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改革試驗和制度創新持續領先全國,促使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經濟密度居全國自貿區榜首。 前海管理局供圖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舉行2017年上半年制度創新成果暨重大項目落戶籤約發布會,上半年該片區平均2.38天就會推出一項制度創新成果。 前海管理局供圖
「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新推出76項制度創新成果,使得片區累計推出的制度創新成果達到284項。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達110項,全省複製推廣49項,全市複製推廣31項。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的19項複製推廣制度創新成果,有6項為前海蛇口片區首創,佔比31.5%。」
8月4日,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在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舉行的2017年上半年制度創新成果暨重大項目落戶籤約發布會上,公布了這一消息。
而自貿改革試驗和制度創新上的持續領先全國,也促使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今年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片區每平方公裡擁有開業企業2103家,每平方公裡註冊企業實現增加值達33.03億元,每平方公裡稅收收入6.73億元,經濟密度居於全國自貿區榜首,「高產田」作用顯著。
「下一步,片區將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風險防控為底線,努力把前海打造成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一帶一路』功能樞紐和城市新中心。」田夫說。
當日,「中國企業跨境經貿合作網絡服務平臺」也落戶前海,上海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行中心、人民網、商務部研究院、公平貿易署、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廣東省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創新聯合會等則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或前海管理局籤署合作協議,這將進一步提升片區的發展質量,為增強自貿區整體功能、提升戰略能級奠定堅實基礎。
產業集聚成效好 新增註冊企業佔全國前兩批四個自貿區28%
今年以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制度創新等各方面取得新突破。上半年片區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經濟持續保持穩中有進、增中提質的良好發展態勢,產業集聚實現重大成效。
一是由於重點加大服務業資金扶持力度,片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二、三產業結構由去年同期的23:77調整為17:83,三產比例上升6個百分點。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及其他服務業等主導產業分別增長31.9%、140.6%、26.4%和59.7%,佔比由去年同期的76.3%提高到82.1%。
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帶動作用明顯,其中,類金融機構實現增加值111.62億元,增長48.9%,比傳統持牌金融機構增速快25.9個百分點;註冊供應鏈管理企業實現增加值135.59億元,增長125.4%。
二是隨著近年來前海制度創新優勢不斷凸顯和開發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產業活力與經濟活躍度大幅增強。今年上半年,片區新增註冊企業21342家,約佔全國前兩批四個自貿區的28%,約佔深圳全市的10%;新增註冊資本17240億元,增長12.5%,其中註冊資本100億元以上企業20家,增長81.8%。
截至6月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企業14.32萬家。其中,世界500強投資設立企業191家,內地上市公司投資設立企業519家,持牌金融機構213家;開業企業數量達到5.93萬家,開業率41.4%,較去年同期提高8.2個百分點。
深港合作質量高 港企貢獻片區超三成稅收
加強深港合作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重要使命。今年以來,片區成功舉辦首屆前海深港合作論壇、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深港基金小鎮揭牌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推介惠港利港政策,滙豐、恒生、東亞、嘉裡、港鐵、周大福等知名香港百強企業紛紛進駐前海,港企已成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截至6月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港資企業4603家,註冊資本合計4150.68億元,港資港企經濟貢獻不斷加大,上半年港企實現增加值177.35億元,佔比19%;納稅59.48億元,佔比3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75億元,佔比35.4%;實際利用港資18.93億美元,佔比96.9%。
而制度創新、產業集聚和深港合作的不斷深入推進,也帶動片區質量效益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企業經營效益向好,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實現稅收收入189.91億元(不含契稅、海關代徵等),增長20.1%;納稅超千萬元的納稅大戶209家,企業數量比上年同期增長62.0%,納稅額同比增長158.8%。累計至今年6月底,前海年納稅額超千萬元的納稅大戶467家,相比2016年底淨增64家。
「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企業實現增加值931.52億元,同比增長55.4%。片區每平方公裡擁有開業企業2103家,每平方公裡註冊企業實現增加值達33.03億元,每平方公裡稅收收入6.73億元,經濟密度居於全國自貿區榜首。」田夫說。
新城建設變化大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破千億元
與其他自貿區相比,新城建設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另一重點工作。近年來,片區堅持高起點建設,注重「精耕細作、精雕細琢」,已使前海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城面貌得到實質性改觀。
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8.42億元,同比增長30.6%,完成年度計劃44.9%,高出深圳全市平均進度3.4個百分點。其中,前海完成163.31億元,同比增長53.9%,增速高出深圳全市平均水平23.8個百分點。投資結構也進一步優化,產業投資完成154.01億元,同比增長35.1%,增速較總體高4.4個百分點,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81.7%,比去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
而截至今年6月底,片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54.49億元。前海房建項目累計開工建築面積779萬平方米,其中建成交付使用97棟178萬平方米;重要交通幹道夢海大道全線貫通,前灣二路、A號路等通車,累計通車21條、裡程23公裡,對外出入口增加至8個;市政V標、市政VI標等12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軌道交通5、9號線主體結構全部完成。
與此同時,作為今年前海「一號工程」,「環境與綠化」雙提升工程對包括城市公園、景觀廊道、城市開放空間、市政道路綠化等在內的130公頃區域進行優化提升,佔前海總面積約8%。以前灣一路和夢海大道為骨架的「十字形」市政道路景觀廊道基本形成,項目種植喬木1萬餘株,新增80萬平方米覆綠。整個自貿片區累計實現永久建築121棟主體結構封頂,高低錯落、疏密相間的天際線已初具雛形,對外形象顯著提升。
「下一步,要著力加強謀劃、提升站位,優化提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突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發揮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引擎作用。」
