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山一片清幽地,走下山滿城煙火氣,這是濟南人都知道的佛慧山

2020-09-15 儲己圖文

佛慧山是濟南人都知道的一座山,它和老濟南的三大風景名勝區之一的千佛山隔著一條路,隨著文化旅遊業的不斷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大千佛山風景區的一部分。

濟南的城市發展,讓佛慧山從城外走到了城內,它成了濟南人鍛鍊休閒健身的好去處,也是鬧市區的清幽之地。

佛慧山,看名字,就知道一定和佛教文化有關係。不錯,佛慧山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隋唐時,山下建有寺廟,名佛慧寺,山名由此而來。到了明初,濟南府城內的開元寺被官府徵用改為府署,僧眾遷移於此,改稱開元寺。寺廟三面環山,周圍松柏蒼翠,是修心養性的寶地。後來逐漸沒落,現僅存遺址。

寺廟沒有了,但遺址周圍崖壁上的歷代摩崖刻石仍依稀可見,「巖德猶龍」、「山高水長」雄渾遒勁,透著一種剛柔並濟的美。讓人覺得可惜的是,許多開鑿於唐代的佛教造像都已損壞,令很多遊人駐足於此扼腕嘆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甘露泉,靜靜地坐落於山崖一角,長年流水不幹,據說水質清冽甘甜,當年僧人在這裡取水做飯,現在遊人至此只能想像千百年前的場景。

佛慧山還有一個名字,老濟南人叫它「大佛頭山」。大佛頭山的名字來源於佛慧山山陰的摩崖巨佛頭像,大佛頭像高近8米,寬4米,開鑿於北宋景佑二年,即公元1035年,距今已近千年,天氣好的時候,從山腳下很遠處就可以看到它。為了保護佛像,後人依山就勢修築了拱形佛龕,清代同治年間書法家、進士、濟南歷城人張英麟題寫匾額「大雄寶殿」,字體莊重典雅,為人稱道。

從大佛頭沿山間棧道西行不遠,便可以看到黃石崖造像,黃石崖造像開鑿於北魏時期,前後歷經十七年,距今近1500年,是山東省存留最早的佛教摩崖石刻造像群,千年風雨,雖然多數造像已是殘頭斷臂,但它們見證了佛慧山及濟南周邊佛教文化的興起和發展,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

佛慧山不但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而且自然景色秀麗。新修建的千米畫廊沿懸崖蜿蜒起伏,非常壯觀,一路走來,松柏相伴,觀景臺居高臨下,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山間供遊人休憩的小亭古樸典雅,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

若是晴天,登臨佛慧山頂,濟南市區的繁華景象,盡收眼底。但是,在陰雨天氣爬佛慧山,遊人如織的場景不見了,自有另一番美妙的感受。

夏日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幾個爬山愛好者驅車50公裡再次來到佛慧山,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沿登山路一路前行,偶爾可以碰到幾個上山下山的人。空氣很溼潤,祛除了夏天的焦躁,心情大好。

一座小亭子下,傳來了悠揚響亮的薩克斯聲,一位老先生正在陶醉地吹著自己喜歡的曲子,他腳上穿的紅鞋子與周圍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特別引人注目。看到有人圍過來觀賞傾聽,吹薩克斯的老先生更起勁了,圍觀的遊人不時鼓掌發出喝彩聲。一曲吹罷,我們要繼續趕路,老先生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上山慢行,下山請你們吃飯啊!」我們齊聲說謝謝。

薩克斯聲再度在山谷間飄揚,我們繼續前行。在一個拐彎處,我們偶遇了一位清潔工,看樣子大約60來歲,趁同行的趙兄去衛生間的空隙,我和這位老實的清潔工攀談起來。他慢悠悠地對我說:「現在這一行沒人願意幹,工資低不說,太辛苦了。為了搭班車到山上,早上五點鐘就得起來,有時連早晨飯都來不及吃,一直到下午五點才能下班,中午飯就在山上湊合著吃,當中沒有時間休息。更主要的是,幹這一行叫人瞧不起,有些人認為我們髒,遠遠地躲著走。但沒辦法,總比在家閒著強。」聽了他的話,我默然不語。之前我曾和趙兄聊起過退休之後幹什麼的話題,因為經常爬山的緣故,我們一度對山上的清潔工作挺感興趣,認為退休後到山上做個清潔工不錯,每天都能爬爬山,還能呼吸新鮮空氣,經過和這位清潔工的一番閒聊,才知道,原來他們竟有這麼多的心酸和無奈。

