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2020-12-11 騰訊網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古代趙恆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今有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

但是,許多孩子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他們並不知道學習到底有什麼用,因此很難明白家長們的良苦用心,就算家長說一千道一萬,孩子仍舊我行我素不聽勸告

其實,與其和孩子在這苦口婆心的這些,不如帶孩子到一些地方讓他自己感受一下知識的重要性,只有讓他親身經歷過,他們才會明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現如今有許多家長都喜歡參照歐美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和歐美人一樣給予孩子自由與尊重,實行所謂的「快樂」教育,希望能夠讓孩子不再因為學習而煩惱。

家長們能夠知道讓孩子勞逸結合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有個別家長在實施「快樂」教育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過度的自由演變成了放縱。

魯迅曾經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沒有誰的成功是可以輕而易舉的,家長們想要望子成龍就必須讓孩子先經歷風雨。要明白「魚躍龍門方化龍」的道理。

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經表示: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李玫瑾說的是哪幾個地方呢?

火車站

火車站是所有交通工具中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我們只需在火車站停留片刻便可以發現形形色色的行人,特別是春節返鄉季的時候場面更是無比壯觀。

來自全國各地的務工人員背著大大小小的麻袋,拿著顏色各異的行李箱,他們往往因為小時候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導致了現如今收入有限,只能選擇價格較為便宜的火車進行返程,畢竟他們也就只有春節才能夠得以和家人團聚。

火車站中務工人員滿身泥灰的工夫,疲憊的眼神可以在視覺上給孩子帶來極其強烈的衝擊,這樣正好可以教育孩子,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學習機會,才導致了只能靠著出賣體力來生活,當然,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務工人員靠著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同樣值得尊敬,但是可以讓孩子明白,用體力和用腦力賺錢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高鐵站

相比起火車站,高鐵站的檔次可能要更高一些,在這裡的人普遍都是城市白領或者辦公室人員,他們往往都穿著體面,西裝革履夾著公文包提著電腦的人更是隨處可見。

對於這些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他們會利用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這些人在學習上付出了努力,所以他們可以依靠腦力賺錢。

飛機場

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以飛機作為交通工具的人大多都是經濟較為獨立的人,可以讓孩子知道在機場中也分三六九等,在機場無論是候機廳亦或者是檢票登機也都是分等級的,需要等商務艙、頭等艙的人上了飛機,才能輪到經濟艙的人上。

家長們可以藉此讓孩子明白,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公平,你付出多少便可以得到多少,如果你不讀書自然就沒有選擇未來的權利,現在這些頭等艙的人都是因為他們曾經付出了我們所沒有見到的努力才獲得了如今的人前富貴。

大學校園

當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去大學校園走走看看,讓孩子感受一下大學校園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知道大學裡的學生也是能夠在業餘時間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事情,只需要讀書便可以不需要理會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煩惱,而這一切都要孩子努力學習才能夠擁有。

走完這些地方後,我們可以問問孩子自己想要成為哪一類人,究竟是在火車站中背著麻袋行走在人群中的務工人員,還是夾著公文包提著電腦在高鐵站奔波的白領,亦或者是在世界各地機場到處飛的成功人士。

欣媽說

現實社會中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但是面對知識時是人人平等的,你在學習上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會像你看過的風景、走過的路一般融入成長,助力未來。

