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第375期:柴契爾夫人為什麼痛恨蘇聯?-搜狐新聞

2020-12-16 搜狐網

柴契爾夫人為何對蘇聯強烈厭惡?

令蘇聯人頭痛的「鐵娘子」怎樣煉成?

「依靠鎮壓的體制不可能有誠信」

史達林大清洗運動讓國家損失慘重

1975年,美國、加拿大、蘇聯和幾乎所有歐洲國家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議,會議達成了《赫爾辛基協議》,協議裡寫入了西方長期堅持的「尊重人權」、促進「人員和文化交流」的要求。但是,柴契爾對於蘇聯人並不信任,她認為,「既然他們的整個制度依靠的是鎮壓,也就很難看出他們如何可能遵守協議。我認為,對那些出席赫爾辛基會議的許多人——而且不僅是站在共產主義這一邊的人——來說,關於人權的承諾可能會被視為天花亂墜的詞藻而不是必須加以嚴格監察的明確條件。所以我特別提到:我們必須為緊張局勢的真正緩和而努力,但是在我們同東方集團的談判中我們決不能把言詞或姿態當作真正的緩和接受下來。除非蘇聯領導人表明他們固有的態度確實正在開始變化,否則來自首腦會議滔滔不絕的言詞將毫無意義。」這無疑是她強硬的來源之一。

「要表明自己不是軟弱可欺的」

柴契爾夫人:反共急先鋒

1960年代,在與英蘇關係議員小組的接觸中,一些抱有和柴契爾同樣反共心態的人向她建議,「首先我不應該讓蘇聯人負擔我的機票費,第二我應堅持要求訪問幾個教堂,我接受了他的建議。他還告訴我贏得他們尊重的唯一辦法是明白無誤地向他們表明你不是軟弱可欺的。這一切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刻意設計的「鐵娘子」形象

柴契爾夫人「鐵娘子」稱號來自蘇聯

柴契爾向身為英國保守黨領袖的希思發起挑戰,成為保守黨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領袖。隨後她接連兩次出訪美國。在那裡,她就凱恩斯主義的失敗和蘇聯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發表的大膽言論引起了轟動。當美國媒體問及她對女權運動的虧欠時,她生氣地回答說:「在婦女解放運動的概念被提出之前,我們就有人在身體力行了。」她一回國就讓保守黨的媒體顧問重新設計自己的形象。她的髮型、聲音和服裝都作了修改,以便使她看起來更像一位政治家。柴契爾夫人的新形象是在蘇聯媒體戲稱她為「鐵娘子」的時候定格的。

「鐵娘子」對決「北極熊」

塑造展示西方生活的櫥窗

柴契爾把歐共體視作分化瓦解蘇聯的前沿,「我並不把歐洲經濟共同體僅僅看作是一個經濟實體:它具有更廣泛的戰略目的。作為毗鄰蘇聯控制的東歐的一個民主、穩定和繁榮的地區,它既是一個顯示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又是一塊把各國政治家和人民從共產主義拉開的磁鐵。」

扶持歐洲右派對抗蘇聯

柴契爾夫人:我們怎樣瓦解蘇聯

20世紀70年代中期,鑑於在歐洲的地中海地區一些共產黨似乎即將進入政府。柴契爾夫人認為,只有北約的決策和重新注入活力的美國領導人才能與之搏鬥並扭轉這一狀況。「與此同時,歐洲右派不得不在政治戰線上進行一場惡戰。」在向英國貿易商會發表講話時,柴契爾表示:「我急切地希望……共同體內思想相同的政黨之間有更加密切的合作,我當然知道歷史在我們的道路上設置了障礙……不過,我確信在我們檢查我們的政策時我們會發現我們之間的共同點比我們在開始時所料想的大得多。」在她的努力下,「來自奧地利、丹麥、芬蘭、德國、冰島、挪威、葡萄牙、瑞典和英國的基督教民主政黨和保守主義政黨還是一致同意成立歐洲民主聯盟。我出席了1978年4月在薩爾茨堡的成立大會。」

