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創新金融服務破解企業融資難 用區塊鏈技術盤活機器設備資產

2020-12-16 瀟湘晨報

浙江在線10月16日訊 (記者 章卉 許峰 見習記者 楊顏菲) 把原來在廠區、生產線上不會動的機器設備「變現」,作為企業信用「流動」起來。這是浙商銀行應用區塊鏈、物聯網等金融科技,幫企業暢通融資渠道的創新服務之一。

「浙商銀行幫我們熬過了疫情期間的苦日子,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10月14日上午,浙江利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池寧平領著記者邊走邊介紹,「這條生產線每天能生產700套搪塑儀錶盤表皮,是我們公司設備最大、投入最多、利潤最高的生產線。」

受疫情影響,加之新廠區的基建投入,利民實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設備採購的資金從何而來?

「我們結合區塊鏈技術,幫助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既能使設備『變現』,又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全力支持產業鏈復甦。」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沈金方告訴記者。

利民實業是「浙江智造融通工程」千億技改重點項目企業之一,也是吉利集團的核心供應商。浙商銀行基於利民實業現有生產線和機器設備,通過設備增信模式為企業提供了4000萬元信用授信。在該業務模式中,區塊鏈技術發揮了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作用。企業暫時不用付1分錢就能先用上設備,由浙銀租賃先行購買,然後租給企業,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分期支付租金,待業務結清後再獲得設備。由於全額租息可用於企業增值稅進項稅抵扣,與銀行貸款相比融資利率打了折。「根據估算,利民實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近百萬元。」浙商銀行台州分行營業部副總經理李彥辰說。

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如何穩定供應鏈、產業鏈,破解融資「痛點、堵點、難點」,是企業的現實需求。據了解,浙商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的「科技+金融+行業+客戶」的綜合服務平臺並不僅局限在設備增信模式,該行還創新了池化融資、易企銀、應收款鏈等平臺化服務模式,基於應收款鏈平臺研發「訂單通」「分銷通」等供應鏈金融模式,幫助企業盤活沉澱資源和資產,實現從源頭降槓桿、降成本、增效益。截至9月末,該行平臺化模式服務省內客戶數達16199戶,融資餘額達1151億元。

