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陣風,大大小小的汗蒸店在天台出現,它們大多由原來的足浴館改造,增添汗蒸房。
2月5日,正月初九的下午,劉傑(化名)來到足馨堂,在一樓二十來平方米的汗蒸房裡,他是常客。
這兩三年來,就像一陣風,汗蒸成為這個小縣城居民一種習以為常的休閒方式。足浴館紛紛進行了改造,增添汗蒸房。
「誰會想到汗蒸也會有這樣的事」,劉傑慶幸的是,在出事前的十來分鐘,因為要趕一個飯局,他走出了這個大門。然後,大火發生了。
這些休閒場所生存形態如何?還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這場大火對當地的汗蒸業有何觸動?業內人士又有什麼說法?
昨天,記者走訪了天台多家汗蒸房,發現有的甚至開在沒有消防通道的地下室。不過,現在都已停業,門口貼著紙條——「消防整改,暫停營業」。
悲劇發生前:
足馨堂18元的大促銷
正月初九一早,劉傑收到了一條來自足馨堂的簡訊。
他是這家店的常客,還辦了一張年卡,充了兩千塊錢。因為留了電話,每次有促銷,店裡都會發簡訊通知。這一天的促銷是,汗蒸最低只要18塊錢,還能吃一頓晚餐,如在平常價格是58元。而汗蒸加洗腳的套餐價也從168元特惠到98元。「18元是汗蒸的費用,不是有報導說的洗腳費。」劉傑強調說。
劉傑發現,當天的人特別多。「平常沒這麼多,也沒這麼集中。」汗蒸房裡面人很多,空氣也很差。
劉傑在天台做生意,認識很多場子裡的人。足馨堂的老闆娘他也認識。「五十來歲,天台街頭人。以前有好幾個股東,前年,佔股最多的老闆娘將其餘股份全盤拿下,開始一個人經營。」
足馨堂原來只有單一的洗腳服務,近兩年,店又重新裝修,最大的改造就是增加了汗蒸房。
下午5點多,因為趕一個飯局,劉傑走出了足馨堂。5點26分,一場痛徹整個縣城的大火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