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有意想不到的歷史淵源,有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歷史上常稱「北方開化、南方蠻夷」,蓋因人文土壤差異的緣故。其實,房縣自古緊鄰中原地區的鄂西北得地利之便,成為湖北最早開化的地區,上古五帝之一的堯之子丹朱為房縣帶來中原文化的薰陶,至少在商末周初時,這裡就屬於中原文化的範疇。
房縣有悠久的黃酒歷史,當然這也可以作為楚文化的標誌之一。早在西周的時候,房陵黃酒就已經成為了"封疆御酒",比產於吳越爭霸時期的紹興黃酒時間更久遠。房縣黃酒普及於漢朝,當時成為達官貴人的隨葬品;盛於唐朝,身為廬陵王廢唐中宗李顯被貶到房縣,留下了廬陵王帶七百工匠來房州的傳說,更為房縣黃酒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房縣有「中國詩經文化之鄉」的美譽。《詩經》裡所呈現的大量物種與房縣境內的動植物種類息息相關;而且很多的村民目不識丁卻能夠在世代傳唱的民歌裡內含大量《詩經》語句。學界和媒體對這一奇特的文化現象廣泛關注,已經確認了大量的事實,因此房縣被稱為「詩經之鄉」;還有的專家認為,詩經文化氣息濃鬱,房縣就是《詩經》的原產地。
房縣還是革命老區,是湖北省26個一類革命老區的其中之一的老區,1931年和1947年曾兩度在此建立鄂西北革命根據地:在1931年,賀龍、鄧中夏率紅三軍主力在完成鄂西北的戰略轉移後,歷經大規模的激烈戰役後,在這裡建立了鄂西北蘇區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平渡河蘇維埃鄉政府;1947年,中原突圍南路部隊在王樹聲、劉昌毅的率領下揮師突進武當山區,成立了鄂西北黨委和鄂西北軍區,並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鄂西北行政公署。房縣紅軍烈士墓(又名紅塔)威嚴聳立在房縣縣城以南的鳳凰山上,蒼松翠柏述說著當年紅軍戰士英勇奮鬥的光輝事跡。
距離房縣比較近的神農架旅遊景區,想去神農架,我建議可以從房縣出發。基地當初我去神農架時,因為我們一行人都是北方人,對這裡的旅遊線路不是很了解,所以並沒有按照網上查的常規路線出發(網上說是從宜昌到神農架),我們選擇的是從十堰先到了房縣(在房縣住了一天),第二天早上從房縣縣城開始出發神。從十堰到房縣的班車,最晚是6點鐘,然後我們再從房縣租了一輛車,前往神農架。
房縣,正以一種心靈與歷史文化的碰撞,奮力奔跑在自我尋根的路上,向更加美麗、和諧、健康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