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背後,才是中國最真實的餐飲行業

2020-12-12 餐飲人必讀

26.08.2019

導讀:在深夜擼串的人,是真實的,而在深夜繁榮的燒烤攤兒,更真實。

導語

本文2322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後細讀

01

中國的深夜食堂,

大多在街頭巷尾

2017年,黃磊翻拍的中國版《深夜食堂》一經播出,立刻引來了鋪天蓋地的罵聲,豆評分一度低至2.3分。

演技浮誇,大量廣告植入,都讓劇集質量低下;

更不用說男主角穿著和服說中文,餐廳經營模式全套照搬日式居酒屋等違和操作。

看過的觀眾都大呼「辣眼睛,不土不洋的,這到底是個啥」?

不過令人沒想到的是,這部粗製濫造的翻拍劇卻引發了一系列積極的討論——中國的深夜食堂,到底該是什麼模樣?

日本「深夜食堂」裡,老闆和廚師跟客人是公共關係,美食背後是人格魅力,精緻背後更多的是無聲悲感。

《深夜食堂》在對日本文化符號移植中,完全忽略了屬於中國人的宵夜特點。

不同於日本冷感寂靜夜食文化,中國的宵夜講究熱鬧喧囂的煙火氣。

不需要各種儀式感,各類不同階層的人群聚集一塊,情緒熱烈,吵鬧喜感。

感染人的其實並非是吃,而是後半夜出遊的人群,放肆大膽,奔著的就是以吃宵夜為名盡情宣洩的勁頭。

於是,紀錄片《人生一串》帶著真正合中國人胃口的「深夜食堂」橫空出世。

並迅速獲得了各方的好評,第一季豆瓣評分獲得了9.0的高分。

▲《人生一串》的豆瓣評分

02

《人生一串》,

串的是中國最真實的餐飲現狀

早先,賈樟柯導演曾經提過一個著名的「盆景論」:「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只是中國的幾盆盆景,不是真實的中國。」

好看的盆景太少了,三四線城市才是中國真正的樣子。

餐飲行業也是如此,上市的海底撈,請專業營銷公司做策劃的西貝莜麵村,甚至包括很多一二線城市的頭部餐飲企業,都只能說是修剪得光鮮漂亮的盆景。

這些品牌有欣賞的價值,但卻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餐飲」,畢竟中國那麼大,有太多聚光燈照不到的地方。

《人生一串》的劇組奔赴了中國幾十個城市,給我們展現了從一線到十八線,首都到縣城,最真實的餐飲行業現狀。

1.哪有那麼多可靠的供應商,

原材料採購,還得靠自己

要說餐飲中的「盆景」和普羅大眾有什麼區別,供應模式應該算一個。

中國大部分餐飲老闆,都沒法過上每天只管開店,所有原材料由供應商送貨上門的生活。

這一點,《人生一串》的每一集幾乎都在重演。

第一集的小二哥,常常在西昌市和海拔兩千米以上的涼山彝族農戶人家之間往返,為的就是能親自挑選優質的乳豬,來保證自己招牌菜「涼山小豬肉」的口感;

第二集,在廣州從事海鮮燒烤的餐飲老闆們,店裡的客人也許還沒走完,就得趁著凌晨兩點,水產市場最熱鬧、海貨最新鮮的時候,前去「搶貨」;

不僅肉類需要老闆親自挑選採購,素菜也是一樣。

第三集中,老闆大彪烤的幹豆腐乾,就是老婆每天一大早去集市上扎在人堆裡「搶購」來的。

除此之外,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有些老闆為了保證食材的穩定供給,還會和他們的「供應商」搞好關係。

比如那個烤蠶蛹的哥們兒,常常會帶著好酒去山上找護林員喝酒,久而久之,兩人關係好了,護林員總能給他拿些稀少、優質的「食材」。

當然,也有餐飲老闆選擇「自建供應鏈」:

在新疆賣烤全羊的阿不都,店在國道邊上,而所有的食材,則來自他家自己養的羅布羊;

賣海貨的漁民,也就近在漁村裡支起了燒烤攤,自己現撈現烤,品質有保障。

2.別的都太花哨,

人情就是最好的營銷

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好酒不怕巷子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有越來越多的餐飲經營者學著通過先進的營銷手段,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顧客。