田夫表示,一是要加快推進突破性制度創新,推進位度創新三維承載體系建設,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二是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構建反壟斷審查機制、國家安全審查機制、負面清單「三位一體」的新型投資審查體系;三是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及城市功能,努力打造「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城標杆;四是加快建設前海國際人才服務中心,推動落實人才個稅補貼等重大改革舉措,研究出臺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打造國際人才創新創業高地。
■解讀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制度創新
為何「效高質好」?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新推出76項制度創新成果,意味著該片區平均2.38天就會推出一項制度創新成果,並助力片區成為經濟密度居於全國自貿區榜首的「高產田」。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核心任務。」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曾在不同場合如是說。對於此次片區制度創新取得的重大進展,田夫則用「三個注重」進行了深入詮釋。
一是注重整體推進,形成立體協同創新格局。田夫說,片區強化制度創新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已基本形成以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事中事後監管、金融開放創新、法治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六大板塊為核心的制度創新「前海模式」,累計形成市場獲得感強的標誌性重大制度創新超過30項。
比如在全國最早開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行「三證合一」,目前已實現「七證合一」,累計為企業節約直接成本超過3億元。再如,支持海關推動無紙化通關、AEO認證等改革,推動經深圳口岸出口貨值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支持檢驗檢疫局上線試運行原產地「智慧籤證」系統,實現片區內原產地證書自動審籤,審籤效能提升八成;今年,深圳關檢在建設全球中心倉、「保稅+實體新零售」新型業務、跨境進口生鮮監管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合作,跨境進口生鮮入區查驗由兩次降為一次,耗時僅需1.5小時,通關時間壓縮75%。
二是注重重點突破,新推出76項創新成果。田夫說,片區突出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兩個重點,今年新推出21項投資便利化、16項貿易便利化、9項金融創新、3項事中事後監管、24項法治建設創新和3項體制機制方面的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或領先達35項。
比如,在金融創新和監管方面,發布了2016年全年前海跨境金融指數,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試點、銀行不良資產跨境轉讓試點政策獲重大突破,推動國內首單區塊鏈跨境支付業務落戶前海。再如,在推進法治示範區建設方面,發布了4大類37項法治創新案例,出臺了《前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示範區建設規劃綱要》,啟動「一帶一路」法治地圖項目。
三是注重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針對貿易便利化方面存在的弱項短板,片區制定了22條貿易便利化專項提升措施,通過近期對標上海自貿試驗區,中期對標國際高標準,遠期對標TPP、TTIP、TISA、BIT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貨物貿易便利化、服務貿易便利化、離岸貿易便利化,著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據筆者了解,目前前海的制度創新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中央改革辦督查組對前海改革創新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山大學等第三方機構評估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綜合評價中位居全國榜首;海關廣東分署對2016年廣東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績效評估後認為,前海蛇口片區「整體均衡發展,提升幅度最大」,其中25項三級指標全省領先的有16項。
就在7月26日,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工商總局等五部委發布的自貿區第三批共5項複製推廣經驗中,前海蛇口片區有1項(市場主體名稱登記便利化改革)是全國首創,有3項處於領先或率先地位。
數讀「成績單」
●今年1—6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新增註冊企業21342家,新增註冊資本17240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片區註冊企業14.32萬家。其中,世界500強投資設立企業191家,內地上市公司投資設立企業519家,持牌金融機構213家。
●今年1—6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實現稅收收入189.91億元(不含契稅、海關代徵等),增長20.1%;納稅超千萬元的納稅大戶209家,企業數量比上年同期增長62.0%,納稅額同比增長158.8%。累計至今年6月底,前海年納稅額超千萬元的納稅大戶467家,相比2016年底淨增64家。
●今年1—6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8.42億元,同比增長30.6%;截至今年6月底,片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54.49億元。
連結
「中國企業跨境經貿合作
網絡服務平臺」落戶前海
8月4日,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2017年上半年制度創新成果暨重大項目落戶籤約發布會上,「中國企業跨境經貿合作網絡服務平臺」落戶前海,上海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行中心、人民網、商務部研究院、公平貿易署、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廣東省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創新聯合會等則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或前海管理局籤署合作協議。
「中國企業跨境經貿合作網絡服務平臺」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共同建設,將依託貿促會渠道優勢,密切聯繫全球百餘個國家的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商協會組織及會員企業,為企業跨境合作搭建一個能夠滿足企業查看項目信息、發布項目需求、保障項目落地等多元化需求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而在籤約的一批重大項目中,上海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運行中心將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在貿易便利化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包括開展貿易便利化水平評估,設立深圳前海貿易便利化政策諮詢與智庫單位,舉辦貿易便利化國際會議,發起成立貿易便利化合作聯盟,並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口岸加入「亞太示範電子口岸網絡」;人民網將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在新媒體傳播領域開展戰略合作。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深圳市公平貿易促進署將與前海管理局在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深港合作創新、前海改革開放、推進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戰略、軍民融合等方面開展項目合作、課題研究、政策研究,以深圳前海及前海創新研究院為研究基地,依託制度創新三維承載體系,打造部委對接、企業創新、深港協同、智庫支撐等四大驅動平臺,共同打造前海自貿區智庫基地。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廣東省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創新聯合會、深圳市前海恆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則將與前海管理局在網絡空間及信息安全領域開展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