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倫敦不僅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景點,更有著多如牛毛數不勝數的各類博物館。如果不想花費動輒20來鎊的門票在烈日或冷風下參觀露天景點,那麼不妨走入免費的博物館看一看,這裡有著另一個精彩的世界,而且冬暖夏涼。
在倫敦的數十家博物館中,第一家被我們選中的是著名的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之所以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其實純屬誤會,已經忘記了在哪裡看到的信息,使我一直認為這裡是著名的「博物館奇妙夜」系列電影的拍攝地。不得不承認是追逐網紅地的心理在作祟。事實上,三部博物館奇妙夜都不是在這裡拍攝的。
乘坐地鐵在南肯辛頓站(South Kensington)下車後,沿著略顯冷清的街道步行5分鐘,一座典型的維多利亞式舉行建築在街道盡頭出現,這就是自然歷史博物館了。博物館展出有包括地球與生物進化史在內的七千萬件產品,時間跨度從侏羅紀時代到達爾文研究進化論的十九世紀。自然歷史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研究中心,專注於生物的分類、鑑定與保存。而這座建築本身,也是一件不容錯過的充滿英國傳統特色的藝術精品。
自然歷史博物館分為四大展區,以不同顏色標記並命名,分別為橙區、藍區、綠區和紅區。
藍區以恐龍和哺乳類動物的展品而聞名,也是整個博物館人氣最高的區域。恐龍館中的恐龍骨架化石舉世聞名,不僅有世界上被發現的第一個霸王龍骨架化石,還有諸如翼龍、始祖鳥等古生物化石。不少人都知道藍鯨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至於具體有多大卻並沒有量化的概念,而藍鯨館中巨大的藍鯨模型則讓人有了直觀的概念——以至於整個展館似乎都大了不少。
紅區是地質館,入口設計非常巧妙,仿佛科幻世界一樣,需要乘坐一個通向巨型地球模型的電梯上樓。在紅區,你不僅可以親身體驗地震,看到模擬的火山爆發場景,還能了解宇宙大爆炸以及數億年後太陽系會是個什麼樣子。
綠區是生命與環境館,主要展出鳥類、爬行類、礦物與化石等,這裡將星球漫長的演變過程中,生命形式與環境的關聯進行了展示。
橙區是野生生物花園與達爾文中心,這裡時常會舉辦一些免費的活動,非常受各類親子家庭歡迎。需要注意的是,野生生物花園只在每年4月至10月間開放。
如此偌大的一個博物館,參觀起來自然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知不覺就能走出一萬多步。貼心的是,博物館在每個區都有可供遊客小憩的長椅,還有可以放心飲用的直飲水和乾淨的衛生間,真是周到。
寫了那麼多差點忘了說,雖然這裡並非博物館奇妙夜的拍攝地,但一進門那巨吊在空中的巨大恐龍骨架,依然過目難忘,儼然一件藝術品一樣,想要從各個角度與高度去欣賞。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文創店非常不錯,主打各種恐龍類周邊,萌萌的造型讓人忍俊不禁,愛不釋手。各種英國風、倫敦本地的紀念品在這裡也都有出售,做工都很棒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