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統派人士陳明忠病危:也許我看不到,但兩岸統一不是問題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陳明忠(圖源:《無悔——陳明忠回憶錄》)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著名統派人士陳明忠近期傳出病危。陳明忠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也是「中國統一聯盟」推動者之一,他過去曾積極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反對『臺獨』」。目前親朋好友都為他集氣,希望陳明忠能渡過難關。

陳明忠,1929年1月2日出生於臺灣高雄岡山,著名社會運動家、社會主義理論家,是臺灣「統左」陣營的代表性人物。在「戒嚴」時期兩度被捕入獄,是臺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一共坐了21年黑牢。他一生經曆日本殖民統治、「二二八」事件、五十年代白色恐怖、黨外民主運動,以畢生的實踐、反省和思辨,探索民族和平統一的未來和人類全面解放的道路。

《無悔——陳明忠回憶錄》(三聯書店2016年4月版)一書,摘錄了一篇訪談。在訪談中,陳明忠談到了自己的國族認同與社會主義信仰,談到了臺灣社會與兩岸關係。訪談最後,他講到:「我再講兩點。第一,我生錯了時代,但沒有做錯事,就這一點來講,我沒有遺憾。第二,我大概在有生之年還看不到兩岸統一,這是小小的遺憾。不過,沒有關係,大趨勢是擋不住的,我已經知道,統一不成問題。」

此處,將該訪談摘錄如下:

被訪問者:陳明忠

訪問者:呂正惠,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碩士,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讀中學時,我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呂正惠:陳先生,回顧您這一輩子,有沒有哪一件事對您產生過很大的衝擊,改變了您的思想,而且影響您後來整個人生的方向?

陳明忠:當然有啦,那就是我在讀高雄中學時,學校中的日本人對我蠻橫的欺負與歧視。這些日本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打我,後來我只好打回去,沒想到我打贏時,他們就一群人圍著我打,還說「你可以跟日本人打架,但不可以打贏!」他們罵我「清國奴」,從此我才知道我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我這一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人對人的歧視,從此以後,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反抗日本人。

我為什麼成為社會主義者

呂正惠:這樣看,您感受到的是民族歧視,您會成為民族主義者一點也不奇怪,但您為什麼會成為一個社會主義者呢?

陳明忠:在學校裡,我是反抗日本人的,但有一些臺灣人,也就是所謂的「皇民化」臺灣人,見到日本人就卑躬屈膝,毫無尊嚴可言,真令人厭惡。可見,強者對弱者的歧視也會造成弱者人格扭曲。我是地主的兒子,當我回到家時,我們家的佃農看到我也是卑躬屈膝的。我由此了解,人對人的歧視,不只限於民族之間,在一個社會裡面,地位高的階層也會歧視低階層的人。民族主義只能解決民族對民族的歧視,不能解決階級對階級的歧視,如果要有真正的社會主義,就非實現不可。

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

呂正惠:這樣說,是不是社會主義要比民族主義優先?

陳明忠:也不能這麼說。自從近代西方帝國主義開始對外侵略,被侵略者常常是整個民族淪為被奴隸的對象,這個時候全民族的反抗可以說是唯一的拯救之道,民族主義是很重要的。當然帝國主義也利用被侵略民族中的少數人,以他們為工具,來控制被侵略的民族。而這些少數人,往往可能就是這個被侵略民族中的壓迫階級。所以被侵略民族的反抗,對外就是民族主義,對內就是那些與帝國主義合作的壓迫階級。這樣,這種革命就同時具有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性質。

呂正惠:您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陳明忠:這些當然是慢慢形成的。臺灣光復以後,我在臺中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讀書,看到來臺灣接收的國民黨的種種腐敗現象,就想,我們中國要怎麼辦?如果中國一直是這種政府,怎麼可能富強,怎麼可能擺脫被侵略、被歧視的處境?在當時的進步思想的影響下,我終於了解到,必須以革命的手段重新建造一個既反帝國主義、又能實現社會正義的新中國,才能實現我心中的理想。從此以後,我就走上了這條路。

生在錯的時代,做了對的選擇

呂正惠:您這種選擇,讓您好幾次面臨殺身之禍,還坐過兩次牢,總共坐了二十一年,而且兩次審判都備受酷刑。這樣的道路,您曾經反省過嗎?