但還是那句話,中國人太多了,開餐館的,也太多。

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峰終定律」、「裂變思維」,也不是所有人,都請得到專業的營銷人才。

大部分的餐飲老闆為了維持客流,使用的還是「拉人情」這樣,從古流傳下來的老辦法。

不論是賣小豬肉的,還是賣烤蠶蛹的,大多是有機會就得跟客人喝上一杯,陪著客人聊聊天吹吹牛,聊出了交情,人家下次就還來你家。

▲小二哥在和遠道而來的顧客喝酒唱歌拉交情

位於高中校對面的燒烤攤老闆,更是在忙碌之餘擔當起了學生們的心理輔導員,與學生老師們打成一片。

不少學生離開校園後,依舊還會回到這裡,如果不是懷念這份人情和老味道,便再找不出其他的理由了。

3.時代走得太快,

稍微慢一步,就跟不上趟

除了「傳統」,在《人生一串》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進步。

第五集中,年輕的小龍蝦店老闆開始在抖音上直播教大家烤小龍蝦,藉助著熱門社交軟體的便利,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門店。

第三集中賣烤土豆的錢峰,則在烹飪器具上琢磨出了新花樣,將土豆串吊在缸裡烤,從而在眾多競品中達到了「脫穎而出」的效果。

在《人生一串》中,我們看到了太多這樣的創新,不止是食材上的創新,還有烹飪工具、烹飪手法等等各方面的創新。

但即便如此,很多店也依舊有些跟不上節奏。

第三集那位賣烤腦花的老劉,原本是市場上烤腦花品類的引領者,但當重慶市場上陸續出現許多同品類的連鎖店時,老劉的經營就變得困難起來。

他的路邊老店再地道,也爭不過成批成批的新潮連鎖店,更不用說這些店還快速地開發了多樣化的口味,以及產業化的營銷。

消費者是不會等著你進步的,你要非不進步,那也沒人在乎。

除了自身的原因,成本也是壓在所有中國餐飲企業頭上的五指山。

整部紀錄片中,經營得最紅火的老太太燒烤也只能窩在舊矮房裡;

最後一集中的阿龍,還在帶著老婆孩子做走鬼(流動攤販),打遊擊;

這也是另一個導致他們生存艱難的原因,要麼在夾縫中求生存,要麼只能關門大吉。

03

《人生一串》為什麼火?

《人生一串》第一季取得圓滿成功後,主創們又趁熱打鐵推出了第二季,第二季雖略遜於第一季的9.0分,也獲得了8.6的不俗成績。

究其原因,除了其劇集本身質量過硬外,近幾年大眾在觀賞口味上的變化也是重助推劑之一。

《人生一串》以「暗黑」視角,瞄準最能代表中國真實餐飲行業的燒烤攤,這種帶著煙火氣的原始生活,對觀眾來說,即滿足了獵奇心理,又能找到了生活場景的帶入感,《人生一串》想不火都難。

