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蕭亞軒宣布新戀情,這次的男友陳樺,竟然是95後,比蕭亞軒小了整整16歲。有網友調侃「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但是蕭亞軒的男友可以」。
沒錯,在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裡,蕭亞軒是叛逆的,中年女和小奶狗的戀情也總是能成功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
消息一出,有網友嘲諷蕭亞軒是「老牛吃嫩草」,而更多的評論是羨慕她活出了很多人想要卻不敢的模樣。
就像網友說的「依舊是做她自己喜歡的事情」「敢愛敢認,正大光明的去愛吧」。
或許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為了喜歡的事可以不顧他人的目光,哪怕衝動任性、荒誕叛逆,但終究值得。
微博上也隨即展開了一個話題討論:你認為沒有衝動的青春完美嗎?
網友@不會說話的小嘴兒說:青春如果完美還叫什麼青春,青春就是充滿了歡樂與遺憾的。
網友@小xie66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青春,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是啊,青春就像是一場華麗的冒險,或許,沒有遺憾才是青春最大的遺憾。
在我們青春年少時,都會有一些衝動的想法,為某一個人傻一次,為某一件事拼一次。
又或許,我們常常為那些衝動而後悔,但那些悸動、欣喜、失望、遺憾的背後,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就是青春的最好歷程。
馮唐的小說《萬物生長》就講述了一群醫學院的青年如何成長的故事。
青春的熱情奔放、混沌懵懂、悸動新奇,在這部小說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男主人公秋水和室友肆意灑脫的大學生活以及對於愛情的美好體驗,引發我們對於青春的懷念與思考。
/ Part 01
「青澀、叛逆、熾熱,你的大學時光也是這樣嗎?」
▼
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大學生秋水和宿舍好友共同體味著青春的喜悅。
就像每個人的大學生活一樣,除了守住學業的底線,他們也盡情享受著第一次離開父母管束的自由。
他們逃課、抽菸、喝酒,演繹著自己人生舞臺上的主角;
他們嚮往愛情的甜蜜、渴望異性的陪伴,覬覦著象牙塔的另外一種美好;
他們談論八卦、說老師壞話,搭訕新學妹,仿佛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友情更加天長地久。
當然,他們也滿懷憧憬地寫下青春的誓言:要好好學醫,將來做一名好醫生;要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用來懷念青春;要痛快地揮霍時光,因為那寄託著他們對自由自在的嚮往。
不禁讓人想起大學時光的青澀、自在、無憂。
就像小說的名字,陽光之下,萬物都在瘋狂生長,青春也總是騷動不安的。
對於秋水們來說,很多事情是新鮮的、是有趣的。這當然包括愛情,因為那是人性中天然的對於另外一種形式存在的生物的好奇。
現女友是在軍訓時看上了他的,愛情猝不及防地造訪,給大學生活帶來了別致的風景。
「我們去七樓自習,我們帶著全套裝備,我帶著英漢醫學詞典,我女友帶著暖壺。我們坐在一起,我們坐的時間很長,幾年如此。」
一起上自習課,一起準備考試,一起攢錢吃大餐……兩個人學會了互相照顧,也完成一次次的自我成長。
就像馮唐在小說中寫的:「多年以後,我追憶過去,才發現北大兩年是我心智發育的黃金時代,我那兩年,儘管年年如一日,歲月蹉跎,但是我經歷了一個偉大的學習過程。」
在這人生的黃金時代,在這肆意歡樂的校園生活中,秋水享受著愛情的火熱、心智的蛻變,也經歷著情感的陣痛。
/ Part 02
「秋水是渣男嗎?」
▼
不置可否,愛情是伴隨人一生的話題。
現女友讓秋水從男孩變成了男人,經歷著青春的試探與躁動。
在享受著現女友的陪伴時,秋水卻也在內心祭奠著他無疾而終的初戀。
「高中時我就含情脈脈地看了初戀三年。」
「三年不是一段很短的時間,簡直有三輩子那麼長。」
初戀總是寄託著人們對愛情最美好的等待和嚮往。
在上大學前,秋水終於和女神互相表白,這讓秋水欣喜不已。
於是,他買了一百五十張郵票和一百五十個信封。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一天一封信寫給初戀,表達著自己纏綿的愛意。
「我心狂跳,火苗老高。」
在無數次打電話給初戀未果後,女神終於出現在電話那頭,內心狂喜,卻沒想到得到的是分手的消息——初戀女友移情別戀了。
讓他情竇初開的初戀女友,最終成為日後偶爾寂寥時的一抹回憶。
於是,出於對那段懵懂歲月的紀念,秋水的錢包裡還殘存著對初戀的「遺物」——一個紅色綢條編的心,而這也成為現女友和他分手的導火索。
就這樣,現女友帶著抱怨、帶著嗔怪、帶著有些卑微的喜歡,提出分手。於是,現女友也成為了前女友。
或許心痛,然無對錯,愛過足矣。
後來,秋水與偶然結識的魅力熟女柳青產生了某種名曰「緣分」的交集。
「我第一眼看見她的時候,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們之間一定會有某種事情發生。」
說話時的平靜親切,舉手投足間的成熟魅力,都給秋水從沒有過的新奇,從此兩人也產生了千絲萬縷的情感糾葛。
秋水是渣男嗎?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
但我覺得,愛就愛了,不愛就不愛了;舒服就在一起,累了就體面告別。
沒有一紙婚書的禁錮,青春的愛情就是這麼單純、澄明、隨心所欲。
/ Part 03
「青春應該無欲無求還是充滿激情……」
▼
有人說:叛逆、生猛、自負、荒唐,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我喜歡這部小說的原因就是那些烏七八糟的情節背後,夾雜著青春荷爾蒙的氣息,是對青春生命熾熱的歌頌,讓人熱血沸騰。
小說的最後,宿舍的四個兄弟都找到了人生的歸宿,他們也都開啟了屬於各自的另一段生命歷程。
他們經歷夢想與人性、肉身的短兵相接,他們從不懂愛到成全愛,從自我否定、自我懷疑,到自我期待、自我認可的蛻變,這才是青春賦予我們的意義。
當然,青春也總是充滿了遺憾,但正因為無法重來,才讓每一次喜怒哀樂都那麼刻骨銘心。
正如馮唐所說:「即使造出來時間機器,重新過一遍充滿遺憾的年少時光,不完整的故事還是不完整,混蛋的地方還要混蛋。所有的遺憾,一點不能改變。」
激情、混蛋、愛情、性,馮唐言語間的痞子氣,飽含著對於青春的禮讚,也帶給人渴望青春湧動的力量。
回到今天,「獨身主義」「佛系青年」「低欲望社會」,成為無數青年逃避生活的藉口。
不敢去愛、不敢去爭取、不敢去反駁,生活才剛剛開始,就想要這樣荒蕪地虛度整個人生。
知乎上有個提問:「怎麼看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稱佛系青年?」
有個直擊靈魂的回答:年輕人無欲無求,不是好事。
最怕你自欺欺人,還標榜自己無欲無求。
生命只有一次,青春也只有一次。瘋狂追夢時的熱血和傲驕、迷茫困惑時的倔強和堅持,才是青春獨一無二的標誌。
青春乃心境,而非年華。
就像蕭亞軒,雖然經歷愛情的傷痛,但依然大膽地成全著自己。就像秋水,縱然曾經黯然神傷,但下次依然熱烈奔放。
願我們可以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激情、永遠熱淚盈眶,喜歡了就要去爭取,付出了就不要後悔,經歷了就一切都值得。
【本期話題】你的青春有遺憾嗎?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你會希望換一種方式度過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