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紅色文化帶動旅遊產業「活」起來

2020-12-12 瓜州發布

在瓜州縣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紅西路軍祁連山爬冰臥雪、突圍王家屯、鏖戰白墩子、血戰紅柳園、穿越風沙戈壁挺進新疆的戰鬥歷程在這裡集中展現。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一尊尊雕塑,再現了當年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英勇奮戰、血戰祁連的悲壯歷程。大批的省內外遊客陸續來到這裡,瞻仰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文化。

參觀遊客 李鐵道:「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展現的這一段歷史,對於我們每個瓜州人來說應該都是不陌生的,從小我們就聽著這些個故事長大,這些本土的文化旅遊資源很值得被深挖。」

瓜州縣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與紅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連為一體,佔地面積7萬餘平方米、布展2400平方米,主展景區由紀念塔、李卓然陵園、紀念展館和紀念廣場組成,現已被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集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文化和旅遊新景觀,每年吸引大批省內外參觀者。

近年來,瓜州縣搶抓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機遇,把「紅色文化」開發納入全縣文化旅遊發展總體部署,積極打造革命歷史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形成了紅西路軍最後一戰歷史綜合展陳、專題陳列、展館講解、體驗教學、流動宣講、基地培訓的宣傳教育格局,瓜州已經成為縣域內外群眾了解紅色文化、汲取紅軍精神的最佳「打卡地」。

湖北遊客鄭軸:「在這裡,我看到了革命先烈是如何為祖國、為人民不畏艱辛、浴血奮戰的,心靈受到了洗禮。今後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偉大祖國貢獻力量。」

走進瓜州縣西湖鎮「鄉村記憶館」,草泥塗抹的牆壁、紅軍的舊布鞋、紅軍過雪山用過的拐杖等「紅色記憶」成為該館展覽的重要元素。在政府的支持下,瓜州縣西湖鎮深入挖掘紅色文化,集中民間的資源,將紅色元素保護下來,呈現給廣大市民群眾,既學習了歷史文化,又接受了紅色教育。

瓜州縣西湖鎮黨委書記 馬明:「鄉村記憶館記錄了鄉村發展變遷,承載著村民的時代記憶。現如今,鄉史館已經成為凝聚初心的鮮活載體。我們將繼續探索發展智慧、生態、高效、觀光農業,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瓜州縣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依託「玄奘之路、張芝書法、紅色足跡、邊關古城、石窟藝術」五大文化品牌,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蘑菇臺、老縣城、白墩子、紅柳園、西路軍最後一戰紀念塔、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等革命遺址,力鼎寓教於遊、寓學於樂的紅色培訓教育模式,推動形成區域文化融合發展。不斷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打造紅色文化主題景區,大力開發紅色旅遊,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承力和影響力,撬動區域文旅、城旅、體旅、交旅融合體快速發展,探索出一條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新路子,構建全域旅遊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今年,截至目前,瓜州縣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紅西路軍蘑菇臺軍事會議陳列室接待縣內外團體630個,參觀人數4.9萬人次,開展西路軍史專題講座153場次,其中,承辦玉門鐵人幹部學院幹部培訓8期、承辦張掖市委黨校紅色文化現場教學班2期、嘉峪關、敦煌、廣州惠州等旅行社現場培訓3期,承辦敦煌、酒泉等旅行社紅色文化教學點現場教學22場次,配合開展西徵重訪紅色文化講座78場次,為縣內外各單位上黨課28場。

