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蔡英文話都沒說完,就有民眾先走了

2020-12-16 京彩臺灣

臺灣2020選舉日益臨近,

各候選人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不過就在這敏感時期,

蔡英文在各地競選活動中

卻被曝出不少糗事。

例如在嘉義的造勢活動中就被曝出「遊覽車動員」;30日赴臺北一市場輔選掃街時,又因出行陣仗較大對當地民眾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被不少臺民眾怒斥「擾民」等。近日在屏東造勢時,蔡英文又被曝出新的糗事,在她上臺致詞不到10分鐘,臺下後排已經開始有人陸續離開,提前搭車走人,場面相當難看。

蔡英文造勢活動開始不久便有民眾離開

(圖片來源:中評社)

據報導,繼本月2號參加完屏東造勢活動後,蔡英文7號再次來到屏東,並在當日上午11時40分與屏北「立委」候選人鍾佳濱、屏南「立委」候選人蘇震清、不分區「立委」名單周春米和莊瑞雄一起上臺,「立法院長」蘇嘉全、屏東縣長潘孟安等人也到臺上呼喊口號。

然而蔡英文上臺致詞僅10分鐘左右,臺下後排已經有人站起陸續離開現場,往場外走去。而最後在臺上所有人舉起雙手喊口號時,後排已經有許多人離開,空位非常明顯,也有疊起來收好的椅子。

「中時電子報」報導稱,活動主持人徐佳青在臺上聲嘶力竭喊「2020臺灣要贏」,但會場後面的人已開始慢慢走光。徐還拿起麥克風要求支持者「等一下再離開,大家坐在位子上」,說要讓蔡趕下一個行程,先送她離開現場,要求大家坐好,還讓觀眾把旗子拿起來跟蔡英文說「支持你」。報導稱,顯然後半部分離場的民眾不是很給面子。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領完東西不走幹嘛,走!」「不得民心!」