生活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只要堅持和努力,都能過得去。

相關焦點

  • 也記遊佛慧山
    這兩條小道很陡峭,我恐高沒有攀爬過。老卒不老先生的遊記發表於2019年9月29日,估計記述的是當日或前不久的一次遊山活動。這個時候山間的許多道路已經鋪設柏油或沙石或石階,比起之前好走很多,也失去了很多野趣。由於身體原因我這時已經有兩三年不來這一帶爬山了。2016年之前,至少有七八年,佛慧山一帶是我幾乎每天都遊走登臨的地方。
  • 濟南佛慧山上竟藏了個「松鼠部落」
    來源:濟南日報-愛濟南近日,愛濟南記者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轉發小松鼠的視頻,只見在市民拍攝的鏡頭下,可愛的小松鼠抱著核桃啃食,蹦蹦跳跳的樣子惹人喜愛。路過的市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幕。聽到敲擊核桃的聲音,可愛的小松鼠探頭探腦的從林間跑過來,他們和遊客一點也不陌生,甚至來到遊客身邊從手裡叼走核桃,蹦跳著消失在松林間。
  • 盛夏酷暑哪賦閒,佛慧山有一處「仙洞」很好玩兒
    佛慧山下原有古剎佛慧寺,明初改為開元寺,現已湮滅,僅存遺址。遺址處巖壁上,有唐代造像多尊,遭文革破壞。石壁上存有「山高水長」「逍遙遊」等雄渾遒勁的歷代題刻。佛慧山頂原有文筆塔,為明濟南知府平康裕所建,今已不存。懸崖下山泉滴漏。形成有「秋棠」「甘露」二泉。
  • 濟南佛慧山半山腰,登山男子突發心口疼坐地不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尉偉8月1日上午10點半,濟南消防千佛山救援站接到報警:一名中年男子在佛慧山風景區半山腰突發心口痛,躺在半山腰無法行動,需要消防到場救援。出警途中,消防員與報警人聯繫了解事發現場情況,並詢問其所在具體位置,經詢問了解到,他們這個旅遊團有40人,這名中老年男子爬到將近半山腰時出現心口痛,隨後無法行走,便躺在了半山腰,消防指戰員們加上了報警人微信,並掌握了事發位置。
  • 遊記濟南佛慧山
    《無題》 ------遊記濟南佛慧山周六青山綠水間;一人獨闖佛慧山。不羨鴛鴦不羨仙;山中風景賽江南。佛慧山,位於濟南千佛山南鄰,相隔一條馬路(旅遊路),屬於濟南近幾年開發的新的適合大眾的爬山地點,相關設施基本完善;且很多自然風光美不勝收。是濟南人休閒娛樂,親近自然的理想之地。周末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山,做有氧運動,甚是美哉。
  • 登上濟南的佛慧山,覽泉城景色
    今天,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登上了濟南的佛慧山。雖然還不到重陽節,我就「登高」遠望了!>大佛頭」而著名,據說隋文帝楊堅的母親是濟南人,後來他為母親大興佛寺。 在山腳,我先看到了一棵古老的「連理樹」這棵樹叫「五角楓」,它從根基部分分為兩個主幹,互相扶持,似一對夫妻相互依偎,同結連理,是美好愛情的象徵。沿著主道向上走,主道兩側是密密的叢林,不知不覺已來到「千年古道」,看著用鐵鏈封鎖的歷史,不由感嘆歷史長河雖由來已遠,後人卻感到近在眼前。這時,越向上走越陡,我已熱汗直流了,因為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希望,奮然攀登著。
  • 佛慧山,一個天然的觀景平臺,濟南城市風光盡收眼底
    佛慧山在千佛山的東南,也被稱為大佛的頭山,海拔460米,是濟南市內的最高點,可以登上山頂。佛慧山現在被設置在免費的山體公園,半山腰的散步道公裡畫廊是可以俯瞰泉城濟南的絕佳場所。佛慧山下有防空洞,市民可以休息。佛慧山的山勢峭壁,巨石危篤,山谷間縈迴。佛慧山是一個天然的瞭望臺,是一個可以俯瞰泉城濟南的絕佳場所,冬天煙霧多,城市上空變得灰暗。山的半山腰有人行道,還有幾個古老的小亭子。
  • 上山困難無美景,下山容易有遺憾,簡單地上山下山卻蘊含許多道理
    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頓悟,僅僅是感覺裡邊蘊含的道理,確實是大多數情況下都符合的。暫且把這種感悟叫做頓悟,頓悟這種事情可遇不可求,並不是自己一直想去碰就能夠碰得到的。以前經常在這座山上穿過,那時候開著車也沒有太陡的感覺,幾分鐘就過去了。可這一次的騎行真的讓我終身難忘,開始的漸漸吃力,到最後真的有點騎不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家裡囤了三個月的緣故,之前我也是一個非常愛運動的人。等到了山上之後就發現自己已經被累得有點虛脫,甚至打球都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道,身上還有勁兒,但是那股勁兒已經不知道怎麼去使。
