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澳大利亞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中國對自澳大利亞進口大麥採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向中方提出磋商請求。中方已經收到該磋商請求。
其實,中國才是世界上受到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最近中澳之間貿易的話題很多,對大麥執行雙反調查及徵收關稅其實是「舊聞」了 ,這是中國商務部門早在今年5月份就作出的裁定,當時是經過一年半的調查確認澳方大麥存在傾銷行為。最近卻因為澳方上訴到WTO仲裁又重新回到公眾視線,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說,對澳大大麥雙反調查是完全符合WTO規則的,所謂「久病成醫」,中國受到了那麼多的反傾銷調查,就是以前不會現在也學會了,又怎麼可能不按照WTO的規則行事呢!那麼WTO對雙反調查又是如何規定的?澳洲大麥是否存在傾銷或者補貼行為?對此,我們做幾點簡單的分析。
首先,WTO對雙反調查及反傾銷措施是如何規定的?
WTO規定要對某個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才行,一是存在傾銷事實,二是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的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三是傾銷和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按照相關規定,商務部組織了調查並公布了最終裁定結果(詳細見商務部公告2020年第15號 關於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反補貼調查最終裁定的公告 ),該公告對案件的立案、磋商及調查過程做了詳細的說明,調查結果是完全公開的,對澳大利亞大麥產品徵收關稅也是依據WTO的相關規則作出的正當的反傾銷措施。
其次,澳洲大麥是否存在傾銷或補貼行為?
在商務部的最終裁定報告中,我們看到澳大利亞政府實施了多個農業扶持項目,包括可持續農村用水和基礎設施項目、南澳大利亞州灌溉效率改進項目、維多利亞州農業基礎設施和就業基金項目等等數十個農業補貼項目,涉及補貼基金數百億澳元,大家可能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政府支持啊,但如果按照WTO的規則,就是屬於產業補貼行為,別的國家也是這樣對我們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此外,調查組還走訪了江蘇等重要國內大麥產區和相關企業,確認了澳洲進口大麥對國內大麥產業已經造成了事實上的衝擊。據此,才做了徵收關稅的反傾銷措施。
再次,貿易爭端的解決需要仲裁更需要妥協。
根據此前媒體報導的消息,澳大利亞已經向WTO提出了仲裁,而12月16日,澳大利亞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中國對自澳大利亞進口大麥採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向中方提出磋商請求。中方已經收到該磋商請求。這個其實就是談判了,談判自然就是需要雙方的妥協和讓步,澳洲大麥最大的買主就是中國,自然不願意生意沒了,中國發起的雙反調查也不能說一點別的原因也沒有,這種事情在國際貿易中是非常常見的,都是為了保護各自的利益不受損害而已,很多時候是不能用簡單的對與錯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