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欣賞手繪唐卡四臂觀音

2020-12-13 上行道
上行道唐卡裝飾畫 - 四臂觀音菩薩

四臂觀音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她是誰,但六字真言大家是一定都知道的「嗡嘛呢叭咪吽」,這就是四臂觀音的六字大明咒,她是雪域高原的守護神,深受大家的喜愛。

四臂觀音的畫像端坐於蓮臺之上,身色如月色般柔和,頭戴花蔓寶冠,面相慈悲端莊,既威嚴又美好。兩手於胸前結合掌印,捧摩尼寶珠,這是象徵財富的寶珠。另外兩手一手持水晶念珠,一手拈八瓣白蓮花。觀音身著天衣,裝飾著漂亮的花蔓,左肩戴有動物的皮毛(母鹿的皮毛),象徵偉大的慈心與悲心,也象徵永遠不再落入三界輪迴之中。

這副四臂觀音與普通四臂觀音唐卡不同之處在於其畫面清新淡雅,意境悠遠,非常具有禪的韻味,更符合漢傳的審美。因為一般的唐卡均為濃墨重彩,這一副倒是跳出了普通的唐卡畫的感覺。整個畫面從構圖上也是獨一尊,周邊並沒有別的佛菩薩,而是用淡淡的青綠色做層層渲染,像極了縹緲虛偽的仙界,更顯觀音般若之美。

四臂觀音 臉部

近看觀音的面相,充滿了立體感,色調清淡,超凡脫俗。

四臂觀音 細節

極美的配色,細節處見功底。這樣一幅四臂觀音手繪唐卡非常具有收藏價值。雖不是名家所做,但足見其繪畫造詣不凡,不僅線條流暢細膩,在顏色構圖上的打破常規更加耐人尋味,四臂觀音面相的美好讓人不由得頂禮膜拜。

