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觀察了一下中國行政區劃的情況,發現安徽省的一個情況,那就是地級市數量較多,多大16個之多,且地級市整體經濟實力都不是很強,GDP總量都不是很大。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皖南的銅陵市和池州市合併的可能性,首先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地級市的基本情況:
銅陵,位於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遊,北接合肥,南連池州,東鄰蕪湖,西臨安慶,總面積3008平方公裡。 銅陵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2019年,銅陵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常住人口164.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60.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8726元(折合8513美元)。
池州,簡稱「池」,別名「秋浦」,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 ,是長江南岸重要的濱江港口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轄1個區、3個縣, 總面積827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48.5萬人。 池州素有「千載詩人地」之譽,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所在地。2013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2019年,榮獲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2019年,池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31.7億元,人均GDP為56217元(折合8150美元)。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銅陵和池州兩市的人口基數都是比較小的,都只有100多萬的人口,GDP整體規模在2019年業都在1000億以內,在安徽省的排名比較靠後,而兩市的情況也能夠一定程度上互補。以目前的情況看的話,合併後短期內GDP總量能夠超過2000億,按照正常的經濟發展速度,幾年後GDP有望超過3000億規模,在安徽南部也能達到正常的規模,不會出現明顯的差距,人口也將達到300萬人。
從兩市的歷史來看,兩市的經濟,文化,歷史一直都是交叉發展的,歷史上曾經同屬一個區域,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曹彬伐南唐,閏十月克銅陵縣,初江南道(路),後改屬江東路池州。元朝,銅陵縣屬江浙行省池州路(後改為池州府)。明朝,銅陵縣屬池州府,直隸於南京。清初,銅陵縣屬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後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銅陵縣屬安徽省池州府,後設徽寧池太廣道,池州府為其所屬。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銅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劃歸皖南行署池州專區管轄。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兩市一直是相互管理,互相所屬的。
第一:但是由於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社會的走向,而近年來很多的能源型城市都出現了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甚至經濟負增長的情況,比如安徽省內淮南,淮北,銅陵等地市的情況比較類似,因能源而起,因能源而困。所以銅陵需要減少對銅礦的依賴,推動產業升級,而池州銅陵歷史文化相近,池州整體面積比較大,有足夠的區域來推動整合發展。而池州本身沒有足夠的資金來發展偏遠地區,可以利用銅陵的來發展。
第二:銅陵,池州兩地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池州市共有A級及以上旅遊景點(區)39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7個,3A景區18個,銅陵市A級旅遊景區共有23個,其中4A景區7個,3A景區3個,大力發展旅遊業,吸引國內外遊客,結合當地的豐富的旅遊資源,把互補的旅遊資源整合到一起,做好旅遊接待服務能力,定能更好的傳播出去。
兩市的合併將會增強合併後的整理實力,增加人口數量,也能夠更好的資源整合,協調發展兩市的經濟。
當然這種行政規劃,都是要經歷長期的研究論證,報國務院審核通過才行,這種情況未來可能會實現,也可能只是臆想。當個人覺得,安徽未來的行政區劃大調整是必然會進行的。
歡迎關注小編,了解更多旅遊和區域信息,陪你一起交流和探討旅遊信息。