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玉環的強市之本。
在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之下,玉環市委、市政府依然清醒地意識到,當前傳統產業中還存在著低效、無序、粗放發展的問題,正在嚴重影響小微企業的進一步壯大,亟待優化升級。
先破後立,不破不立。「傳統產業是玉環實體經濟的主體,其優化升級是大勢所趨,也是玉環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途徑。」玉環市委書記林先華說,「玉環全市上下必須深刻認識到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已經沒有退路,唯有下定決心,下大力氣,義無反顧、堅定不移地走好優化升級『華山一條路』,從而推動玉環實現高質量發展。」
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在哪裡?玉環把全力推進老舊工業點改造和加快小微企業園建設作為破題之舉,率先啟動,全力推進。通過大拆大建、大破大立,玉環各地拆除一批違法建設,改造一批老舊工業點,新建一批小微園區,為傳統產業發展搭建了一個「升級版」平臺。
謀:政府主導 規劃先行
老舊工業點如何改造?小微企業園如何建設?在無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玉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先行先試,闖出一條新路子,為台州乃至浙江提供實踐經驗。
在謀劃的過程中,玉環始終堅持規劃的龍頭作用,對全市老舊工業點和小微企業園進行全面、系統規劃。
去年以來,玉環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的實施意見》《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小微企業園建設三年(2018—2020)行動計劃》「1+2」政策體系,要求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把握好「政府主導、鄉鎮主體、社會參與」三個原則,重點打破村界、廠界,實現大手筆規劃、大區塊開發、大體量建設、大規模運營。
該市對59處老舊工業點實施改造,涉及企業1962家。根據規劃,改造後,將整合城鄉發展空間約7310畝,按綜合容積率2.0計算,全部建成後建築規模將達到900多萬平方米,為原來建築面積的2倍。小微企業園規劃確定選址建設24個小微企業園或小微企業點,總佔地面積4590畝。
根據老舊工業點改造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園區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實際,玉環分門別類,通過「聚」「退」「轉」「改」和「退轉改」5種方式,整合集聚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整體轉型一批,改造提升一批,「退轉改」相結合綜合改造一批,推動分散、零星、不協調、破壞環境的生產模式,優化升級為集中、統一、規範的園區化管理。
玉環還分別成立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和小微企業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專班經營和實體化運作。各專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涉及改造和入園的小微企業提供無微不至的「媽媽式」服務。各地在拆除違建企業的同時,積極引導合法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做到早入園、早騰空,為快速推進老舊工業點改造提升和小微企業園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破:綜合施策 讓利於企
僅僅用了12天,位於玉城街道小水埠老舊工業點的「斷頭路」——全長1公裡、寬40米,涉及3個村、14家企業、2處民房的經八路,拆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