你眼中的中國餐飲是什麼樣的?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徵集餐飲故事

餐飲經營不易

如果您也有開店的心得和經驗教訓

歡迎在留言區簡述自己的故事

或留下聯繫方式

你的故事,值得分享

你的努力,應當被大家看到

相關焦點

  • 《人生一串》:充滿煙火味的戳心文案……
    一日不過三餐六尺,人生只是手中一串人生一串,必吃烤串近期,B站推出的紀錄片——《人生一串>讓我們領會到了什麼才叫做真正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此紀錄片一經推出便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評分嚴格的豆瓣評分9.0,B站評分9.8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是充滿儀式感的
  • 《人生一串2》走紅背後:視頻網站為何集體追捧美食紀錄片?
    這句讓吃貨耳熟能詳的話,出自去年爆火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在《舌尖上的中國》後,《人生一串》接棒成為備受關注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而在近段時間,《人生一串2》的上映依然火爆了這個夏天。無論是「百萬文案」帶來的有趣解說詞,還是妙趣橫生的旁白,抑或結尾刷屏的「多謝款待」彈幕,都證明著《人生一串2》的成功。由此,《人生一串2》成為B站新的「臺柱子」。
  • 《人生一串》原型燒烤店被《人生一串》出品方給告了
    《人生一串》由B站和旗幟傳媒聯合出品,包括:《人生一串第一季》、《人生一串第二季》,每季均6集。根據B站數據顯示,《人生一串第一季》總播放量7693.1萬,追劇人數264.7萬,彈幕總數131.4萬;《人生一串第二季》共獲得9394.7萬播放量,264.7萬追劇人數,102.2萬彈幕數。
  • 碾壓《舌尖3》《深夜食堂》的《人生一串》才是真正的深夜食堂
    記得當時無論是豆瓣還是熱搜上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中國的深夜食堂,就是大排檔、夜宵攤、燒烤攤。這句話說得沒錯,每到深夜,人多的地方也許不是酒吧,不是網吧,但是在夜宵攤錢,一定匯集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燒烤攤上的老闆,最能懂得每個人。
  • 這家深夜燒烤攤,才配叫做南京的「人生一串」.
    我的朋友是個北方糙漢,每次帶他吃燒烤,他總是一副悵然若失的小媳婦樣兒。吃完我突然就懂了,這位朋友嘴裡的「不dei勁」,到底是什麼感受。《人生一串》裡,人們在大棚裡擼串到暢快的畫面,現在的南京卻極少能見到,露天燒烤攤近乎絕跡,連煙火都克制到拘謹。餘姐燒烤攤像曾經的青春,也像最後的狂歡。
  • 《人生一串》第二季唯一一家成都燒烤店"上線"
    在百度詞條中被冠以「現象級紀錄片」,被千萬網友稱為「中國版《深夜食堂》」的《人生一串》第二季,帶著直逼第一季6376萬的B站(嗶哩嗶哩網站)播放量,與觀眾告別。兩季,12集,50多個燒烤店主的故事,直到第二季臨近收官,唯一一家坐標成都的燒烤店「上線」。《人生一串》羞澀地遞上一串成都的烤雞翹翹(雞屁股),莫不是對成都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認證的「美食之都」有什麼誤解?
  • 《人生一串2》燒烤文案真香,網友:這才是真正的「深夜食堂」
    《人生一串2》來了「致我們七葷八素的口腹之慾。」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人生一串2》宣傳海報沿用了上一季主題。看到這句文案的瞬間,品牌君恍然間覺得時間仿佛退出了一年前,那個滋滋冒油、炙熱無比的夏天。
  • 豆瓣8.9分的《人生一串》對這裡情有獨鍾
    第一門戶網站 本地值得信賴的公眾號夏日夜晚的微風令人沉醉街頭巷尾煙火繚繞燈火闌珊外人群湧動一把烤串,幾瓶啤酒,三五摯友這便是哈爾濱人最享受的生活哈爾濱的燒烤好吃、有特色特別是在道外區有很多「老字號」的燒烤店菜單上有很多你沒見過的「名詞」這不,最近大火的紀錄片《人生一串》就來到了位於哈爾濱道外區的松光電影院胡同的道外老太太燒烤店進了為期3天的拍攝「幾串烤肉,一杯美酒,這就是深夜路邊的那份得意。
  • 揚州這家燒烤店入鏡網紅紀錄片《人生一串》,和一所中學有關……
    最近,一部紀錄片受到網友追捧 堪稱「新晉網紅」 它就是 《人生一串
  • 《人生一串2》:生活不過是燒烤配酒,越過越有
    這句扎心臺詞來自於《人生一串2》,第一集剛播出,便給觀眾們心上撒了一把鹽,這把鹽又鹹又澀,卻給了忙碌的人一個歇一歇的理由。目前,它在豆瓣評分8.7分。文案依然是穩中帶皮,配音端正的說著騷話,鏡頭把食物拍的細膩,滋滋冒油,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美食的焦香酥脆。
