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鸊鷉夏羽頭、頸和上體黑色,嘴黑色,細而尖

2020-12-14 婷姐種植

黑頸鸊鷉(學名:Podiceps nigricollis)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一種中型水鳥,分布於美洲地區和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

黑頸鸊鷉個體較角鸊鷉稍小,體長25~34cm,體重不到0.5kg。嘴黑色,細而尖,微向上翹,眼紅色。

黑頸鸊鷉夏羽頭、頸和上體黑色,兩脅紅褐色,下體白色,眼後有呈扇形散開的金黃色飾羽。冬羽頭頂、後頸和上體黑褐色,頦、喉和兩頰灰白色,前頸和頸側淡褐色,其餘下體白色,胸側和兩脅雜有灰黑色,無眼後飾羽,野外易識別。

黑頸鸊鷉夏羽頭、頸和上體黑色;眼後有一族呈扇形散開像頭髮一樣的絲狀飾羽,基部棕紅色,逐漸變為金黃色。

黑頸鸊鷉兩翅覆羽黑褐色,初級飛羽淡褐色,內側初級飛羽尖端和內翈白色,逐漸過渡到內外翈全白色;外側次級飛羽白色,內側次級飛羽和肩羽黑褐色。

黑頸鸊鷉胸、腹絲光白色,肛周灰褐色,胸側和兩脅慄紅色,綴有褐色斑;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相關焦點

  • 無量山首次拍到黑頸長尾雉
    掌上春城訊最近,紅外相機在景東彝族自治縣轄區無量山保護區內首次拍攝到國家Ⅰ級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該視頻填補兩山(無量山哀牢山)無國家Ⅰ級保護鳥類視頻資料的遺憾,同時向公眾展示了無量山保護區內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
  • 寧遠首次拍攝到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日前,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數據時,發現拍攝到黃腹角雉和白頸長尾雉2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鷳、紅腹錦雞、斑頭鵂鶹、斑林狸、藏酋猴等7種國家Ⅱ級野生保護動物,以及小麂、黃腹鼬、野豬、紅嘴相思鳥等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它們有的單獨行動,有的成雙成對,有的則拖家帶口自由覓食,憨態可掬。
  • 雲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黑頸長尾雉
    經過半年多的監測,收穫了大量珍稀動物影像資料,首次在保護區內監測到黑頸長尾雉。黑頸長尾雉(Syrmaticus humiae)又名地花雞,雄鳥體羽棕褐色,長尾白色具黑色或褐色橫斑,翼上有兩塊白斑,肩近藍色,下背及腰白色帶黑色鱗狀斑,頭紫色,頸有金屬光澤面部裸皮紅色;雌鳥較小,頸後和背部多橄欖褐色鱗狀斑,下體皮黃,尾具褐斑,兩翼斑駁,黑褐色,具兩道近白色橫斑,肩部色淺。
  • 鷗嘴噪鷗(學名:Gelochelidon nilotica)
    鷗嘴噪鷗(學名:Gelochelidon nilotica,英文名:Gull-billed Tern)是鷗科噪鷗屬的鳥類。中等體型淺色的燕鷗。冬季上體灰色,下體白,頭白,頸背具灰色雜斑,黑色塊斑過眼。夏季頭頂全黑。第一年鳥,頭頂和上體具褐色雜斑。
  • 原來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鸊鷉
    24日中午,賈汪區章先生將上午在潘安湖神農碼頭附近隨手拍到的一隻鳥發到朋友圈,有朋友告訴他,這不是一隻普通的水鳥,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鸊鷉。江蘇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馮照軍教授確認章先生拍到的是鳳頭鸊鷉(pì tī),但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4日上午,賈汪區章先生因為工作,來到潘安湖神農碼頭。
  • 紅嘴藍鵲的來歷,你都知道嗎?
    紅嘴藍鵲(學名:Urocissa erythroryncha):是大型鴉類,體長54-65釐米它的嘴、腳紅色,頭、頸、喉和胸黑色,頭頂至後頸有一塊白色至淡藍白色或紫灰色塊斑,其餘上體紫藍灰色或淡藍灰褐色它的尾長呈凸狀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
  • 棲息於針闊葉混交林以及疏林灌叢,草地和林緣地帶的黑頸長尾雉!
    黑頸長尾雉形態特徵黑頸長尾雉雄鳥頭頂褐綠色,兩側有白色眉紋,上體背羽紫慄色具黑斑,肩羽具寬闊的白色塊斑,下背,腰,尾上覆羽白色具藍黑色斑,翅羽暗褐色,尾長,尾羽灰色具有黑慄二色並列的橫斑,下體腹部與兩脅慄色,嘴角黃色,腳黃灰色,雌鳥體羽棕褐色,滿布黑色斑紋,上背有白色矢狀斑,外側尾羽大都慄色。
  • 又尖又細的小嘴巴,還有金黃色的翅膀,如此美麗的鳥你會餵養麼?
    嘴細直而尖,基部粗厚,頭頂暗灰色。背慄褐色具暗色羽幹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 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也成群,有時集群多達數十隻甚至上百隻。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草子和穀粒等農作物為食。分布於俄羅斯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和朝鮮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