陳明忠:這條道路是我自己選的,而選擇這條路就是隨時準備要殺頭,我一開始就有這種覺悟。只有一次,我感到很痛苦。第二次坐牢時,我從「中央日報」讀到一些傷痕文學的作品,開始了解「文革」的某些事情。我就想,中國革命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那我為革命獻身不是毫無意義嗎?為了這個,有一陣子我幾乎不想活了。

後來我不斷地讀書、思考,終於了解革命過程不可能很順利、很簡單,尤其像中國歷史那麼久,土地那麼大,人那麼多,又受了一百多年的侵略,怎麼可能經過幾十年的革命,就馬上成功呢?人類追求理想的過程當然是很漫長的,不可能在你活著的時候就看到你追求的目標已經達到。每一個人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儘自己的心力去做,就可以了。我這個思考過程,非常漫長,寫過很多筆記,後來,陳福裕(臺灣80年代學運世代中少數堅持左翼統派立場的代表性人物)幫我整理,你也幫過忙,出了一本書。我的思考不一定正確,但我由此知道,不可以寄望於革命馬上成功,或者革命過程中永遠不會出錯,如果這樣想,就會否定歷史上所有革命的價值。人類當然最好不要用革命手段來改變社會,但有時候就是不得不選擇革命,這是沒有辦法的。我恰好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只能選擇革命,我只能說,我生在一個不好的時代,但我認為,我的選擇沒有錯。

一生只做了三件讓自己滿意的事情

呂正惠:除了這些想法外,您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

陳明忠:我參加組織不久就被捕了,坐了十年的牢。出獄以後,十六年之間忙著養家餬口,有空的時候就到處弄資料來看,沒想到因此又被捕。本來要判死刑,後來因為海外營救,只判了十五年,實際坐了十一年的牢。前後三十七年,其實沒做什麼事。第二次出獄以後,才開始搞活動,而那個時候「臺獨」已成氣候,國民黨實際上也是另一種「臺獨」,在這種大形勢下,這些活動其實效果很小。

要說起來,有三件事還覺得勉強可以。第一,我帶頭把統派老政治犯組織起來,成立「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有了這個組織,統派的活動才有了基礎。第二,當臺灣少數民族工作隊和高金素梅(臺灣少數民族民意代表)委員到日本抗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要求把靖國神社中的臺灣少數民族的牌位移出時,我從旁協助,最後迫使日本法院判決日本首相以官方身份參拜靖國神社是違憲的。第三,當連戰準備訪問大陸時,邀請一個統派到國民黨黨部去演講,我去了。我說,我跟我太太兩家,都被國民黨害得家破人亡,但我不是來跟國民黨算帳的。由於兩黨長期內戰,才會使得很多人民被牽扯進去,受到很大犧牲。現在臺灣的族群問題很嚴重,其根源就是國共內戰,要解決島內的族群問題,首先就要解決國共內戰的問題。我告訴連戰,解鈴還須繫鈴人,你有責任,也有義務,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到北京和胡錦濤總書記見面,實現國共和解。現在兩岸雖然還不能和解,起碼兩黨是可以和解的,為了兩岸人民的福利,國民黨有責任到大陸去跟共產黨談一談。據說,我這些話,讓連戰下了最後的決心,提前到大陸去了。這三件事是我比較滿意的。不過,整體而言,我做的事還是很少,我自己並不滿意。

呂正惠:我想事情也不能全部這樣看,這就像是以成敗論英雄。當然,人活著總希望可以多做一點事情,但時勢使然,人有時候可能會白白活了一輩子。像你們這種「老紅帽」,坐了這麼久的牢,吃了那麼多的苦,始終不改其志,實在是很不簡單。比起現在的臺灣人,只會追逐名利,完全缺乏理想,你們的人生還是充滿光彩的。