  • 豆瓣8.9分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燒烤版的舌尖上的中國!
    今天小編剛大病初癒,就忍不住想跟大家安利一部美食記錄片《人生一串》!這部B站製作團隊專程去往30個城市500多家傳奇燒烤攤,精心打造的一部大眾美食燒烤專題片——《人生一串》。就是這部紀錄片,陪伴了小編四天,頑強的抵抗病魔的折磨。
  • 燒烤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2》怎樣實現差異化競爭?
    《人生一串》第一季走進中國30個城市的500多家傳奇燒烤攤,作為國內首檔呈現國人燒烤情結的紀錄片,饞哭無數「無肉不歡」的擼串重度愛好者。美食界最旺盛人氣自《舌尖上的中國》締造中國美食紀錄片神話之後,創作者陸續從不同角度、領域、題材挖掘中國美味佳餚,一時間,味蕾之旅成了紀錄片最熱門的選題之一。
  • 《人生一串》:江湖路遠 人生串長
    伴隨著熟悉的煙嗓旁白,《人生一串》第二季在這個夏天再次刺激廣大觀眾的味蕾,播出一月,超過5000萬的點擊量、8.6分的豆瓣評分、9.7分的B站評分、滿屏的「多謝款待」都足以證明,面對層出不窮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第二季又火了。
  • 和《宵夜江湖》進了同一家燒烤店《人生一串2》贏在文案
    《人生一串2》的文案則常常被網友點名「加雞腿」,這回也是相當皮。「瀋陽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藏在陋巷中的小店,才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當你一不小心來到琴江小街,來到那個同名的燒烤門臉兒,相互會意的神秘眼神,會讓人覺得有一絲怪異。」
  • 和《宵夜江湖》進了同一家燒烤店 《人生一串2》贏在文案
    《人生一串2》的文案則常常被網友點名「加雞腿」,這回也是相當皮。「瀋陽人都明白一個道理,藏在陋巷中的小店,才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當你一不小心來到琴江小街,來到那個同名的燒烤門臉兒,相互會意的神秘眼神,會讓人覺得有一絲怪異。」
  • 《人生一串》解千愁,這才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
    熱鬧,是中國的風味;煙火氣,是美食的品格。人生一串解千愁,這部美食治癒的佳作是中國人的真實寫照。每一口,都深入靈魂。在本地,牛肉小串叫把把燒,鮮嫩入味,一口一串,吃起來很有意思。讓生蠔在烤盤上滋滋作響,可謂是夜晚最美妙的聲音。本地人還有一種原味吃法:不開蓋、不放調料、直接烤熟。這樣的生蠔,鮮味最足。醬油和芥末調成的醬汁,是原味燒蠔的最佳拍檔。
  • 從《人生一串》到《但是還有書籍》,B站的紀錄片活躍用戶已破6500萬
    從《人生一串》《歷史那些事》到《川味3》《但是還有書籍》,B站通過「小而美」的主題、年輕化的鏡頭表達、克制的情感共鳴製作了無數個口碑佳作,積累了相當龐大的紀錄片粉絲基數,讓觀眾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到了「生活」和「熱愛」。
  • 只拍燒烤攤的《人生一串》,究竟好在哪裡?拍了兩季還能讓人上頭
    中國人對吃情有獨鍾,烹飪美食的花樣也是五花八門,但要說起最接地氣、最讓人放鬆的美食,當屬擼串兒了。2018年,一部專注燒烤的記錄片《人生一串》橫空出世,一舉拿下了豆瓣9.0分以及6000多萬的播放量。作為中國第一部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拍出了市井風味還有煙火氣,再加上令人拍案叫絕的文案,讓《人生一串》吸引了不少粉絲。而在7月10日,《人生一串》播出了第二季。完結撒花時,留下了滿滿的「多謝款待」的彈幕。
  • 未來餐飲行業四大趨勢:健康餐飲流行 智能化深入等
    中國的餐飲行業是朝陽行業中蓬勃發展的一種傳統產業。近年來,我國的餐飲業發展非常迅速,餐飲業營業額連續20多年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預計未來將保持18%以上速度發展,行業發展前景看好,可以說我國正迎來一個餐飲業大發展的時期,市場潛力巨大,前景非常廣闊,長期發展趨勢良好。
  • 餐飲行業投資機會分析:中式餐飲,中國大消費最燃賽道
    中式餐飲大有可為中國餐飲行業總體快速增長中國餐飲服務市場收入從 2014 年的 2.8 萬億元增長至 中國餐飲行業連鎖化率和集中度的提升空間大國內餐飲行業競爭格局非常分散,是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對標美國,中國餐飲行業和快餐賽道大有可為 中國餐飲佔社零比重低於美國、人均餐飲消費提升空間大:2019 年,美國餐飲市場收入達約 5.5 萬億元,中國餐飲市場規模與之相差不大,但考慮到中美人口差異,中國的年人均餐飲消費(3,286 元)僅為美國(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