【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浙商銀行平臺化服務戰略化解民企融資難
    浙商銀行行長徐仁豔表示,在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加持下,浙商銀行跳出傳統思維和信貸投放方式,從企業資產負債表左邊的資產著手,將企業的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等債權和物權轉化為電子金融工具。如何盤活企業現有資源,將不可變現的設備等固定資產也能「流動」起來,浙商銀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銀租聯動。「為改變當前傳統信貸『重抵押、強擔保』的現狀,我們與浙銀租賃聯動,利用區塊鏈技術幫助民營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既能使設備『變現』,又能降低融資成本。」浙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分析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為一體的管理行為和過程,它將貿易中的買方、賣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實現了用供應鏈物流盤活資金,同時用資金拉動供應鏈物流的作用。銀行更注重企業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和連續性,通過對企業的全面審查,確定企業銷售收入作為其融資的還款來源,同時限定融資期限與貿易周期相匹配,使資金不能被動用,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相對較小。風險的降低鼓勵銀行拓寬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範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惜貸拒貸的問題。
  • 紮根金家嶺金融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浙商銀行青島分行榮獲嶗山區...
    同時,青島分行還梳理了疫情期間到期的貸款、銀行承兌匯票、國內信用證等傳統表內外授信業務,涉及17家客戶256筆業務,金額總計16.2億元;通過給予延長還款期限等方式,解決企業實際困難,累計金額8000餘萬元。創新科技應用 服務實體經濟浙商銀行在2017年首創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應收款鏈平臺」,有效解決供應鏈商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 用責任、特色、智慧、溫度定義好銀行
    浙商銀行流動性服務基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升服務效率」兩大核心需求,構建池化融資、應收款鏈、易企銀「三大平臺」,具有「多、快、好、省」四個特點:一是盤活資產種類多。流動性服務可以盤活企業應收帳款、票據、信用證、出口退稅、理財投資、大額存單、貨幣資金等各類閒置資產,使企業能夠主動減少融資,降低負債率,提升企業資產運轉效率,幫助企業降槓桿。二是在線辦理速度快。
  • 「數」立信心丨樓瞿華:創新融資模式 支持企業全產業鏈發展
    「首先要用好國家政策,特事特辦,其次要創新融資模式,加快場景應用,藉助核心企業信用為其上下遊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最後 『打鐵還須自身硬』,要管控好風險,只有銀行自身經受住了考驗,才能更好幫助其他企業。」日前,浙商銀行廣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樓瞿華在接受採訪時說。
  • 豐收科技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 紓困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其發展桎梏。在新經濟引領的新常態下,創新型小微企業能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為結構轉換提供新動能。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超過7000萬家小微企業,如何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如何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局,在供應鏈金融結合了區塊鏈技術後,這個難題有望解決。
  • 強對公之長、補零售之短 浙商銀行平臺化服務戰略築起價值之橋
    近日,浙商銀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劉龍作出解讀:「平臺化服務戰略不僅是技術應用、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更是對銀行傳統業務的重大變革,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幫助企業降槓桿、降成本、增效益,實現企銀共贏。」浙商銀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劉龍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新定義銀行無時無刻、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對金融服務提出的三大挑戰。
  • 中信銀行「信e鏈」 立足產業場景 服務實體經濟
    為了更好的立足產業場景服務實體經濟,中信銀行於今年8月正式成立了交易銀行一級部,統籌全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在供應鏈金融場景下創新研發一批線上化、自動化的產品。  應用區塊鏈技術 融合創新供應鏈場景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特點與區塊鏈技術特性的高度契合,形成了區塊鏈天然的應用場景。將區塊鏈技術賦能供應鏈金融,被視為數字金融、產融生態發展與區塊鏈行業應用的大勢所趨。
  • 全球區塊鏈產業發展月報:區塊鏈融資數量再創新高,加密貨幣監管...
    5、DeFi持續驅動,交易所賽道再度火爆 參考通證通研究院、中國工信部信息中心等多家機構的區塊鏈產業分類標準,結合01區塊鏈自身經驗,我們將區塊鏈產業細分為基礎技術設施&解決方案、數字資產相關、金融應用場景、實體應用場景、其他鏈上應用(除數字資產類)、行業服務及其他等七大類,各大類再細分成近60個具體類別。
  • 新加坡區塊鏈金融的發展前景可期
    目前,區塊鏈技術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Gartner諮詢公司認為該技術還需5至10年才能投入實際應用,包括從加密貨幣單一領域擴展到將來涵蓋支付和融資在內的廣泛領域。預計下一波區塊鏈創新潮將集中於金融和非金融領域的交叉業務。
  • 夠力金融:創新模式助力小微破解融資難題
    研討會上,柳州市總商會副會長、夠力金融平臺董事長陽立雲以運用「區塊鏈技術+網際網路金融」創建互助模式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的創新項目實踐分享,獲得與會專家學者的讚揚和肯定。據介紹,夠力金融平臺運用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模式,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助力本土實體經濟的發展,引起了越來越多業界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 百望雲獲評區塊鏈創新產品獎 以發票區塊鏈促進產業互聯
    百望雲因在區塊鏈這一創新領域積極布局,將新技術與客戶場景深度融合,助力企業實現區塊鏈電子發票從開具、流轉、報銷、入帳的全流程管理,同時積極推進區塊鏈電子發票在金融科技等場景下的深度使用,被授予「年度區塊鏈創新產品」獎。
  • 火龍果財經:區塊鏈在跨境貿易融資體現了什麼優勢
    貿易融資在此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針對進出口企業 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支持將有助於我國貿易總額的穩步增長。貿易融資相比傳統流動資金貸款,具有高流動性、短期性和重複性的特點,強調操 作控制,淡化財務分析和準入控制,有利於形成銀行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
  • 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的應用分析與展望
    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區塊鏈的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銀行業作為經營信用的行業,研究並布局區塊鏈技術,鞏固和培育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 浙商銀行呼和浩特分行「e家銀」資產池讓草原人民財富動起來
    開業一年來,該行積極踐行平臺化服務戰略,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為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活水。特別是針對個人客戶及中小微企業主推出的「e家銀」資產池平臺,幫助盤活個人沉澱資產,實現資產負債在個人、家庭及朋友圈之間的調劑與平衡,為個人客戶提供極簡、高效、靈活的金融體驗和服務。
  • 成都高新區建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 破解企業「融資難」
    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更加完善,深圳證券交易所西部基地在成都高新區啟動運營。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共有上市及過會企業3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4家。  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推動金融產業提質增效,並不斷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破解企業「融資難」,助力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創新貿易融資 華夏銀行助力「雙循環」發展
    「中信保保單+外匯局跨境金融區塊鏈平臺」模式、量身定製應收帳款池融資方案,是特殊時期華夏銀行為外貿小微企業開出的特色「處方」。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指出,貿易金融憑藉「產品豐富,手段靈活,易於交易,便於流轉,資源節約」等突出特點,可滿足企業多元化金融需求,且交易單據可查驗、背景真實,利於風險防控,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通過精準定位、精準融資、精準服務,實現線上化、場景化、數位化發展,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 北京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打造統一線上確權...
    來源:北京商報小微企業存在信用風險大、交易成本高、服務效率低三大問題,為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北京市出臺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1+8舉措。北京金控集團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金融的系列舉措,建設了北京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 當好服務銀企「店小二」 濟寧市金融服務平臺上線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金融服務平臺是基於區塊鏈先進技術作為基礎模型,服務在政企金領域的一次突破,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分享過程可控、可追溯、可監管,打通數據交換壁壘,創建數據安全通道,以「還數於民」的理念,重構安全可控的濟寧政務金融服務模式。一直以來,企業與政府信息不對稱,銀行與企業信任度低等問題造成了企業政策信息了解不及時,融資難、融資貴。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支付寶上線「時間銀行」 存公益...
    其中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5G等新技術的推動下,以強化監管和風險防範為核心的金融科技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杭州市發布首條政務區塊鏈底層系統「政務服務鏈」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宣布完成了杭州市首條政務區塊鏈底層系統「政務服務鏈」的搭建和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