上行道唐卡裝飾畫 - 四臂觀音菩薩

相關焦點

  • 西藏向籌建中的世界技能博物館捐贈殿堂級唐卡《四臂觀音》
    西藏向籌建中的世界技能博物館捐贈殿堂級唐卡《四臂觀音》 「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微信公眾號 2020-11-24 10:45
  • 近400幅尼泊爾唐卡 「點亮」文展會 《四臂觀音》《蓮師》亮相
    齊魯網濰坊4月20日訊作為第十一屆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尼泊爾唐卡藝術展成為一道靚麗風景,近400幅尼泊爾唐卡亮相文展會,集中展示一批充滿尼泊爾元素的唐卡藝術精品。「這次展出的唐卡作品質量較高,其中多幅作品由尼泊爾收藏專家專程帶來,內容豐富、做工精美,作品中不乏大師的代表作和年代已久的老唐卡。」作為展覽的主辦方,濰坊雲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紅梅此次還帶來了部分自己收藏的珍品。「一旦了解唐卡,你就會毫不猶豫地喜歡上它。」
  • 圖解唐卡丨四臂觀音
    四臂觀音【四臂觀音】是諸佛菩薩之菩提心所化現。觀音菩薩在久遠前早已成佛,稱為正法明如來,為了救度不同眾生而示不同的相,被世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南瞻部洲的眾生特別有緣,是最為受眾生歡喜與供奉的菩薩。
  • 四臂觀音簡介
    四臂觀音是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像之一,一般形象為一面四臂,二腿;頭戴五佛花冠,花冠正中是阿彌陀佛像。此尊四臂的第一雙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結說法印,左手持八瓣蓮花;第二雙手當胸合什於胸前,雙足跏趺於蓮花寶座中央,下著貼體薄裙,披帛環繞肩臂下垂,身後有光環、祥雲、遠山。眾多藏傳佛教造像藝術品中,四臂觀音是極為熱門並受到廣泛採用的佛相題材。四臂觀音的形象體態優美曼妙,面容祥和端莊,每一部位皆有所表義。
  • 上行道帶你欣賞手繪唐卡大威德金剛護法
    上行道手繪唐卡大威德金剛大威德金剛,這一幅唐卡實在是霸氣而威嚴,哪怕你不了解大威德是何方神聖,也能感受到他的神聖不凡,不可侵犯。這樣不怒自威震懾人心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威德金剛了。唐卡是對深奧抽象的佛教教義的具象化:明王代表慈悲,明妃代表智慧,他們的結合代表「悲智合一」,同時這也表示了「調伏」的概念。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寺院僧眾就這樣,以祈請觀音菩薩保佑平安開始每一天的生活。密宗中的三怙主,分別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金剛手菩薩,分別代表大悲、大智、大力。也由此可見觀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漢傳佛教不同,藏傳佛教觀音菩薩造型通常為男身,在密宗造型中,形象更加多樣化。有四臂觀音、六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以及忿怒相馬頭明王等。
  • 藏傳佛教造像——四臂觀音
    觀音,亦稱觀世音、「觀自在」,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積多伊溼俄羅」(佛教菩薩名),阿彌陀佛的左脅持;「西方三聖」之一。故佛教中有各種不同名稱和形象的觀音,如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稱「三十三身」)等。但一般所說的觀音是指作為其總體的「聖觀音」。四臂觀音,即系眾多觀音化身形像之一,亦為藏傳佛教密宗本尊之一。在藏傳佛教供奉的觀音像中,常見的四臂觀音有兩種,分為寂靜相和忿怒相。寂靜相的觀音是白色身。表情平靜,慈祥和藹,造型優美。頭戴五佛冠,身著天衣,佩戴寶冠、耳飾、項飾、手釧、腳釧等,髮結於頂。
  • 藏傳佛教裡的琉璃四臂觀音
    密宗金剛乘中,最為人喜愛修的法門是『四臂觀音』和『千手千眼觀音』。深圳市晶寶琉璃廠生產的四臂觀音一面四臂,慈悲善良,頭戴五佛冠,身穿輕柔天衣,坦胸露腹,戴著珍寶耳環、珍寶項鍊、珍寶瓔珞,第一雙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持八瓣蓮花;第二雙手當胸合掌,雙足跏趺於蓮花寶座中央。金剛乘中,最讓人喜愛修的法門是四臂觀音和千手千眼觀音。四臂觀音的報身相中;白色的身代表清淨無瑕,四臂代表四種佛行,即息、增、懷、誅等。
  • 四臂觀音被尊為雪域之神的原因:其「靜怒」「四臂」皆有寓意
    觀音是「觀世音」的簡稱,傳說常降臨婆娑世界示現度化苦難眾人,為救渡不同眾生所以示現不同表相,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極受百姓的供奉與尊敬。其中四臂觀音是觀世音菩薩化現的一種表相,也是藏傳佛教僧眾信徒所崇奉的重要神佛,在藏族人民乃至漢地百姓心中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尊崇地位。
  • 探訪世界唯一供奉四臂觀音的土基欽波寺