  • 2020-10-24濟南佛慧山南側遊記
    上周去蚰蜒山路過時發現上山的道路很清晰,路過無數次,再不上去看看說不過去了。下山,天氣很好,佛慧山頂一遊。站在佛慧山頂,避開大佛頭,從一個小路下山,石頭很滑。
  • 定慧寺 | 蘇州滿城煙火氣中的一抹清幽
    觀前街熙熙攘攘,主幹道幹將路車水馬龍,與之交匯的鳳凰街美食如林,咫尺之處便藏著一處淡雅悠遠的古寺,寺院方正,曲徑幽深,唐宋古韻,小而圓融,雖貌不驚人,卻有著千年悠久的歷史。定慧寺源起唐代般若院子院,幾經戰火毀壞,如今僅存清代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四進建築,走過大殿前的唐制宮燈,還能捕捉到些許的唐風宋韻。
  • 生活觀察丨翻遊客背包「偷」東西,濟南佛慧山上藏著「神秘部落」
    秋高氣爽的時節去爬個佛慧山應該是很多濟南人必備出遊項目昨天,有網友發來一段視頻在登佛慧山的時候偶遇一隻愛&34;且膽大的松鼠寶寶整個作案過程都被拍下來了只見這隻小松鼠發現「獵物"後迅速出擊可是濟南人朋友圈裡的常客在濟南人的鏡頭下他們一直都是一副自來熟
  • 濟南這裡的風景,堪稱一絕!很多人知道,但可能都沒去過
    如果真有這樣的地方,濟南的佛慧山應可算一個。大部分時候,它都是人少景美的代名詞 佛慧山約5.6公裡多的環山步道,已入選第一批「山東最美綠道」,被稱為濟南的新名片。在不同的季節造訪,最美綠道都誠意滿滿——奼紫嫣紅開遍的春天,綠樹成蔭的夏天,紅葉似火的秋天,銀裝素裹的冬天……總不會教你失望。
  • 一個天然的觀景平臺,濟南佛慧山
    佛慧山位於千佛山東南方,又名大佛頭山,海拔460米。登臨佛慧山山頂可俯瞰泉城,看那遠處就是濟南曾經的第一高樓綠地中心。佛慧山是一個免費的山體公園,可以看到半個濟南城,如果遇到好的天氣這裡可是俯瞰泉城濟南的絕佳位置,盡覽泉城濟南城市風光
  • 孕婦夢見上山下山 夢見上山下山
    孕婦夢見上山下山夢見自己下山,則意味著要走下坡路,會失去自己辛苦積累的名聲。夢見上山,兆所求皆得。夢見有緩坡的山,體現出女性的信息。也許生活裡你和母親或某些女性朋友感情很好,女性讓你感到安全。夢見上山感到害怕,吉兆,得到收入豐厚的職位。
  • 佛慧山上有一個大佛頭,它的來歷有些曲折,讓人想起來都是遺憾
    在山東省濟南市的佛慧山上,有一個著名的大佛頭,據說它的來歷非常特殊,以至於人們談起它時都十分遺憾。佛慧山上的佛像,為何有頭無身?這其中又存在著怎樣的說法?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佛慧山位於我國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位置在千佛山東南處,海拔460米左右。佛慧山山勢陡峭,處處都是絕壁峻岭,堪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濟南佛慧山有個防空洞,深入山體數百米可以免費納涼
    經常在市區周邊的山上見到或石牆封堵、或大門緊閉的山洞,大多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現在基本都已廢棄。在佛慧山茂密的松林中也有一處神秘的山洞,雖然平時山門緊閉,卻是一個作用強大的人防工程。,其中就有佛慧山這個山洞。
  • 男子下山不走大路走小路 迷路受困被救援
    導報訊(記者 房舒 實習生 汪晨 通訊員 包勝)大路不走偏要走小路,結果迷了路。8月10日晚11點左右,北極星救援隊在雲頂巖附近成功救助了一名迷路的受困者。10日20點10分,北極星救援隊的小偉接到通知,一名男子在雲頂至尊后方的雲頂巖附近迷了路,需要救援。
  • 濟南佛慧山風景幽廊,小和尚令人遐想
    濟南佛慧山風景,幽靜的亭廊傳出悠揚的古箏音樂聲,令人仿佛回到了古代濟南佛慧山風景裡的小和尚下棋石像,感覺有趣,特意上傳共賞,濟南佛慧山風景石燈照
  • 視頻|濟南佛慧山有個「野生松鼠樂園」!可以帶著核桃松子來餵松鼠
    2020-07-04 17:34:29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7月4日上午,記者同家人一起到濟南佛慧山休閒漫步。從開元寺遺址出來,沿環山路西行不遠,便有了意外收穫。「快來看!快來看!這裡有小松鼠啊!」「我也看到了,有兩隻呢!」
  • 航拍濟南市區的最高峰佛慧山,山勢峭拔風景美如畫
    濟南城中有座山勢峭拔的佛慧山,它海拔460米,是市區的制高點,登臨山頂可俯瞰泉城。佛慧山現在是一已經整修成免費的山體公園,已成為大千佛山景區的一部分,修建在半山腰的登山步道千米畫廊,是俯瞰泉城濟南的絕佳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