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而低頭啄草
時而悠閒踱步
時而翱翔藍天
……
大批南遷候鳥
巴裡坤湖溼地草原
迎來大批南遷候鳥
畫面太舒適
大批南遷候鳥
近日
在巴裡坤湖溼地草原上
蓑羽鶴、斑頭雁等
大批南遷的候鳥在此
駐足、覓食、棲息
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攝影愛好者
北京遊客周韻詩帶著孩子遊玩時,被大批候鳥所吸引。「草原、牛羊,還有飛來飛去的鳥,感覺我們在畫中一樣。」周韻詩說。
蓑羽鶴
據了解
蓑羽鶴是鶴類中體形最小的一種
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它們飛行時脖子伸得很長很直
常以「V」字形編隊前行
蓑羽鶴
近年來
巴裡坤縣加大溼地、湖泊保護力度
為各類野生動物棲息繁衍
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每年4月、9月
都會迎來候鳥在此棲息
金秋時節
在美麗的新疆
可以看到南遷候鳥的地方還有很多
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
大批南遷候鳥
為這片土地插上靈動的翅膀
呈現出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
圖 / 通訊員 仝照明
伊犁河也來了位稀客
臉有花斑脖兒紅
它叫赤頸鸊鷉
近日
新疆鳥友仝照明
在伊寧市附近的伊犁河
拍到這樣一隻罕見水鳥
後經新疆觀鳥會確認
這隻水鳥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赤頸鸊鷉的幼鳥
圖 / 通訊員 仝照明
據仝照明介紹,這隻赤頸鸊鷉幼鳥是他在8月30日拍到的,當日7時,他在伊犁河拍鳥時,在幾隻鳳頭鸊鷉中發現了一隻臉部帶有花斑的幼鳥,「本以為它是鳳頭鸊鷉的幼鳥,但仔細一看,脖子有和鳳頭鸊鷉幼崽不一樣的慄紅色。」仝照明說,他還發現,這隻幼鳥總是被鳳頭鸊鷉成年鳥驅逐或追打,由此進一步斷定,它應該不是鳳頭鸊鷉的後代。他用相機拍下這隻鳥的圖片後,發到新疆觀鳥會微信群詢問,經新疆觀鳥會資深鳥友辨認,它是國內罕見鳥赤頸鸊鷉的幼鳥。
赤頸鸊鷉嘴短而粗
夏季和冬季的羽色也不相同
夏季頭頂的兩側羽毛延長和稍微突出
形成黑色冠羽,頭頂也是黑色
頰和喉灰白色
前頸、頸側和上胸慄紅色
屬遷徙性鳥類
它在我國的數量極為稀少
據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介紹
赤頸鸊鷉僅在遷徙季節
偶爾能見到
十餘年來,新疆僅記錄過幾次
資料圖片
新疆共有5種鸊鷉鳥
鳳頭鸊鷉、黑頸鸊鷉、小鸊鷉
角鸊鷉和赤頸鸊鷉
它們都善潛水,不善行走和飛行
幼鳥都有較為相似的地方
都喜歡吃小魚、甲殼類、水生昆蟲
軟體動物、水生植物等
鳳頭鸊鷉
鸊鷉類鳥的「家」
是水鳥家族中較為獨特的
繁殖期間
它們會把窩搭建在
蘆葦、蒲草等水生植物中
用蘆葦葉或者蒲草葉
將窩和周邊植物緊緊連在一起
防止窩在水中隨波蕩漾
鳳頭鸊鷉
一旦遇到危險
它們會迅速用水草把窩蓋好
躲在附近觀察
直到危險消失
才會回到窩裡
鳳頭鸊鷉
喜歡它們
就到這些地方去「打卡」吧
來源:天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