迫使蘇聯核裁軍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關於核裁軍的談判,牽動著這位以美英和英蘇「中間人」自居的柴契爾夫人的敏感神經。通過在西歐部署美國的巡航飛彈和潘興式飛彈,西方終於迫使蘇聯坐到談判桌前來,同意撤除它在歐洲部署的中程飛彈。

提出「超越遏制戰略」

紀錄片:蘇聯解體

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對蘇政策表現為兩個階段:前期是強硬基礎上的緩和對話,後期隨著戈巴喬夫上臺,特別是在他提出改革與新思維後,則以和平演變為主,與其相對應的裡根政府時期對蘇聯鬥爭的主要手段是軍備競賽,力圖用軍備競賽拖跨蘇聯,和平演變沒有被置於十分突出的地位。他的這一思想和柴契爾夫人是十分一致的。布希上臺後,提出了「超越遏制戰略」。這一戰略的基本目標是:在不放鬆對蘇軍事遏制的同時,抓住蘇聯進行「改革」的時機,以經濟援助為誘餌,採取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態等諸多手段,使東歐脫離蘇聯的影響,從內部搞垮蘇東國家,布希的對蘇政策和柴契爾夫人後期的對蘇政策在本質上是十分吻和的,即加大和平演變的力度。正是在他們的聯手作用下,加速了蘇聯的解體。為此柴契爾夫人自認為「在構建冷戰後的世界這一歷史重任之中她應有一席之地。」

蘇聯解體時柴契爾夫人怎麼說?

「蘇聯人民對民主有了更多感受」

柴契爾夫人和裡根:冷戰好夥伴

 對於蘇東劇變,柴契爾夫人後來回憶道:「1991年8月在蘇聯發生了政變,西方一些領導人顯然情願"坐視"政變的領導人是否會成功,而沒有在道義上充分支持在俄國白廳聚集在鮑裡斯-葉爾欽周圍的抵抗力量,我對此感到驚愕。因此,我一核實當時所發生的情況後就立即在大學院街我辦公室的外面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並繼續接受了一連串的採訪。我說,很清楚,在莫斯科發生的事情是違反憲法的,俄羅斯人民現在應該接受民主選出的主要政治家鮑裡斯-葉爾欽的領導。在這一新的、危險的形勢下,我們自己計劃削減防務的做法現在一定不能繼續下去。但是我告誡說,不要認為政變會成功。蘇聯人民現在對民主已有了更多的感受,他們不會願意失去它。他們應該像中、東歐的人民所做的那樣來保衛民主——走上街頭,讓世人知道他們的想法。」

「對冷戰沒有任何懷念」

戈巴契夫:柴契爾是偉大政治家

蘇聯解體後,柴契爾夫人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在烏克蘭親眼看到反對前蘇聯的民族主義浪潮是多麼強烈。正如我在最後一次參加的那次歐洲理事會開始時對雅克。德洛爾所說的,我不認為應該由西歐人對蘇聯未來的模式或它的繼承者發表意見,而應當由有關的民眾對它們作出民主的選擇。我不相信我們能夠了解未來,更不用說有信心去塑造未來,但這沒有減少我對正在發生的變化所感到的滿意。蘇維埃帝國和它附屬國的無數臣民曾經被剝奪了基本權利,現在他們生活在自由民主的國家之中。曾經被核武器武裝起來的這些新的民主國家,放棄了它們反對西方的、侵略性的軍事同盟。這些是在人道和安全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無論在那時或以後,我對在外交上比較簡單但卻具有致命危險的冷戰時代沒有任何的懷念。」

結語:

「在與蘇聯的長期鬥爭中,我總是認為,我最堅強的盟友是東方集團裡的普通人民大眾。雖然真正的差異將不同的國家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人們分隔開來,但我們的基本需求和願望是非常相似的:一份好的工作,一個充滿了愛的家庭,孩子們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一個人們能支配自己命運的國家」——柴契爾夫人。

專題引用資料:《通往權力之路——柴契爾夫人自傳》、《唐寧街歲月》、《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的英美特殊關係》(作者雷劍鋒)、人民網報導。

