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看完賈平凹的《暫坐》了!
上次短評說這本書寫得有點凡爾賽,不好意思,看完我依然覺得有點凡爾賽!
但仿佛一團麻繩被提起,脈絡終於清晰明了,心情也沉澱了很多。
整部書以西京城(西安)為背景,講的是一群女人在都市中心靈相互依偎的故事。
故事主要發生地在名為「暫坐」的茶莊,而茶莊老闆海若是十姐妹中的核心人物。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世人總把女人多的地方當成是非多,爭風吃醋,互不相讓。
但這十個女子卻不然,她們是奼紫嫣紅的富貴花,如紅樓群芳。
乾脆利落,幫襯姐妹,人人都願意託付的海姐;行事潑辣,卻也能在人前人後擺出幾幅佛面的陸以可;
有的性子溫吞,但眾姐妹有事的時候也從未缺席;有的心思單純,最有錢卻也被眼前利益所困;
有的兜兜轉轉,看起來活得最舒坦,實則人生早漏了底呼啦啦灌著風;
也有的一生追求美麗,卻因為重病癱在床上,捨不得老娘、稚子卻只能無奈撒手人寰……
她們最相似的特點,她們都有美貌,卻幾乎都沒有如願的婚姻。
要麼離了婚,自個兒或帶著孩子生活;要麼一直單著,年紀最輕的也有三十歲了。
也許性情真的在決定命運,這些女子因為投契結交姐妹,有福同享,照顧彼此的生意,也陪伴著對方的成長……
都說既似紅樓故事,怎能沒有賈寶玉。
《暫坐》也有個頂頂招女人喜歡的男人,西京城有名的作家羿光,寫得一手好書法,頗得領導們的青睞。
隨便賣幅書法作品,都要十萬元起,想聯絡關係的人追在屁股後頭求著買。
即使年逾半百,羿光依然是大家眼中的風流人物,暫坐茶莊的常客,姐妹們都拿他打趣也找他傾訴。
若說這樣花團錦簇的日子一直持續,豈不太好。可正如花開花謝,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規律和緣法。
隨著姐妹中夏自花的重病,和海若的朋友俄羅斯女孩伊娃的到來,這不大的西京城泛起了一絲波瀾。
《暫坐》中叫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大概這幾件——
1、西京城濃重的霧霾。
在西安留學數年,回到聖彼得堡後又返回西安的伊娃眼裡,這固然是一種汙染,昏天暗地,有點把這個城市妖魔化了。但她究竟還是想來這兒的,熱愛這邊的中國文化和氛圍。
而在長居西京城的人眼裡,早已習慣了這些煙塵汙染。一樣覺得耽誤事兒,傷害身體,阻礙交通,但人就生在這兒了還能往哪兒去呢。
上面不作為好好改善,於是大家也照舊一口口吸著,眼看著霧霾將城市吞沒了,城市裡的人也吞沒了。
2、海若十姐妹的感情。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這點她們比誰都明白,好的時候各拉著一把,難的時候也相互幫襯,不然也不會處成羿光老師口中「西京十塊玉」。性情身份各異,卻肯為彼此犧牲付出,實屬難得。
但人終究都有自己的秘密,藏著掖著,怕被當成醜聞笑了去,或者總覺得不是時候見天日。拖著拖著,就熬到了事情敗露的那天,再堅不可摧的防線也會被謊言一點點侵蝕崩潰。
陸以可為了半死不活的生意,求著海若各種託關係找領導組飯局;應麗後因為貪利息,結果攪合進一通債務,和嚴念初搞得姐妹生分;司一楠和徐棲瞞著大家悄悄戀愛,過著自己小日子;向其語聽說了什麼,轉頭就跟不相干的人嚼司一楠她們的舌根子……
女人們因為孤獨,因為恐懼,因為需要而抱團取暖,一樣可能會因為利益關係、觀念分歧分崩離析。
十塊玉,終究不是一塊玉。
3、她們與羿光之間的牽絆。他們經常在茶莊見面,或者其他姐妹的地方組局吃飯,但來往更密的是海若與羿光,他的專用書房就在茶莊那棟樓的最頂層,也派店裡的人照看他起居,當家人一般對待。海若在羿光面前,是更有幾分薄面的。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羿光對大家似乎都差不多,姐妹們軟磨硬泡來求書法,總也是會答應下來,錢還是要照收的。
在各人煩惱時,擔任起心靈導師的角色。他說性,到了現在是藝術,是把實用的變成無用的過程,卻也說尋對象呀,尋來尋去,其實都是尋自己。
這樣的羿光,萬花叢中過,樂得自在,卻不見停留在誰身邊。哪怕是契合的海若,也只是當最好的女性朋友對待。可他卻在伊娃到來之後蠢蠢欲動,使盡解數讓這外國女子感受到自己的魅力。突襲的親吻,獨一份的題扇,都是討人歡心的手段。可末了,看似愛了,卻跑去跟陸以可雙雙玩消失。
是見過太多物是人非,認為陸以可的陪伴最好?還是提前認清,才21歲的伊娃根本不會在他身邊停留多久,還有大把時光可拋?還是擔心上面的糾葛利害,最終會砸到他這個賣字的人上頭?男人心事,這些女人最終沒有懂。
4、應麗後的債。陷入這場金錢煩惱中,她屬實不冤枉,如果不是貪戀一個月百萬的利息,將四千萬貸出給王院長和他的朋友,又是姐妹嚴念初從中作保。本想做個富貴閒人,躺著數錢就好。可那邊王院長朋友的資金鍊斷了,人也跑路了,這筆債突然沒人背,搞得她惶惶然。
好說歹說,籤了一份新合同,卻是一年還清本息,變成了四年還清本金,王院長是借貸人,嚴念初從直接作保人變成了連帶作保。她成日擔心錢要不回來,沒了主意,辦了一堆糊塗事,找海若幫忙僱了要債公司,又惹上一身腥。真是,怎樣都是煩惱,到底還是虧了。
最近同樣身處要債風波的我,看得感同身受。只不過人家是被欠了四千萬,而我是九牛一毛的一毛了。誰不是打工人,錢都是一點點攢出來的,該討必須得討!
