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受訪青年表示「文化消費」升級了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87.5%受訪青年表示「文化消費」升級了

  受訪青年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

  作為一檔專業舞蹈創編競技綜藝,《舞蹈風暴》第一季和正在播出的第二季,豆瓣評分分別高達9.2分、9.4分,以豐富的舞蹈元素、專業的舞蹈技術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近些年,年輕人在線下觀看舞蹈演出、舞劇、音樂會等的熱情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今,這類「小眾」藝術已經不再「小眾」。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日常生活中,受訪青年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87.5%的受訪青年感到,近些年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了。

  受訪青年線下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李璇(化名)超級喜歡看《舞蹈風暴》這檔節目。「選手都是專業出身,很多都有各大院團首席或冠軍的身份。觀眾不光能欣賞美的舞蹈,更像在看『神仙打架』,有一種藝術交流的性質。節目打破了舞種界限,不僅有多舞種融合,更有創新。」李璇說,節目讓觀眾有了難得的單純欣賞和了解舞蹈的機會。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周星表示,年輕人欣賞某一類節目,反映了他們對於一種文化的需求。「線上的需求會推動他們進行線下的關注與消費」。

  調查中,74.8%的受訪青年都看過《舞蹈風暴》這檔綜藝節目。看過節目的青年觀眾中,82.9%都表示喜歡看。

  62.8%的受訪青年表示,之所以喜歡看這檔節目,是因為能觀看專業頂尖舞者同臺競技,59.6%的受訪青年表示可以了解和欣賞不同舞蹈種類和風格。

  李璇平時經常會去看話劇、音樂劇。前不久,她剛看了開心麻花的《醉後贏家》《戀愛吧!人類》。在她看來,劇場藝術是「一次性藝術」,沒有重來,一條到底,特別考驗演員的功底和現場發揮,「很多演員的現場魅力深深吸引到我。現在好劇本越來越多,希望會有更多機會去現場感悟和享受」。

  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吳嘉偉(化名),平時對話劇、音樂劇關注比較多,「這種現場表演,演員服裝、舞臺效果等都非常美,令人賞心悅目。而且很多劇的內容都非常有深意,值得觀眾去思考」。

  劉璐今年讀大三,非常喜愛京劇。最近看了一場京劇傳統劇目《紅鬃烈馬》,講述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劇情凝練,前後跨度18年,還融合了不少武打技巧和唱腔技巧的展示,非常值得一看」。

  平時生活中,年輕人經常關注和觀看哪些表演?調查中,舞蹈(57.7%)和音樂會(50.1%)的選擇比例超過半數。其他還有:舞劇(38.1%)、音樂劇(36.6%)、曲藝類表演(28.4%)、話劇(21.4%)、歌劇(20.9%)。

  大家觀看藝術表演能收穫什麼?60.2%的受訪青年認為能得到藝術氣質的薰陶,59.2%的受訪青年表示能夠放鬆身心,50.6%的受訪青年能在精神上獲得滿足。其他主要還有:欣賞水準的提高(47.0%),緩解焦躁情緒(32.4%)。

  87.5%受訪青年感到,近些年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了

  「我身邊不少朋友也都喜歡看音樂劇、話劇、舞劇等,大家互相推薦,一起討論。我感覺最近一兩年看的音樂劇,上座率基本都在80%以上,年輕人挺多的。」 李璇說。

  87.5%的受訪青年感到,近些年,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了。交互分析發現,越在基層感受越明顯,城鎮或縣城的受訪者選擇比例最高(90.0%),其次是三四線城市(88.8%)。

  周星分析,從一定程度上說,年輕人文化消費的確有所升級。同時,創作者、媒介機構、節目提供商等供給側對文化的感知、認知也升級了,打破了以往偏向娛樂化、商業化的態勢,使得青年文化消費需求進一步得到了催發。

  吳嘉偉分析,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一是現在娛樂休閒更加多樣化,年輕人涉獵廣了;二是大家更注重精神上的充實,經濟水平的提高讓人們更願意從線上走到線下;三是我們社會文化素養普遍提高,對文化消費的需求也就更大;四是國家對於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動,以及幾檔綜藝節目的促進。

  劉璐感到,社交媒體在年輕人看劇看展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看完後去某平臺發感言、打卡,既標記了悠閒優雅的生活,又能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者的關注,還顯得自己有欣賞水準」。