我是欣兒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可比打罵有效多了
    這些名人名言無一不是在說讀書有多重要,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歷經一生滄桑自然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能給今後人生帶來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家長都要求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但是,許多孩子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情,他們並不知道學習到底有什麼用,因此很難明白家長們的良苦用心,就算家長說一千道一萬,孩子仍舊我行我素不聽勸告。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幾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讀書,你會選擇什麼方法讓他改正呢?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查閱資料或者向別人吸取經驗;還有的家長甚至會對他們進行打罵,以求達到他們改正的目的。但是有些孩子真的對學習毫不感興趣,這樣影響的不止是他們的學習成績,還有他們的情緒和未來的價值觀。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探討過關於孩子不愛讀書的問題,使得很多家長都從中得到領悟。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大多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明白學習所能帶給以後人生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但是家長重視沒用,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很難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父母就是在給孩子苦口婆心,說一千道一萬,說你不好好學習,今後要吃苦等等,孩子是不能理解的,他不能感同身受家長的想法。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讀書本身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不論學習這件事情對於孩子的未來成長有多重要,也不論我們為學習這件事情做多少讚頌,對於正在學習的孩子來說,學習就是在違反孩子的天性,因此不想讀書,不想學習就成為了孩子身上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 育兒師:若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有效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甚至衍生出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話語。雖然這句話過於絕對,且有失偏頗,但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讀書的確是很多人改變命運的最好的選擇。不過於孩子而言,讀書學習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很多孩子經常有不想讀書的念頭,父母也頗為頭疼。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最近,經常會有家長向我反映,自己家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甚至還說過自己討厭學習,這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疼,並向我諮詢有沒有正確的處理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曾經,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段育兒講座刷爆了朋友圈。在這個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的孩子不想認真讀書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弄他?」隨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讓很多家長萬分佩服,她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再認真讀書了,請你帶著孩子到這4個地方去看看,可能會比你的任何說教都管用,這4個地方就是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為什麼呢?
  • 不想上學只想玩?李玫瑾教授:打罵沒有用,帶他去這4個地方走走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因為貪玩而不願意上學就有問題了。如果孩子表現出厭學情緒,並開始和你擺「上學無用論」。別急著打罵,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不如帶他去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4個地方,讓他切身感受過,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你帶著孩子來到火車站,你看看坐在火車上的人有什麼樣的打扮、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去地鐵站、飛機場看看,最後反思自己,孩子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李玫瑾: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也不用強迫,多帶他們出去轉轉就好了
    這是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無法做到的,國家財務部每年下發巨額的教育經費,就是為了保證每一個孩子都有學能上。可是,有很多孩子對於這種來之不易的幸福很是抗拒,不想上學,抗拒讀書,對於他們來說,上學就像是完成一種父母下達的任務。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你帶著孩子來到火車站,你看看坐在火車上的人有什麼樣的打扮、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去地鐵站、飛機場看看,最後反思自己,孩子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孩子卻完全不吃這一套,對此很多父母,立馬就失去了耐心,有的對孩子的學習不在多問,有的甚至對孩子動手逼孩子學習,其實我們與其做這些無用功,不如試試李玫瑾教授的方法
  • 李玫瑾: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比說教更管用
    #對兒童心理學有著深入研究的李玫瑾教授,關於孩子讀書的問題,在一次演講中坦言:如果孩子不願意讀書,那你就帶他去這三個地方看看,比你的說教更管用。你要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你有多努力,將來就有多特別。要想以後生活過得好,那就要從就要從小努力學習,付出努力。
  • 李玫瑾:當孩子討厭讀書時,帶娃去這4個地方,超過任何教育方式
    面對這種情況,李玫瑾老師曾經說過自己的看法,李玫瑾老師表示,當你家孩子開始不喜歡學習、討厭讀書時,應該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看一看。李玫瑾:當孩子討厭讀書時,帶娃去這4個地方1)公共客運站每逢節假日,公共客運站便會擠滿返程的人,有些人為了省錢,會選擇乘坐公共客運,很多人都認為客車不比火車要舒服嗎?但事實上,只有坐過長途客車的人才知道客車有多麼的難熬。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4個地方走一圈,比哄勸打罵更管用
    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李姐,仿佛經歷了晴天霹靂,要知道她可是把兒子當作自己的依靠啊,就指望他努力讀書將來光宗耀祖,這才不枉費了她的一片苦心。李姐想了一會,這才對兒子說:「不想讀書可以,明天我給你請幾天假,你先陪我去一個地方。如果你能忍受那裡的環境,那麼我就同意你不讀書。」
  • 名師張雪峰揭露現實: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那就是有無限的可能,只要人活著,那麼他就有學不完的東西。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每個人讀過的書,都會鋪成自己腳下的路,帶自己去想去的地方。張雪峰: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4個地方看看張雪峰,網紅教師,名嘴,2016年因一本《七分鐘解讀34所985高校》而走紅,後又出版《你離考研成功,就差這本書》。他不僅是一位考研輔導教師,還參加過《我是演說家》、《火星情報局》、《零點食神》等綜藝。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 李玫瑾教授:平常多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上補習班更有意義
    對此,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朋友們,平常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轉轉,比上補習班更有意義。家長可以在空閒時間帶孩子去市圖書館轉一轉,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為了學習比他們更苦更累的人,一定能震撼到他們的心靈。2名牌大學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想必做學生的心裡都有一個名校夢。
  • 學校不是混日子的地方!當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
    孩子時常會說出「我不想讀書」這樣的話語。而父母也習慣了用這樣的話語去回復孩子:「不讀書,你將來能幹什麼」、「只有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然而這樣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孩子還小,無法從言語中理解到讀書的重要性。父母與其跟孩子講「讀書論」的道理,不如帶孩子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比說教強百倍。
  • 張雪峰: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真實感受讀書的重要
    在面對學生不想讀書時,很多家長都會去打罵學生,覺他們很無知,很不爭氣,或者是給學生講道理,可這都無法解決學生不想讀書的問題。 張雪峰在一次演講中曾提到,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講道理管用的多,因為真的感受會他們知道讀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