陳明忠:我們也就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不過從大形勢來看,我對這輩子還是滿意的。我開始反抗日本人的時候,中國還在艱苦地抗戰;我加入地下組織的時候,國共正在打內戰;我第二次出獄的時候,中國還處在改革開放的艱難時期。現在,中國不論是在經濟實力上,還是在國際地位上,都節節上升,僅次於美國。而且,美國的實力也越來越弱,而中國的實力還會繼續增強,中國人終於可以在世界上揚眉吐氣,我高中時所經歷的那種痛苦的民族屈辱感大部分可以洗刷乾淨了。我這一輩子能看到中國發展成這個樣子,自己覺得是蠻滿意的。

呂正惠:去年去世的顏元叔(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文藝評論家、英文教育家,湖南省茶陵縣人,2012年去世)教授很久以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作《感謝大陸億萬同胞》,大意是說,中國能有今天,是所有中國同胞幾十年來共同努力的成果,我當時看了相當感動。其實在革命過程中,有些人很早就犧牲了,例如你們的前輩郭琇琮、吳思漢、許強、鍾浩東等人,我們不能說他們沒有貢獻。我覺得,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評價你們這些老政治犯。

陳明忠:這是別人如何看待我們的問題,我們不好說什麼。

不知道臺灣人在想什麼

呂正惠:您對現在臺灣的局面有什麼看法?

陳明忠:我對臺灣的現狀非常困惑,也非常不滿意。不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都不想跟大陸好好合作。臺灣的經濟明顯是不行了,還不甘心跟大陸搞經濟合作。最近幾年,明明是大陸的遊客和大陸的購買團在支撐臺灣的經濟,但大家不肯承認,贊成統一的人還是那麼少,我實在不知道臺灣人在想什麼。

呂正惠:臺灣的媒體非常糟糕,基本上沒有什麼國際新聞,臺灣的老百姓對現在世界的經濟情勢根本就不了解,如果不到歐美、日本的經濟已經完全不行的時候,他們恐怕還是沒有感覺的。

陳明忠:不知道還要等待多久,臺灣人才會醒悟。現在就更糟糕了,政治上的惡鬥越來越厲害,政治人物完全不考慮臺灣發展的方向問題,讓人無可奈何。

「中國道路」為世界提供了一種選擇

呂正惠:可不可以簡單談一下您對大陸社會的看法?

陳明忠:年紀大了,身體不好,走路也不方便,大陸能去的地方不多,我現在主要從日本的著作中看他們怎麼分析大陸的經濟發展。我覺得有幾點是很明確的,大陸已經清楚地表示,政治上不走西方議會民主的道路,經濟不上不走自由經濟的道路,西方和臺灣因此批評大陸專制。

我的看法剛好相反,這正表明中國還是朝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在走。所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通過人民民主專政來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便準備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需要的物質、文化等條件的階段。當這些條件充足後,中國就能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因此不應該以為中國推行市場經濟,就已經「走資」。就落後國家(如中國)而言,沒有通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可能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列寧在晚年提出「新經濟政策」(NEP)的時候也說過,像蘇聯這種落後國家是無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在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之前,還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作為「特殊過渡階段的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確保工農政權的性質,充分運用資本主義的優勢來發展社會生產,為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提供條件。

現在,歐美和日本的經濟前途普遍不被看好,而它們的政治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其實是證明了,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恐怕越來越難走;反過來說,中國的道路似乎就成了另一種選擇。我還沒有辦法想清楚中國道路的意義,但很難否認這種道路也許可以為未來人類開拓另一種前景,這種前景或許可以說,就是朝著社會主義的目標前進吧。

呂正惠:現在大陸學界有一種聲音,越來越肯定中國文化,因為中國在強大的時候極少對外侵略和掠奪;反過來,中國強大的經濟反而對周邊國家產生幫助,這就是傳統所謂的「王道」。以此推論,現在中國的現代化所激發的經濟活力,如果也像以前的中國一樣,對周邊國家的經濟有促進作用,而不是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侵略,那不就是一種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嗎?

