至中山府時,受到挫敗,就越過中山府南侵,接連佔領慶源、信德等地,日益接近黃河。黃河南岸的宋朝守軍一見到這種情況,也望風而逃,黃河上的橋梁雖被宋軍燒掉,但南岸的宋軍逃得一個不剩。金軍先搞到每艘只能乘六七人的小船,後來才弄到少量較大的船,接連渡了好幾天才渡完。
  • 東方歷史沙龍(167)汴京之圍:北宋的危機與衰亡
    東方歷史沙龍(第167期) 主題:汴京之圍:北宋的危機與衰亡 主辦:東方歷史評論 經濟觀察報·書評 彼岸書店 天地出版社 喜馬拉雅 嘉賓:郭建龍 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