  至於年輕人欣賞水準提高的原因,69.2%的受訪青年認為是家庭更加重視子女才藝的投資,激發興趣,66.8%的受訪青年指出年輕人更注重追求精神生活享受,51.3%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素質教育的結果。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文化消費提升的現象,反映出我國文化市場的成熟和繁榮,也體現了人們整體文化自信的提升。「最近幾年人們對於成語詩詞、戲曲等傳統文化內容有了更明顯的偏好,成為一種消費時尚」。他還提到,現在年輕人整體文化素養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比起他們的父輩,90後、00後接受的教育更全面系統,文化教育也更均衡。在此基礎上,他們的文化消費會更自覺、更具有個性」。

  受訪青年中,男性佔46.0%,女性佔54.0%。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5.6%,二線城市的佔47.1%,三四線城市的佔15.3%,城鎮或縣城的佔1.5%,農村的佔0.5%。

  (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洪靜瀾)

相關焦點

  • 年輕人文化消費升級說明什麼
    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顯示,日常生活中,受訪青年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87.5%的受訪青年感到,近些年年輕人的「文化消費」升級了。(見12月24日《中國青年報》)年輕人是文化消費的主流群體,他們的消費趨勢有諸多價值與意義。年輕人文化消費的變化,反映他們進行文化消費目的不再只是單純娛樂。
  • 調查:九成受訪青年確認自己有「興趣圈」旅遊居榜首
    調查中,71.0%的受訪青年表示可以增長見識、拓寬視野,63.7%的青年找到了趣味相同的朋友,41.4%的青年認為可以獲得成就感,18.6%的青年將興趣升級為了賺錢技能。cos圈(動漫、遊戲角色扮演)、軍迷圈、粉絲圈、攝影圈……當下很多年輕人圍繞個人興趣形成了獨特的「興趣圈」。他們在自己的「興趣圈」內投入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並將興趣變成了自己的專長。
  • 調查報告丨「傳統文化+數字經濟」正成為青年消費新風尚
    有92.95%的受訪青年認為漢字很潮、做服飾Logo也很時尚,認為用漢字做Logo「很土,不好意思穿出去」的比例僅佔3.68%,還有3.37%的受訪青年表示「無所謂,不太關心」。由此可見,國人的文化自信總體上已有顯著提升。
  • 遊戲引入歷史 91.7%受訪青年指出要以尊重史實為底線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82名18歲-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0.3%的受訪青年反感遊戲與史實不符的情況,73.0%的受訪青年認為遊戲可以和歷史很好地融合。91.7%的受訪青年認同,遊戲中引入歷史需要以尊重史實為底線。調查中,93.6%的受訪青年平時玩遊戲。
  • 半數以上受訪青年意識到要多體諒家人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12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身體健康和家庭關係是受訪青年在2020年最滿意的兩個方面。經歷了2020年,61.1%的受訪青年認識到了「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開始重視存款、消費有度,57.0%的受訪青年意識到要多體諒家人,收斂脾氣性子。
  • 調查:87.3%受訪家長稱周圍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中小學生多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3%的受訪家長表示自己周圍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中小學生多,中小學生普遍都有電子設備以及網遊對年齡、遊戲時長等不設限被認為是中小學生沉迷網遊的兩個最主要原因。93.2%的受訪家長提醒在暑期要特別注意和防範孩子網遊成癮。
  • 消費場景升級迭代新趨勢:花果園打造「青年文化社交圈」
    在花果園中環廣場漢服體驗館中,青年們換上仙氣飄飄的漢服,體驗穿越千年時光的感受;明星餐廳「賢合莊」裡,老式玻璃窗、灰牆白磚詮釋著市井傳統文化;自創服飾工作室裡,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在這裡伴隨著茶香、花香得到沉澱……以青年文化社交為新動力,推動消費場景升級,實現「文化搭臺、跨界娛樂、集合消費」的多元化盈利模式,全方位激活青年文化市場消費,正在成為花果園商圈的一個新發展趨勢
  • 青年的咖啡館消費文化
    青年的咖啡館消費文化   作者:嚴霞   來源:《青年探索》2016 年第 20166 期 第 5-13 頁   摘要:近年,咖啡館消費深受城市青年群體喜愛。
  • 文化消費升級提升生活品質
    視頻引領內容付費  當文化消費行為受到自我提升意願驅動時,人們對網絡文化消費提出更高要求,通過衡量其內容價值,判斷是否值得買單。在新媒體與知識付費時代,哪些網絡文化消費更受人歡迎呢?  受訪者對網絡視頻類內容的消費認可度超過閱讀類、音頻類內容。