我來說兩句

相關焦點

  • 柴契爾夫人葬禮彩排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
    當地時間2013年4月15日,英國倫敦,英國為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葬禮舉行彩排。據悉,柴契爾夫人的葬禮將於4月17日以最高軍事榮譽禮儀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
  • 柴契爾夫人葬禮部分細節公布
    人民網倫敦4月13日電 (實習生 白天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葬禮將於下周4月17日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據英國內閣辦公廳介紹超過2000份邀請函已於昨日開始發出。 受邀參加葬禮的除了柴契爾夫人的家人和朋友,還有曾與她共事多年的工作夥伴,包括所有仍健在的英國前首相、健在的她的內閣成員、前參謀長、國會議員等。除了與英國有正常外交關係的國家和機構已被邀請之外,一些曾與柴契爾夫人有私交的現任和前任的世界領導人也在被邀請之列,這包括所有在世的美國前總統和裡根家族代表、希拉蕊·柯林頓、加拿大總理和前總理等等。
  • 外媒:柴契爾夫人前秘書稱香港自治權遠超預期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把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前私人秘書納入反對香港民主抗議活動的宣傳戰,國家媒體利用對現任議會上院議員查爾斯·鮑威爾的採訪來批評香港的抗議行動。鮑威爾於1983年至1990年擔任柴契爾夫人的秘書。鮑威爾建議香港年輕人「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已經享有的「廣泛的自由和自治權」。鮑威爾還批評了前香港總督彭定康。彭定康曾批評北京對香港的態度。鮑威爾說:「我認為讓香港產生無法實現的期望是沒有幫助的。」他說:「香港已經擁有廣泛的自治權,自治程度遠超出當年我們(英方)和中方就香港問題開展談判時的預期。
  • 柴契爾夫人葬禮細節公布 首相或將朗誦《聖經》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葬禮近日公布細節,葬禮上,柴契爾夫人將得到最高軍事榮譽禮儀,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按照柴契爾遺願,她希望英國首相將為她誦讀《聖經》,不過卡梅倫方面暫未對此作出回應。據外媒報導,柴契爾夫人生前顯然安排了葬禮的細節。
  • 柴契爾夫人葬禮 聖保羅大教堂現場/圖
    周兆軍 攝  中新網4月17日電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葬禮將於4月17日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柴契爾夫人4月8日去世後,關於其歷史功過、葬禮安排引發英國民眾的熱議,有讚譽,有批判,也有示威抗議,甚至「慶祝」。英國媒體評論稱,柴契爾夫人是一個「優點勝於缺點」的政治家,她的去世如同她生前一樣,引發眾多爭議,再次「撕裂」英國社會。
  • 1997年香港回歸,儀式上柴契爾夫人一言不發
    此時的柴契爾夫人坐在一邊的觀眾席裡,靜靜地看著這一幕。儀式結束之後,她沒有接受任何一家媒體的採訪,匆匆離去。第二天也就是1997年的7月1日的人民日報是這樣報導的。1997年7月1日,人民日報標題是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文章中說,在儀仗隊行舉槍禮之後,查爾斯王子講話,他說。
  • 印度民眾海灘創作柴契爾夫人沙雕
    印度民眾海灘創作柴契爾夫人沙雕/8) "← →"翻頁 當地時間2013年4月9日,印度民眾在普裏海邊製作了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沙雕表達對這位政治家的敬意和哀悼
  • 柴契爾夫人曾兩度訪臺 最愛酸酸甜甜咕咾肉(圖)
    柴契爾夫人曾兩度訪臺 最愛酸酸甜甜咕咾肉(圖) 2013年04月09日 19:4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真實歷史:為什麼柴契爾和女王,在南非的種族問題上發生衝突?
    在這一集裡,我們看到了柴契爾夫人和女王在南非種族隔離問題上的衝突,與此同時,安德魯王子準備和莎拉·弗格森結婚,但他很憤怒,因為他的大喜之日被他母親和首相之間持續不斷的傳奇故事所掩蓋(他的哥哥查爾斯王子對此並不同情)。 但王室對種族隔離衝突的描述有多準確呢?為什麼這兩個女人意見不一致?她們是如何修復她們的裂痕的?
  • 柴契爾夫人葬禮舉行 英國聖保羅大教堂鳴鐘(圖)
    柴契爾夫人的靈柩由十名軍人護送進入聖保羅大教堂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率各界政要於4月17日參加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為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舉行的隆重葬禮。  當柴契爾夫人的靈柩由十名英國軍人護送進入聖保羅大教堂時,教堂的鐘聲不斷敲響,英國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以及全體參加葬禮的人起立等待靈柩安放在前臺。