相關焦點

  • 瓜州 做「活」文化 帶「火」旅遊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朱丹丹大型戶外雕塑「戈壁方舟」、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館、草聖故裡文化產業園……深秋時節,具有瓜州地標的旅遊「打卡地」吸引著眾多遊客。在瓜州縣榆林大道截山入口,一座造型獨特、主題鮮明、寓意深刻的藝術作品——大型戶外雕塑「戈壁方舟」吸引著遊客的眼球,遊客們讚不絕口。
  • 「活起來」「走出去」「火起來」廣至鄉洮硯產業大有可為
    洮硯是廣至藏族鄉移民群眾從老家遷來的產業。為摘掉「窮」帽子,洮硯村藝人發揮洮硯雕刻專長,大力宣傳洮硯歷史文化,帶動洮硯雕刻產業發展,增加群眾經濟收入。  在廣至藏族鄉洮硯村,洮硯加工廠、雕刻室及展廳,一應俱全。一所廢棄小學上建起來的洮硯文化產業工匠創新示範基地古色古香。
  • 瓜州:大力弘揚紅色文化
    講解員向遊客講解西路軍徵戰歷程「通過講述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能讓我們更多的人了解紅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銘記他們為黨為人民英勇奉獻的精神,讓我們更加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感恩
  • 甘肅瓜州絲路古蹟「打包外銷」:守「祖產」留歷史記憶
    瓜州縣紅色文旅產業發展研討會20日在當地舉行。瓜州縣委書記宋誠介紹說,瓜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以鎖陽城為主的古城60餘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全縣不可移動文物點達465處,是目前考證全國古城最多的縣。位於瓜州縣境內的世界文化遺產鎖陽城遺址。
  • 瓜州:「雲端」秀非遺  傳承展匠心
    為摘掉「窮」帽子,洮硯村雕刻藝人,就地發揮具有洮硯雕刻手藝群眾的特長,大力宣傳洮硯歷史文化,領辦或帶動洮硯雕刻項目發展,增加群眾經濟收入。在瓜州縣廣至藏族鄉洮硯村,洮硯加工廠、雕刻室及展房……一所廢棄小學上建起來的洮硯文化產業工匠創新示範基地古色古香。
  • 瓜州:打好「文旅融合牌」,念活「全域旅遊經」
    今年,瓜州縣主動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整合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生態建設、鄉村產業等優勢,全力推動農業、文化、交通、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鎖陽城景區、榆林窟景區、草聖故裡文化景區、紅西路軍安西戰役紀念景區、雙塔湖旅遊景區、玄奘取經博物館「五區一館」建設,全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接待水平
  • 打好「文旅融合牌」 念活「全域旅遊經」
    近年來,瓜州縣按照「打敦煌牌、走融合路」的發展思路,主動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建設,著力打造瓜敦旅遊1小時經濟圈,整合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生態建設、鄉村產業等優勢,全力推動農業、文化、交通、旅遊深度融合發展。上半年,瓜州縣重點文化項目資產總額達17.38億元,新建、續建重點文化旅遊項目4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51.83萬元;全縣接待遊客23.7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16億元。
  • 多彩瓜州引客來
    「周末了,帶孩子來瓜州轉一轉,看到戈壁方舟的雕塑很震撼。」來自玉門的遊客王海利說。瓜州縣堅持以打造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的重點融合區為目標,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打造了戈壁雕塑藝術長廊,「大地之子」「無界」「戈壁方舟」等大型戶外雕塑,將戈壁雕塑藝術長廊裝扮得亮麗多姿,成為瓜州旅遊新名片。在瓜州縣城,草聖故裡文化產業園集書法藝術傳承發展、旅遊、展覽、交流等於一體,吸引著八方來客。
  • 文化「活起來」·旅遊「火起來」
    文化「活起來」·旅遊「火起來」 2021-01-12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瓜州:守住文化「根脈」新添鄉村旅遊新「地標」
    據瓜州縣西湖鎮副鎮長謝玉國介紹,為了留住村民的舊光陰,讓百姓「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鎮上著眼於發展壯大農旅產業規模,用草泥塗抹的牆壁、暖色調的燈光、原生態的裝飾以及1000餘件老舊的物件、簡易的器物,將農耕源流、農耕風貌、交通運輸、紡織衣飾等元素匯集起來,勾勒出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農村生活、生產、教學的場景,全方位勾畫出了近現代瓜州農耕文化的全景圖。
  • 福建省人大代表廖麗芸:興旺「紅色產業」 帶動鄉村振興