  • 三聲新青年:新一輪消費升級開啟,影視行業升級進行時
    他認為前者導致電影的消費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新青年在電影行業來看,和上一代的消費者較大的不同,是對於內容消費方面的全方位的升級。」朱承華表示,「在我們父母這一輩,電影消費更多是行為方式的消費,而新青年把這種消費方式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東方夢工廠由美國夢工廠與華人文化合資成立,去年推出首部作品《功夫熊貓3》,拿下內地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 《文化名人訪》16位嘉賓解讀「文化消費是什麼?」(二)
    文化旅遊要以文化做靈魂 旅遊為載體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在《文化名人訪》中談到文化傳承中文化旅遊中的文化消費問題時表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的旅遊是沒有內涵的
  • 近半數受訪青年遇到過假「青旅」 如何避開假「青旅」的「坑」
    但是,目前一些人用自住房辦旅館,掛上「青年旅舍」的牌子。很多這樣的「青年旅舍」沒有經過認證,衛生狀況堪憂,管理混亂。  近日,對2000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6%的受訪青年外出旅行時住過青年旅舍,59.6%的受訪青年表示知道如何分辨青年旅舍的真假,47.8%的受訪青年稱遇到過不符合規定的假「青旅」,67.2%的受訪青年建議加強對青年旅舍的審核。
  • 小鎮青年生活方式看齊一線城市,成為奢侈品消費新生力量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要客研究院、京東日前聯合發布《2019中國小鎮青年奢侈品消費報告》,報告顯示,京東11.11奢侈品首小時業績增長222%,全日業績增長55%、比當年6.18增長112%,中國消費持續升級、奢侈品網絡銷售高速成長,綜合型電商平臺優勢明顯,高流量保證獲客能力。
  • 90.7%受訪職場青年有職場B計劃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職場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7%的受訪職場青年有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和充實空閒時間是受訪青年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  在杭州從事廣告運營工作的陳曉(化名),有一副好嗓音,上大學時就做過許多社團活動的主持人。
  • 74.9%受訪青年認為「特別」的畢業照會讓大學生活更加難忘
    中青在線北京5月1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杜園春) 臨近畢業,除了忙畢業答辯,拍攝畢業照也是大學畢業生們的「畢業流程」之一。5月9日,安徽阜陽師範學院籃球班的男生們穿婚紗拍畢業照圓了「沒與女生上過課」的夢。你畢業時拍畢業照了嗎?有哪些創意?
  • 調查:九成受訪青年願意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8.8%的受訪青年表示父母能非常熟練地使用電子產品,90.0%的受訪青年願意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97.6%的受訪青年希望電子產品更「老年友好」。受訪青年中,男性佔47.9%,女性佔52.1%。
  • 孩子間發生衝突 49.5%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3名未成年人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之間發生衝突,49.5%的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8.0%的受訪家長不會,42.5%的人會視情況而定。67.7%的受訪家長認為要引導孩子掌握一些交往技巧。
  • 要客研究院與京東聯合發布《2019中國小鎮青年奢侈品消費報告》
    ——京東11. 11 期間,奢侈品在新興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30.12%,,受益於消費升級和渠道下沉,有錢有閒有追求的小鎮青年生活方式看齊一線城市,成為奢侈品消費新生力量。
  • 增加收入和充實空閒時間是受訪青年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職場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7%的受訪職場青年有職場B計劃,增加收入和充實空閒時間是受訪青年發展職場B計劃的主要目的。在杭州從事廣告運營工作的陳曉(化名),有一副好嗓音,上大學時就做過許多社團活動的主持人。現在他在本職工作外做配音、主持等兼職,「作品發到自媒體平臺上,點讚關注的人還不少」。
  • 63.2%受訪都市異鄉青年經歷過一年內多次搬家
    都市異鄉青年掙錢租房還貸 同齡小城青年攢錢買奢侈品對於在城市生活工作的異鄉青年,居住是生活中的一大重要開支。在他們每個月的支出項中,絕大多數人都會有房租或房貸這一項。數據報告顯示,72.1%的受訪青年需要將每月四分之一以上的薪水都用於交付房租/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