陳明忠:我以前只從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來思考社會主義如何實現的問題,很少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來思考這個問題。我很遺憾,高中以前受到的是日本教育,光復後不久就被關,沒有機會好好學習中文,我的知識語言還是日語。你以前也跟我講過大陸學者現在有些人又回去肯定中國文化,這是很有意思的。習近平上臺的時候,也一直強調,要實現中國文化的再騰飛,好像也是在表達這種想法。以前胡錦濤也曾提出「和諧社會」的構想,方向上也是一致的。在中國文化傳統上找出和社會主義理想的相似之處,來讓中西文化的最大的共同夢想結合在一起,確實很有意思。這就更能證明,中國絕對不會走上西方那種霸道的、侵略性的資本主義道路。

也許我看不到,但兩岸統一不是問題

呂正惠:我們的訪談也許可以結束了,您能不能再講幾句話?

陳明忠:我再講兩點。第一,我生錯了時代,但沒有做錯事,就這一點來講,我沒有遺憾。第二,我大概在有生之年還看不到兩岸統一,這是小小的遺憾。不過,沒有關係,大趨勢是擋不住的,我已經知道,統一不成問題。

相關焦點

  • 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憶陳明忠:無私無我 一生「無悔」
    11月21日清晨,獲知陳明忠前輩在上海病逝的消息,雖不感到意外,但眼淚仍止不住。 10月13日,我趕往上海看陳老時,他的病情已相當嚴重。儘管他還能認人,也會經常唱起《安息歌》、《青春戰鬥曲》,但我知道他的離去只是遲早的問題。 陳明忠不怕死。
  • 臺灣學者展望兩岸關係:統一是歷史必然
    新華社臺北3月18日電(記者吳濟海)由臺灣《遠望》雜誌主辦、新中華兒女學會與《兩岸犇報》協辦的「統運30·遠望30──回顧與前瞻」座談會,18日在臺北舉行。共聚一堂的臺灣統派人士認為,雖然現在島內「獨派」勢力囂張,統一運動暫時受挫,但放眼長遠,統運一定會在臺灣形成「堂堂溪水出前村」之勢,兩岸統一是歷史必然。
  • 「二二八」臺北舉行追思會,悼念知名愛國臺胞陳明忠
    「無悔的鬥士:陳明忠先生追思會」28日在臺北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我再講兩點。第一,我生錯了時代,但沒有做錯事,就這一點來講,我沒有遺憾。第二,我大概在有生之年還看不到兩岸統一,這是小小的遺憾。不過,沒有關係,大趨勢是擋不住的,我已經知道,統一不成問題。」陳明忠先生在回憶錄中的這句話,在今天的追思會上被反覆的提起,「無悔的鬥士」,是今天追思會上的主題,也是對其一生的定評。陳明忠先生生前是臺灣島內愛國統一陣營的傑出領袖,也是臺灣最早一批追求社會主義道路的先驅。他因病於2019年11月2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1歲。
  • 「二二八」懷念陳明忠:「我生錯了時代,但沒做錯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睿】「我再講兩點。第一,我生錯了時代,但沒有做錯事,就這一點來講,我沒有遺憾。第二,我大概在有生之年還看不到兩岸統一,這是小小的遺憾。不過,沒有關係,大趨勢是擋不住的,我已經知道,統一不成問題。」
  • 臺灣統派:臺灣同胞當看清民族復興、兩岸統一大勢不可逆
    中華基金會董事長董建華認為,1945年後,臺灣並沒有完完全全脫離西方和日本的影響,甚至有人認為臺灣人是在精神上被殖民。從這個角度而言,臺灣至今都沒有真正光復。他續指,十月,對於兩岸中國人回看歷史和前瞻未來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強調,中華兒女歷經百年努力撫平歷史傷痕,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兩岸至今尚未統一。
  • 臺灣統派約800人持五星紅旗慶國慶:希望兩岸統一
    (圖:臺媒)據《聯合報》等多家臺媒報導,30日下午1時,臺灣統派中華統一促進黨手持12面五星紅旗,聚集至臺北車站,舉行「歡欣鼓舞慶國慶」活動。統促黨在活動現場訴求「兩岸一家親」,並希望「兩岸統一」。統派人員表示,五星紅旗就是國旗。一行人還警告臺當局:「為了臺灣的幸福安定、富裕尊嚴生活,統促黨將無視『東廠政權』卑鄙手段。」