只可惜,要債並沒有藝術可行,只有不停的煩惱、懊悔、被拖延,罵人也不解氣更是無用。還是建議大家遇上這檔子事,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利益。以及,如果不是無路可走,輕易不要借別人錢或欠債,何必給彼此的生活添堵呢。
5、夏自花和馮迎的離世。夏自花這個人物甫一出場就躺在醫院裡,而所有姐妹們到輪班地到病房照顧她和她的老娘、兒子,不可謂不盡心盡力。可是血小板注射了,最好的藥也用上了,海若成日佛前禱告,人還是不見好,奄奄一息地在病房裡躺著,最後也帶著她的秘密離開了人世。
而馮迎幾乎都是在姐妹幾個的嘴裡出現,對她的印象是瘦弱的,因喜好文學跟學術團一起去菲律賓那邊考察。結果過了那麼久,大家才突然知道,她早就在那場飛機事故中墜海了。人,說沒就沒了。
兩個姐妹的離世,有的做足了準備依然痛哭流涕,有的像突然給了心臟一拳還沒反應過來。世事無常,這就是人間的緣法,如何挽留也留不住。
冥冥中,馮迎留下的一頁筆記卻讓海若參悟了,看那麼多經書,拜那麼多佛,守那些清規戒律有什麼用。
人終究是人,有欲望,是俗人,會隨著世界褪色,也一起褪色。那麼還要追問嗎,向哪裡問?
這一頁也重重敲擊我的心裡,看得泛淚,我們皆非神。
6、凡學還是諷刺凡學。前半本書,賈平凹都在寫這些有錢女人的瀟灑生活,開茶莊的、火鍋店的、醫院器械的、家具廠的……都是小半輩子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靠自己賺來的,這幫女人心裡也有主意,不願意讓男人看輕了去。
開豪車,買奢侈品,吃空運海鮮,喝茅臺,她們花自己的錢,樂得開懷。
但每個人或多或少有點貪念,哪怕她們關係再緊密,也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在尋找自我的時候,也在碰撞著現實。
海若的貪,表現在她更希望姐妹們團結一心,感情存續下去,所以她不惜代價處處轉圜;其他人的貪有的貪在利益,也有的貪在一時快活。於是或深或淺陷入了複雜的關係網中,一陣求人辦事,上面的落馬了也跟著擔驚受怕,最終還是沒能躲過。
主要還是因為欲望裹挾著人心沉浮,將人的距離推進又拉遠。哪怕多麼想做個空明澄澈的人,皈依佛教,變成居士,都是甩不脫的。
而整個西京城,城鄉、國內與異國的差別也通過伊娃、辛起、海若等人的關係鋪展出來。
有所求就會有所失,大家都在這個社會裡爭,但階級差距,對錢的欲望和態度,往往註定了一個人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辛起自卑自己不如別人,老公不長進還家暴,當了香港老頭的情人又不受待見,她一度絕望像個祥林嫂般……可終於鬆開本就空無一物的手,跟伊娃遠走異國的她,何不是具備著難得的勇氣?
看到最後,無比感慨。人是有能量場的,聚散有時,海若的存在穩固她們的姐妹情,夏自花的病促使大家感情更緊密,但能量也會不斷流失,被意外衝擊,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人和人的關係也就不斷變化著……
直到讀了後記,我意識到這是本很憨很笨的書。它沒有用容易閱讀、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就連結局也含糊著,摸不清發生甚麼事了。
但這恰好說明它的「真」。世上很多事情是沒有結局的,不為留白而留白,也是一種結果。
它是有力量的,不論你會通過它看到些什麼。
文中一些佛謁、詩詞我…文化沙漠表示抱歉
後記中賈老說自己飽受困擾,女的是最會戀愛的,為什麼她們都是不結婚或離異後不再結婚?等……我覺得他還是不大理解女人這種生物。
但作家嘛,正是因為不明了才去寫這件事,甚至不是為了搞懂它。
如果你還沒看過《暫坐》的話,我強烈建議你看看這本世俗風情的都市小說。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且腦子清醒,不妨讓我看看你讀罷《暫坐》的感受,提前說聲謝謝。
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及書中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