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提早起床4:50,這一次不是如廁,也不是其它原因,而是突然作了一個新的決定:今天環遊七佛山與大糧山。
查了一下天氣,今天有小雨,氣溫驟降6——15℃,絲亳不影響出行的勇氣,冒雨旅遊經的多了,不再乎再經一兩次。不過近三天的長途跋涉,確實左膝蓋有點反應,可能是登羊頭山石階之故吧!
妻子與倆兒子一再叮囑嘮叨:注意關節,注意關節!我知道他們都是對我好,可是他們那裡知道我心中的詩和遠方呢?
10多公裡的跑步改成了遠足,但胸中總有一團烈火燃燒,我要努力,我要奮鬥,我要做出樣子給孩子們,我要體現自我價值,我終於找到了施展才華的大舞臺——今日頭條創作。
大兒子32了,二兒子也29歲了。大兒子「五子登科」,基本上小有成就可以放手了。可二兒子目前幾乎一無所有,費了吃奶的力氣總算有了穩定的工作,可事業單位的胡亂改革,改的人心惶惶,致使29歲的國家幹部還得啃老、依老、賣老,這倒黴的體制!
進入編制又有什麼用呢?讀書又有什麼用呢?照樣買不起房子,成不了家,找不好對象,脫不了單,也難怪惡性事件頻頻發生。這些高學歷者心裡不扭曲才怪呢?
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刻不容緩。全社會都應該來關注這些高學歷的大學生,就業者和沒就業者都有心理危機。
我本來是想趁8天小長假,帶兒子走萬裡路的,可他不予配合,這能責怪他嗎?世上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社會壓力,心理壓力,家庭壓力,工作壓力,讓他們死氣沉沉,老態龍鍾,苟延殘喘,這難道就是90後的現實嗎?
請關注一下90後吧!他們真的不容易!
昨晚我回答了一篇悟空問答:「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水平怎麼樣?」。深有感觸:目前的碩士生、博士生、大學本科生,確切地說,從某種意義上分析,還不如八十年代的高中生!
一味的擴招!擴招!擴招!教學水平根本跟不上!配套教育一地雞毛,因而很多學生哀嘆:大學四年白讀了。真的與我們八十年代的九年高中制沒得比。
84歲的鐘南山奮戰在抗疫一線,80後、90後的博士生、碩士生為什麼不能挑起大任?
我一個56歲的老教師:老牛亦知韶光貴,不用揚鞭自奮啼。而90後的年青人卻頹廢不前。他們也累,他們心太累了。
身累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累。
循環七佛山與大梁山,我曾與小兒共同攀爬過:那還是大概20年前的事了,每次登山探險,我總要帶上我的「左膀右臂」,當然妻子也要追遂。不過每到艱難險阻時,妻子是會退怯的。小兒年少輕狂,不甘示弱,總能與我奉陪到底。
那是定林寺開放剪彩的時刻,大粱山、七佛山還未開發,我們循蝴蝶廟一路登上定林寺山頂,但什麼也沒有。大部分人都就地休息了。而我卻率二兒子,披荊斬棘繼續向前,大概又走了十多裡的山路,才到了七佛山頂端的七佛廟。那是最有價值,最有紀念意義的一次登山。
因為我見證了七佛廟的遺址原貌,用幾個玻璃瓦搭建了個臨時住處,牆上掛了七幅佛像,如此而已。周圍都是亂石叢生的雜草瓦礪。
再遊定林寺,七佛山,則再也看不到原來的蹤跡了,雖然被宏偉壯觀的現代化建築取而代之了,卻再也沒有舊時的韻味和感懷了。
後來,我又多次從七佛山登頂轉山梁繞到定林寺,大梁山,然後再循環至七佛山山門。這一行程很遠的,來回得三四個小時。但每次我都堅持了。
今天,又有了這個念頭,我應該還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朋友們,隨我起程吧!今天的目標:七佛山——定林寺——大梁山——定林寺——七佛山。循環旅行。
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