    福建省人大代表、古田會議紀念館講解員廖麗芸在走進人民網福建演播室時,與網友分享了建議,她認為,應通過黨建引領「紅色產業」興旺、提振鄉村振興。90年前,古田會議在廖氏宗祠裡召開。作為廖氏家族第29代傳人,廖麗芸在會議紀念館已經連續10年講解了3000多場活動、接待參訓人員20餘萬人次,是紅色文化傳播的親歷者,也是「紅色產業」發展的見證人。
  • ...甘肅瓜州第七屆張芝文化藝術節暨「張芝獎」全國書法作品展開幕
    酒泉市政協主席楊小麗宣布:甘肅·瓜州第七屆張芝文化藝術節暨張芝獎全國書法作品展開幕。甘肅省文旅廳副廳長田學功做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近年來,瓜州縣以張芝、玄奘、石窟、古城、紅色文化五個特色文化品牌為核心,狠抓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了以草聖故裡文化產業園為代表的現代文化產業集群,推動形成了產業文化與群眾文化相輔相成、特色文化與城市文化協調發展。使得瓜州成為敦煌1小時經濟旅遊圈名符其實的「橋頭堡壘」。。
  • 紅色旅遊:如何挖掘紅色基因的文化內涵
    「網際網路+旅遊」的興起為紅色景區的旅遊產業帶來新思路,各地的博物館、紀念館等開始注重引入網際網路、VR、全息投影等新技術,在技術的輔助下更直觀生動地呈現歷史事件和場景,讓紅色歷史「活」起來。遊客可以通過沉浸式體驗獲得內心的震撼,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 草書名家雲集翰墨瓜州 「草聖」故裡再掀漢風古韻
    活動以「做大張芝文化品牌、傳承書法藝術、培育書法新人、造就書法高地」為主題,以帶動文化旅遊業發展為目標,旨在傳承草聖遺風,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把瓜州打造成集書法研究、創作、培訓、展覽、交易、鑑賞為一體的書法藝術聖地,進一步提升瓜州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瓜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點燃「紅色引擎」 帶動「紅色之旅」
    同時,結合紅色元素,開發出系列紅色產品。在規劃和建築風貌設計上,保持當地文化特徵,儘可能恢復傳統文化標識,結合地形和建築功能,充分考慮鄉村田園生活的元素,打造具有歷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休閒旅遊服務型村莊。
  • 讓成語文化活起來
    (原標題:讓成語文化活起來)
  • 朝著「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邁進——韶山:紅色旅遊分外火
    為推介韶山至井岡山沿線及湘贛邊豐富的紅色文化及旅遊資源,推動韶山至井岡山旅遊鐵路建設,助力鞏固湘贛邊區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湖南日報社派出記者,赴「兩山」及沿線採訪,從今天起推出「韶山連井岡 湘贛今更紅」專欄,敬請關注。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彭婷 蔣睿 曾佰龍深冬的韶山,氣溫雖低,紅色旅遊熱度絲毫不減。
  • 單霽翔:讓澳門文化「活」起來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澳門特區深度融入了「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戰略定位成為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一極,澳門的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面臨著嶄新的格局。在此背景之下,澳門自強文創智庫的成立恰逢其時。
  • 瓜州玄奘取經博物館,被人遺忘的角落,瓜州旅遊的雞肋
    瓜州玄奘取經博物館坐落在瓜州縣城東約1公裡的地方,周邊有瓜州張芝公園,地理位置優越,作為酒泉人曾經無數次去過瓜州,也不曾想起去這個地方。瓜州玄奘取經博物館周邊交通便利,佔地68畝,2012年開工建設,2016年開館。
  • 葉紅專來龍山調研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工作|葉紅專|文化旅遊|龍山縣|...
    ,州級領導劉小剛、向頂天、彭延敏,以及州直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行,到龍山縣調研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工作。葉紅專叮囑景區負責人,要用好用活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把文化資源轉化成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新模式,對接好市場需求,讓遊客有美景可看、有文化可品、有故事可聽、有娛樂項目可玩,更好地體驗「神秘湘西」文化旅遊的魅力。要做好「旅遊+」文章,推動旅遊與農業、工業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以「一業興」 帶動「百業旺」,讓群眾從產業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