  • 換個方式悼念柴契爾夫人:吃冰激凌甜筒
    【carrie/文】當地時間4月17日,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葬禮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葬禮規格與英國已故王太后和黛安娜王妃的葬禮相同,載有柴契爾夫人棺木的靈車在三軍儀仗護衛下最終抵達聖保羅大教堂。英國首相卡梅倫、前首相布萊爾、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和愛丁堡公爵等超過2000多名嘉賓參加了此次葬禮。
  • 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我們尊重柴契爾夫人的努力
    央視網(記者孔華 報導)在國際社會享有盛譽的柴契爾夫人為何在英國是位爭議人物? 談及剛剛去世的柴契爾夫人,戴偉紳先生說:「柴契爾夫人是個性非常強硬的領導人,她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力,讚譽度很高,但是英國之外的很多人不知道柴契爾夫人推行的經濟改革對當時一些英國人來說,是十分痛苦的改革, 所以引起很大爭議。雖然有爭議,但是我們還是尊重她的努力。」
  • 倫敦主教悼詞引熱議:柴契爾夫人發明了甜筒冰淇淋?(視頻)
    柴契爾夫人真的是甜筒冰淇淋研發團隊成員嗎?   Very little connected to Margaret Thatcher's legacy comes without an argument.   柴契爾夫人過世,對於她給英國人民留下的寶貴遺產總是爭議很大。
  • 柴契爾夫人葬禮將於4月17日在聖保羅大教堂舉行
    柴契爾夫人1979年至1990年任首相,是英國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國20世紀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法新社報導,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葬禮將於4月17日舉行。據報導,柴契爾夫人的遺體9日已經從倫敦的麗茲酒店(Ritz Hotel)運出,其葬禮將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
  • 讓柴契爾夫人訪美的時候親自拜訪
    在1992年4月11日,洛杉磯的《世界日報》登載了這樣的一條消息,就是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在芝加哥的卡爾酒店的大廳裡,緊緊握住93歲中國抗日老兵的手,感謝他在抗日期間解救英軍的壯舉?那麼這位老兵是誰?它做了什麼事讓柴契爾夫人都親自拜訪呢?
  • 《王冠》第四季劇情:柴契爾夫人成重要部分,皇室闖入事件會再現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王冠》第四季劇情:柴契爾夫人成重要部分,皇室闖入事件會再現 2020-01-14 10:52 來源:Deadline
  • 香港談判柴契爾被鄧小平一句話「嚇倒」,神情恍惚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揭秘重大歷史瞬間背後的趣聞軼事:他曾是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留學生,以清華碩士的身份讀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他曾多次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或接待國賓,親歷一幕幕歷史性的時刻;他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對外貿易人才,參與引進眾多影響至今的項目,更清晰地洞察中外文化的巨大差異……他就是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
  • 讓柴契爾夫人摔了一跤
    關於香港回歸祖國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與英國女王柴契爾夫人,進行了為時2年的談判。在這2年的時間中,中英雙方共進行磋商22輪,最終決定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在鄧小平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談判中,還發生了著名的摔跤事件。
  • 世界觀第423期:外國人的年假-搜狐新聞
    「梅普組合」的假期 有人統計過,俄羅斯人在一年之內要過80多個「五花八門」的節日,幾乎每個月有節過,其中有10多個節日是「正式」的,像1月1日的新年、7日東正教的聖誕節和13日俄歷的新年;2月23日的祖國保衛者日(原蘇聯建軍節
  • 世界觀第363期:朝鮮女歌手-搜狐新聞
    以金正恩的夫人李雪主為例,1985年出生的她,就曾在朝鮮牡丹峰樂團擔任過主唱。在去年慶祝朝鮮勞動黨成立67周年的晚會上,朝鮮牡丹峰樂團靚麗短裙造型的女歌手又讓人眼前一亮。朝鮮歌手勤奮刻苦,素質一流獲獎無數 朝鮮的藝術家或演員的水平不是分配工作後評定的,而是在學校就評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