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履職內容
A 提案類:《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建議》《關於增添我市兒童公園的文化韻味,興建宋慶齡先生廣場和雕像的建議》
B 活動類:參加了市檔案館文史資料調研,赴陽西、深圳、北京、天津等地調研等等;參加市執法局關於《中山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立法和市財政局提案辦理等座談會。
C 社情民意方面:提出「關於提高教育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公需科目培訓質量的建議」「關於緩解市區交通擁堵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年來,我認真履行政協委員職責,積極參加政協及黨派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參加調研、撰寫提案。」2月14日,市政協委員、中山市北區中學數學組組長陳鳳嵐在自己工作的學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履職工作的重點是致力於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建議》提案是她這一年中委員履職工作的重心。她說現在因外賣飯盒、快遞包裝盒而造成的生活垃圾越來越多了,而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還沒跟上來,如果能提高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將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此她到多地調研,借鑑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垃圾處置方式,對垃圾分類處置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陳鳳嵐認為,加大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普及、加大力度垃圾分類培訓、實施推廣定時分類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標明分類與回收時間標誌等方式能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作為一名老師,她從自己出發,結合實際,提出將環保意識納入中小學教育中。「在中小學的綜合實踐課、科學課程或校本課程中增加專門的垃圾分類、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內容,通過『小手牽大手』的家庭形式,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陳鳳嵐說。 陳鳳嵐對 「垃圾分類處置」思考的方向和意見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在2018年25個鎮區宣傳推廣環保意識,並將在2019年逐步完善。
培養環保意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陳鳳嵐將在2019年繼續關注。展望2019年,陳鳳嵐提出了《關於加強我市中小學飯堂管理,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建議》。「現在我們學校有65%的學生在學校就餐,非寄宿制學校飯堂難以容納900多個學生同時就餐,對於非寄宿制學校來說,就餐環境問題急需解決」。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陳鳳嵐尤其關心學生的飲食安全營養問題,針對中小學校飯堂的就餐環境與飲食安全營養問題,她提出了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學校食堂硬體配置;完善中小學學校飯堂經營管理,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的原則;豐富學生早午餐菜單內容,確保營養均衡;健全學校飯堂管理制度,加強對學校飯堂的外部監管等建議,希望學生能吃得安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