網友評論

相關焦點

  • 尷尬!蔡英文抵達帛琉 當地民眾不知道她是誰……
    帛琉當地時間21日晚間,開啟南太穩「邦交」之行的蔡英文抵達出訪第一站——帛琉。然而,卻遇到一件尷尬事。據香港中評社22日報導,蔡英文抵達帛琉後,為融入海島環境,特意在下飛機時換上藍白花色的「島衫」,現場還有一些接機的臺僑和迎接蔡英文的帛琉民眾。
  • 尷尬!蔡英文抵達帛琉 當地民眾不知道她是誰
    來源:環球網蔡英文(資料圖)帛琉當地時間21日晚間,開啟南太穩「邦交」之行的蔡英文抵達出訪第一站——帛琉。然而,卻遇到一件尷尬事。據香港中評社22日報導,蔡英文抵達帛琉後,為融入海島環境,特意在下飛機時換上藍白花色的「島衫」,現場還有一些接機的臺僑和迎接蔡英文的帛琉民眾。
  • 港媒:蔡英文屏東造勢,上臺致詞10分鐘就有民眾先走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7日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本周第二度到屏東造勢,記者發現,蔡英文上臺致詞不到10分鐘,臺下後排已經開始有人陸續離開,提前搭車走人。蔡英文2日剛在屏東縣東港鎮參加完造勢活動,7日再次來到屏東市。
  • 剛說完就怕了?蔡英文急忙在淡水河口增強軍力,好爭取逃跑時間?
    海峽生活彙編輯:霍特蔡英文是臺灣地區的領導人,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多次說出了有挑釁意味的言論,而國臺辦也是多次做出了回應,前不久蔡英文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又公開發表了讓兩岸同胞不滿的言論,她叫囂任何時候臺灣都不放棄武力開戰
  • 視頻曝光,蔡英文尷尬嗎?
    當時,蔡英文還在擔任民進黨「主席」,為了島內民眾的健康安全,在街上進行遊行,表示反對「美牛」。同時,此粉絲專頁痛批蔡英文,稱其前後矛盾。2009年,蔡英文告訴香港市民萊牛是毒牛,2020年其又稱萊豬不是毒豬。除此之外,此Facebook粉絲專頁還呼籲大家下載此視頻進行備份,因為這個視頻可能哪一天就被臺當局刪了。也不知道當蔡英文看到此視頻,看到此前自己所說的話會不會尷尬?
  • 蔡英文話中有話,給臺灣人送來「驚喜」
    有臺媒表示,疫情關口,島內民眾的經濟收入水平本就已經下降,在此情況下,臺當局增收保費,無疑會加重民眾的支出負擔。除此之外,臺媒還表示,由於未來「政策」成效並不明朗,此舉充滿了政治考量。臺當局卡點宣布消息,島內民眾卻很少關注到消息臺當局選擇在新年開始的時候,悄悄宣布增加保費,其實也有自己的小心思。為什麼這樣說?
  • 蔡英文輔選喊話聲嘶力竭 臺民眾摞起椅子成群離場
    摘要:11月10日,蔡英文二度來到桃園為鄭文燦拉票,提醒桃園人,千萬不要大意,一定要讓鄭文燦高票當選。尷尬的是,臺下民眾卻不怎麼給面子。蔡英文在臺上喊話喊得聲嘶力竭,臺下民眾卻紛紛摞起椅子成群結隊離去。
  • 蔡英文臺上造勢「手拉手」,臺下民眾急速離場,座位空蕩蕩
    來源:「中評社」 海外網1月6日電昨日(5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到臺南造勢,主辦單位預估現場人數突破15萬,但頗為尷尬的是,蔡英文還在臺上「闡述理念」時,臺下靠近舞臺處座椅卻都沒坐滿。而在蔡英文「壓軸致詞」結束欲上演「大團結」場面時,會場後方已有大批民眾快閃。臺媒諷刺,「有點心酸!」 據《中時電子報》、「中評社」消息,島內2020「大選」迫近,民進黨昨日在臺南舉辦造勢大會,這是「黑鷹」墜機事件後,蔡英文恢復競選行程的首個大型造勢活動。
  • 逾六成臺灣民眾挺郭臺銘,好尷尬
    蔡英文上臺不足半年,尷尬的事就來了:臺灣社會已經開始熱衷於討論下一屆領導人的最佳人選了;更尷尬的是:這個熱門人選的支持度居然超出了蔡英文兩倍還多!  這位「大咖」就是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
  • 組圖:蔡英文沒現身 遭挺扁民眾怒嗆「走狗」
    臺北地方法院今天(10日)召開陳水扁的延押庭,場外來了500多人聲援救扁,其中,曾經拉扯邱毅假髮的黃永田特別戴著手銬,高喊「陳水扁無罪」;不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沒有現身,挺扁民眾嗆聲,要蔡英文站出來救扁!
  • 蔡英文走春「下臺」聲不絕 警員扮民眾阻抗議