  • 島內統派學者:兩岸統一愈來愈近,我們可以看到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故主席毛鑄倫、故副主席王曉波等兩位臺灣統派代表人物,日前接連病逝,統一聯盟黨今天下午在臺大校友會館舉行追思會。與會的統盟顧問、臺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徵表示,走了兩位志同道合的同志她非常難過,但大家一定要活下來,見證歷史,因為兩岸統一是必然的,且時間會愈來愈近,我們可以看得到。張麟徵說,等到統一的時候,我們能再聚一次,告訴毛鑄倫和王曉波,我們見證統一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喪志,要繼承兩人的志業、統一道路上堅定前行。
  • 陳明忠一個鐵骨錚錚 的臺灣人
    他是「二二八」暴動的參與者,早期中共地下黨員,臺灣白色恐怖年代最後一個被判死刑的政治犯…… 在駐臺記者生涯即將告一段落之際,我覺得有必要,也有責任把他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從「皇民教育」到知道自己「不是日本人」 陳明忠1929年出生在臺灣高雄的一個地主家庭,那一年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34年。讀小學時就聽老師說:「你們是臺灣人,也是日本人」。
  • 李敖之子發文紀念父親去世一周年:我是真正的統派,一如我的父親李敖
    【環球網綜合報導】3月18日是臺灣著名作家、文壇大師李敖去世一周年紀念日,李敖之子李戡在這天發文紀念。他透露,父親曾在病榻上交代「中國統一我是看不到了,你要幫我實現它」。李戡說自己將努力實踐父親的期許,並表示「我是真正的統派,一如我的父親李敖。」
  • 臺"白色恐怖"受難者邀蔡英文參加秋祭 高喊兩岸和解
    他們認為,蔡英文近日演說中所說的「轉型正義」與「兩岸和平發展」,實為不可分割的問題。  據報導,昨天與會者有30多位白色恐怖受害者及其家屬,多名80、90歲的老者坐著輪椅,高喊口號「兩岸和解、終結內戰、和平相融、福利民生」,唱著「安息曲」,從凱達格蘭大道50年代白色恐怖紀念碑前,走向蔡英文辦公室遞交邀請函。
  • 臺灣95後統派:相比當美日附庸 大陸是更好選擇
    原標題:聽臺灣年輕統派講「中國人認同」 多元形式宣傳統一立場進入2017年,臺灣人魏明仁在彰化升起五星紅旗、「中華愛國同心會」等團體「如影隨形」地抗議「港獨」分子,島內統派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如今統派在島內已不是外省老藍男的「專利」,在80後和90後青年人中也活躍著這樣一群人。
  • 臺灣統派喊話蔡英文:勿讓大陸對和平統一絕望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8日報導,臺灣"中國統一聯盟"高雄分會第二十一屆第二次盟員大會8日上午舉行,也是"統派"在南臺灣一年一度的盛會。戚嘉林主席在致詞時,首先讚許高雄分會在現任會長陳世萍認真籌劃奉獻的領導下,盟務蒸蒸日上,有目共睹。
  • 臺灣九大「統派」團體齊聚 宣示反「獨」促統 高唱「我的祖國」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據香港中評社報導,為慶祝「光輝十月」,傳承十月中國歷史記憶,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於7日中午在臺北市主辦「臺灣各界慶祝光輝十月」活動,不僅有來自全臺各地的統盟成員參加,島內九大「統派」團體包括統盟主席戚嘉林、新黨主席鬱慕明、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新同盟會會長陳志奇等,更齊聚一堂,宣示反對「臺獨」促進統一的決心。
  • 陳明忠回憶錄首次在大陸出版 講述「二二八事件」真相