    探訪世界唯一供奉四臂觀音的土基欽波寺"← →"翻頁 3月17日,記者走進位於四川阿壩州金川縣的土基欽波觀音廟,土基欽波寺坐落在納勒神山上,是宗教朝覲的聖地,來自阿壩、甘孜、甘肅、青海、西藏以及國外友人常來朝拜,1980年被列為阿壩州重點開放寺廟也是世界唯一供奉了四臂觀音的道場
  • 這裡供著千年四臂觀音,被稱為「藏區第二布達拉宮」
    其實觀音橋鎮在藏區的地位可不只是一座驛站,這裡有一座藏區非常著名的寺廟——觀音寺,寺始建於公元七世紀,現已傳承了25代,寺內供奉著一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四臂觀音,觀音寺有藏區「第二布達拉宮」之美譽,觀音橋鎮甚至被稱作「第二拉薩」,是藏區群眾的朝拜聖地之一,每年有來自青海、西藏、甘肅以及海外的遊客、朝拜者達20餘萬人次。原來這座不起眼的小鎮,地位可比我想像的高得多。
  • 清代 銅鎏金四臂觀音佛像
    此尊四臂觀音佛像底座為30cm,高為50cm.面頰方圓,髮髻高聳,雙目慈祥,身直端正,全軀趺坐,兩條主臂於胸前合什,另外兩臂分別舉至雙肩,左臂牽花,右臂持法器,為四臂觀音標準造像
  • 四川最「良心」寺廟,供奉著四臂觀音,門票免費與布達拉宮齊名
    四川最「良心」寺廟,供奉著四臂觀音,門票免費與布達拉宮齊名寺廟是一種藝術寶庫,不僅傳承著佛教文化,還豐富著當地的文化氛圍。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四川最「良心」的寺廟,裡面供奉著四臂觀音,而且門票免費,還與布達拉宮齊名,一起來了解下吧。這個寺廟就是金川觀音寺。金川觀音寺坐落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縣金川縣觀音橋地區,始建於公元180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年限比較悠久。
  • 與布達拉宮齊名的四川古廟 供奉世界唯一天然四臂觀音菩薩!
    正殿供奉的這尊觀音菩薩外表用金、銀、珊瑚、翡翠等珠寶熔鑄而成,觀音像兩側還有蓮花生大師的塑像以及數百座佛像、銀塔和經書,殿內近千盞酥油燈日夜長明非常壯觀。藏民認為朝佛只到布達拉宮不算功德圓滿,還必須朝拜觀音橋的觀音廟。傳說公元7世紀一位農夫在耕地時發現了這尊天然形成、長有四個手臂的觀音狀器物。
  • 佛學:四臂觀音,平息所有的痛苦,以六字大明咒以加持六道眾生
    佛教文化如今早已遍布全球,而在我國更是擁有有許多的信徒,很多人在求神拜佛的時候,其實很多連佛祖和菩薩都分不清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四臂觀音,平息所有的痛苦,以六字大明咒以加持六道眾生:在佛教的歷史傳說中,
  • 小葉紫檀雕刻「四臂觀音」,感受大師刀下的靈魂解讀
    四臂觀音是雪域西藏的守護神,藏族從老至幼都非常的信奉他,四臂觀音、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合稱三族姓尊,代表大悲、大力、大智,為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門。而現在他的造像在內地也十分推崇,在雕刻界沒有一定的功底和修為很難琢成其氣質神態。
  • 一尊獅吼觀音如何產生的?
    緣起,2019年初答應一位出家師父設計一尊獅吼觀音,近期剛剛在故宮博物院官網看到獅吼觀音大圖唐卡,經師父確認同意後按此版唐卡設計主尊
  • 邦瀚斯拍場探秘:一尊存世罕見銅鎏金四臂觀音像驚現紐約
    拍品848銅鎏金四臂觀音像 約1300-1350年(18.5釐米)高拍品估價:200,000 - 300,000 美元>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這場拍賣會的封面作品,一件約1300-1350年的銅鎏金四臂觀音像,刻銘文:迦舍-摩羅君王將此獻予拉彤寺,這尊觀音像來自迦舍-摩羅王朝。
  • 信仰中的藝術:青海唐卡欣賞
    娘本 《五大天堂》 2003年 110X500cm 唐卡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文化藝術瑰寶,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熱貢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多派唐卡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首現觀音媽祖形象
    此次展覽共展出60餘幅西藏精品傳統手繪唐卡,該批作品全部由活動承辦方西藏拉姆拉綽唐卡畫院多年精心創作和收集。在展出題材上不但有傳統的藏傳佛教造型作品,更有十餘幅漢傳佛教造型的觀音、彌勒造型作品,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媽祖和老壽星等也首次走入西藏唐卡。 此次展出的作者之一,多派唐卡創始人、西藏唐卡文化產業領頭人、西藏拉姆拉綽唐卡畫院院長年敘.多吉頓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之所以拓展唐卡創作的題材和領域,是希望西藏的唐卡藝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接受,能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