    綜合臺媒報導:大年初一至初三,蔡英文前後走訪十七個縣市、十八間廟宇,向民眾發放福袋及紅包,過程中抗議事件頻傳。16日大年初一,臺南一名鍾姓老翁混在人龍中,藉著領紅包機會近身嗆蔡英文下臺,話一出口就被前後排隊民眾團團包圍迅速架離。  16日下午,蔡英文來到臺南臺灣首廟天壇參拜,發紅包的過程中有3名陳抗者混在隊伍中,高喊「政府無能,小英下臺」,三人被保安人員拉走。
  • 一番番大寫的尷尬 蔡英文"出訪友邦"演繹"英在囧途"
    一路「出訪」一路尷尬 第一站就被「送終」蔡英文此次去程首先「過境」休斯頓,德克薩斯州州長阿博特贈送蔡英文的竟是一座鐘,而蔡英文則回贈一個花瓶,這也引爆了臺美社交網絡。有網友認為,互相都不懷好意,一個送終,一個暗喻人家是花瓶。誰也不欠誰。
  • 蔡英文「下令」:「趕工造軍艦」
    不僅僅黨內加快軍艦建設的速度,蔡英文還從美國進口諸多軍事武器,訂單金額也高達數十億美元。而蔡英文不斷購買美國軍事武器,只會讓臺灣的經濟越來越緊張,增加民眾的負擔。據媒體報導,臺灣今年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客戶,今年從美國購買的軍事武器高達上百億美元。
  •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臺灣行動支付發展遠落後於大陸,島內民眾:都怪蔡英文拖後腿 海外網「港臺腔」微信公眾號 2017-10-12 18:07
  • 蔡英文出席活動遇突襲陳情,民眾高呼「救救樂生」後被拖出會場
    ,昨天(20日),一名身穿紅衣的短髮女子向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喊出這句話後,隨即被隨扈拖走。蔡英文上臺三年多來,遇到臺民眾大大小小的抗議陳情不斷,據臺灣《聯合報》20日報導,蔡英文昨天出席頒獎典禮時又遇到島內民眾突襲陳情。
  • 蔡英文知道怕了?臺高官把話挑明:若大陸開戰,臺灣兩天都撐不過
    其實,臺灣也是不希望有戰爭。面對解放軍的多次行動,臺灣當局也開始緊張起來了。從環球網8月27日的採訪可以看出,蔡英文是害怕兩岸之間「擦槍走火」。蔡英文表示希望各方一定要保持冷靜,避免兩岸爆發戰爭,希望兩岸能夠加強溝通交流,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產生不好的後果。蔡英文知道怕了?臺高官把話挑明:若大陸開戰,臺灣兩天都撐不過。
  • 臺民眾:蔡英文越發招搖
    可實際上,蔡英文無論在何種場合,都對「九二共識」閉口不談,毋庸置疑,蔡英文就算是口氣放軟,但她企圖「謀獨」的思想可不會削減半分。就在近期,在接受完美國對臺軍售後,蔡英文還不滿意,甚至再次將此前被眾人嘲諷的雲豹裝甲車搬上了臺灣街頭。
  • 臺艦隊支隊長哽咽…蔡英文已找好替罪羊?
    更令臺灣民眾擔憂的是,染疫官兵在確診前足跡曾踏遍全臺10縣市,其中艦隊最後停靠的高雄防疫壓力最大,高雄市長韓國瑜昨天透露,當地有9名染疫官兵,目前已致「9位市民疑似感染」。一邊是疫情恐怖陰雲籠罩臺灣普通民眾,而另一邊民進黨當局的追責則漏洞百出。雖然蔡英文和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都已道歉,但接連曝出的故意隱瞞、甩鍋基層官兵等消息讓所謂道歉不能「服眾」。
  • 蔡英文訪「邦交國」尷尬不斷有求必應被批到處撒錢
    有臺灣媒體說,連出訪經過的地點都無法確認的情形,與當年被小布希總統視為「麻煩製造者」的陳水扁過境美國時無法確定專機降落地點,只得「空中迷航」的難堪差不多。但因為川普團隊表示「不見蔡英文」,蔡英文無法「成功凱歸」,這讓民進黨感覺被「打臉」,在美國過境尋求「外交最大突破與勝利」的算盤落空,無法做「出口轉內銷式」的宣傳。蔡英文過境美國「既沒讓川普團隊開心,也激怒了大陸」,是標準的「兩頭落空」。
  • 蔡英文戶外輔選 臺警方出動「雨傘大隊」防民眾潑漆
    蔡英文(視覺中國)海外網11月12日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兩年以來,表現不盡人意,島內民怨不斷,蔡英文每次到基層,抗議如影隨形,警方勢必出動大陣仗保護。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蔡英文10日傍晚到桃園為民進黨人鄭文燦站臺拉票,由於會場屬於戶外開放空間,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嚴防死守」,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抗議活動。為防範民眾潑漆,甚至連「雨傘大隊」也出動了。蔡英文戶外輔選,警方手持雨傘,防範民眾潑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