    (中國臺灣網 李丹 攝)  中國臺灣網4月15日北京訊 (記者 李丹)4月15日上午,臺灣著名社會運動家陳明忠的回憶錄《無悔》在北京臺灣會館發布。  87歲的陳明忠在書中講述了自己青少年時代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參加「二二八起義」、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先後兩次坐牢長達21年,以及出獄後參與「黨外」民主活動、竭力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心路歷程。
  • 臺灣統派紀念抗戰 稱中國統一才是臺灣真光復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昨天下午舉辦「七七抗戰紀念及胡秋原先生紀念演講會」。圖:(統盟提供)臺灣統派團體「中國統一聯盟」昨天下午舉辦了「七七抗戰紀念及胡秋原先生紀念演講會」。統盟主席紀欣表示,兩岸必須早日統一,臺灣雖已光復65年,但也只有待中國再統一之時,才是臺灣的真光復。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昨天有兩百多位統盟盟員出席這場演講會,政論家、統盟顧問曾祥鐸表示,他幼時歷經抗戰,親睹日人殘暴。
  • 臺灣那些「真臺獨」和假統派這樣做:片面強調和平必然不是真統一
    香港中評社刊文說,今次政府工作報告涉臺部分中並未提及「九二共識」,也再無「和平」字眼,一時引發兩岸熱議。 民進黨和「臺獨」不要「九二共識」,如今大陸也不提「九二共識」。是大陸對臺灣讓步,放棄了20多年來的堅持嗎?
  • 戚嘉林:統派在臺灣要起到旗幟作用
    香港中評社1月29日報導,臺灣《祖國文摘》雜誌社社長、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1月24日率《祖國文摘》團(簡稱「祖國團」)赴大陸交流,這是臺灣大選後赴大陸交流的第一個臺灣團體。期間,他接受中評社採訪,說出「統」派的心聲,直指蔡英文陰柔挑釁兩岸是一個中國下的內部關係。  「板蕩識忠臣。」
  • 大陸記者目擊臺灣923保釣大遊行:統派唱主角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由臺灣十幾個有志一同的民間統派團體組成,勞動黨、中國統一聯盟、中華保釣協會、中華保釣協會、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都是成員,動員能力雖然沒法跟島內兩大黨國民黨與民進黨相比,但比剛成立不到十天的人人保釣大聯盟還是強太多了,只見現場彩旗招展、標語醒目、著裝整齊(大部分戴紅帽子)、口號響亮,動員指揮也比較有章法,一個男聲清晰而溫和地提醒自己團隊的民眾:我們的遊行馬上就要開始啦,有要上洗手間的請抓緊
  • 統派紀念臺灣光復:只有中國再統一 才是真光復
    (照片由統盟提供)環球網10月26日消息,為了慶祝臺灣光復節,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與各界代表1百多人,25日下午在臺北市中山堂「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前,舉行慶祝臺灣光復66周年活動,對於英勇抗日誌士表達敬意與追思。中國統一聯盟已故名譽主席周合源之「只有中國的再統一,才是臺灣的真光復」遺志,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運動。
  •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我在賭,兩岸必定統一
    臺灣「東森新聞雲」今日(25日)轉發臺灣《鏡周刊》專訪新黨發言人王炳忠的文章,文章題為《吃滷肉飯也要當中國人》。在談到兩岸問題時,王炳忠說:「我在賭,兩岸必定統一。」說起解嚴30年,王炳忠說,他是出生在解嚴那一年,可是他覺得現在還是一個新戒嚴的年代,「像我這樣的『統派』,被欺負、被網絡霸凌,不是一樣的嗎?」王炳忠表示,民主並不是臺灣最迫切的問題,最迫切的是兩岸統一:「很多問題,統一之後就自然解決了,美國或日本只把臺灣當棋子,不管你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