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螞蚱自駕北美南美故事二十七
繼續說我的哥倫比亞流水帳。
1月11號上午,修剎車的小夥子們非常好,帶我們去一家修理廠,準備修車門。誰知道那家修理廠說,沒有現成的配件,修好車門要一個月。
聽了驚訝至極,理解不了為什麼要一個月,這是我們完全沒法接受的時間。心想既然剎車修好了,其他乾脆不修了,開這個車在路上,就是外貌醜一點,安全沒問題。我們準備開這個破車,能開到哪個國家,算哪個國家。
但記得有一篇《關於哥倫比亞,你必須知道的五大目的地》文章,將波哥大的黃金博物館(Museodel Oro)、波哥大的蒙塞拉特山(Monserrate)、距離首都波哥大約48公裡的鹽教堂(Catedral de Sal)、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麥德林(Medellin)和瓜塔佩巨巖(El Peon de Guatape),列為哥倫比亞五大必遊。
眼見得修車門無望,於是我們計劃將波哥大的黃金博物館、玻利瓦爾廣場、蒙塞拉特山和鹽礦大教堂等景點看了,便去卡利(Cali),然後去厄瓜多國。
在波哥大參觀的景點如下:
1、黃金博物館。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老城區的黃金博物館(Museodel Oro) 收藏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哥倫比亞遺產,包括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6世紀間的34000多件黃金藝術品。
老伴拍的照片有幾十張,現選其6。
2、玻利瓦爾廣場。
好多和平鴿,還有人牽著一頭羊駝。
去總統府周圍轉轉時,有幸碰上哥倫比亞儀仗隊,敲著鼓、吹著號、抗著槍,熱鬧非凡。
3、蒙塞拉特山(Mount Monserrate)。
看過哥倫比亞儀仗隊,再去蒙塞拉特山(MountMonserrate)。
但登上蒙塞拉特山,必須乘纜車,上圖為遊客在排隊買纜車票。
纜車軌道好漂亮。
蒙塞拉特山離我住的旅館並不遠,推開我住的旅館窗,就可以看見,整天雲遮霧罩。今天上山,一探廬山真面目。
哥倫比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信奉天主教,山上有許多宗教雕塑,含義取材於耶穌受難。
4、鹽教堂(Catedral de Sal)。
12號早晨,去看鹽教堂。
鹽教堂建在一個廢棄的鹽礦洞裡,距離波哥大52公裡。它是全球最大的地下教堂,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物之一,被譽為「哥倫比亞第一奇蹟」。
我們之所以堅定不移去了那裡,也與陳猛的推薦有關,他在匆忙中留下一句話,那個必須去。
鹽教堂的入口。
我們穿過一條由紅色鐵架支撐的隧道,隨著漸漸深入,黑暗悄悄地漫溯然後將整個人包裹,但其實並非沒有光,燈光是昏暗的,以冷調的藍紫色為主,顯得迷幻而冰冷,瞬間將我們由真實的世界抽離、進入一個陌生的時空(摘自首席村婦老鼠皇帝的遊記)。
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嗅著鹽的鹹味來到達錫帕基拉,用各種高壓政策和武力壓迫逼印第安人用最原始的工具下到地底為他們開礦採鹽。不下井,西班牙人的皮鞭隨時恭候。下井,裡邊是無邊的黑暗,長久的寂寞和恐怖的死亡在迎接你。伸頭一刀、縮頭還是一刀的印第安礦工在求生無門的情況下,唯有寄希望於神佛,祈禱念經可以保他們平安,於是便在坑道中設立了一個聖壇。
殖民統治者沒有拒絕礦工們的這一做法。畢竟樹起的是十字架,跟統治者自己的信仰不衝突。更重要的是,十字架在一定程度確實起到了緩解礦工肉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壓抑作用,對安全生產和保證生產效率有好處。
久而久之,礦井內十字架越樹越多,聖壇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摘自首席村婦老鼠皇帝的遊記)。
而我們所看到的鹽教堂,實際是經有名設計師,重新設計改造過。
真說起來,咱們大大小小教堂,從亞洲到歐洲到美洲,看過的教堂不下幾十座,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教堂,視覺效果令人震撼。
5、何塞•塞萊斯蒂諾•穆迪斯植物園(José Celestino Mutis)。
有資料說,波哥大植物園既是娛樂好去處,也是研究中心,最大的特色便是收集了和哥倫比亞不同高度、不同氣候和不同地區的植物。在園內可以欣賞到2300多種,約19000株植物,絕對是植物的王國,一年四季芳香四溢。園內的安迪斯山脈植物尤其受歡迎,很多處於瀕危狀態,如天南星科、鳳梨科、仙人掌科、唇形科、蘭科等。
12號下午,又去穆迪斯植物園。植物園的工作人員問我們,老人,我們答是,於是我們領了一張0元票。
果然,植物園規模很大,空氣清新,植物品種豐富,花兒爭相鬥豔,魚翔淺底,讓人喜愛(見以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