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8月30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阮蓓茜)
老兵檔案
楊光,男,1923年7月出生,浙江餘姚人。194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參加革命工作。原杭州電池廠副廠長。1981年離休。
烽火歲月
1939年秋天,在餘姚四明山下的夏巷村,16歲的楊光在同村上進青年影響下,加入餘姚政工隊領導的夏巷糾察班。糾察班的主要任務是宣傳抗日。年少的楊光頭腦靈活,做事麻利,被推選為糾察班班長。「那時候,我每天帶領糾察班成員到處宣傳抗日救亡思想。」
1941年,日寇佔領餘姚縣,轟炸16次,活埋300餘人。各村很多百姓被燒殺劫掠。日軍在夏巷村的三十裡牌駐紮放哨,那是楊光去娘舅家的必經之路。「有一次,我走過那裡,日寇逼我鞠躬,我不屈服,他們拿著槍託打我。我拼命跑,才逃過一劫。」如今已92歲高齡的楊光回憶當年的情景仍然感到很憤怒。
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進入餘姚後,夏巷村有了民兵組織。楊光擔任民兵隊長,帶領民兵和群眾反抽丁、反掃蕩、反搶糧,配合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抗日。
楊光還記得當年民兵「神馬渡奇兵」的妙計。夏巷村有一個渡口叫夏巷渡,當年是傳送情報、交通聯繫的重要樞紐。渡口不遠處,日寇駐紮著一支40多人的部隊,經常沿岸盤查,經常把渡船搶走。
有一次,浙東遊擊縱隊三五支隊派出30多名隊員,準備渡江作戰。「沒有渡船,怎麼辦?我們民兵想出了一個法子,把村裡的稻桶改裝成船,每兩隻桶組成一隊,用竹竿捆在一起,載著遊擊隊員過河。」楊光說。
第二天,鬼子得知抗日部隊渡江的情報,連忙帶人沿河搜查,卻連一隻船的影子都沒找到。他們抓來擺渡人,對他嚴刑拷打,逼他說出渡河的經過。擺渡人是村裡的民兵,他告訴日寇,自己前一天夜裡聽到河邊有馬蹄聲,可能是關帝廟裡的神馬,馱著部隊過了河。
為應對日寇追查,渡江前,民兵們就想好計策矇騙日軍。他們從河邊取來溼漉漉的泥巴,糊在廟裡的那匹馬的馬蹄和肚子上。「沒想到日寇小隊長是個迷信的人,到關帝廟一看,看到溼漉漉的馬蹄和馬肚子,信以為真。」楊光笑得合不攏嘴。
1943年4月,浙東遊擊縱隊為了創建浙東抗日根據地,決定攻佔四明山中心的重鎮梁弄。第三支隊、特務大隊及姚南辦事處所屬自衛隊趁著天黑,向梁弄鎮挺進,拂曉前發起戰鬥。經過激烈的戰鬥,日偽軍大部被殲滅,只剩下碉堡裡面的日軍沒有投降。
楊光帶領的民兵隊提出用辣椒和青松毛煙燻野貓洞的方法,逼日軍撤出碉堡投降。「我們拿了很多辣椒,用火點起來,煙燻起來很嗆,燻得碉堡裡的日軍眼淚、鼻涕直流,他們最終還是受不了,鑽出碉堡,紛紛投降。」楊光回憶說。浙東遊擊縱隊佔領了梁弄鎮,以此為中心,創建浙東抗日根據地。
老兵感言
抗戰是愛國,我愛用詩歌記錄戰爭年代的大事小事。如今在和平年代,努力學習、積極奉獻也是愛國,我的愛國心從未改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